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同步练习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选择题1.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罗马法趋于衰退,教会迅速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了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为王权至上提供了两句重要的格言“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  )A.推动文艺复兴运动迅速兴起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C.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D.适应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答案B解析由材料时间以及“为王权至上提供了两句重要的格言”可知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B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排除A项;宗教改革后逐步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排除C项;启蒙思想适应了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排除D项。2.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                A.王权演变B.教权演变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D.市民权力变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可知,中世纪欧洲教权高于王权,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王权不断加强,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王权力量走向衰落。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7,3.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B.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C.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D.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突出了国王的神圣性,是王权强化的表现,“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表明民族国家得到了发展,故选B项。4.(2020·浙江衢州、湖州、丽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马丁·路德曾提出过两个政府的理论,他认为信仰基督教的人不仅生活在上帝统治的宗教国度里,而且生活在凭法律治理的世俗国度里。教会不应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涉国家事务。在国家的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对这一理论认识正确的是(  )①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②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③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④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教会不应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涉国家事务”表明反对罗马教会干预世俗社会,故①正确;“在国家的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体现了王权高于教权,故②正确;“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体现“信仰得救”,跟题干没有关系,故③错误;题干强调世俗王权的强化,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5.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答案C7,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会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强化君主专制,C项符合题意。6.(2020·山东威海二模)1529年,英王亲自主持召开国会,免去罗马教廷在英国的代表约克大主教兼国王枢机大臣乌尔西的职务。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这表明英国(  )A.宗教神权遭遇挑战B.立宪政体开始确立C.宗教改革更加彻底D.世俗主权逐渐回归答案D解析英王免去大主教的职务,并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这反映了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加强世俗王权,使王权高于教权,故选D项;材料更强调世俗主权逐渐回归,而不是宗教神权遭遇挑战,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更加彻底”,英国的宗教改革也并不彻底,排除C项。7.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  )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答案A解析“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现出的是西方国家对自身的一种认识,国际事务也由西方国家所掌控,西方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本题选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文明冲突的内容,C项错误;D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排除。8.有学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指出,在20世纪初的欧洲,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作者意在(  )A.强调民族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B.批判极端民族主义C.说明民族利益应该与国家利益一致7,D.强调战后民族自决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意在批判极端民族主义,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项错误;作者并未说明民族利益应该与国家利益一致,C项错误;作者并未强调战后民族自决的重要性,D项错误。9.时任德国总理的谢德曼曾在国民会议上强调:“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调是错误的,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又说:“谁签署这个条约,谁的手就要烂掉。”这体现了(  )A.战胜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凡尔赛条约》为德国的宰割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C.协约国与苏俄之间矛盾重重D.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答案B解析材料“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调是错误的,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体现的是德国人不认可《凡尔赛条约》,说明《凡尔赛条约》为德国的宰割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协约国和苏俄之间的矛盾,C项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10.《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C.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非战公约》使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意味着各国为了本国利益,可以进行“自卫”战争,说明《非战公约》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因此A项正确。《非战公约》并未限制军备竞赛,B项错误;7,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并非主要说明《非战公约》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并非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D项错误。11.(2021·山东菏泽高二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而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  )A.集体安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B.联合国带有强权色彩C.国际联盟更有利于世界和平D.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答案A解析从“全体一致”到“大国一致”,体现了战后对国际安全的考虑更全面,这体现了集体安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故选A项;材料不能反映出联合国的强权色彩,排除B项;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未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法,排除D项。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在国联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是由于(  )A.会员国采取了“全体一致”的原则B.实行民族自决原则C.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D.实行集体防御原则答案C解析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处理国际问题,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故选C项。13.(2021·山东济南高二期中)1945年,《联合国宪章》首次确认民族自决权,尊重所有民族之权利平等与自决原则。这一原则也在多个国际法律文件中得到强调或重申,并成为国际合法性的主导标准。这一原则的实施(  )A.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B.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平等往来C.消弭了大国间的冲突与对立7,D.维护了国际法的权威和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确认民族自决权,尊重所有民族之权利平等与自决原则”可以看出,这一规定有利于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平等往来”,排除B项;这一原则无法消弭大国之间的冲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法,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苛制裁限制了欧洲均势的恢复与发展。因此,修正《凡尔赛条约》很快成为战后诸大国的共同诉求。1925年,洛迦诺会议召开。英美试图通过对德国的援助与扶植将德国纳入新的欧洲体系,并且通过对法国的施压,迫使法国接受英美主导、重塑均势的事实。1926年,德国加入国联,英美完成了对凡尔赛体系的初步修正。为了补偿法国的损失与缓解欧洲矛盾,英美利用西方国家对共产主义的恐惧与仇恨,将欧洲矛盾统一引向东方。但这一政策成了德国崛起的保护伞,造成了德国实力的恶性膨胀,以至于希特勒上台后,其推行的战时经济政策迅速恢复了德国国民经济,与英、法、美迟钝的经济复苏进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摘编自严展宇《均势为什么失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诸大国修正《凡尔赛条约》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试图回归欧洲均势的做法所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新的国际格局尚未真正建立;《凡尔赛条约》削弱德国的策略破坏了欧洲均势;德国试图恢复大国地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2)影响:美国加强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矛盾;促进了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但造成德国极端民族主义抬头,极大威胁世界和平。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期表现1500年—法国大革命前西欧的地域界线被打破,人口流动性提高,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通过马丁·路德,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法国大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法国大革命爆发,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彰显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理念,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西欧一系列革命都与建立民族国家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德国、意大利实现了统一7,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狭隘民族主义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兴起,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日本产生“民族优越论”,把日本的富强建立在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上续 表时期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在合作的基础上,出现共享和共融,典型的代表是欧共体发展为欧盟。本民族的利益是各国制定政策的首要考量。民族主义代替意识形态,在相当一部分国家起到主导作用——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上表为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示例论题:欧洲近现代民族主义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阐述:1500年—法国大革命前,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世俗王权得到加强,各国君主纷纷开疆拓土,形成以领土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主权概念。法国大革命时期,伴随着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拥有法兰西公民身份的法国人,积极投入到推翻专制制度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中,此时,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民族主义继续发展,德国和意大利实现了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主义意味着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割据。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欧各国之间展开激烈斗争,统治者宣称本民族受到其他民族的威胁,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极端民族主义兴起,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出现新的变化。西欧国家由欧共体到欧盟,联合程度不断加强。总之,民族国家的构建不同导致了不同特点的民族主义出现,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民族主义的形式也日益丰富。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8 15:50:23 页数:7
价格:¥0 大小:65.15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