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第七单元过关检测(部编版必修下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七单元过关检测(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不足两千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仁、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都很传神,卜世仁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材料二 《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14\n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的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14\n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和文本写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答案:B解析:B项,“从始至终都是”“梦幻色彩”说法错误。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而不是说从始至终。另外,“梦幻色彩”说法也不对。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突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14\n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答案:C解析:C项,“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创作意图。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怀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答案:D解析:A项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项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项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①论证方式多样。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让论证更有说服力。②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分条论证。作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③论证语言浅显明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观点一一展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参考答案:①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②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③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又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④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⑤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综合运用、转换自如。(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14\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曹雪芹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话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14\n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他带去罢。”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不在话下。(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改动)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妙玉在招待黛玉、宝钗时用“古玩奇珍”,而招待宝玉却用她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说明妙玉对宝玉到来心中不喜。B.作者通过妙玉待客的茶具暗示了妙玉显赫的家世,通过妙玉给不同客人用不同茶具说明她虽隐身空门却通晓人情。C.妙玉先笑宝玉“吃一海”茶是“饮驴饮骡”,又说黛玉是“连水也尝不出来”的俗人,这是和他开玩笑,并暗示其品茶的技巧。D.本段选文虽只是描绘一次品茶活动,却写活了不同身份人物的个性,读来也令人感到韵味无穷,妙趣横生,充满闲情雅趣。答案:A解析:A项,妙玉拿自己饮茶的茶具招待宝玉,说明她对宝玉亲近,而非不喜。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14\nA.在栊翠庵东禅堂,贾母和妙玉关于选茶和用水进行了一番问答,这段对话看似浅白无奇,却可见主客都是品茶的行家。B.妙玉“忙接了进去”,“笑往里让”,“忙去烹了茶来”,用成窑的茶杯沏上老君眉捧上等动作,可以看出妙玉是个热情周到的人。C.选文善用简约传神的语言来表现人物个性,文中主要人物的对白描写,既鲜活地刻画了人物独特的性格,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文中对茶具、茶水以及贾母与妙玉吃何种茶的对话等细节描写令人惊叹。答案:B解析:B项,妙玉对贾母是热情的,但嫌弃刘姥姥,她对不同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故B项不恰当。8.选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妙玉这一形象,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环境对比,栊翠庵花木繁盛,比别处好看;②妙玉对不同人物态度的对比,对待贾母与刘姥姥的不同,对待贾母与宝钗、黛玉的不同;③妙玉与黛玉对比,“黛玉知他天性怪僻”,性情怪僻的黛玉衬托出性情更怪的妙玉;④妙玉与宝玉对比,妙玉不能一视同仁,宝玉能做到“世法平等”。9.“世法平等”即世间万物平等,请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世法平等”在妙玉和宝玉二人身上的不同表现。(6分)参考答案:妙玉清高怪僻,不能一视同仁,虽是出家人却不能做到“世法平等”。她嫌刘姥姥用过的茶具脏要打碎扔掉,却拿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喝茶;用旧年的雨水为贾母泡茶,却用藏了五年的梅花雪水为宝钗、黛玉泡茶。宝玉天性纯良,关爱万物,平等待人,虽是俗世中人,却能做到“世法平等”。让妙玉把杯子给刘姥姥,并嘱咐小丫头带杯子给刘姥姥;让小幺儿帮妙玉洗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郭正域,字美命,江夏人。万历十一年进士。与修撰唐文献同为皇长子讲官。每讲毕,诸内侍出相揖,惟二人不交一言。出为南京祭酒。诸生纳赀许充贡,正域奏罢之。李成梁孙以都督就婚魏国徐弘基家,骑过文庙门,学录李维极执而抶之。李氏苍头数十人蹋邸门,弘基亦至。正域曰:“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抶都督也”令交相谢而罢。三十一年夏,庙飨,会日食,正域言:“《礼》,当祭日食,牲未杀,14\n则废。朔旦宜专救日,诘朝享庙。”从之。初,正域之入馆也,沈一贯为教习师。后服阕授编修,不执弟子礼,一贯不能无望。至是,一贯为首辅,沈鲤次之。正域与鲤善,而心薄一贯。两淮税监鲁保请给关防,兼督江南、浙江织造,鲤持不可,一贯拟予之,正域亦力争。秦王以嫡子久未生,请封其庶长子为世子,屡诏趣议。前尚书冯琦持不上,正域亦执不许。王复请封其他子为郡王,又不可,一贯使大珰以上命胁之,正域榜于门曰:“秦王以中尉进封,庶子当仍中尉,不得为郡王。妃年未五十,庶子亦不得为世子。”一贯无以难。及建议欲夺黄光昇、许论、吕本谥,一贯与朱赓皆本同乡也,曰:“我辈在,谁敢夺者!”正域援笔判曰:“黄光昇当谥,是海瑞当杀也。许论当谥,是沈当杀也。吕本当谥,是鄢懋卿、赵文华皆名臣,不当削夺也。”议上,举朝韪之,而卒不行。正域博通载籍,勇于任事,有经济大略,自守介然,故人望归之。扼于权相,家居十年卒。光宗遗诏,加恩旧学,赠太子少保,谥文毅,官其子中书舍人。(节选自《明史·郭正域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抶都督也/B.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抶都督也/C.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抶都督也/D.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抶都督也/答案:D解析:“拜先圣”动作的发出者是“天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入学习礼”是“公侯子弟”的行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苍头,以青巾裹头得名。战国时是主人战旗下的军队,魏晋以后纯为私家奴仆。B.首辅,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C.世子,古代诸侯王嗣子的称号,明清时为亲王嗣子的称号,只能由嫡长子担任。D.大珰,当权的宦官。珰,汉代宦官担任武职者的冠饰,后即作为宦官的代称。答案:C解析:C项,庶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担任世子。14\n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郭正域小心谨慎,不和内侍结交。他和唐文献每次为皇长子讲解完毕,不和出来作揖相送的各内侍交谈一句话。B.郭正域任职南京,行事不畏权贵。学录李维极惩罚李成梁的孙子,徐弘基也赶来,郭正域让李成梁认错而罢休。C.郭正域交好沈鲤,颇轻视沈一贯。就鲁保求关防一事,沈鲤主张不可以,沈一贯打算发给他,郭正域也竭力谏诤。D.郭正域操守坚定,死后受到追封。他受权臣阻碍仍支持削去吕本等的谥号;光宗下遗诏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答案:B解析:B项,“郭正域让李成梁认错而罢休”错误。原文是“交相谢”,让他们互相认错而罢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李成梁孙以都督就婚魏国徐弘基家,骑过文庙门,学录李维极执而抶之。(2)后服阕授编修,不执弟子礼,一贯不能无望。参考答案:(1)李成梁的孙子凭都督的身份到魏国公徐弘基家中完婚,骑马经过文庙门,学录李维极抓住并鞭打了他。(2)后来守孝期满任命为编修,郭正域不再行学生的礼节,沈一贯不能没有埋怨。14.万历三十一年夏天祭庙时遇上日食,郭正域依据《礼》提出了哪些主张?(3分)参考答案:①应当祭日食,牲尚未杀的,就停止;②初一早晨应当专门救日;③第二天早晨祭庙。参考译文:郭正域,字美命,江夏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和修撰唐文献同时是皇长子的讲官。每次讲解完毕,各内侍出来作揖相送,而二人不和他们交谈一句话。出任南京祭酒。各生员捐纳财物准许充任贡士,郭正域上奏停止了。李成梁的孙子凭都督的身份到魏国公徐弘基家中完婚,骑马经过文庙门,学录李维极抓住并鞭打了他。李氏的家人几十个人踢官员住所的大门,徐弘基也来了。郭正域说:“现今天子尚且戴上皮弁来拜见古圣人,臣子却可以在文庙门外骑马吗?况且公侯子弟入学学习礼节,也是国子监的生员,学录鞭打的并不是都督。”让他们交相认错而罢休。万历三十一年夏天,祭庙,遇上日食,郭正域说:“依据《礼》,应当祭日食,牲尚未杀的,就停止。初一早晨应当专门救日,第二天早晨祭庙。”同意他的意见。当初,郭正域入翰林院,沈一贯是教习老师。后来守孝期满任命为编修,郭正域不再行学生的礼节,沈一贯不能没有埋怨。到这时,沈一贯是首辅,沈鲤次于他。郭正域跟沈鲤友好,14\n心里轻视沈一贯。两淮税监鲁保请求发给关防,兼着监督江南、浙江织造,沈鲤主张不可以,沈一贯打算发给他,郭正域也竭力谏诤。秦王因嫡子长久没有出生,请求封他的庶长子为世子,多次下诏书催促议定。前尚书冯琦主张不向上呈送,郭正域也主张不准许。王又请求封他的其他儿子为郡王,又不同意,沈一贯支使大宦官用皇上的命令胁迫他。郭正域在门上贴着榜文说:“秦王凭中尉进封,庶子应当仍旧是中尉,不能够封为郡王。妃子年龄尚未五十,庶子也不能够封为世子。”沈一贯没有办法驳难。到了建议准备削去黄光昇、许论、吕本的谥号,沈一贯和朱赓都是吕本的同乡,说:“我们这些人存在,谁敢削夺!”郭正域拿起笔来写判语说:“黄光昇应当加谥,那么海瑞应当被杀。许论应当加谥,那么沈钅柬应当被杀。吕本应当加谥,那么鄢懋卿、赵文华都是名臣,不应当被削夺。”意见呈上去,全部朝臣认为正确,而最终没有实行。郭正域广博地精通典籍,勇敢地承担任务,有经世济民的远大谋略,而自己的操守又坚定不移,因此众望所归。由于被权相压抑,在家闲居十年死去。光宗遗下诏书,加恩给从前随着学习过的人,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任命他的儿子为中书舍人。(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16题。赴彭州山行之作高 适①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中写下了这首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峭壁峻岩,群峰如聚,层峦叠翠,飞鸟放声歌唱,前四句紧扣“山行”展开。B.这首五言排律为山行纪实,前六句描写蜀地风景之美,后六句则直抒胸臆。C.怪石挡道,轻萝拂衣,五、六句截取两幅近景,用细节描写突出“山行”之趣。D.目睹岩峦胜景,诗人内心充满了喜悦,使得整个“山行”之旅的心情变得愉悦。答案:D14\n解析:D项,“整个‘山行’之旅的心情变得愉悦”表述错误。最后两句告诉我们,山路是那么无穷无尽,谁与“我”一同赏玩芳菲?尽显诗人独自山行的孤独之感。目睹岩峦胜景的喜悦只是暂时的。16.本诗的后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年事已高且长途孤旅,抒发诗人旅途跋涉的怀乡之情;且去饱览山川锦绣,绝胜美景,何必郁郁寡欢,表达诗人暗自劝慰自己且游山林、返璞归真的情绪;山景赏不尽,却无人与“我”同游共赏,难免忧事索怀,怏怏不乐,抒发诗人的羁旅之思。(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是“          ,          ”。 (2)《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          ,          ”。 (3)《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不但可听可看,而且“          ,          ”,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谁都可以享受。 答案:(1)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3)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创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当今时代,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获取图像极为便捷,(      ),这样创作的作品就会变得程式化、冷漠化,难以打动人心。黑格尔认为,形式只是内容的容器。有才能的艺术家要走进生活,亲近人民,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感人作品。文艺工作者要承担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时代责任。几千年前,这种责任就已经被我们的先辈认识到了,并提出了文以载道的审美价值和文质兼优的精神格局。如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鲜明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批判的,使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14\nA.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B.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了C.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了D.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答案:D解析:结合语境分析,括号前语句的主语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的主语是“艺术的根”,与括号前语句的主语不一致,排除A、C两项。D项,主语与括号前语句的主语一致,都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B项,后半句主语改换。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C.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答案:B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形式”比作“容器”。A项,出自韩愈的《晚春》,诗句将草树拟人化,写“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诗句出自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D项,诗句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朱门”代指豪门之家。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14\n参考答案: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认识到了这种责任,并提出了文以载道的精神格局和文质兼优的审美价值。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在实际生活中,人手上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有害菌落占总体菌落比例很小,②但抑菌类洗手液的使用效果会无差别地杀死细菌,③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手部的正常菌落。④所以即使清水或者部分洗手液杀菌效果看似不理想,⑤也不需完全否认,⑥毕竟手上残留的绝大多数是无害的共生菌。⑦无非是特殊职业的高危人群,⑧普通人即使使用清水,⑨只要做到勤洗手、洗久点也可以较好地防止它们在手上寄生。参考答案:②删除“效果”(成分赘余);⑤“否认”改为“否定”;⑦“无非”改为“除非”;⑨“它们”改为“有害菌”。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字。(6分)历经40余天,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于2020年6月8日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海斗一号”此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10907米,刷新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同时填补了我国万米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海斗一号”的成功研制、海试与试验性应用,是我国海洋技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为我国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也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跨入了一个可覆盖全海深探测与作业的新阶段。参考答案:“海斗一号”潜水器完成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任务,刷新我国潜水器最大潜深纪录,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跨入可覆盖全海深探测与作业的新阶段。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为发动更多的市民参与社会文明创建活动,某市区文明办首创“智能随手拍 我要举报”系统,市民通过随手拍平台,可举报不文明行为。举报成功可通过抽奖获得行车记录仪、现金红包、流量等奖励。此消息一出,便听到各种声音:有人说,这是一种社会文明建设新思路,通过人人监管的方式,促进人们文明行为的养成,能有效加快创建文明的步伐;有人说,维护社会文明人人有责,杜绝不文明行为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宜用物质奖励来导向,这会使文明失了味道;还有人说,设奖本质上是鼓励人们主动参与,成为文明创建的主体,无可厚非。14\n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高中生身份给本市精神文明网“文明创建大家谈”栏目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有较大开放度的新材料作文题,话题新鲜,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又考量了责任与利益的关系。具有思辨性。材料由两段话构成。第一段陈述现象,第二段列出针对现象产生的三个观点:①肯定,认为此举是创新方式;②否定,认为以利益为驱动力不利于文明建设;③中立,认为要看行动的初衷,不可过分指责。写作时可任选其中一种观点立意,但要注意言出有据,以理服人。如果能综合考虑各观点的合理性,辩证分析,会更全面,更客观公正。另外,要注意身份的限定:高中生。文体限定:给本市精神文明网“文明创建大家谈”栏目写一篇文章,可以是倡议书,也可以是驳立结合的议论文。参考立意:①科技为文明监督赋能;②举报创新,共促文明;③莫让“逐利”式监督稀释了公民的责任感;④别让“文明监督”变得不文明;⑤以奖励人,不必求全。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9-20 12:34:02 页数:14
价格:¥3 大小:48.6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