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综合测试卷2(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综合测试卷2(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A.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B.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C.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D.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2.《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3..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对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4.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5.“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这句话喻指()A.日本文化由豆浆变豆腐B.中国文化点化日本民族C.日本全盘接受中国文化D.儒家文化辐射东亚地区6.“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驻地的变化,第9页共9页\n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7.据晋朝的史料记载,一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B.晋朝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C.内迁民族全部实行封建化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8.在中国境内发现东罗马帝国金币及仿制品有50多枚。这些金币的生产年代跨越两个多世纪,其中新疆出土11枚、宁夏10枚、青海2枚、内蒙古2枚、甘肃3枚、陕西11枚。这说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具有一定优势B.政治动乱并未完全阻隔陆路贸易C.黄金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D.西北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9.二战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例如印度的统治精英既接受西方基本的价值观,又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新加坡、韩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这促使了()A.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发展B.促进了本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C.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D.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扬10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1在大萧条来临前夕,每20个成年人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第9页共9页\n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12“如何让我们的遗产有生命地鲜活地传下去,而不是仅仅是标本和遗迹?”面对这一问题的追问,相应的措施是()A.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B.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C.将丧失价值的世界遗产取消其世界遗产的资格D.把增加资金投入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1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计了一套理想的教育课程,除了体育和音乐这两门初等课程之外,学生还必须学习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和谐音学等5门课程,按照这个次序将灵魂从可见世界逐步引向哲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国家统治人才,促成他们的灵魂的转向。这体现了柏拉图()A.重视统治者综合素质的培养B.对雅典当时课程设置的不满C.具有当时最先进的教育思想D.对城邦公民素质低下的担忧14.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C.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151500-1800年,人类进入了一段世界各地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B.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C.新航路开辟促使垄断组织出现D.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由此可以看出()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二.材料解析题第9页共9页\n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材料二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材料三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4分(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5(3)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下表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迁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第9页共9页\n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万—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向海外移民历史悠久,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向海外移民人数达32万。近代中国总共向海外移民约1500万人,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向海外移民的特点分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0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为了报复地中海东岸中部城市提尔的坚决抵抗,马其顿人屠杀八千提尔人,被俘当奴隶的共约三万人。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将底比斯夷为平地,并将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沦为奴隶,底比斯从此灭亡。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会,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材料二拿破仑执政后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促进了革命原则在整个欧洲的传播……随着拿破仑的征服行动,革命精神如同另一支铁骑冲击着大多数国家封建主义的最后壁垒,促使它们直接或间接进行体制变革……第9页共9页\n对被占领国家的掠夺和压迫使欧洲人民很快放弃了对拿破仑的幻想,民族主义以一种反对法国霸权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式在拿破仑所占领的欧洲兴起。——摘编自张旭鹏《西方文明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战争给当时被占领的欧洲各国带来哪些影响?4分(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认识。5分20.材料英国饮茶习俗的变迁表(12分)1630年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陌生饮品。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为英国宫廷带来饮茶风尚。17世纪末欧洲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当时,每磅茶叶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750年喝下午茶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习惯。有诗为证:当时钟响四下时,世界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止。18世纪中期有人批判:饮茶破坏了清教徒简朴勤勉的品质,让英国人崇洋媚外。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一天喝两次茶。那些指责茶饮有害的观点渐渐消失,茶成为英国的国饮;在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条件下,唯有茶能让农工们咽下干面包,茶是它们不可或缺的饮料。上表反映了17至18世纪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第9页共9页\n第9页共9页\n历史答案1---5BACDB6---10CDBAD11--15AAABA16A17答案(1)这一阶段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儒家学说等。(2)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3)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作用:把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完备了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的一次重大改变。18答案:(1)基本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特点:中国大规模向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当时的国际移民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主要原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抗战。19答案(1)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和奴役。(2)影响:冲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各地社会变革;引起欧洲人民反抗,促进民族主义兴起。(3)文明的交流形式有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两种方式;文明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等。(言之成理即可)20答案:示例一:论题:英国饮茶风俗日益平民化大众化。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贸易联系更加密切,中国的茶叶传到了西方。16世纪到17世纪末,饮茶主要是在宫廷以及上层社会中流行,由于茶叶价格昂贵,使得饮茶是一种奢侈消费行为。18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增加了英国社会的茶叶供求,又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饮茶日益平民化和大众化,饮茶日益平民化和大众化,饮茶已经成为英国民众重要的日常饮食习惯,流行于社会各阶层。第9页共9页\n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饮茶风俗日益平民化、大众化。示例二:论题: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折射出部同地区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论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更为密切,中国的茶叶传到了西方,饮茶习惯在英国社会的逐渐普及引发了部分人饮茶习惯的非议。有人认为女性喜欢饮茶是嗜茶,容易使人散漫,而且茶叶价格昂贵,与清教的简朴勤勉不相符,是崇洋媚外的表现,这也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碰撞。18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那些职责茶饮有害的观点渐渐消失,饮茶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普及,体现出部同地区文化的交融。综上所述:英国社会饮茶风俗的变迁,由不太认同饮茶到饮茶的大众化,折射出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示例三:论题: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受不同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示例四:论题:18世纪中后期英国饮茶风俗适应工业化的需要。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解题时,首先按照题目要求,从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表里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英国饮茶风俗变迁所反映的趋势,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或影响,归纳出一个论题,比如英国饮茶风俗日益平民化、大众化,英国饮茶风俗变迁折射出不同地区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或者英国饮茶方式变迁受不同时代社会环境影响等。拟定论题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利用两三个史实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方面对该论题逐步展开论证,最后对论题和论证过程总结升华。整个论述过程中要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第9页共9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9-14 23:10:02 页数:9
价格:¥3.33 大小:137.5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