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16.赤壁赋苏轼 登泰山记姚鼐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6.赤壁赋/苏轼登泰山记/姚鼐素养目标备考指导1.把握《赤壁赋》主客问答这一手法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复杂感情。2.学习《登泰山记》烘托手法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简练的语言特色。1.苏轼是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的热点作家,建议阅读《苏东坡传》,加强对苏轼的诗文的理解和积累写作素材。[审美鉴赏与创造]2.掌握诸如“阴”“阳”“干支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等文化常识。[文化传承与理解]情景导学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乌台诗案”后,他像一只凄惶的孤鸿飘零到黄州。但在经历了宦海沉浮和人生挫折后,他并未被灾难击倒,而是完成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他的艺术才情更是“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为历史奉献了著名的“一词二赋”。赤壁之下,他看穿人生、看透生命,化茧成蝶。苏轼的豪放源于他对浊世的看轻,他的达观源于他对困境的藐视,他的潇洒源于他对挫折的不屈和对生活的执着。“齐烟九点望中来,大地舆图一卷开”,整个中国就像一卷徐徐展开的地图,舒展在你的眼前。拾级而上,在绿树掩映下,在奇石怪岩中,仰视着钟灵毓秀的万丈绝壁,泰山巍然屹立之势震撼心灵。站在泰山之巅,东望大海云霞明灭,西听中原风雨潇潇,古今俯仰,慷慨长啸,独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灵魂能不得到洗礼,胸怀能不为之旷达吗?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苏轼 见《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国古文第一人——姚鼐17,[简历] 姚鼐(nài)(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作品] 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评价] 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2.背景探寻(1)《赤壁赋》:熙宁九年十月(1076),王安石变法受挫,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的政治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摘出他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造成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心里十分苦闷。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泛舟夜游。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安慰。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2)《登泰山记》: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基础梳理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2)山川相缪(“缪”同“缭”,盘绕)(3)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采”同“彩”,色彩)17,(4)石头黑色,多平方,少圜(“圜”同“圆”,圆形)2.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3)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4)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星宿名,斗宿和牛宿。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斗牛是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5)阳谷皆入汶(古义:山南水北谓之阳。今义:阳光,表面上。)(6)至于泰安(古义:由“至”和“于”组成,到达。今义:表另提起一件事情。)(7)多平方(古义: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义:数学用语。)3.一词多义(1)如(2)和(3)属(4)阴(5)之(6)于(7)乎(8)以4.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③羽化而登仙(名词作状语,像长了翅膀一样)④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①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②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漂流)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④不知东方之既白(名词用作动词,发白)⑤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名词用作动词,照)17,(3)形容词用作名词击空明兮溯流光(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4)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5)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5.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举酒属客(句前省略“余”)②舞幽壑之潜蛟(句前省略“其声”)③相与枕藉乎舟中(句前省略“吾与客”)④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句前省略“余”)⑤多松,生石罅(省略介词“于”)(2)状语后置句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应为“月于东山之上出”)②酾酒临江(应为“临江酾酒”)③徘徊于斗牛之间(应为“于斗牛之间徘徊”)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应为“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⑤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应为“泛舟于赤壁之下游”)(3)宾语前置句而今安在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安在哉”应为“在安哉”)(4)定语后置句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②客有吹洞箫者(应为“有吹洞箫客”,修饰“客”的定语放到了“客”的后面)③凌万顷之茫然(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即“凌茫然之万顷”)(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6)判断句①固一世之雄也(“……也”表判断)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表判断)③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表判断)6.名句默写(1)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可与《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相映成趣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7,(2)《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苏轼在《赤壁赋》中开头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美妙景色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描写自己任凭小船飘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6)《赤壁赋》中,描写作者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的句子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7)在《赤壁赋》中,苏轼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酒放歌,其中写自己船桨之美和陶醉划船月下的歌词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8)《赤壁赋》中,作者在饮酒后,借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来明志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9)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10)苏轼在《赤壁赋》中有对英雄人物形象的精彩描写,如写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12)苏轼《赤壁赋》中“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两句,写出了主客二人乘小舟游赤壁时举酒互劝的洒脱畅快。(13)《赤壁赋》中,写作者在长江边与客人像樵夫渔父一样生活闲适、心境宁静、别无所求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4)苏轼《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两句,作者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1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17)苏轼的《赤壁赋》中讨论“水”与“月”,写“月”的哲理意蕴丰富,诗句为:“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8)苏轼《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两句,是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强调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17,(19)《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然微小但也不能据为己有的句子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0)《赤壁赋》中,写客人聆听苏子一席话后,由“悲”转“喜”,表现主客酣畅宴饮情景的语句是“肴核既尽,杯盘狼籍”。(2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2)在《登泰山记》中,“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23)在《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24)在《登泰山记》中,“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这两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25)在《登泰山记》中,“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1.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赋的特点:(1)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4)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2.游记17,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丰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古代有些山水游记不以写景见长,而以议论、说理取胜,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才识、深刻的思想。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图文导航____■登泰山记┃┃主旨探微____■1.《赤壁赋》:文章通过作者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在“乌台诗案”中遭到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登泰山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伟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了人们对泰山的向往之情。┃┃任务探究____■(一)领读课文1.作者在第二段的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请问他们因何而乐?提示:(1)良辰:七月既望。(2)美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乐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登泰山记》中登山中见到哪些雪景?提示:写雪中登山之难:“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写雪中所见之趣:“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写雪中观日之雄:“大风扬积雪击面”;写雪中景物之萧索:“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二)精研课文任务一 体会两篇文章中景与情的关系。活动❶ 《赤壁赋》第1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提示:(1)17,这一段的景物描写蕴含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泛舟赤壁之下,头顶一轮皓月,脚踩万顷碧水,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漂浮于水面,任意飘荡。景象如梦境一般,赏心悦目,令人陶醉其中。(2)作者这样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长江的大气、饮酒吟诗的快感、豁达的情境都使下文的“悲”显得更加浓重和凄凉,为下文写“悲”做了铺垫。活动❷ 作者笔下的泰山有什么特点?提示:(1)泰山山水相映,直逼云端。泰山的南北两面各有河流,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水绕山流,山水相映。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高高耸立的日观峰显示了山势的高峻挺拔。(2)山高路险,山顶景色迷人。泰山山路高远,山道“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山路艰险,“崖限当道”“迷雾冰滑”。登上山顶,泰山夕照图展现在眼前,有“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光辉,有“晚日照城郭”的美景,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景色优美无比。(3)泰山日出,五彩缤纷。太阳将出时,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五彩缤纷;太阳出来时,旭日如丹,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初升的太阳气势磅礴。(4)泰山上的名胜古迹很多,有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等。任务二 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手法。活动❶ 这篇赋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苏轼被贬黄州之初自己思想上的激烈斗争,作者是怎样显示自己两种思想的斗争的?请简要说明斗争的过程。提示:客(悲观沮丧)问题苏子(乐观豁达)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功业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欢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活动❷ 请分析《登泰山记》“乘”“历”“穿”“越”等动词的妙用。提示:“乘”“历”“穿”“越”等几个动词的连用不仅由远及近地交代了行程路线,而且准确地表现了时令和地形。具体而言,“乘”字含主动意,极言作者游意之急、游兴之浓,把他顶风冒雪赶路的情形跃然于纸上;河用“历”,山谷用“穿”,长城用“越”,用词准确,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生动传神,动感十足,并且暗示出地形的险要。17,任务三 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活动❶ 在《赤壁赋》中,贯串全文的主线是什么?提示: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串全文,这就是:“于是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也就是由乐而悲、由悲而喜,课文一开头便表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如此良辰美景,作者油然而生飘飘欲仙之喜。接下来在饮酒放歌的欢乐中伴入了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嫠妇泣,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入悲哀。紧接着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在此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想到自己被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最后以明月江水作比,完成了由悲转喜的过渡,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活动❷ 至山顶写日出,姚鼐又不惜浓笔泼墨,按照几个步骤来写的?提示:至山顶写日出,他又不惜浓笔泼墨,分四个步骤:一曰日将出,“云一线异色”;二曰日正出,“须臾成五采”;三曰日已出,“日上,正赤如丹”;四曰日出后,山峰“绛皓驳色”。文白对译┃┃教材原文____■赤壁赋苏轼[①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②既望:过了望日之后,即农历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③举酒属客: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属,这里指劝人饮酒。④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诗经·陈风·月出》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⑤少焉:一会儿。⑥斗牛:斗宿和牛宿,星宿名。⑦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横,横贯,笼罩。白露,白茫茫的水气。⑧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小船漂去。纵,任。一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如,往。⑨凌万顷之茫然: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凌,越过。茫然,旷远的样子。⑩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冯,通“凭”,乘。御,驾。⑪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17,层解:(第一部分)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正面突出一个“乐”字。[⑫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舷,船的两边。⑬桂棹兮兰桨:桂树做的棹,木兰做的桨。棹,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⑭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⑮渺渺:悠远的样子。⑯美人: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⑰倚歌: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倚,循、依。⑱和(hè):同声相应,唱和。⑲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⑳幽壑:深谷。嫠妇:寡妇。]层解:(第二部分)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坐:端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是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缪(liáo):同“缭”,盘绕。下江陵:攻占了江陵。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酾酒:斟酒。槊:长矛。渔樵:打鱼砍柴。一叶:形容船小。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骤:一下子,很轻易地。遗响:余音,指箫声。][盈虚:圆缺。盈,满。卒:到底。消长:消减和增长。17,盖:这里表示假设语气。物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造物者:原指“天”,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无尽藏:出于佛家语的“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适:享有。]层解:(第三部分)主客问答。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及苏子对客的宽解。[肴核:菜肴和果品。狼籍:凌乱。相与枕藉:互相枕着垫着。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既,已经。]层解:(第四部分)客喜而笑。登泰山记姚鼐[①其:代词,它,指泰山。②当:在。]段解: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③以:在。④乘:冒。⑤历:经过。⑥限:界限。⑦磴:台阶。⑧循:顺着。⑨几:几乎。⑩负:背。⑪烛:照。⑫居:停留。]段解:采用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的方法,描写了泰山的高峻、雄浑和壮阔。[⑬五鼓:五更。⑭漫:弥漫。⑮稍:渐渐。⑯极天:天边。⑰须臾:一会儿。⑱采:同“彩”。⑲丹:朱砂。⑳或:有人。绛:大红。皓:白。驳:杂。17,偻:脊背弯曲。]段解:日观峰看日出。[是:这。漫:磨灭。当:对着。及:赶上。][圜:同“圆”。罅:石缝。]段解:写泰山建筑群和古迹等人文景观。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____■1.课内素材保持正确的心态《赤壁赋》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清风、明月、饮酒、赋诗、高歌,再加上洞箫相和,使得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进入美妙的神话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根本感受不到苏轼被贬后的苦闷不平之情,这正是《赤壁赋》的美之所在:人生在世,要学得豁达,要活得潇洒。个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会把你压垮;不如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因为苏轼对待得失是这样的:“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我不遗憾。对人生得失如此达观,才使得《赤壁赋》带给我们纯美的享受,在文中看不到不平之气,充斥眼帘的只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适用话题】“达观”“心态”“得与失”“完美与残缺”等。2.课外素材北宋时侯蒙本来相貌有些丑陋,加上他年龄又大,很多人都不尊敬他,只要有机会就会对他嘲讽一番。那年春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又到了放风筝的大好时光,人们纷纷走出户外游玩。侯蒙也带着自己的风筝来了,没想到他的风筝还没飞起来,就看到一旁许多人都争相围着一只风筝看,还传来阵阵哄笑声。原来,有一个生性轻薄的家伙,看到侯蒙也来放风筝,就故意把他的形象画到了一只风筝上面。随着带有侯蒙画像的风筝在空中飘来飘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围观看笑话。侯蒙的仆人看到主人被羞辱,17,急得要找那个放风筝的人算账。侯蒙却不在乎这恶作剧,他哈哈一笑,让仆人拿来笔墨,当场作了一首《临江仙》词,把它题到了自己带来的风筝上面,词中写道:“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那些围观看笑话的人,读了侯蒙这首词,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从此再也不敢随意取笑他了。侯蒙回去之后继续面壁读书,第二年就一举成名,考取了梦寐以求的进士,不到50岁就成为户部尚书。【适用话题】“豁达”“反败为胜”“尊严”“智慧的锦囊”等。┃┃人物速写____■苏轼的一字功课苏轼被贬到黄州,司农朱载上正在此地管理粮仓,苏轼与他还不熟识。有一天,一位来访客人吟咏了两句诗:“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苏轼听了,十分惊讶地问这首诗是谁写的,客人回答说是司农朱载上所作。苏轼再三称赞欣赏,他认为这首诗充满了优雅的意境和情趣,觉得是写给自己的,因此对朱载上印象很深。后来,朱载上专门去拜访苏轼,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于是就成了知己。偶有一天,朱载上又来见苏轼,家丁已报告过来访者的名字了,可是过了好长时间,苏轼才出来见他,满脸惭愧地感谢朱载上久久等候的诚意,并且说:“刚才我做完了每天的功课,才耽误了些时间,有失迎接。我正在学习《汉书》,每天都是边读边手抄。”朱载上听后,很是吃惊,说道:“凭先生的天赋,打开书卷,一经浏览,就会终身不忘,怎么还要用手抄这种费力的办法呢?”苏轼说:“非也!我读《汉书》,到今天一共手抄了三遍!最初是一段手抄三个字作为标记,第二次则减少为两个字,现在则减少到一个字就行了。”朱载上看了苏轼的书稿,有些困惑。苏轼说:“足下可以随便找出我标记中的一字为例,我来背诵。”朱载上随便找出一个字,苏轼就应声背出了那一段几百字的内容,结果与《汉书》原文无一字差错;朱载上接着又挑了几个字试验,都没有一点错误。朱载上感叹很久,不禁说道:“先生真是下凡神仙一样的天才啊!”回去后,朱载上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苏轼尚且如此认真学习,天赋一般的人怎么能不更加勤奋读书呢?”┃┃学以致用____■修辞巧妙这篇文章有多处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具特点。比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请按要求把下面诗句扩展成一段话。夕阳无限好17,要求:①采用写景和抒情相映衬手法;②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③想象要符合诗句的语境;④融入个人的情感;⑤不少于200字。【示例】放学后,漫步在回家的路上,不能错过那道风景——夕阳。那圆圆的、红红的夕阳在离地平线不远的空中向我微笑着,我感受到了它的温暖与柔情。然而,夕阳毕竟不像初升的太阳那样充满活力,也没有正午的火热,更没有午后那令人流连忘返的妩媚。瞧,天空中像有无数朵形态各异的彩云在不停变幻,又像有无数条五彩缤纷的绸带在随风飘舞。远远望去,那一大片彩霞像一幅流动的风景巨作,镶嵌在天空中。而这幅风景巨作究竟是谁创作的呢?是夕阳,是看似平庸的夕阳。此刻,我仿佛看到了比平时更美的夕阳。看着这美景,我想:夕阳的生命虽已接近尾声,但它却没有悲伤,它不仅在尽力展现自己的美,而且把周围的云朵打扮得更漂亮,创造出大自然变幻的美,正像曹操所写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聚焦高考____■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对文言句子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文言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文言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命题特点采分点1 重点实词——关注是否为5种特殊实词作为文言文翻译的重要采分点的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对关键实词翻译是否到位,需要关注该词是否是“通假字”“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实词”。需要特别关注两点:(1)对“多义实词”的准确翻译,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2)要熟悉实词活用的各种类型(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采分点2 重点虚词——思考译或不译虚词是准确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基础,作为采分点的虚词,主要指文言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对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一定要有语境意识,仔细辨别词性及意义;(2)有实词义项的,必须译出其意思,如作为代词的“之”“其”等,对在句中起语法作用、发语词及语气词等可不译。采分点3 文言句式——关注是否为特殊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应该仔细甄别句中是否有文言特殊句式。常考的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有: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等。17,(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5分)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5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解析】 (1)短:指出别人的短处,说别人的坏话。专:一味。擅:独揽。纷乱:使……变得复杂混乱。(2)数:多次,屡次。或:代词,代人或事物,可译为“有的”,稍:渐渐,逐渐。削:削减。【参考译文】17,贾生名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因为博通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能优异,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幸喜爱他。孝文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曾跟随李斯学习,于是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说贾谊年纪很轻,非常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孝文帝征召贾谊担任博士。当时贾谊二十多岁,是博士中最年轻的。每次诏令交下来讨论时,各位老先生都不能说出什么,贾谊却能一一对答,人人都觉得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于是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很喜欢他,对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贾谊)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天下和平融洽,就应该改定历法,改服饰等物品的颜色,制定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他一一详细起草准备上述各项仪式法度的草案,色彩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确定官职名称,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礼让,没来得及实行。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以及列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国去。这些主张都是由贾谊提出来的。因此孝文帝提议想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绛侯、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恨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因此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便任命贾谊做长沙王的太傅。贾谊向孝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等到渡过湘江时,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贾谊)任长沙王的太傅三年。这之后一年多,贾谊被皇帝召见。当时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里(接见贾谊)。孝文帝因为对鬼神的事有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贾谊因此详细地说明了这里面的道理。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听得入神,移坐向前。接见之后,(孝文帝)说:“我很久没见到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了他,现在才知道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欢读书,所以(孝文帝)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的祸患自此兴起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感伤自己做太傅不称职,哭泣了一年多,也死了。翻译文言句子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做到明白、流畅、简洁。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一)直译所谓文言翻译主要是“直译”,也就是能够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句子中每一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并做准确解释落实,还要准确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它要求忠实于原文,确切表达原意。(二)意译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相比之下意译难度大一点,因为它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类型定义17,转述法文言文的许多修辞方法,如果直接按原文翻译出来,既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和要求,其意思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就要把这些修辞格的词语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合理表达,这就叫转述法凝缩法文言文里有时为了加强文章的气势,或增强某种表达效果而使用一些繁笔,如果照原文对译出来,的确难以做到,且表达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简略地译出来,这就叫凝缩法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9-07 22:49:36 页数:17
价格:¥3 大小:479.5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