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自道光年间(1821~1850),西人……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由此可见(  )A.政府统治危机严重B.中国已经全面开放C.自然经济正在解体D.民族矛盾非常尖锐解析 根据材料“西人……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可知,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之下,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正在不断解体,故C项正确。答案 C2.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C.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D.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解析 根据一般规律,“割断”农业小生产命脉的是资本主义萌芽,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更没有占据主流,故并没有完成“割断”农业小生产命脉的使命。此处的“割断”实指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答案 B3.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洋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7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解析 从材料可知,由于中国棉花比印度和其他洋棉价格低,所以外国商船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反映出中国已经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答案 D4.(2022·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惊破了古老中国的天朝大梦,中国面临着“千古未有之变局”。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中国开启了艰难的近代化探索历程,这一历程始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新文化运动解析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故答案为A项。答案 A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等几种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  )A.由私人投资兴办B.采用机器设备生产C.都设于通商口岸D.都是资本主义企业解析 外商企业是鸦片战争之后最先在通商口岸出现的采用机器生产的外国人兴办的企业,洋务企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由洋务派兴办的采用近代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民族工业是由地主、商人、官僚等投资的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故选B项;其他选项都不是共同点,故排除。答案 B6.据1895年至1898年的不完全统计,这期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8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只有8家,资本总额不过400多万元。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调整B.国内政局安定C.欧洲战争影响D.群众运动推动解析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偿付列强的战争赔款、扩大税源,从而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7答案 A7.(2022·四川德阳高一下学期期中)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数量,从1914年的不足7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主要得益于(  )A.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B.民众抵制洋货的运动C.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D.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解析 材料“从1914年的不足7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正处于一战时期,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答案 D8.(2022·河南洛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下表为192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的统计表(单位:万元)。对该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外国在华资本本国资本资本总额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合计工业50000114144507056484106484交通运输业83000555381290768445151445商业资本87000——230000230000317000金融业资本1900023253102700125953144953合计23900090205390677480882719882A.外国资本始终控制着中国各行业B.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华C.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不平衡D.中国经济结构呈现畸形发展7解析 根据1920年表中外国在华资本与本国资本的比较得出,外国资本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中占优势,而在商业资本与金融业资本中本国资本占优势,外国资本始终控制中国各行业,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1920年属于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但是材料中从在商业资本与金融业资本中本国资本占优势,不能得出西方列强加紧侵略,故B项错误;依据表中的数据对比,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资本、金融业资本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故C项正确;近代经济结构整体呈现畸形发展,但不是1920年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 C9.(2022·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  )A.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B.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C.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答案 B10.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在近代上海家喻户晓。下图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橱窗中的商品标价,他非常困惑。造成他困惑的原因是(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C.抗日战争爆发,商品奇缺,物价飞涨D.进口洋娃娃供不应求,定价昂贵解析 根据图片三毛手中纸币面额较大,说明纸币贬值,通货膨胀,故B项正确。答案 B11.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7解析 从题干的分析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纸币贬值非常严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选项为D,A、B、C三项时间和特点都与题干不符。答案 D12.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解析 材料所述的是近代中国人掀起的“实业救国”浪潮,其失败说明只有获得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即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6分,14题26分,共52分)13.历史的前进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申报》1888年4月材料三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即使在据说是受“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之害最深的纺织工业方面,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新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10分)(2)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8分)(3)材料三中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体现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哪个特点?(8分)7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说明与宗法制有关;“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说明与小农经济有关;第二小问,结合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进行回答。第(2)问,回答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说明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优势。答案 (1)原因:宗法关系;小农经济;政府重农抑商等政策影响。影响:束缚了自由劳动力,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2)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释放了自由劳动力。(3)特点: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优势。14.(2022·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各自的经济状况都在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到1933年春夏,根据地出现了经济生活恶化的局面:工商业凋零,日用消费品(主要是食盐、布匹、药品)奇缺,价格昂贵,部分地方如汀州、上杭、雩都、瑞金等县发生缺粮饥荒。——《毛泽东中央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述略》材料二 十年中,国民政府为振兴经济作了不少努力,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轻工业比较普遍发展的同时,重工业也有相应的发展。到1936年,国民经济达到了旧中国的最高峰。但在实际上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有不少弱点和局限。——民国档案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共接收敌伪资产价值6200亿元(不含贪污瞒报的数字)。另外,美国为防止共产主义运动在亚洲的扩展,政治上积极扶蒋反共,经济上大力援助国民党政权,战后初期至1948年6月,美国给予国民党政府的援助达到59.14亿美元。加上国民党政府本身的外汇9亿美元和黄金600万两,此时国民党财政收入急剧增加。然而不到一年光景,国民政府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不断恶化,最后导致总崩溃。——《国统区的经济崩溃与国民党政权的灭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根据地经济状况恶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理解“最高峰”与“弱点和局限”。(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国统区经济崩溃的原因和影响。(10分)答案 (1)原因:①国民党军队的围剿;②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③中共“左”倾错误的指导;④根据地所处位置相对落后,交通不便。(2)最高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关税谈判等)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较快发展。7局限:发展很不全面,经济建设的速度过于缓慢;中国仍是一个粗放的农业国,传统的手工业与近代工业并存;经济建设具有半殖民地性质,对外国资金、技术和市场依赖较多;官僚资本趁机产生并逐渐发展膨胀,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原因:①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和官僚资本的压榨,使得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绝境;②国民党政府增收苛捐杂税和滥发纸币;③美援断绝;④解放军发起反攻,进行决战,占领南京;⑤国民党政权黑暗腐败,官员大肆贪污;等等。影响: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其它答案酌情给分)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29:09 页数:7
价格:¥3 大小:732.39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