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4.16 过秦论(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双基限时练(十六) 4.16过秦论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氓(ménɡ)隶 迁徙(xī)之徒  一夫作难(nàn)B.逡(qūn)巡怙恶不悛(quān)从(zònɡ)散约败C.崤(xiáo)山混淆(xiǎo)黑白割地赂(huì)秦D.隳(huī)城良将劲(jìn)弩赢粮景(yǐnɡ)从解析 A.徙:xǐ;C.淆:xiáo,赂:lù;D.劲:jìnɡ。答案 B2.下列各组,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云集响应(像回声一样,名词作状语)托遗响于悲风(声音)B.至若春和景明(阳光)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名词作状语)C.秦以区区之地(形容狭小)感君区区怀(诚恳)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喜欢)解析 D.后一句“爱”是“吝啬”的意思。答案 D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C.D.解析 A.前“却”“回头”,后“却”“打退”;B.都作“功业”讲;C.前“言”是“言论,著作”,后“言”是“说”;D.前“过”“指出过失”,后“过”“责备”。答案 B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序八州而朝同列③追亡逐北,伏尸百万④天下云集响应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⑦东割膏腴之地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⑨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⑩吞二周而亡诸侯\nA.①②⑥⑨⑩/③/④⑦⑧/⑤B.①⑨⑩/②/③⑤/④⑦/⑥/⑧C.①②⑩/③⑦⑧/④/⑤⑥/⑨D.①⑥⑨/②⑩/③④⑤/⑦⑧解析 依次为: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答案 A5.下列都是省略句,省略成分补足有误的一项是(  )A.以(之)为桂林,象郡B.聚之(于)咸阳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始皇)身死人手D.(百越之君)委命(于)下吏答案 C6.下列对一些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言文中的山东及关东,多指崤山以东及函谷关以东,与现在的山东关东所指地域不同。B.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C.“履至尊而制六合”当中的“六合”,指天地四方,也就是天下,与“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不同。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中的七庙,指诸侯的宗庙,“七庙隳”指国家灭亡。答案 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以弱天下之民B.奋六世之余烈C.百越之君,俯首系颈\n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答案 D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B.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D.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答案 B9.翻译下列句子。(1)振长策而御宇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挥舞着长鞭而统治整个天下。(2)始皇心里自认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称帝称王的基业。1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首句采用了排比句式,又精心选用了一系列近义词语,极言始皇之强,形象地表达了始皇威震四海的局面。奋、振、吞、履、执等动词也用得精当。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是说秦始皇对内实行了愚民政策,“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写其弱民政策,这为文末结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埋下了伏笔。C.本段极力形容始皇一朝的强盛,行文如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浩浩荡荡。文段末句刻画出秦始皇洋洋得意、踌躇满志的心理。D.本段先极力渲染秦始皇不可一世、声势显赫的统一事业,又写始皇的愚民、弱民政策和加强防御力量的种种措施。此段为下文写始皇迅速灭亡作了有力的反衬。答案 D三、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退  让贾谊\n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①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②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③!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称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恕然丑以志自惛也④,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⑥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⑦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注】 ①劬(qú):勤劳,劳苦。②窳(yǔ):懒惰。③恶(wū):叹词,表示愤怒。④惛(hūn):糊涂。⑤说:同“悦”,高兴。⑥窭(jù):贫而简陋。⑦翦:同“剪”,修剪。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每莫令人往莫:不要B.楚边亭旦而行瓜行:巡察C.恕然丑以志自惛也丑:以为羞耻D.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飨:宴请解析 莫,通“暮”,夜晚。答案 A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怒其亭瓜之恶也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梁亭觉之,因请其尉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D.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边亭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也解析 A.其,均为代词,①代梁国边亭;②指自己。B.因,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通过,特指通过某种人物关系。C.若,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代词,你。D.均为加强判断语气。答案 D\n1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解析 关注常处于句首或句末的词语,如“也”;注意对话语境中问与答的内容的起讫点;关注上下文语意对句读的影响。答案 B1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则故事赞美宋就以德报怨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解决了梁、楚两国的边境纠纷,也对和睦邦交起了作用。B.宋就让梁边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边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很高兴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C.翟王派使者到楚国,楚王想夸奖使者,于是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章华台很高,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能上到顶上。D.全文少说理,多叙事,主旨体现在标题上。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应该谦让。解析 “夸”,是楚王想向使者夸耀楚国的豪富。答案 C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n(1)楚边亭的守卫怨恨梁边亭的瓜比自己这边好,于是夜间到梁边亭的瓜田去,偷偷用手抓扰梁边亭的瓜。(恶,怨恨;贤,胜过;因,“于是”“趁着”皆给分;窃,偷偷地;搔,抓扰)(2)便用很丰厚的礼品表示道歉,并且请求和梁王交往。(谢,道歉;状语后置句式;交,交往)(3)翟王尚且还认为盖房者太劳苦,居住者太安乐。(以,认为;大苦,太劳苦;大佚,太安乐)参考译文梁国的大夫宋就,是地处边境的县的县令,和楚国搭界。梁国边亭的守卫和楚国边亭的守卫都种瓜,各有一定数量。梁国边亭的守卫很勤劳,经常浇灌,他们的瓜长得肥美;楚国边亭的守卫懒惰,浇灌次数少,他们的瓜长得很不好。楚国县令常因为梁边亭的瓜长得肥美,对自己边亭的瓜长得不好而不满。楚边亭的守卫怨恨梁边亭的瓜比自己好,于是夜间到梁边亭瓜田去,偷偷用手扒梁边亭的瓜,弄得瓜都有干枯死掉的。梁边亭发觉了这件事,于是向尉请示,也打算偷偷到楚边亭瓜田去,扒坏楚边亭的瓜作为报复。尉向宋就请示这件事,宋就说:“嗨!这说的是什么话!这是结怨招祸的主意。嗨!怎么说得这样过分!假如我教你们,一定每天夜晚派人到楚边亭瓜田去,偷偷在夜间为他们好好地浇灌瓜,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边亭守卫就每天晚上到楚边亭瓜田去偷偷地浇灌瓜。楚边亭守卫早晨巡视瓜田,原来都已经浇灌过了。瓜一天比一天长得好。楚边亭守卫感到奇怪就查访这件事,竟然是梁边亭守卫干的。楚国的县令听到此事后非常高兴,把梁边亭守卫夜间浇灌瓜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楚王。楚王听说后,后悔、惭愧不已,知道自己糊涂了。告诉官吏说:“除了瓜,没有其他罪过吧?”对梁国能暗中忍让十分高兴,便送很丰厚的礼品表示道歉,并且请求和梁王交往。楚王常常夸奖梁王,认为梁王忠诚可信,所以,楚国和梁国关系融洽,是因为宋就的行为才有的。俗话说:“转败而为功,因祸而得福。”老子说:“报怨以德。”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吧!为人不忠厚老实,怎么值得去效仿呢?翟王派遣使臣到楚国,楚王打算向使者夸耀楚国的豪富,所以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到了顶上。楚王说:“翟国也有这样的高台吗?”使者说:“没有。翟是个贫穷的国家,怎么能看到这样的高台呢?翟王自己盖的宫室,堂高三尺,土台阶三层,茅草屋顶不剪齐,柞木椽子不削皮。翟王尚且还认为盖房者太劳苦,居住者太安乐。翟国怎么能看到这样的高台呢?”楚王感到惭愧。四、语言表达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__①__,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今人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__②\n__,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近些年来,__③__,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世所借鉴 ②反而可能扭曲历史 ③一些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17.下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要求:①必须原创;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6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这道题不同于一般的图文转换,出题人没有要求考生依据图画写答案,而是写出“自己心中”的奔马,但是考生可以从图画出发来描写,只是要注意不要写成说明性的文字。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答案 这是一位勇士!你看它昂首奔腾,疾如风快似电!它右蹄踏地,左蹄悬空,后蹄蜷缩前倾,鬃毛和尾巴随着呼啸而过的风高高扬起!18.请给下面这则新闻写点评。(不少于50字)新闻:四川达州65岁的蒋婆婆在今年6月15日摔倒在地骨折,她坚称是三个去搀扶她的小朋友将她撞倒在地的,甚至赖在其中一家吃住,要求三家的家长赔偿医药费。三个小朋友则称是蒋婆婆自己摔倒,喊他们去帮忙,没想到反被抓住。三家的家长已经以敲诈勒索向警方报案,已有7位目击证人愿意证明蒋婆婆是自己摔倒的。公安机关综合调查相关情况,认定蒋某某及其儿子龚某某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行为,决定对老妇与其子分别予以行拘7日、10日,罚款500元的处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n示例一 让诬陷别人变成一笔并不划算的买卖,加重对诬陷的惩罚力度。这样,才会去掉滋生诬陷的空间,人们才不敢随便诬陷;碰到摔倒的老人,我们才不至于冷漠,才敢无所顾忌地伸出双手。示例二 “人之初,性本善”,三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做了一件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却被无情地污蔑、讹诈,无奈下家长报警并经过一系列的调查才重获清白。少年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未来。“一时糊涂”的老人用讹诈的手段扼杀向她伸出援手的孩子的善良和爱心,正是在扼杀良知的种子,破坏着未来社会的公序良俗。示例三 这样的老人需要谴责,我们遏制这种讹诈的制度也需要反思。这件事情中,老人如果讹诈成功,将获得不小的赔偿。只有有了惩恶扬善的有效规则,才能达到善“扬”抑“恶”的目的。我们亟须建立并完善这样的规则,让讹诈善良的人承担沉重的违法成本,让好心的施善者安全、放心地去行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1:39 页数:8
价格:¥3 大小:245.48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