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3套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8

2/38

剩余3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综合检测试卷1(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B.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2.苏格拉底的哲学变革集中表现在建立了一种人的哲学,发挥人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本性,确立合乎理性的道德价值体系。他运用一种逻辑分析的对话辩证法,探讨勇敢、自制、虔诚、友爱、正义等道德概念的“普遍性定义”。苏格拉底意在(  )A.倡导人的“全面自由发展”B.弘扬“人生而平等”观念C.宣扬“公平公正至上”理念D.阐明“人是万物的尺度”3.清初颜元等学者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这反映当时(  )A.推崇分封制成为思想主流B.朝代更替导致地方割据严重C.历史研究服务于政权需要D.出现反思君主专制的新动向4.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作为团体中的一员,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各司其事的全船水手实际上齐心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主旨类似的是(  )A.“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B.“所谓平等,就是各取所需”C.“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D.“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5.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记录了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在公民大会上受到攻讦时尚能捺住性子,而军队一开出城邦,他就可以决定生死”。据此推知,在古希腊社会治理中(  )第38页共38页A.体现了专制独裁特征B.具有自由平等观念C.萌发了权力制衡意识D.法治理念深入人心6.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世纪期间,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古希腊、罗马文明进行保护,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的生活方式中。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A.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传承性B.源于传统的古希腊、罗马文化C.为地中海区域的发展作出贡献D.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7.随着庄园的普遍建立,庄园主为了扩大领地,经常要去强占别人的土地;被别人强占土地的领主要保护自己的利益,都要诉诸武力,武士应时而生。由此可见,武士的性质是(  )A.私人武装     B.政府武装C.治安力量D.散兵游勇8.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9.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100吨。在直通印度的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000吨。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B.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C.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10.亚历山大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通作出了决定性贡献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第38页共38页11.1940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采取派遣留学生、免费赠送书籍等方式介绍美国历史和文化。同时美国哥伦比亚等广播公司增加了对拉丁美洲的广播时间。《时代》《生活》等美国杂志也开始发行西班牙文版和葡萄牙文版。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  )A.加强与拉丁美洲的文化联系B.展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C.消除法西斯势力的影响D.确保在拉丁美洲的领导地位12.1807年《普鲁士王国所有城市规程》规定:国家只保留对各城市的最高监督权和司法权,其余权力归城市所有。但因反对势力强大,规定成一纸空文。在法国“二月革命”影响下,德国爆发革命并通过1849年宪法,内容涉及联邦制、议会制等。但普鲁士国王不合作,宪法流产。1871年德国宪法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专制色彩。德国60余年的探索充分体现(  )A.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  B.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C.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  D.政治民主化具有艰难性13.秦朝李斯认为“私学”和“法教”形成了尖锐的文化对立,在推行焚书令后,他又明确要求“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此举实质上反映出(  )A.私学的弊端日益暴露B.法教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C.秦朝文化统制的需要D.秦朝轻法重学的文化取向14.1870—1905年,德国大学(综合大学和工程技术类大学)概况表年份教师数量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1∶10万)主要成就1870年1500约35第38页共38页1900年,柏林大学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数学学科、化学、生物等学科世界一流,1901—1920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60人,其中德国占19人,这19人几乎全与大学直接相关1880年1800约401900年2700约601905年3000约70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A.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B.科研已成为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C.大学教育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凸显D.德国率先开始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15.宋朝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多个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手工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材料二 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史革新《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4分)第38页共38页(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同行所接受。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摘编自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材料二 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同年7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华演出。1956年和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这一段时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材料三 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东亚在世界上崛起,增强了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亚地区的国家更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这种自信更促进了一种“亚洲意识”的觉醒。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摘编自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趋势。(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郑振铎担任国家文物部门的主要领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他提出了一系列思想见解。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对文物的保护只是“为保存而保存”,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应该是为今天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需要服务,为人民的需要服务。1950年,在他主持和指导下,草拟了有关文物保护的法规文件,他建议中央将这些法令列入土地改革学习文件中以便扩大影响。随着“一五计划”第38页共38页的实施,他发表《基本建设人员应有的古文物知识》等文章,主张对建筑工程人员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在注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郑振铎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绝技、绝活,不能人亡技失。他特别重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建设,“我们要以实物,配合着模型和图画,把整个中国历史的进展,陈列出来”。郑振铎的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在当代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摘编自朱保东《试论建国初期郑振铎的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等(1)根据材料,概括郑振铎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主要内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重要意义。(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几千年来,重要的伦理与宗教传统已经构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图景。尽管在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之间甚至内部存在矛盾与冲突,但是,大势所趋,人类试图跨越种种分界线,追求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努力从未停止。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同伦理和价值系统的相遇相通给人类的文化、思想注入了生命力。文明对话以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为前提,它承认平等与差别。如果没有平等,就没有共同的基点;如果没有差别,就没有沟通的必要。当平等成为对话的基础时,差别将使这种为对话付出的共同努力具有令人向往、必要和富有意义的成果。——摘编自[美]杜维明《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注意:论题明确、具体,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0分)20.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第38页共38页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40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4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6分)第38页共38页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可知当时的政治意识已经更加注重人事,故D项正确。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苏格拉底的哲学变革集中表现在建立了一种人的哲学,发挥人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本性,确立合乎理性的道德价值体系。他运用一种逻辑分析的对话辩证法,探讨勇敢、自制、虔诚、友爱、正义等道德概念的‘普遍性定义’”,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故选A项;“人生而平等”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排除B项;公平公正也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排除C项;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D项。3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私”指的是君主专制,颜元等学者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原因在于实行了专制,因此他们主张“复封建”即恢复分封制度、实行天下共主,这反映他们思想中出现了反思君主专制的新动向,故选D项;颜元等学者主张“复封建”的原因是“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因此当时思想主流应是批判君主专制而不是推崇分封制,排除A项;地方割据严重并不是朝代更替引起的,且清朝并未出现严重的地方割据,题干材料信息也与此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颜元等学者的研究属于个人的学术研究,并不是因为政权需要,且当时的政权需要是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批判,排除C项。4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各司其事的全船水手实际上齐心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强调的是公民对城邦来说,懂得各司其事、目的明确,而“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强调的是习惯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突出了人对政治本能的敏感性,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航行的安全”,指国家平稳有效运行,与保卫祖国的荣誉不同,故D项错误。5答案:C第38页共38页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公民大会上受到攻讦时尚能捺住性子”,可知阿伽门农在国内政治生活权力受到制衡,故选C项;“在公民大会上受到攻讦时尚能捺住性子”不能体现专制独裁,排除A项;“尚能捺住性子,而军队一开出城邦,他就可以决定生死”不能解释自由平等,排除B项;“公民大会上受到攻讦时尚能捺住性子”不能证明他们是按照法律来履行权力的,也不能体现国王的违法行为,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拜占庭文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的生活方式中,这表明拜占庭文化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传承性,故A项正确。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武士是随着私人庄园的出现为保护私人利益而建立的武装力量,这属于私人武装,故A项正确。8答案:C解析:“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的发达、商业贸易的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路”的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故A、B两项表述不够全面,故选C项;丝绸一直是中国古代出口的重要商品,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9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100吨。在直通印度的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000吨”,可知贸易范围从地中海沿岸到亚洲,贸易量由2100吨到7000吨,可见范围和规模都有扩大,故选C项。10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说明的是亚历山大远征及其希腊化政策促进了丝绸之路西段的开通,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即已开通,早于“张骞凿空”,从正反两面说明了亚历山大远征后希腊文化的传播对丝绸之路的开通有着巨大贡献,故选C项。11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叙述了1940年,美国在拉丁美洲采取的各种文化渗透措施,这些措施通过展示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向拉丁美洲展示其文化优势,目的在于确保在20世纪初已经确立起来的在拉丁美洲的领导地位,故D项正确。A、B两项均属于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意图,故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2答案:D第38页共38页解析:题干材料仅有“在法国‘二月革命’影响下,德国爆发革命并通过1849年宪法,内容涉及联邦制、议会制等”,不能充分说明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18世纪中期,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时期,但是题干材料中“德国爆发革命并通过1849年宪法,内容涉及联邦制、议会制等。但普鲁士国王不合作,宪法流产”不能充分说明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规定成一纸空文”“普鲁士国王不合作,宪法流产”“但保留专制色彩”,可知德国60余年的探索过程中政治民主化具有艰难性,故D项正确。1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秦朝丞相李斯认为“私学”和“法教”形成尖锐的文化对立,以及主张“以吏为师”,可知李斯实际上是主张用官学取代私学,以适应焚烧诗书后秦政权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故C项正确。题干中强调“私学”与“法教”出现对立,不代表私学存在弊端,故A项错误;用官学取代私学实际上是限制了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故B项错误;李斯的做法是重法轻学,故D项错误。1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中的德国大学教师数量和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可知德国的大学教育在1870—1905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题干表格中的主要成就可得出德国大学的科技成就突出,由此可知,德国的大学教育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凸显,故C项正确。题干表格并没有涉及德国大学教育体系的具体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可知德国大学教育推动科研取得巨大成就,但不能得出科研是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故B项错误;题干表格并未涉及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15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未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故A项错误;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发展,说明了印刷技术的进步,而题干材料“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了社会的进步,所以说技术进步会推动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也会促进新的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体现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手工业的分工,故D项错误。16参考答案:(1)基本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或:“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2)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哲学性。17参考答案:(1)特点:以商业活动为依托;双向交流;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限于表层。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推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对西方文化的片面认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型。(2)变化:对象从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转向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范围从以东欧为主扩大到世界范围。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需要;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第38页共38页(3)趋势:世界各种文化相互理解、借鉴、交融的趋势加强;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增强;立足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8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为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注重用法律手段保障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重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注重发挥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重。(2)重要意义: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有利于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机制;有利于发挥文化遗产在凝聚民族力量、加强民族认同上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9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华文明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中不断进步和发展。阐述:中国古代中原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交融中,共同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联系的纽带,促进了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佛教文化的传入,丰富了中华文化,儒家学者援佛入儒,对理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近现代中国的转型和崛起都得益于中国打破了封闭、吸收了西方工业文明和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总之,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示例二论题:平等的文明对话是解决当前全球化问题的关键。阐述: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一系列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诸如文化冲突、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国际社会通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合作组织,相互合作、平等协商,以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必然造成世界经济和政治局势的混乱。总之,各国应保持开放心态,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来解决各文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为世界文明共同繁荣作出努力,以平等交流与对话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还可以从“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给世界文明带来巨大伤害”“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对全球化构成严重挑战”等角度设计论题并进行阐述。)20参考答案:(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2)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第38页共38页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综合检测试卷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体现出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2.朝鲜高丽王朝制定的《高丽律》受到《唐律》的影响;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C.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D.这些国家至今一直采用中华法系3.下图中的象形文字突出反映了古代早期文明某个地域的文化特色,该地域最有可能是(  )A.古代西亚    B.古代印度C.古代希腊D.古代埃及4.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B.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C.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第38页共38页D.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5.下图是泰国曼谷的大皇宫遗址,既有佛教寺院的风格,也有皇家宫殿的宏伟,形成了“宫在寺中,庙在宫里”的风格,集中体现了政教合一的特点。这反映了(  )泰国大皇宫A.泰国深受古印度文化影响B.古代印度曾长期统治泰国C.泰国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D.泰国文化完全复制古印度6.赫梯人是迁入小亚细亚的印欧人,逐渐与当地人融合形成的。他们通过扩张,建立了赫梯帝国。赫梯人对外扩张的优势是(  )A.经济发达、文化先进B.军事装备先进,拥有军事优势C.地处西亚、融汇中西D.周边强国衰落,称霸条件优越7.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8.2001年,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举行了隆重的“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先生纪念碑”揭碑仪式,石碑上刻着“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以色列政府纪念何凤山先生是因为他(  )A.为犹太难民办理签证,拯救了很多犹太人的生命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以色列建交后的第一位大使C.推动了以色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关系的发展D.阻止了维也纳的犹太人免遭纳粹的屠杀9.佛教在古印度,其出家众的生活来源是托钵化缘。两汉魏晋传入中国之后,出家众的生活来源发生了改变,由托钵化缘式改变为坐拥土地及寺产的安居受供式。佛教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  )A.表明佛教放弃了原始教义B.体现了适应中国现实的中国化趋势第38页共38页C.反映了佛教与儒学的融合D.成为两汉魏晋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10.《新全球史》载,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间的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后(  )A.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B.跨文化互动才得以展开C.文化碰撞阻断跨洋交流D.欧洲维持了世界力量平衡11.“希腊化时代”指的是希腊文化传统超越本土向更广阔的世界传播的时代。推动“希腊化时代”出现的重要事件是(  )A.奥斯曼帝国兴起B.阿拉伯帝国形成C.罗马帝国形成D.亚历山大远征12.美国一些历史学家说,不了解美国的清教思想,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社会。这说明(  )A.清教徒在美国人数最多B.清教思想是美国民族精神的根基C.美国政府倡导清教思想D.美国的宗教统治地位根深蒂固13.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的战争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4.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当时的自由讲学(  )A.均主张社会转型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15.《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合作予以保护。”这说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第38页共38页A.具有普世价值B.由所在国保护C.自然遗产为主D.管理权归国际组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0分,共55分)16.宋朝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1241—1252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梦粱录》(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朝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6分)(2)若进一步探究宋朝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第38页共38页材料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摘编自张耀军《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19条 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第21条 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第22条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第25条 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此人应投于该处火中。第196条 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第198条 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平民的眼睛或打断他的骨头,该凶犯应赔偿一米纳白银。第199条 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摘编自《汉谟拉比法典》第38页共38页材料二 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原有的先进文明日渐衰落,文化交往从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文化交融是军事征服的后果。——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谟拉比法典》。(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对文明交流的影响。(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华文明对于人们在相貌、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了很强的宽容心态,甚至所谓的“华夷之辨”也仅仅是文化观念的差异,而不是本质性的区隔。在与来自中华文化圈之外其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中华文明先后容纳了外部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及教派,吸收了外来宗教的许多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制度形式和文学艺术。——摘编自马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材料二 清朝,来华的耶稣会士先后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古代经典翻译成西欧文字。中国的优秀文化在启蒙运动澎湃展开的时代,促进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诞生。18世纪,大批中国瓷器运往欧洲,成为普通家庭的日用品。清政府还曾聘请耶稣会士白晋、张诚等入宫讲授西学,并用西法实行全国性的测量。在建造圆明园时,在建筑、绘画、雕刻等方面,也有不少模拟西方风格的地方。——摘编自郑宝琦《中国古代通史》材料三 1735年在巴黎刊印的《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学者与德国、英国的知识界均以此书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材料。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成为启蒙思想家们追求的社会楷模。霍尔巴赫主张以德治国,并公然宣称“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摘编自冯天瑜、杨华等《中华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是什么。结合宋朝儒学发展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第38页共38页(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古代中西文明的交流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永乐年间,夺得帝位的朱棣,为了达到威镇北方、控驭全国的目的,迁都北京,于是迫使全国的农民、军士、工匠修建了比南京更为壮丽的北京宫殿。——摘编自万依、杨辛《故宫:东方建筑的瑰宝》材料二 世界上的建筑师看过北京故宫以后,无一不发出赞美和惊叹。这一建筑早已达到最高的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达到任何文化都难以超越的程度。它的组织方法、构图意念,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管在技术上、艺术上,它都是继承了伟大的传统而来的。——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棣在北京修建宫殿的目的,指出北京故宫的布局特点。(7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3分)第38页共38页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王阳明主张“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体现了在“明理”方面普通人与圣贤的平等,“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人的主体意识,故A项正确。2答案:C解析:朝鲜、日本、越南都借鉴了《唐律》或者以《唐律》为蓝本,而不是照搬《唐律》,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故C项正确。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故D项正确。4答案:C解析:柏拉图认为艺术是神赐的灵感,并非人的本性,阻碍人的理性的发展,主张培育理性;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源自人的理性,认为艺术有助于理性的发展。虽然两人对艺术的态度不同,但对理性的追求一致,即都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都提倡理性,故C项正确。5答案:A6答案:B7答案:B解析: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是造成A、C两项出现的原因,B项是根本原因,故选B项。D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8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何凤山是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凭借他给犹太人签发的“生命签证”,很多犹太人逃离了欧洲,来到中国,免遭纳粹的屠杀,故A项正确。9答案:B第38页共38页解析: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中国化,出家团体的生活方式由托钵化缘演化成坐拥土地及寺产的安居,实际上其已经演化成封建地主,这适应了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没有涉及佛教教义、与儒家的融合的信息,故A、C两项均错误。两汉魏晋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是豪强地主,故D项错误。10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反映了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世界力量格局失衡,故A项正确,D项错误。古代跨文化互动已经展开,近代文化的碰撞是跨洋交流的途径之一,故B、C两项均错误。11答案:D12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清教思想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并非强调清教徒的人数和政府的态度,故B项正确,A、C两项均错误。美国是政教分离的国家,宗教并未处于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1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故选B项。14答案:D15答案:A解析: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认定的基本原则是具有普世价值,由所在国和国际社会共同保护,故A项正确。16参考答案:(1)历史现象: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联系: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补充: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7参考答案: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在相互交融中发展的。分析:世界各国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成果,如古代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等;各文明中心在吸取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如中国古代儒家吸收佛教思想等,使儒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古罗马吸收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等领域多有建树;阿拉伯人吸收了古希腊、罗马、埃及、西亚的文明成果创造了阿拉伯文明。第38页共38页各国文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中国文明对东亚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马其顿的扩张,古希腊文明不断外传,出现了所谓的“希腊化时代”。繁荣发展的各国早期文明,已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象征。因此,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发掘本国古代文明的智慧,为本国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服务。18参考答案:(1)评价:《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体现了严刑峻法、等级森严等时代特征;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2)影响: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军事征伐促进了亚非欧不同文明的接触,有利于文明之间的交融。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帝国境内各文明、各民族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交融更加频繁。19参考答案:(1)特质: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说明:宋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理学和心学。(2)论点:古代中西文明交流是一个互鉴、融合的过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论述:汉唐时期,中华文明先后容纳吸收了外来诸多宗教派别及其文化元素;明清时期,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欧洲的近代科技文化传播到中国,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新航路开辟后,在中学西传过程中,儒学成为启蒙思想家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和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中国瓷器成为欧洲普通家庭的日用品,丰富了西欧人的日常生活。20参考答案:(1)目的:安定北方;便于控制全国;彰显皇权至上。特点:前朝后寝;沿中轴线排列;对称格局;以三大殿为中心。(2)价值:人类创造力的杰作;超越时代的产物;伟大传统的体现。第38页共38页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综合检测试卷3(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史的传统,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并教化后代。千百年来,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绝,传承至今。这有利于中华文化(       )A.创新发展新的文化B.汲取各种文化的长处C.传承民族文化基因D.成为世界文化的代表2.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促进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B.弱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第38页共38页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写道:一位秘鲁学者指出,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就像一条彩虹,并存着七种文化的颜色,即西班牙文化、葡萄牙文化、印第安人文化、黑人文化、印第安伊比利亚人文化、美洲黑人文化和混血人文化。这段材料描述了(       )A.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B.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C.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觉醒D.拉美人民反殖民争取独立4.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明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明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A.内部人民起义B.殖民者入侵C.内乱分裂D.政治腐败5.在古巴比伦的浮雕中,受到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国王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面前,庄严肃穆地接受沙马什授予他的象征权力的魔标和魔环。这表明,在古巴比伦(       )A.君权与原始宗教紧密结合B.君权神授已成为社会共识C.神权左右了居民生产生活D.王权借助神权来巩固统治6.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中,波兰,匈牙利等部分国家曾以“难民摊派”不公、担心难民难以融入本国社会等问题为由,拒绝接纳寻求庇护的部分中东和非洲难民;而欧盟推动建立的“综合、可持续的移民和难民管理体系”由于遭到多数成员国的反对而一直停滞不前。材料表明(       )A.欧洲国家拒绝一切难民人境B.部分国家对待难民态度消极C.欧盟拒绝承担难民安置责任D.难民大多逃往欧美发达国家7.2017年,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决定不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称其“损害美国主权”。国务卿在声明中说,美国不会支持会妨碍美国“行使移民法律和确保边境安全”这些主权行为的进程。这一现象说明(       )A.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国际关系B.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C.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排斥国际移民D.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第38页共38页8.下列对民族迁徙的史实和影响判断正确的是(       )民族迁徙史实影响①两汉时期,大月氏人迁居到西亚地区致使匈奴民族西迁②罗马帝国后期,日耳曼人迁居到西欧地区加速西罗马帝国消亡③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形成中国北方民族大交融④3—6世纪,中国北方中原人民南迁促进江南地区开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吴仁敬等在《中国陶瓷史》中写道:“明人对于瓷业,无论在意匠上、形式上,其技术均渐臻至完成之顶点。而永乐以降,因波斯、阿拉伯艺术之东渐,与我国原有之艺术相融合,对瓷业上,更发生一种异样之精彩。”由此可知,当时(       )A.朝贡贸易获得快速发展B.中外文明交流较为活跃C.西学东渐之风颇为兴盛D.中国陶瓷技术领先世界10.“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运送丝绸前往西域的画面。由此可知(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B.丝绸之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咸海和里海以北通往欧洲C.此举被称为“凿空”,推进了东西方交流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D.丝绸之路成为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桥梁11.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和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成就有(       )①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②阿基米德提出著名的物理学定理第38页共38页③欧几里得编写了《几何原本》④柏拉图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②③④12.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下列属于这种新形式的有(       )①出现了可以代替现金流通的庄票②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③广州、上海等地出现大型百货公司④官府在东南沿海设置市舶司掌管外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13.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西征路上,有大批的汉族工匠和医生随军西行,将中医和手工技术传到西方;而中亚和欧洲不少被征服地区的医师和教士,也随蒙古王公东归,带来了阿拉伯和欧洲地区各种医学和技术要籍。由此可见,蒙古西征(       )A.推动了中外文化技术交流B.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C.增进了中欧之间友好关系D.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14.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C.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D.第三世界的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15.中华民国设计的旗袍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而同时期,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这反映出(       )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B.文化传承具有多样性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D.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第38页共38页16.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到陕西西安市视察时,对文博系统的同志说:“我到哪个地方,都爱看这些东西,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可以了解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表明文物保护(       )A.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内容B.对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C.有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能够系统揭示历史本来面貌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2分)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于“天人合一”、開阳、五行与八卦等理论。从文化整体观的角度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带有某种类似经验性、直觉性、模糊性的特质。从历史趋向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贯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的方向发展,注重个人修养,形成了以追求自身强健和延年益寿为目的的民族内向性格;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提倡“胜固可喜,败亦无忧”,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性逐渐减弱。西方传统竞技体育文化以西方哲学为基础,在重外在、重分析、重与大自然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注重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现代医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就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西方传统竞技体育始终向着竟争性、惊险性、健美性等方面发展。在价值追求方面,西方传统竞技体育文化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忽视了竞争中的道德教育,提倡竞争,超过对手。——摘編自陶晓雯《试论中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变迁削弱了竞技体育与宗教、教育、娱乐等依附载体之间的诸多联系,竞技体育形态在人文思潮的浸润下呈现出了近代完整形态一独立性。一方面,西方竟技体育对其他事物的依附性减弱;另一方面,其运动方式逐渐丰富。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古罗马体育被重新发现,学界谓之找到了“现代体育的开端”。在西欧文明“脱胎变骨”的同时,西方竞技体育的文化影响力从区域化的地中海文明向外辐射整个欧洲大陆,而竟技体育的形态特征也从区域化转为地域化。具体表现为:运动形态独立性的呈现;观念形态规范性强化;组织形态专门性显现。——摘编自刘为坤《论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形态之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竞技体育向近代化转型的背景及影响。第38页共38页(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中西体育文化对你的启示。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亚洲(中国)世界总人口1650年18.3%18.3%2.4%22.9%5.45亿1750年19.2%13.1%1.6%30.9%7.28亿1850年22.7%8.1%5.1%35.1%11.71亿1900年24.9%7.4%9.0%24.9%16.08亿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责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1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把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中国学者对此历史概念做了如下解释:丝绸之路:以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中国西运的货物以丝绸制品影响最大,故得名。通过丝绸之路,古代亚欧国家和人民互通有无,友好往来。材料二   3世纪、中国书籍传到日本。《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又遗使来朝”,“所得锡赉(指钱币)”则“尽市文籍”。遣唐使的使命不尽相同,但购书一直是其主要任务。随着宋明之际民间贸易往来的增加,大量中文图书输往日本。第38页共38页(1)有学者发现,在史料中几乎没有找到遣唐使大量进口丝绸的记录,主张将唐代中国与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交通道路另行命名。请你依据材料二为此交通道路拟一个名称,并参照材料一进行解释。材料三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区域时间史料非洲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欧洲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亚洲646年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亚洲771年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欧洲1750年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第38页共38页亚洲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任选三个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20.(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代帝王庙帝王庙是祭祀传说时代帝王、前朝帝王及有文治武功之名臣的建筑。对传说时代“帝王”的祭祀,先秦时代已经有了,在其传说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所在地举行。北魏皇帝不但对黄帝、帝尧、帝舜等进行祭祀,还对周王朝的政治人物进行祭祀。唐玄宗在都城内修建了祭祀传说时代圣君的庙,但祭祀多在那些帝王的都城所在地。宋代的帝王祭祀主要在其陵墓进行。元代时祭祀地点多在被祭祀者生前重要活动地区。明代是中国古代都城帝王庙的真正出现时期。明南京城历代帝王庙中祭祀18位历史人物,包括传说时代圣君,还有夏、商、周、汉、唐、宋、元王朝的开国君主。洪武二十一年,又增加37位名臣从祠于历代帝王庙,这些名臣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徙都北京后,明世宗所建历代帝王庙祭祀的帝王与南京城历代帝王庙基本相同。清代沿袭了明代北京城历代帝王庙。顺治二年,历代帝王庙中增加了辽、金、元三代帝王及名臣,还有明代的国君与功臣。乾隆四十九年,依据国家观念、正统理念,乾隆提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的历代帝王均应具有“庙享”地位,最后历代帝王庙享祀帝王达到188位,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王朝与绝大多数帝王,其祭祀内容发展为全面、系统、完整的国家祭祀,历代帝王庙真正成为国家的庙。——摘编自刘庆柱《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从“国家认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第38页共38页参考答案1.C【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史的传统”“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并教化后代”“绵延不绝,传承至今”并结合所学可知,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修史的传统成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创新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面向世界,也没有体现博采众长,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成为世界文化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C项。2.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间的“善书”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这正契合了官方主流思想,因此有利于官方主流思想的传播与推广,A项正确;“善书”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排除B项;C项是在南宋之后,排除C项;“善书”巩固了儒学的权威,排除D项。故选A项。3.A【解析】根据材料“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就像一条彩虹,并存着七种文化的颜色”可知,强调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并没有涉及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排除B项;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觉醒、拉美人民反殖民争取独立属于政治斗争领域,与材料中文化特色不符合,排除C、D两项。故选A项。4.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对美洲文明带来了致命打击,B项正确;三大印第安文明的相继灭亡是出于外因,ACD都是内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5.D第38页共38页【解析】由材料“国王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面前,庄严肃穆地接受沙马什授予他的象征权力的魔标和魔环”可知,汉谟拉比从神那里接受权力,体现了君权神授,国王借助神权来巩固统治,以加强其权力在运用中的权威性,D项正确;汉谟拉比国王从“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受权力,体现的是君权神授原则,不是君权与原始宗教紧密结合,排除A项;君权神授已成为社会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神权左右了居民生产生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B【解析】根据材料“担心难民难以融入本国社会等问题为由,拒绝接纳寻求庇护的部分中东和非洲难民”“遭到多数成员国的反对而一直停滞不前”可知,很多欧洲国家在难民安置方面态度消极,B项正确;欧洲包括欧盟国家也接收了大量难民,A、C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难民大多逃往欧美发达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7.C【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以维护主权为借口,拒绝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说明美国在国际移民问题上采取单边主义,C项正确;“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国际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美国政府的态度不能说明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排除B项;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不能说明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排除D项。故选C项。8.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大月氏人迁居到西亚地区是因为匈奴民族的威胁,和匈奴民族的西迁无关,①说法错误;日耳曼人迁居到西欧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魏晋时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3—6世纪,中国北方中原人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②③④说法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9.B【解析】根据材料“而永乐以降,因波斯、阿拉伯艺术之东渐,与我国原有之艺术相融合,对瓷业上,更发生一种异样之精彩”可知,明朝时期,随着中外文明交流的活跃,中国制瓷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景象,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朝贡贸易,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体现了当时中外文明交流较为活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比较,无得出中国陶瓷技术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10.D第38页共38页【解析】材料“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运送丝绸前往西域的画面”体现的是丝绸之路对于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作用,D项正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排除B项;张骞出使西域获得大量关于西域的资料,因此被称为“凿空”,排除C项。故选D项。11.B【解析】依据材料“希腊化时代”,结合所学可知,阿基米德提出著名的物理学定理;欧几里得编写了《几何原本》均属于“希腊化时代”的成就,②③正确;《荷马史诗》处于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与“希腊化时代”不符,①错误;柏拉图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处于希腊古典时代,与“希腊化时代”不符,④错误。由此可知,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2.B【解析】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广州、上海等地出现大型百货公司属于列强入侵后引入的新的商业经营形式,②③正确,B项正确;庄票和市舶司在鸦片战争前就存在,①④不属于新形式,排除A、C、D项。故选B项。13.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蒙古西征期间,中国的医学和技术传到西方,同时西方各种医学和技术要籍也传到东亚,这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中外文化技术交流,A项正确;医生、教士、工匠跨地区进行医学交流,不能视为大规模民族迁徙,排除B项;蒙古西征不利于增进中欧友好关系,排除C项;材料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A第38页共38页【解析】根据材料“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但是同时各个主要国家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体现了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各国拥有的民族特色,而不是各国文化同质化,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排除D项。故选A项。15.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法之间的服饰都借鉴了彼此的元素,反映出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是被动还是主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化的相互影响,而不是文化传承,排除B项;“同质化”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同质化,排除C项。故选D项。16.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恩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强调文物保护对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B项正确;文物保护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有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AC项不是最优选项,排除AC项;历史本来面貌不是单纯靠保护文物就能够揭示,而是要经过史学研究才能揭示历史本来面貌,排除D项。故选B项。17.(1)不同点:中国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等思想为理论基础,西方传统体育以西方人文主义哲学为基础;中国传统体育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传统体育注重科学知识在体育中的运用;中国传统体育朝着增强礼仪、表演性的方向发展,西方传统体育始终重视竞技性;中国传统体育重视将体育和个人道德修养相结合,西方传统体育更强调竞争结果;中国传统体育重参与、轻结果,西方传统体育提倡对胜利的追求。(答出四组不同点即可)(2)背景: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古罗马竞技体育文化的发掘;人文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提高;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影响:催生了近现代西欧体育产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规则意识;加强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客观上推动了运动科学及医学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对结果的强调,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第38页共38页(3)启示:体育可以成为不同国家文明交往的桥梁,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美乒乓外交;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可以折射出其综合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并主办各类世界级体育赛事,折射出其综合国力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为人们从事体育锻炼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不同点:依据材料“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于天人合一、開阳、五行与八卦等理论。”、“西方传统竞技体育文化以西方哲学为基础”,得出中国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等思想为理论基础,西方传统体育以西方人文主义哲学为基础;依据材料“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注重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现代医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得出中国传统体育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传统体育注重科学知识在体育中的运用;依据材料“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贯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的方向发展”、“西方传统竞技体育文化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忽视了竞争中的道德教育,提倡竞争,超过对手”,得出中国传统体育朝着增强礼仪、表演性的方向发展,西方传统体育始终重视竞技性;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传统体育重视将体育和个人道德修养相结合,西方传统体育更强调竞争结果;中国传统体育重参与、轻结果,西方传统体育提倡对胜利的追求。(2)背景:依据材料“竞技体育形态在人文思潮的浸润下呈现出了近代完整形态一独立性。”,得出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古罗马竞技体育文化的发掘;人文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西方竞技体育的文化影响力从区域化的地中海文明向外辐射整个欧洲大陆,而竟技体育的形态特征也从区域化转为地域化”,得出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提高;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催生了近现代西欧体育产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规则意识;加强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客观上推动了运动科学及医学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对结果的强调,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狭隘民族主义思想。(3)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体育可以成为不同国家文明交往的桥梁,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美乒乓外交;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可以折射出其综合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并主办各类世界级体育赛事,折射出其综合国力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为人们从事体育锻炼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第38页共38页18.(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少,之后则不断扩大。原因: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2)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全球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解析】(1)趋势:根据材料“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的数据可知,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是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因素:根据材料时间“1650年--1900年”并结合所学殖民扩张的影响得出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结合所学黑奴贸易对非洲、美洲的影响得出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2)特点:根据材料“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全球国际移民;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19.(1)书籍之路;以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往东经陆路到朝鲜半岛或由海路到日本的通道。因中国东输的物品以书籍影响最大,故得名。通过书籍之路,中国古代的先进文化东传并深刻影响东亚国家,东亚各国的文化也传入中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2)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第38页共38页经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原产美洲马铃薯从美洲传到欧洲并进一步传到世界各地,丰富了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商周时期,中国养蚕缫丝技术传到朝鲜,有利于朝鲜丝织技术进步。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字母文字传到东西方,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科学文化进步。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日本学习唐制,开展大化改新,走上封建道路;南京临时政府学习西方民主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政治近代化。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解析】(1)名称:根据材料可知,东亚地区交流的主要是图书,因此命名为书籍之路。解释:根据材料一可知,解释内容包含路径、主要内容和影响,因此具体解释如下:以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往东经陆路到朝鲜半岛或由海路到日本的通道。因中国东输的物品以书籍影响最大,故得名。通过书籍之路,中国古代的先进文化东传并深刻影响东亚国家,东亚各国的文化也传入中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2)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文明交流的内容,可得出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经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论述时,可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内容进行概括,可得出原产美洲马铃薯从美洲传到欧洲并进一步传到世界各地,丰富了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商周时期,中国养蚕缫丝技术传到朝鲜,有利于朝鲜丝织技术进步。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根据所学,可得出字母文字传到东西方,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科学文化进步。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日本学习唐制,开展大化改新,走上封建道路;南京临时政府学习西方民主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政治近代化。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第38页共38页20.示例:中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对之前“帝王”祭祀的行为,主要在所祭祀“帝王”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进行。这表明中国很早就有对祖先认同、国家历史认同的观念。内容+解释北魏时,皇帝不仅祭祀传说时代的“帝王”,还祭祀周朝政治人物,这表明了北魏皇帝对“三皇五帝”的祖先认同和对国家历史的认同。唐朝虽然在都城修建了帝王庙,但祭祀活动仍在那些帝王都城所在地举行,宋元的祭祀活动也在被祭祀者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进行。这表明唐、宋、元继承了帝王祭祀活动,也形成了对祖先和国家历史的认同。明朝时,中国古代都城帝王庙真正出现了,祭祀活动在此举行,祭祀的人物不仅有先代“圣君”,还有主要王朝的开国君主以及各族名臣,这体现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清朝沿袭并发展了北京城历代帝王庙,所祭祀的帝王包括了古代几乎所有王朝与绝大多数帝王,祭祀内容更加完善,历代帝王庙真正成为国家的庙,成为国家历史的一种象征。从先秦到明清的这种帝王祭祀实际上是对共同祖先、共同国家历史的祭祀。帝王祭祀、帝王庙的发展过程也是国家认同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正是因为这种国家认同,中华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第38页共38页【解析】解读:根据题目要求,首先明确解读角度为“国家认同”,然后立足这一角度,阅读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将材料分为先秦、魏晋、唐代、宋元、明和清共六个层次,并逐层提取信息,随后结合所学知识,对相关信息逐一展开解读,如根据材料的前两句话,可得出信息“中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对之前帝王祭祀的行为,主要在所祭祀帝王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进行”,随后解释这一现象,指出其说明中国很早就有对祖先认同、国家历史认同的观念;对“北魏时,皇帝不仅祭祀传说时代的帝王,还祭祀周朝政治人物”这一信息的解读应为,这表明北魏皇帝对“三皇五帝”的祖先认同和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接下来一层的信息是“唐朝虽然在都城修建了帝王庙,但祭祀活动仍在那些帝王都城所在地举行,宋元的祭祀活动也在被祭祀者的中心活动地区或陵墓进行”,可解读为这表明唐、宋、元继承了帝王祭祀活动,也形成了对祖先和国家历史的认同;从材料对明朝情况的介绍,可得出信息“明朝时,中国古代都城帝王庙真正出现了,祭祀活动在此举行,祭祀的人物不仅有先代圣君,还有主要王朝的开国君主以及各族名臣”,进而说明这体现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根据材料对清代国家认同的介绍,可得出信息“清朝沿袭并发展了北京城历代帝王庙,所祭祀的帝王包括了古代几乎所有王朝与绝大多数帝王”,随后说明这一信息反映出当时祭祀内容更加完善,历代帝王庙真正成为国家的庙,成为国家历史的一种象征;最后综合以上各条信息,进行整体解读,并总结规律,升华认识,说明从先秦到明清的这种帝王祭祀实际上是对共同祖先、共同国家历史的祭祀,帝王祭祀、帝王庙的发展过程也是国家认同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正是因为这种国家认同,中华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绵延至今;整个解题过程注意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第38页共38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9-14 23:11:02 页数:38
价格:¥8.88 大小:226.3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