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图1、图2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出土的原始彩陶器,玫瑰花图案的彩陶盆具有典型的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特征,鳞纹彩陶罐带有明显的辽东、蒙西红山文化的特征。这体现了(  )A.中华文明起源源远流长B.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C.中原文化发展领先全国D.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2.历史上,春秋时期已有县、郡,大多为国君直属或国君别都。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为广泛,秦国商鞅普遍推行县制,每县设令或丞为一县之长,由国君直接任免。材料表明商鞅这一举措(  )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B.率先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消除了西周分封制弊端D.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3.隋平陈以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政令严急,导致南方豪强纷纷举事反隋。文帝派大军前往镇压,逐一平定……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始在洛阳营建东都,复以东都为中心开凿大运河。隋朝这些措施(  )A.源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C.旨在镇压南方豪族的叛乱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4.如表是对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出身的统计,由表可知(  )时间宰相人数出身唐宗室出身士族出身庶族第14页共14页\n唐玄宗34人3人24人3人唐宪宗25人1人19人2人A.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善B.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打破桎梏C.士族控制了国家政权D.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世家极大制约5.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朝廷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不须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取,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该诏令反映出(  )A.农村人口逐渐转向城市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经济结构出现明显变化D.国内长途贩运贸易发达6.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这表明当时(  )A.火药被运用于军事B.火药已经得到普及C.中西文化交流增强D.崇文抑武方针改变7.明太祖朱元璋说:“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  )A.废除宰相,加强皇权B.设置三司,分割相权C.设置内阁,强化相权D.设军机处,加强皇权8.观察下表,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与落实了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A.康乾时期的盛世局面B.近代中国疆域的奠定C.清朝统治危机的出现D.内外忧患与救亡图存第14页共14页\n9.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市镇(  )市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盛泽镇乌泥泾镇合溪镇主要行业制瓷交通交通冶铁丝织棉纺织木炭A.经济结构单一B.呈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C.遍布全国各地D.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0.《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历史地理的综合类图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下列对此书表述正确的是(  )A.作者是民族英雄林则徐B.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C.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D.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11.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满洲贵族控制权力中心。而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政府的权力从满人逐渐转到了汉人,势力强大的地方督抚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松了专制控制B.汉族地主与清廷对抗C.外国侵略削弱清廷实力D.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12.观察如图,这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对近代中国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  )A.中国最早的股票之一,开风气之先B.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C.清政府洋务运动已经取得较大成功D.反映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13.如图是1901年美国杂志刊登的漫画《难以孵化的巨蛋》。这反映当时西方列强认为(  )第14页共14页\nA.“中国是一块肥肉,不咽不快”B.“瓜分中国一事,实为下策”C.“中国是沉睡的狮子,不要吵醒”D.“中国是一艘头等战舰,破烂不堪”14.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哪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俺同胞,除非是,死中求活,再无有,好妙计,堪做主张……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这反映了作者主张(  )A.暴力革命B.实业救国C.维新改良D.思想启蒙15.1917年,陈独秀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意在(  )A.发动新文化运动B.批判封建伦理C.否定传统文化D.推动文学革命16.“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国共两党实现了党外合作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解体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7.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公营企业中,组织工人开展劳动竞赛,比数量、比质量、比成本,并对先进个人授予“劳模”称号,劳动光荣的观念逐渐树立起来。这一举措有利于(  )A.打破敌人的武装围剿B.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C.扭转长征的被动局面D.联合各阶级共同抗日18.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请愿,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立即停止内战!”口号。该运动的背景是(  )A.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材料体现了中国(  )A.外交逐渐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B.赢得外交的主动权第14页共14页\nC.外交政策赢得国际的普遍认同D.联合欧洲对抗美苏20.1982年,深圳率先开放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近四十年的票证制度。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这反映了(  )A.“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的成功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经济特区在改革中探索前行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地位变化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 时间重大事件1840~1842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71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1874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1883~1885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88~1889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1894~1895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1900~190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8分)第14页共14页\n(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8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近代化的含义是什么呢?就英法等西欧国家而言,所谓近代化就是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变革。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程却不尽相同。和英法等国近代化历程比较,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特色。——苑书义《中国近代化历程述略》请围绕“近代化”这一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中国近代化的转型历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社会发展,赢得了世界瞩目。下表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大事记第14页共14页\n时间主要大事1950年代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颁布1954年宪法;实施一五计划1960年代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三线建设1970年代……19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一国两制”;深化农村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0年代……2000年代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首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成功举办奥运会;十六大、十七大召开2010年代上海世博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八大、十九大召开根据如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1970年代和1990年代的中国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1.答案:D解析:据材料“玫瑰花图案的彩陶盆具有典型的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特征,鳞纹彩陶罐带有明显的辽东、蒙西红山文化的特征”,可知同样是彩陶,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征,说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故选D项;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化的起源时间早,延续性强,而材料强调不同地区彩陶具有不同风格,排除A项;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时期,交通比较落后,经济文化交流不可能十分频繁,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无法得知中原文化领先的地位,排除C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为广泛,秦国商鞅普遍推行县制,每县设令或丞为一县之长,由国君直接任免”可知战国时期出现集权趋势,商第14页共14页\n鞅变法推行县制,顺应了集权的潮流,故选A项;秦朝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商鞅变法还处于战国时期,排除B项;“消除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隋平陈以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为了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可知,这些措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适应大一统国家的需要,故选D项;据所学,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宋代,而非隋朝,排除A项;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B项;据材料“文帝派大军前往镇压,逐一平定”可知,南方豪族的叛乱已被隋文帝平定,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唐朝时期宰相出身士族的仍然占很大比重,说明科举制仍然被士族所影响,需要进一步打破这一桎梏,故选B项;士族影响科举制,说明科举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排除A项;士族对国家政治影响仍然很大,但“控制”夸大了其程度,排除C项;材料显示官员选拔受到世家大族制约,而君主专制权力包括多个方面,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不须取主人凭由”,可知北宋时期政府对客户的流动作了明确规定,不允许主户干涉,说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选B项;宋朝时仍然是农业为主,人口主要还在农村,排除A项;宋朝时经济结构仍然是农业,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明清时期国内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霹雳炮”“自空而下”“其声如雷”可知,该武器为火药,再结合题干内容中“南宋”“宋军伏击”“金军大败”表明,当时火药已经被用于军事战争之中,故选A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火药被用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的宋金之战中,不能扩大为“普及”,排除B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火药被用于宋金之战,并没有涉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一直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并没有改变,排除D项。7.答案:A第14页共14页\n解析:为了“无权臣之患”,朱元璋废除了丞相,达到了更高程度的皇权专制,故选A项;设置三司属于地方分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分割相权,B的说法错误,且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B项;设置内阁是明成祖朱棣时期采取的措施,且不属于加强相权的措施,而是属于加强皇权的措施,排除C项;设军机处,加强皇权,是在清朝前期雍正皇帝采取的措施,而不是明朝朱元璋时期,排除D项。8.答案:B解析:由表格可以看出,这些措施都是关于边疆地区治理的,这意味着我国辽阔疆域的基本定型,也就等于近代中国疆域的奠定,故选B项;康乾盛世的局面不应只通过边疆治理来体现,属于以偏概全,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加强以及对我国边疆主权的维护,所以不是统治危机的表现,排除C项;题干中只有1689年一栏属于维护我国主权的举措,其余措施则是清政府对边疆的有效治理,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的主题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据上表,可知明清时期不同的市镇兴起了不同的行业,说明当时手工业生产呈专业化趋势,故选B项;材料显示不同的市镇行业不一样,说明经济结构并不单一,排除A项;材料中的市镇主要在江南,并不能说明遍布全国各地,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体现在雇佣劳动关系上,而材料中主要是市镇的发展行业,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和社会现状以及军事和科技,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最重要的是,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充分说明它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而不是林则徐,排除A项;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属于“资产阶级”,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而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排除C项。11.答案:D解析:据材料“而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政府的权力从满人逐渐转到了汉人,势力强大的地方督抚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可知,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汉族地主势力上升,故选D项;清政府的专制控制一直都比较强,排除A项;汉族地主为清政府效忠,而不是对抗,排除B项;外国侵略削弱清廷实力属于汉人势力上升的客观原因,主要原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排除C项。12.答案:D第14页共14页\n解析: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是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表现,所以反映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故选D项;单凭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没有与其他发行股票的事件进行比较,不能得出这是中国最早的股票之一的结论,排除A项;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是开平矿务局集资的一种手段,无法说明其资金来自于资本主义市场,也不能说明其是否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之中,排除B项;单凭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只能证明这个企业的存在,不能说明洋务运动已经取得较大成功,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1901年美国杂志刊登的漫画《难以孵化的巨蛋》中,巨蛋代表的是中国,结合1901年这个时间可知,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后,列强得出的共识,即认识到“瓜分中国一事,实为下策”,故选B项;由漫画的名字《难以孵化的巨蛋》可知,“不咽不快”与漫画的主题不符,排除A项;由漫画本身可以看出,列强俯身趴在或者卧在巨蛋上,可知“不要吵醒”不符合漫画的主题,排除C项;“中国是一艘头等战舰,破烂不堪”是鸦片战争时期列强对中国的评价,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那怕他,枪如林,炮如雨下;那怕他,将又广,兵又精强”可知陈天华主张用暴力的手段来推翻“名存实亡”的朝廷,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天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据此可知,题干所述内容反映出陈天华主张暴力革命,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而陈天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改良”,而陈天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资产阶级激进派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主张“思想启蒙”,而陈天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据材料“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可知,陈独秀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即进行文学革命,故选D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在语言文字、家族、孝文化和礼乐文化等方面彻底否定了传统文化,材料更强调文学革命,排除C项。16.答案:B第14页共14页\n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知该事件指的是开始于1926年的北伐战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采取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党外合作”,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与题干所述史实不一致,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并且其中心是北京与上海,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据材料“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公营企业中,组织工人开展劳动竞赛,比数量、比质量、比成本,并对先进个人授予‘劳模’称号,劳动光荣的观念逐渐树立起来”可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劳动竞赛树立了劳动光荣的观念,提高了中央苏区的生产力,从而打破了敌人的武装围剿,故选A项;土地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B项;中央苏区的劳动竞赛是在长征之前开展的,排除C项;土地革命时期结束后才进入全民族抗日时期,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华北自治运动”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激起了北平学生1935年12月9日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故选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在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D项。19.答案:A解析: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可知,新中国不仅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还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故选A项;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直掌握着外交的主动权,排除B项;“普遍认同”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只有法国与中国建交,而且中国并未联合欧洲对抗美苏,排除D项。20.答案:C解析:据材料“1982年,深圳率先开放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近四十年的票证制度。……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可知,深圳是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率先取消了各类票证,诞生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这些都是经济改革的探索,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而“走出去”第14页共14页\n强调引进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排除A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才形成,排除D项。21.答案:(1)特点: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多在边疆和沿长江地区。(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1)表格中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出兵侵占”“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西藏战争”“强占“等信息可得,以战争为主要手段;由材料中的“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等信息可得,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由“英国”“英法联军”“俄国”“日本”“法国”等信息可得,侵略国家日益增多;由材料中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西藏战争”“伊犁地区”“台湾南部地区”等战争发生的地方和各个条约所涉及的通商口岸和割占的地方可得,侵略区域多在边疆和沿长江地区。(2)首先要明确19世纪40~90年代,我国登上历史舞台的主要阶级分别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再结合所学去分别列举其各自所做的努力。即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则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22.答案:观点: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循序渐进的历程阐述:中国近代化是在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逐渐探索和发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鉴于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学堂、兴建新式海军,以巩固清政府统治,开始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进程。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近代化运动由此开始;20世纪初,革命派掀起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徒有虚名,北洋政府对内专制对外卖国,基于对辛亥革命的痛苦反思,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第14页共14页\n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思考和探索复兴中华的路径,是一个由浅入深、艰难曲折但前途光明的历程。解析:据材料“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程却不尽相同。和英法等国近代化历程比较,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观点为: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循序渐进的历程。然后结合中国近代史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展开论述,如中国近代化是在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逐渐探索和发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鉴于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学堂、兴建新式海军,以巩固清政府统治,开始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进程。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近代化运动由此开始;20世纪初,革命派掀起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徒有虚名,北洋政府对内专制对外卖国,基于对辛亥革命的痛苦反思,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最后进行总结,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思考和探索复兴中华的路径,是一个由浅入深、艰难曲折但前途光明的历程。23.答案:19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理由:中国在外交上取得重大突破。1990年代: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理由: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解析:1970年代:结合所学得出主要大事: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理由: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71年,26届联大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第14页共14页\n1972年9月中日建交,这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体现了这时期中国在外交上取得重大的突破。1990年代:结合所学得出主要大事: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理由: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市场和计划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10月,召开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第14页共14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9-03 02:15:06 页数:14
价格:¥5.55 大小:575.91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