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优化方案】2022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7课知能优化演练 粤教必修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优化方案】2022届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知能优化演练粤教必修4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难道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明:明白解析:选D。明:高明,聪明。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①愚人之所以为愚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解析:选C。C项“矣”,都是表感叹的语气词。A项“则”,①转折连词,却;②顺承连词,就。B项“所以”,①表原因;②表凭借。D项“惑”,①形容词,糊涂;②名词,疑难问题。3.下面对这三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以愚”的结论。D.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解析:选B。“小学”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的。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8\n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2)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二、语言运用5.在下面横线处,依照前面画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答案: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韩愈《师说》的尊师重教陆游《书愤》的壮志未酬6.下面是某学生为给老师祝寿准备的发言稿,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修改。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光临”改为“回到” (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 (3)“高足”改为“学生” (4)“欣慰”改为“高兴”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师襄(xiānɡ)  嗟乎(jiē)  或不焉(bù)B.郯子(tán)句读(dòu)阿谀(yú)C.老聃(dān)谄媚(xiàn)经传(chuàn)D.蟠桃(fán)苌弘(chánɡ)贻误(yí)解析:选B。A项“不”应读“fǒu”;C项“谄”应读“chǎn;“传”应读“zhuàn”;D项“蟠”应读“pán”。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选B。A项“不”通“否”;C项“受”通“授”;D项“知”通“智”。3.下列加点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8\nA.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②余嘉其能行古道C.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①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解析:选C。C项“其”都是作定语,“他们的”。A项第一句中“其”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他”;第二句中“其”作主语,“那”。B项第一句中“其”复指,作主语,“他们”;第二句中“其”作兼语,“他”。D项第一句中“其”表猜度,“大概”;第二句中“其”表反问,“难道”。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搞事业,做学问,都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韧劲,不能一曝十寒。B.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认清自己的现实地位,对各级政府的决策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对那些以经济指标衡量政绩的官员来说。C.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父母和老师应注意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事物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各种影响,明辨利弊,择善而从。D.是对学生的一颗爱心,是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著,更是对生活的热爱,铸就了他一颗永远年轻、好为人师的心灵。解析:选D。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含贬义,这里误用为褒义。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君子不齿      不齿:不值得提起,看不起B.圣人无常师常:经常C.郯子之徒徒:类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地解析:选B。常:固定的。6.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惑而不从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吾师道也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师 ⑥则耻师焉 ⑦不耻相师 ⑧或师焉,或不焉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8\nC.①⑥⑧/②/③④/⑤/⑦D.①⑤/②/③⑦/④⑥⑧解析:选D。①句中,“师”为动词“从”的宾语,意为“老师”;②句中,“师”为意动用法,以……为师;③句中,“师道”是动宾结构,“师”是谓语动词,“学习”的意思;④句中,“师道”是偏正结构,意为“从师学习的风尚”,所以,这里的“师”为“从师学习”的意思;⑤句中,“于师”是后置的介宾结构,“师”是宾语,“老师”的意思;⑥句中,“耻师”应译为“以从师学习为耻”,“师”是“从师学习”的意思;⑦句中,“相师”译为“相互学习”,“师”是动词“学习”的意思;⑧句中,“师”是“从师学习”的意思。7.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B.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C.所选文段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面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新的概括。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解析:选D。这个对比,目的在于揭示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知道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2)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问 说刘 开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8\n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就:接近B.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妄:妄想C.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狎:亲近而不尊重D.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快:以……为乐事解析:选B。“妄”应为“胡乱”。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②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B.①问焉以求一得②问之人以穷其短C.①古之人虚中乐善②狎之而不甘问焉D.①所谓以能问于不能②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解析:选B。A项“而”,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B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用来。C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他。D项“于”,①介词,表对象;②介词,表比较。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明学习需要“问”的一项是(  )①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②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③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⑤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⑥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解析:选C。③是说明古人善问。④是说明当今之人不正确的做法。⑥是说明正确的询问方法。排除这三项即可。1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学习一定要好问。因为“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8\nB.在第二段中,作者从反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问不择人,问必有得。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用古代先贤的言行作为立论的依据。C.第三段举古人好问为典范,圣人采纳地位低微的樵夫的言论,舜帝有天子的身份却向平民询问,为下文针砭时弊作了铺垫。D.《问说》与《师说》两文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着重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问说》则着重从“问”的角度,主张“学必好问”。解析:选B。B项表述错误。在第二段中,作者不是从反面而是从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13.断句与翻译(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2)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2)①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破除那些疑问,这就是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②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③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既然这样,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破除那些疑问,这就是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8\n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而问,不挑选人而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以天子的身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并不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十有八九。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得到教益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问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吗?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有智慧的人考虑多了就会有失误的时候。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既然这样,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多了,可悲啊!三、语用创新14.出自韩愈文章的成语很多,甚至超过了《诗经》,请你从下面的句子中提炼出所含的成语写在后面,并在最后写上自己对韩愈的评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________________“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________________“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________________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________________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平则鸣 落井下石 驾轻就熟 飞黄腾达评论:韩愈是位语言大师,从他的诗文演绎而来的成语非常多,有的成语我们用的频率还非常高。15.教师节来临之日,请你撰写一幅对联,送给你的老师。下联已给出,请写出上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花园里,扶残助弱,风霜雨雪,育出新蕊亭亭答案:讲台上,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撒下心血点点。8\n16.临近毕业时,同学和老师总要互赠留言。假如你是某一学科的老师,请仿照例句,依据本学科的特点为你的学生写一则留言。例句:英语老师——人生可以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但绝不能有一般过去时和将来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语文老师——人生可以有逗号、感叹号、省略号,但不能有句号。(2)数学老师——人生有曲线、抛物线,但绝对没有直线。(3)物理老师——人生的痛苦有裂变、聚变、衰变,但绝对没有永恒不变。(4)化学老师——人生的方程也需配平,痛苦和欢乐共存,既要感谢欢乐,也要感谢痛苦。(5)历史老师——曾经的辉煌,只能代表过去,历史的改写,依然要靠我们自己。(6)地理老师——人生和地质勘探不一样,可以向前看、向上看、向左看、向右看,但绝对不能向后看、向下看。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0:48 页数:8
价格:¥3 大小:58.71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