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 9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9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基础过关练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B.“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的惊涛和澎湃的雪浪。C.下片由“遥想”领起,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领周瑜的形象。D.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等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2.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所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提醒南宋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可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3.下列对《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篇连用七组叠字,营造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这是词人内心悲戚情感的真实倾吐,同时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消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阕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如泣如诉。这里是从侧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D.词的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4.下列对联分别对应不同的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A.①范仲淹 ②苏 轼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B.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③苏 轼 ④李清照C.①苏 轼 ②辛弃疾 ③岳 飞 ④李 煜D.①苏 轼 ②范仲淹 ③辛弃疾 ④李 煜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对赤壁雄奇的景象进行总结,并引出后面对周瑜的缅怀。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写词人借酒抒怀,寄情江月,排解心中的无限苦闷。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写周瑜从容不迫,指挥若定,谈笑之间,大败曹军。 (4)辛弃疾一生志在收复中原,可惜得不到朝廷重用,他只好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     ”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刘裕挥师北伐、收复故土的英雄气概和赫赫战功的句子是“    ,     ,       ”。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写沦为金人统治的地区,一片祥和景象,百姓安于现状的句子是“     ,       ”。 (7)《声声慢》中,表现气候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难以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     ”。 (8)《声声慢》中,“       ,    ,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之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禁黯然神伤。 6.(2019湖南长沙周南中学高二月考)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周南中学拟举办一次“中国古典诗歌朗诵大会”,请你为这次大会拟写两则宣传语。要求:主题明确,句式为对偶句。   ,片段读写练一、(2019山西永济中学高二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满江红苏轼东武会流杯亭,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邞淇水入城。东武南城,新堤就、邞淇初溢。微雨过、长林翠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微雨蒙蒙、山林花叶狼藉的暮春景象,以“红”“碧”代指花、叶,十分形象和精练。B.词人眼见“枝上残花吹尽”,与友人试着向江边寻春而不得,体现出词人被贬密州后内心的极端痛苦。C.“满城争出”渲染出全城百姓观看曲水流觞的盛况,“满”“争”二字描绘出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D.下阕的“兰亭修禊事”借晋王羲之兰亭集会的典故,来衬托词人与友人相聚于流杯亭的高雅之事。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2020天津天和城实验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卜算子·漫兴①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注] ①这首词是作者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3.()词的上阕提及历史上的李广、李蔡,这种手法叫      ;这种手法在辛弃疾的诗词中十分常见,如“         ”(写诗词名句)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添字丑奴儿·芭蕉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前谁种芭蕉树”说的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B.词的上片写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土之幽情。上片开头借芭蕉寄托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起来,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寂静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6.()词人在这首词中写到“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她的《声声慢》中写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两首词中的“雨”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四、微写作。7.()他舞得起刀剑,玩得起文艺小清新,“疯”起来上战场杀敌,让敌人胆寒。他就是,词人剑客——辛弃疾。请以“辛弃疾的剑”为具体物象,写一段文字,表现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要求:语意连贯,200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2020山东师大附中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②,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③,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④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⑤,斩安国于市。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有删改)[注] 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卦名。下文《离》也是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笺奏文书。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师蔡伯坚    师:以……为师。B.弃疾间与之游   游:游玩。C.时虞允文当国   当:主持、掌管。D.留守叶衡雅重之  雅:很,甚。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聚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取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捕,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并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等官职,并以节使印和告身征召耿京,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问对。孝宗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叶衡认为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叶衡做丞相后,大力举荐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五年高考练古代诗歌阅读之用典用典,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引用(化用)前人诗文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用典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技巧,就内容而言,用典分为运用历史故事和引用前人诗文两种;就用法而言,用典分为明用和暗用;就用意而言,用典分为正用和反用。用典可使诗歌语言更精练、内容更丰富、表达更含蓄,收到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2016课标全国Ⅰ,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二、(2015山东,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3.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4.“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三、(2015浙江,21—2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7分)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注] 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5.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①       ②       6.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A “词的开篇,直奔历史”说法错误,词的开篇写眼前之景,引出后面对历史的怀想。2.C “想当年”三句赞扬的不是孙仲谋,而是刘裕。3.D “全词用象征手法”错误,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内心的孤寂,所触之景只是用来烘托情感而无象征之意。“忧国忧民的心理”概括不准确,词作主要表达了国破家亡带来的孤苦之情。4.B ①由“忧乐关乎天下”可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此可知此对联说的是范仲淹。②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豪放词派的又一代表词人,曾作《美芹十论》,根据“继东坡”“美芹悲黍”“南宋”等可推知,此对联说的是辛弃疾。③由“铁板铜琶”“大江东去”“珠崖儋耳”等可推知,此对联说的是苏轼。④由“漱玉集”“金石录”等可推知,此对联说的是李清照。5.答案 (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5)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6)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7)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8)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6.答案 (示例)①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②品味诗词魅力,传承中华文化。解析 宣传语应该主题明确、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有号召力。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体的活动形式是朗诵中国古典诗歌,所以宣传语要紧紧围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诗歌”来拟写。另外,此题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句式要求——对偶句,这就需要在提炼出关键词,如“中华文化”“中华诗词”后,用对偶句进行串联。,片段读写练1.B “寻春而不得”分析有误,词中写到“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内心的极端痛苦”表述不当,此处表达了词人的惜春之情。2.答案 ①上阕通过对暮春花木零落的景象和词人寻春的描写,表达了词人的惜春之情。②“满城争出”句,由充当热心观众的全城百姓渲染出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一个“满”字、一个“争”字,表现出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表达了词人作为州郡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③结尾写到如今只有长竹布满故地的山岭,而昔日盛事已成陈迹,再也无从寻觅了。表达了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感,含有人生哲理。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读懂全词,根据词的内容分析词人的情感。上阕写雨后暮春景物,抒发了惜春的意绪。下阕写曲水流觞的现场盛况以及对兰亭陈迹的感慨。“满城争出”写全城百姓观看曲水流觞的盛况,表现了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一个“满”字、一个“争”字,表达了词人作为州郡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空陈迹”,词人发思古之幽情,而怀古主要是为了慨今,表达的是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感。3.答案 用典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解析 第一空,需要关注题干中的两个要素,一是“手法”,二是“历史上的李广、李蔡”,据此即可断定此手法为“用典”。第二空,考查学生对辛弃疾诗词的积累,需要准确填写运用了用典手法的辛弃疾诗词的名句。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等。4.答案 ①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作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②反语。词的最后,不说自己的愤慨,偏说“举力田”;在“舍我其谁”的严肃叙说中,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和对南宋朝廷的尖锐嘲讽。解析 此类题的答题模式多为“手法+分析+情感(效果等)”。“千古李将军”,这是对李广的夸赞,李广能力出众,却难封侯;“李蔡为人在下中”一句直接点明其人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却被封侯,可知此处使用的是对比的手法。末尾两句是作者含着泪的微笑,辛弃疾虽不以稼穑为耻,但他的平生之志毕竟是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挥师北伐,平定中原,现在却只能期待着任“力田”一职,令人扼腕。这是反语,词人借此抒发了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5.A “人人都栽种芭蕉”错,“窗前谁种芭蕉树”说的应是“不知是谁在窗前栽种的芭蕉树”。6.答案 (示例1)相同。虽然本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词人借以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无论是打在芭蕉上还是梧桐上,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词人听来都像打在自己的心上,让词人抑制不住思国怀乡的愁绪。(示例2)不尽相同。《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本词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思国怀乡之情。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雨”这个意象在词中的意义,再结合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同时,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能自圆其说即可。7.写作指导 要抓住“辛弃疾的剑”这一具体物象,要扣住“词人剑客”这一形象特点,要体现人物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写作时可以联系辛弃疾的人生经历。三年模拟练1.B “弃疾间与之游”的意思是“辛弃疾有时跟他(义端)交往”,其中“游”的意思是“交往”。2.D “于朝”作“献”的状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甚备”是说辛弃疾上书的内容十分完备,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D。,3.A “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聚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辛弃疾……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有误。原文是“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意思是“当辛弃疾在耿京军中时,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降,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辛弃疾斩下义端的头颅,回来报告,耿京更加看重他”。4.答案 (1)我因为主帅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2)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刚直不阿,有远大的谋略。解析 (1)“缘”,因为。“归朝”,归顺朝廷。“不期”,没想到。“何以复命”,宾语前置句,应该是“以何复命”。(2)“力”,竭力。“慷慨”,刚直不阿。“大略”,远大的谋略。[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和党怀英是同学,(二人)并称辛、党。当初占卜仕途,用蓍草来决定,怀英遇到的是《坎》,于是留在北方侍奉金朝,辛弃疾得到的是《离》,于是决心回到南方。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兵马,号称天平节度使,控制山东、河北的忠义兵马,辛弃疾担任掌书记,就劝耿京策划回归南方。僧人义端,喜欢谈论军事,辛弃疾有时跟他交往。当辛弃疾在耿京军中时,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降,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一天晚上义端偷了耿京的大印逃跑了,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给我三天时间,不抓到他,受死也不迟。”辛弃疾推测义端一定会将虚实情况报告金兵主帅,急忙追赶抓住了他。义端说:“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兕,力量可以杀人,希望不要杀我。”辛弃疾斩下义端的头颅,回来报告,耿京更加看重他。,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着奏表归附宋朝,宋高宗正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辛弃疾,嘉奖了他并接受了奏表,授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使印和告身征召耿京。这时张安国、邵进已经杀了耿京投降金国,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为主帅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张安国正与金将畅饮,辛弃疾就在众人之中将他绑了回来,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在皇帝所在地献上俘虏,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乾道六年,孝宗在延和殿召见问对。当时虞允文主持国事,孝宗决意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不作迎合。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利处害处,极为详细。因为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刚直不阿,有远大的谋略。孝宗召见,升为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辛弃疾很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五年高考练1.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解析 诗的前四句寓情于景:汉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广大中原地区,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写出了远去的汉江气势浩大,特别是三、四句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前朝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势。,2.答案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解析 题目不仅指出了用典的表达技巧,而且还指出了具体典故。答题时只要指出用典在主题情感上的表达作用即可。首先阅读注释,了解任公子的典故。典故中的人、事、物具有比喻意义:“任公子”代表贤臣良将,“垂钓”指平定叛乱,“巨鱼”比喻危害国家的巨寇,“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喻指费很大的力气。再联系诗歌语境,把握思想情感。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本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的任公子,已不需要沧海垂钓而罢竿了。然后结合背景,知人论世。当时的唐王朝正处在开元盛世之时,天下一统,海天清晏。诗中反用“任公子东海钓巨鱼”的典故,来表达作者江汉宁静、地无巨寇的社会理想。但盛世之下,诗人空有大才却无用武之地,不免徒增伤悲。解题指导古代诗歌中的用典  ①明确运用了什么典故,了解典故中的人、事,因为典故往往和诗歌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联系。②明确用典的方式。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明用还是暗用,是正用还是反用。③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用典的意图,作者重提往事,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要联系全诗,将典故与作者的现实处境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用典的真正意图。④答题时,要概括典故的含意,更重要的是揭示作者用典的现实意义。,3.答案 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解析 鉴赏诗词中的关键词,首先要弄懂词义。本题中,“湿”用作动词,沾湿;“迷”,使动用法,使……迷路。然后结合词句内容理解关键词的表达效果。风清露冷,弄湿了行云;沙水一色,使归艇迷失了方向,描绘出一片苍茫浩渺之景。最后指出由关键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4.答案 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解析 鉴赏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知人论世,这首词的作者张元幹是宋代爱国词人。其次要结合语境,分析词句内容。“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两句的大意:心中沉闷极了,只想一醉方休,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起舞闻鸡酒未醒”一句运用了“闻鸡起舞”的典故,闻鸡起舞是为了报效国家,却是在“酒未醒”之时;“潮落秋江冷”一句写眼前之景,让人倍感凄凉。最后总结出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5.答案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解析 从“浔阳”“月色”两个方面思考,写出与之匹配的相关诗句即可。6.答案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解析 ①从“雅调”“旧谱与新声”可知上片是从乐曲方面来描写琵琶演奏,是正面描写。“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是写乐曲的演奏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是写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天然律吕”是写乐曲声律的高雅。②从“洗耳为渠听”可知下片是从听者方面来描写琵琶演奏,是侧面描写。“天气暖犹轻”“轩窗静来偏好”是通过气氛感受,“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是通过典故联想,“语溪乍雨初晴”是通过景色渲染来描写。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12-09 16:09:08 页数:19
价格:¥5 大小:58.47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