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单元 单元达标检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单元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从1916年开始,日本三菱财阀就插足华北棉花生产,实行华北棉作改进计划,向农民发放美国棉种。此外大仓、住友等财阀在东北设立满洲棉花会社,经营辽河流域的棉产改进事业。这反映出(  )A.日本帮助中国改进棉花生产B.商品输出是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C.日本控制原料增加工业利润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致命打击2.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经济备战工作速度加快。据一份公函记载:“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然机件均已陈旧,一经移并,多有不堪再用者,且现值绥靖工作积极进行之时,需弹甚多,一经迁移,则出品中断,损失甚巨,故均暂维现状。”公函中这一信息意在(  )A.加快国防军工业向内地迁移B.增加军需供给防备日军侵犯C.提高华东地区战略国防地位D.强调安定国内仍为首要任务3.1937年5月至6月,中共中央相继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对党的历史尤其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深刻指出大革命的历史表明“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就前进了;当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必然遭到惨重失败”,突出强调了“我们的领导责任”。会议论述的主题是(  )A.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B.中国资产阶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贡献C.国共两党必须坚持团结领导民族战争的原则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根本利益分歧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和经济权利。这一转变(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C.适应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5.1937年底,日本设立“满洲重工业公司”,垄断东北煤炭、钢铁等工业的经营权。之后日本又成立“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日本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B.扰乱国统区的工业秩序C.打击抗日根据地经济D.把中国作为其原料产地6.下图为《中外朋友欢聚一堂,本市特开欢迎晚会》的新闻报道。该报道反映出当时(  ),A.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蓬勃发展B.延安引发海内外关注C.北京欢迎国内外宾朋D.深圳聚焦了中外目光7.1942—1943年河南发生大饥荒。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不饿死一个人”的号召,采用教育民众互助友爱、组织开展纺织运动、协助灾民发展生产等方式,安置了大量涌入边区的灾民。这主要反映出(  )A.恶劣的战时环境导致灾情扩大B.抗日根据地适时调整了工作重心C.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正式确立D.中共充分认识到战争胜利的根源8.抗战期间,卢作孚等民族企业家利用川江航线运送了大批军队及作战物资到前线,并将武汉地区的大批工业装备和人员转移到四川;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大后方创办化工企业,支援抗战。这表明(  )A.抗战物资主要来自民族资本家B.抗战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C.民族资本家是抗战的重要力量D.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9.1939年初,国民党要求各地党政军警各部门“以组织对付组织”。随后,蒋介石分别委任沦陷各省区党政军机构负责人,把他们及其武装力量遣回敌后。国民政府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敌后的控制B.削弱日军的影响C.树立积极抗敌形象D.阻止中共的发展10.华北农民素有“不争讼”的习俗,村民的纠纷一般由村中长者、族长或乡绅负责解决,而这种解决常常造成不公的结果。1940年,晋察冀边区有关土地债务、婚姻、财产纠纷的诉讼,由占案件总数的6.5%上升到40%。这一变化反映出(  )A.日本进一步侵华激化社会矛盾B.根据地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C.乡约习俗的社会调节功能失效D.民事纠纷随经济发展而有所增加11.1944年9月,中共中央认为,“目前我党向国民党及国内外提出改组政府主张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向国民党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一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  )A.改变了抗战的被动局面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凸显了民主革命的要求D.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覆灭,12.抗日战争中,几乎所有国民党战区都有苏联军事顾问,唯独在中共领导的军队里没有苏联顾问,即使是苏联记者也只有在征得蒋介石本人的同意后,才能进入中共区域。这说明当时(  )A.苏联对中共的政策发生了转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冲击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出现了分歧D.蒋介石极力防范中国共产党13.下列是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三个阶段的作战任务。该战役(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B.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D.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14.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新约,宣布取消在华特权,结束与中国在法理上的不平等地位。不久,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也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与中国签订平等的新约。这些新约的签订(  )A.表明中国已摆脱帝国主义压迫B.反映了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主要得益于中国对二战的贡献D.说明国际政治新格局已经形成,15.下图是1945年8月至1947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量图(单位:亿元)。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日本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16.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  )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C.发现了西方媒体数据来源不准确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17.下图是1946年廖冰兄创作的漫画《教授之餐》,以教授家庭吃书来表现国统区人民的饥饿状态,夸张的笔调让读者感到寒心。这反映了当时(  )A.国民党尚未接收日本在华企业,B.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混乱C.国民政府滥发纸币使物价飞涨D.国统区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18.宋子文认为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过去,因此不再拍卖敌伪财产;另一方面,继承敌人的统制体系,要造成化公为私的国营企业,其中最大的便是中纺与中蚕。这(  )A.激化了国民政府与民众的矛盾B.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新生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为抗日战争提供物质基础19.辽沈战役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只用一纸电报,就使林彪改变原作战计划,率军转头南下,直赴锦州;而蒋介石数次电令,甚至亲赴前线,也未能促使东北国民党军司令卫立煌救援锦州守军,导致锦州被解放军迅速攻克。这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A.得到军民的广泛支持B.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C.有先进科学理论指导D.利用敌方内部的矛盾20.下面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期人民群众支前统计表。由此可知(  )战役民工担架大小车牲畜粮食辽沈战役160万13800副6750辆80万头0.7亿斤淮海战役543万305000副88万辆76.7万头9.6亿斤平津战役180万20000副40万辆100万头3亿斤,A.土地革命激发了民众的革命积极性B.国民党已经失去在全国的统治地位C.解放军在军事上已经占据绝对优势D.民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保障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分)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洛川会议)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摘编自《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4分)(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0分)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支撑中国作为抗日大国、国际地位得以提高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和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中的历史事件时所采取的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的观点。(4分)(2)根据材料二和图二判断,材料中“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协定?国共双方“三年的军事较量”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和图二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解决方式有何相同点?(6分),单元达标检测1.C2.D3.A4.C5.A6.B7.D8.C9.D10.B11.C12.D13.D14.C15.A16.A17.B18.A19.B20.D一、选择题1.C 材料中日本的棉作改进计划实际上是通过插足华北棉花生产,达到控制中国的棉纺织原料,为自己攫取利润的目的,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错误;B、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2.D 据材料“故均暂维现状”可知,国民政府并未加快国防军工业向内地迁移,故A项错误;B、C两项材料未体现,故均排除。一·二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仍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所以担心因迁移工厂导致“剿共”军备供应的减少,故D项正确。3.A 国共第二次合作前,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总结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经验和教训,突出强调了“我们的领导责任”,以及思考之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策略,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涉及,故均排除。4.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故B,项错误。瓦窑堡会议团结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适应了中国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需要,故C项正确。到1949年之前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D项错误。5.A 日本在沦陷区成立这些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国掠夺资源为其侵略服务,实施“以战养战”的策略,故A项正确,B、C两项错误。让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日本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其侵略服务,故D项错误。6.B 根据图片信息“边区新闻”可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关于延安的新闻报道,故B项正确;当时仍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北京和深圳未被称为边区,故排除C、D两项。7.D 由边区政府发出“不饿死一个人”的号召,采取一系列措施,安置了大量灾民可知,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的根源,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灾情的扩大和工作重心的调整,故排除A、B两项;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正式确立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排除C项。8.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家为抗战做出重大贡献,成为抗战的重要力量,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抗日物资主要来自民族资本家,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工业布局,故排除B项;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打击,故排除D项。9.D 加强对敌后的控制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的举措的主要目的是削弱中共在敌后的影响而不是削弱日军的影响,故B项错误;国民党树立积极抗敌形象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以组织对付组织”“武装力量遣回敌后”可知,国民政府想要扼制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发展和壮大,故D项正确。10.B 据材料“1940年,晋察冀边区有关土地债务、婚姻、财产纠纷的诉讼,由占案件总数的6.5%上升到40%”可知,根据地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未体现,故均排除。,11.C 用民主形式“废除一党统治”,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主革命力量壮大的结果和要求,故C项正确;当时中国抗战已转入局部反攻阶段,故排除A项;B、D两项材料未涉及,故均排除。12.D 根据材料“即使是苏联记者也只有在征得蒋介石本人的同意后,才能进入中共区域”可知,蒋介石对共产党十分忌惮,严加防范,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故均排除。13.D 据材料“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正太铁路”“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可知,该战役是百团大战,故D项正确。A项是淞沪会战,B项是忻口会战,C项是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故排除A、B、C三项。14.C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C项正确;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排除A项;二战中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排除B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5.A 据材料可知,1946年底到1947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量增长很快,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故A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6年发起的,故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1944年,故排除C项;这一时期日本已经投降,故排除D项。16.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毛主席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主要是因为毛主席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共产党处于弱势,不符合战争胜利的条件,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媒体数据来源准确,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国际形势对共产党不利,故排除D项。,17.B 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已开始接收日本在华企业,故排除A项;1946年内战爆发,导致经济走向恶化,出现物资供应不足的现象,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物价飞涨和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故排除C、D两项。18.A 根据材料“不再拍卖敌伪财产……继承敌人的统制体系,要造成化公为私的国营企业”可知,这一时期官僚资本的扩展激化了政府与人民的矛盾,故A项正确;官僚资本主义压榨民族资本主义,故排除B项;官僚资本的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不再拍卖敌伪财产”可知,当时抗战已经结束,故排除D项。19.B 中共中央军委只用一纸电报,就改变了原先的计划,锦州被解放军迅速攻克,由此可见,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20.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民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保障,故D项正确。A、C两项材料未涉及,故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二、非选择题21.答案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分)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3分)(2)原因:英国请求中国支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的战略需要。(4分)(3)理由: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4分)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或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6分)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即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是英国请求中国支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的战略需要。(3)根据材料“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观点进行反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或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22.答案 (1)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4分)(2)事件:重庆谈判。协定:《双十协定》。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领指挥得当;解放军英勇奋战;人民的大力支援等。(答出两点即可)(10分)(3)出发点:都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相同点:和平协商。(6分)解析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2)事件和协定从图二和材料二中的“1945年8月”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原因结合中国共产党的优势作答即可。(3)出发点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作答即可;解决方式的相同点结合史实作答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9 17:50:52 页数:16
价格:¥0 大小:364.09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