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基础积累练进阶训练第一层一、基础清单化预练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沁园春(  )②橘子洲头(  )③百舸(  )④寥廓(  )(  )⑤峥嵘(  )(  )⑥挥斥方遒(  )⑦浪遏飞舟(  )(2)多音字①当(  )“钱荒”来袭时,游离于金融监管系统之外的典当(  )行却“火”了一把。②你还曾(  )记得曾(  )祖父的嘱咐吗?你完成了多少?③金融地产能否(  )咸鱼翻身,股指走势会不会否(  )极泰来,人们拭目以待。2.辨明字形。①②③④3.判断加点成语运用正误。(1)19岁的梓均风华正茂,很顺利地通过了入伍体检。当收到入伍通知时,他乐坏了,家人也很替他开心。(  )(2)百岁老太用10天时间参加了扫盲班,识字写字,并顺利拿到了脱盲证。年轻力壮的你还好意思峥嵘岁月吗?(  )(3)在公共网络空间形成公序良俗,需要每个人对自己的网上言行负责,涵养激浊扬清的正能量,共同珍惜、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  )(4)登上华山的高峰后,游客们心情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4.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指挥呵斥)方遒 百舸(泛指船只)争流漫(满)江碧透B.浪遏(阻止)飞舟 谁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C.到中流(中游)击水 峥嵘(不平凡)岁月激扬(激浊扬清)文字12\nD.风华(青春年华)正茂 怅寥廓(宇宙的广阔)百舸争流(争相行驶)5.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的笔调来表述,其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6.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幅图画湖岸汀渚,枯木棘竹,气象萧疏,江天    ,鸳鸯游宿其中,境界静谧清幽。②历时一年打造,一尊骑着骏马、神采飞扬的朱元璋雕像,日前出现在明孝陵大金门前。这尊雕像“麻子马脸”、奇骨贯顶,但难掩    风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③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感谢中国卫生部门在疫情防控方面与世卫组织的合作,认为中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来    疫情。A.寥廓 义气 遏制B.寥廓 意气 遏制C.辽阔 意气 遏止D.辽阔 义气 遏止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B.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的时候。C.《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D.从4月27日起,长沙对橘子洲景区水上客运市场秩序进行集中整治,重点治服非法载客、违规揽客等行为。12\n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    ;    ,    。①历史如潮,橘子洲上的江风吹落了多少春华秋实②当毛泽东临江作赋、踌躇满志的时候③物换星移,血雨腥风的史篇早已离我们远去④眼前只见欲一睹领袖风采的如织游人⑤谁会相信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书生意气的青年手中A.②⑤③④①B.②⑤①③④C.①③④②⑤D.③④①②⑤10.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C.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D.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1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B.词是中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兴起于隋唐,盛于宋。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D.“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题目,它揭示了词的主要内容。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        ,        。(2)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3)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        ,        ,        ?12\n三、课文高考化精练13.下面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层”写枫林之茂,“染”写树色之浓,“透”写江之清,“争”写行船之奋。B.上阕以“看”和“怅”为线索。“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怅”此处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为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含蓄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14.下面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B.词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C.本词用语精当、形象。如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翔;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轻快自如的情态。D.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遍”与“尽”相应,“染”更有动感,写层林渐渐变红。15.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生机勃勃的绚丽秋景,为什么会发出“谁主沉浮”的慨叹?答:                                                                      16.作者这里写的寒秋之景毫无过去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作者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答:                                                                                                          四、文本联读化巧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12\n忆秦娥·娄山关①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 ①该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过娄山关时。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两句,极其简练地介绍了娄山关之战的时间与景候特点,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以“碎”形容马蹄声,表明马蹄声急而低;以“咽”描绘不怎么嘹亮的喇叭声,暗示了战斗的壮烈。C.下阕“真如铁”三字,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突出了夺取娄山关这一战役的艰难。D.本词以景结笔,极有情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这既是真实写照,也让人联想到红军战士的鲜血,流露出无尽的感伤。18.这首词的上阕和《沁园春·长沙》的上阕都是写景,它们在写景方法上有何不同?答:                                                                                                            素养提升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词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作者少年时期的 ① ,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12\n词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作者心忧天下和人民处于 ② 之中的情景与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作者在 ③ 充分显露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作为一个青年,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其爱国报国之情,在文中展现得 ④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         ②        ③         ④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热血青年B.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C.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D.正是需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沁园春·长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着强烈动感、浓烈色彩的立体秋景。②其意象壮美,意境高远。③从作者笔下,寒秋景物并无肃杀之感,反而显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④视野开阔,所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雄峻。⑤以上阕“看”字总领的几句词为例,入词的意象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⑥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树林,有动态的“百舸”的“争流”。⑦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真正做到了“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12\n答:                                                                                                                                              5.学校举行诗歌朗诵会,有同学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请你写一段解说词。要求:不少于5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答:                                                                                                                                              二、课外拓展深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蝶恋花·答李淑一①毛泽东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注】 ①此词是作者于1957年5月11日写给当时的湖南长沙中学语文教师李淑一的。词中的“柳”是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是作者早年战友。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失骄杨君失柳”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其中的“杨”指的是杨开慧,“柳”指的是柳直荀。B.月宫中的吴刚捧出桂花酒,嫦娥翩翩起舞,都对两位英灵的到来表达热诚的欢迎和慰藉。C.“忽报人间曾伏虎”,意思是英灵听到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消息。D.“泪飞顿作倾盆雨”中的“顿作”,既神化又人化,极写英灵的悲痛和欣慰。7.这首词初题为“游仙”,从中可以窥见作者构思行文的意脉,试简要概述。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12\n菩萨蛮·大柏地①毛泽东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注】 ①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市北部。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首句先从夕阳西下的天空入笔,形象传神地展示了一幅斑斓的春日黄昏图。B.第三句化用花间词派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C.下片起首两句才点出此词追忆的主题,这些弹洞点缀祖国河山,显得分外美丽。D.本词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的山川风景的描绘,表达词人乐观豪迈的胸襟。9.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加以赏析。答: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基础积累练1.答案:(1)①qìn ②jú ③gě ④liáokuò ⑤zhēngróng⑥qiú ⑦è (2)①dāng dàng ②cénɡ zēnɡ ③fǒu pǐ2.答案:①洲 州 ②竞 竟 ③苍 沧 ④稠 绸 倜3.答案:(1)√ (2)× (3)√ (4)×解析:(1)风华正茂:指风采才华正盛。(2)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岁月。应改为表虚度光阴的“蹉跎岁月”。(3)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4)12\n指点江山:指批评国家大事。此处望文生义。4.答案:B解析:A项,挥斥:纵放、奔放。C项,中流:江河水流中央水深流急的地方。D项,风华:风采才华。5.答案:A解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正常语序应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6.答案:B解析:根据整篇来考虑,下阕在回答这个问题,应是设问的修辞方式。7.答案:B解析:“寥廓”侧重于立体范围,“辽阔”侧重于平面范围,都有“广阔”之意。“意气”侧重指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也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义气”侧重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遏制”的“制”是指制止,控制;而“遏止”的“止”强调使停止,疫情控制是个逐步的过程,不能“遏止”,只能“遏制”。8.答案:C解析:A项,“提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问题”。B项,句式杂糅,“正值”就是“正到什么时候”,应删去句末“的时候”。D项,搭配不当,把“治服”改为“治理”。9.答案:B解析:②⑤句回答毛主席诗句所提出的问题;①③④是感慨历史兴亡的文字,①感慨历史,紧承上文,③④感慨物换星移,而今游人如织。注意根据标点符号来判断句间关系。10.答案:B解析:B项中诗句的意境与《沁园春·长沙》中的意境都比较壮美,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A、C、D三项则比较感伤肃杀。11.答案:C解析:《沁园春·长沙》共114个字,属于长调。12.答案:(1)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2)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3)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13.答案:B解析:“怅”,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14.答案:C12\n解析:C项,分析不准确,应是“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15.答案:词人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不禁思绪万千: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是你消长兴衰的主人呢?如果是昏庸透顶、只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封建统治者、军阀和官僚们,那么这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秋色还会延续吗?如果是献身祖国、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者,那么就不会辜负这大好秋色,反而会使之锦上添花。这里的慨叹,道出了词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和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16.答案:作者把秋景写得这样活泼、美好,既饱含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也让人生出这样壮丽的山河,人民却不能主宰的惆怅,从而抒发出作者强烈的革命豪情。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饱含深情地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从字里行间不难判断出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作者的深情描写之中,暗含了作者的另一层深意,这层意思可从“谁主沉浮”看出,即如此大好河山应由人民来主宰。17.答案:D解析:“也让人联想到红军战士的鲜血,流露出无尽的感伤”错。“如海”“如血”,虽感苍凉,更觉遒劲;虽感凄清,更觉豪健。它展现出了红军不畏艰险、胸怀博大的崇高形象。18.答案:①这首词的上阕从触觉、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触觉方面,写了西风凛冽;听觉方面,描写了飞雁鸣叫,马蹄声零碎纷杂,喇叭声呜咽低回;视觉方面,描写了广阔天空、冷霜晨月。作者对环境进行全方面描写,渲染了战前紧张、严肃、悲壮的气氛,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二者相互映衬,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②《沁园春·长沙》上阕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景色的生机勃勃。“万山、层林、百舸、鹰、鱼”是视线变化,写景物先远再近,先仰视后俯视,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红绿对照鲜明,使秋景更加绚丽多彩。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写景,要注意视角的变化,如远近、高低、上下等,如《沁园春·长沙》;还要注意调动各种感官,触觉、听觉、视觉可以综合运用,如这首词;还要注意表现手法的运用,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沁园春·长沙》)等。明确了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素养提升练1.答案:峥嵘岁月 水深火热 字里行间 淋漓尽致12\n解析:①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根据“谁主沉浮”的语境,应用“峥嵘岁月”。②水深火热: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前文语境中有“人民”,故用“水深火热”。③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④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语境体现了内容表达“透彻、充分”,应用“淋漓尽致”。2.答案:B解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为状语,应放在句首,排除C、D。“需要”的应是“青年肩负起……重任”,“肩负起……重任”应是强调的重点,故排除A,选B。3.答案: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成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解析:原句有三处错误:“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逻辑顺序不当;“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缺少谓语动词“成为”。4.答案:①在“秋景”后加“图”。③“从”改为“在”。④在“视野”前加“作者”。⑥“百舸”与“争流”互换位置。解析:语句①中,“一幅”与“秋景”搭配不当,应在“秋景”后加“图”。语句③中,“从作者笔下”介词使用不当,“从”应改为“在”。语句④中,缺少主语,应在“视野”前加“作者”。语句⑥中,“有静态的火红的树林,有动态的‘百舸’的‘争流’”,结构混乱,应遵循一一对应的原则,将“争流”与“百舸”的位置调换一下。5.答案:(示例)登橘子洲,眺岳麓山,击湘江水;览万山红叶,观争流百舸,睇鹰击鱼翔,山、水、洲,自然万物尽收眼底;情、志、气撞击心头。于是乎“粪土当年万户侯”。书生的抱负、革命的豪情便啸成了这一千古绝唱。6.答案:D解析:“写英灵的悲痛”错,与全词感情基调不合。7.答案:全词以“游仙”作为叙事要素,以两位烈士作为主人公,以游月宫的所见、12\n所闻、所感为主要内容。“直上重霄九”写英灵游之始,“问讯”“寂寞”等句,说明他们游到了月宫,受到吴刚、嫦娥的热情欢迎和尊敬。真正让他们高兴的是听到了“人间曾伏虎”的消息,这使他们的英灵得到了很好的安慰。同时,最后两句也传达出作者自己内心对革命终于胜利的不胜感慨的情怀。8.答案:A解析:根据注释“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A选项中“春日黄昏图”应是“夏日黄昏图”。9.答案:虚实结合。上阕实写夏天的景色,彩虹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像一条彩带,是谁挥动着这样的彩带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呢?一个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表现出作者战斗胜利后的欣喜心情。下阕则写当年的那场鏖战,此时不见硝烟弥漫,但能想象出当时烽火四起,不直写战斗的激烈艰苦,却轻松幽默调侃“装点此关山”。解析:根据“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判断上片为实写。根据“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描写幽默诙谐,可知下片为虚写。结合诗词具体分析,另外在情感上进行解读。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9-20 12:34:07 页数:12
价格:¥3 大小:31.49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