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复习课件 共55张PPT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5

2/55

3/55

4/55

剩余5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单元导读916960103811151127127612791368契丹北宋西夏金朝金灭北宋南宋元朝元朝建国建立建立建立南宋建立灭亡统一灭亡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第10课第11课第12课两宋的政辽夏金元辽宋夏金元的辽宋夏金治和军事的统治经济与社会元的文化以时空为序的政治变革以专题为式的经济文化1.政治:强化中央集权及社会改革(9)主题2.军事:民族政权并立及相互交融(9)3.经济:经济发展及社会新变化(11)4.文化:成就辉煌,领0先1世界(12)宋朝是一个转型的朝代。中国历史上很少有朝代像宋朝那样去重塑和改革整个社会。有些历史学家甚至二把宋代称作开启现代曙光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两宋的历史,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2.通过梳理两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线索,使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通过对“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渗透,提升学生解读历史的能力。时空观念--预习北宋赵匡胤南宋赵构定都东京(开封)定都临安(杭州)9601069112711411276宋朝建立王安石变法金灭北宋宋金绍兴和议南宋灭亡南宋建立教材子目分析一:背景?p49页一:宋辽关系的战与一:庆历新政的背景、一:靖康之变与南二、三:内容?和?p50页时间、内容、结果及宋的建立p52页p49页二:宋夏关系的战与原因?p52页二:抗金与宋金绍四:评价?p50页和?p51页二:原则、内容、时兴和议p52页三:财政压力的原因间?p52页三:宋金战争与南与结果p51页三:评价?p52页北对峙p52页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⑴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面临最大问题:教材49页第一段背景:1、公元979年,由宋太宗灭北汉最后完成。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北宋建立后面临最大问题:教材49页第一段政权建立者身份时间背景:后梁朱温宣武节度使907—9232、吸取唐末以来军阀割据、政后唐李存勖河东节度使923—936后晋石敬瑭河东节度使936—946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后汉刘知远河东节度使947—950唐亡:藩镇割据、朋党、宦官专权。后周郭威天雄节度使951—960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军阀夺权,政北宋赵匡胤殿前都点检局动荡;归德军节度使军人政变,黄袍加身,改朝换代尝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结论: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君弱臣强、重武轻文、方镇太重曰肢体之患,即藩镇。——聂崇岐《宋史丛考》--抑制武将、分权、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建立后面临最大问题:教材49页第一段背景:2、吸取唐末以来军阀割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唐亡:藩镇割据、朋党、宦官专权。宋丞相赵普:“……此无他故,方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军阀夺权,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政局动荡;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军人政变,黄袍加身,改朝换代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结论:《雪夜访君弱臣强、重武轻文、方镇太重普图》---抑制武将、分权、加强中央集权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49页第二、三段⑴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教材49页第二特点:记笔记(1)分权制衡,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从集中兵权入手,全面分割地方节度使的权力。(2)重文轻武,地方派文臣做知州。(3)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将地方精锐部队调到中央组建禁军。影响: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2、文官代替武将,减少军阀割据的可能性。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49页第二、三段⑴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比较一下两图,结合教材内容,宋朝初期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文官代武将中央禁军“更戍法”,禁军的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换一次,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将领与兵士相结地方抽精兵合。——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禁军更戍法国古代史》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49页第二、三段(2)分权----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教材49页第三段措施二“分权专制”行政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记笔记中央枢密院:有调兵权不统兵军政分散机三衙:统兵但不调兵构权力,使之相财政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互牵制四监司平行的路级机构,从各方面监控各州地方通判州一级增设,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49页第二、三段(2)分权----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教材49页第三段枢密院与中书对1、中央---二府三司制-P50页图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特点:分化事权、机构众多1、统兵与调兵相分离、三权分立--加强皇权2、增加副相文官政治--抑制武将三司…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宋史·职官志》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49页第二、三段(2)分权----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教材49页第三段1、中央---二府三司制-P50页图三省六部制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49页第二、三段(2)分权----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教材49页第三段1、中央---二府三司制-P50页图记笔记2、地方--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监控-p50图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目的: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即分散地方机构权力。强化了中央集权,监控和节制有效预特点防:了内部四监动司乱,分权巩制固衡了、国文官政治家的统一和安定注释:制度僵帅司化:,掌地军方事与民政漕司:掌财赋与转运彼此制约缺乏自宪司主:性掌司法刑狱仓司:掌常平仓与贷放钱谷等事北宋“路”的设置有何独特之处?中央观察使道节度使(边疆)府(州)尹(刺史)县县令唐中后期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据钱穆未《设中置国历统代一政治的得行失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首长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地方难以形成完整的权力中心,无法独(立据对《中抗外中历央史纲政要府》上)皇帝纵中央向御前会议三分相权二分兵权(与三衙)集权三司(财政)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政)台谏(监察)三司使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御史中丞知谏院横向分权安抚使司兵权财权精锐部队收其兵路转运使司收其财提点刑狱司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提举常平司收其权通判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地方县知县权知军州事—《宋史》.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50页第一段(3)抑制武将权力——军权分离、军民分离(教材51页历史纵横)夺军权:分军权:1、杯酒释兵权1、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立---枢密院2、军人职业化和专业(文官)与三衙(武将)军队化(募兵制)2、更戍法: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流3、文官打天下水的官评价:1、解放农民,发展经济。2、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流民)。3、冗兵、冗费。战斗力弱,不利于国防军事建设。4、财政支出压力大。抑武---杯酒释兵权(军权换特权,保证皇权安全)(记笔记)961年,宋太祖邀石守信等高级将领宴饮。众人酒意正浓,太祖对他们说:“我依靠你们的力量才当上皇帝,可是当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眠。”石守信等忙问原因。宋太祖回答说:“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也由不得你们。”石守信等惊惶下跪,问该怎么办。太祖乘机劝他们解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石守信等领会了他的用意,次日都称病辞去兵权。宋朝从此改变了“长枪大剑”的重武轻文局面。——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50页第一段(3)抑武——文人治国措施:1、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北宋)蔡襄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50页第一段(3)崇文——文官政治,科举取士。措施:2、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彦博语《长编》卷221这是最好的时代。----赵冬梅三代以来,治平之世,未有若今之盛者也。----司马光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叫做科举。(隋-1905年)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进士及第可以享受皇帝设宴的荣耀,宴席设在琼林苑,皇帝赐诗作贺,后来成为定制。宋真宗亲自作《劝学诗》,用“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劝勉学子读书上进,考取功名。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应试。宋代法律规定:“馆阁、台省官有请属举人者密以闻,隐匿不告者论罪”,“诸王、公主、近臣,勿得以下第亲族宾客求赐科名。”“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锁院制:考选期间,所有考官一经任命,就马上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即使是家人也不能见面。限制考官权力防止考官舞弊教材64页问题探究:唐宋科举制的主要区别及其与社会变化的关系。唐朝:公平性方面欠缺,个人背景会影响考试结果。记笔记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教材64页问题探究:唐宋科举制的主要区别及其与社会变化的关系。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宋科举制,力图拒绝影响考试结果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的诸多因素,保证单纯考试决定其心,请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成绩。记笔记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说明:与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各糊名眷录而考之,使加强的历史存在密切的联系。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译文:唐世科举的权柄,专门交托给科举主试官,仍旧不把试卷上考生姓名密封起来。又有那些交情深厚的人帮助他们选拔人才,叫做通榜,因此他们选拔人才,害怕公众嘲笑议论,大多公平而审慎。也有被权势胁迫,有的被亲朋好友阻挠,有的被子弟所连累,都是人所不能免的常情罢了。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请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各糊名眷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弥封是宋代创设的科举考试防弊制度,即将考生答卷卷首的考生姓名、年甲、乡贯等个人信息密封,代之以字号,又叫“糊名考校”。南北卷制度--p63页思考点:如何认识宋朝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南北分卷”制度体现了区域公平原则,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在以士子文章高下为评判依据的基础上,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依照考生籍贯分别录取,保证了北方士子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科举中第的权利,避免科举取士的天平向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南方过分倾斜。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影响:兼取南北士人,平衡南北政治势力,体均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吸引落后地区原因是士子入仕,刺激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总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B的来说,“南北分卷”制度是对于科举制B.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度一次积极的调整和创新,对于科举的平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衡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进士出身者,士族子弟尤多,高-教材50页第一段达71%,而小姓为30.1%,寒素中(3)抑制武将权力——科举创新进士及第者仅占进士总额的15.9%。——毛汉光《唐代统治阶层社会变动》据《宋史》相关记载,北宋官吏出身平民者共845人,占总数的《劝学诗》55.12%。——陈义彦《北宋统治宋真宗阶层社会流动之研究》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郑樵《通志》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一切以程文为去留”——陆游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老学庵笔记》卷5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50页第一段、63页(3)抑制武将权力——科举创新科举制对宋朝有何影响?积极作用:开放公正、阶层流动、重学风气、据《宋史》相关记载,北宋官吏文化经济繁荣、价值观念、追求出身平民者共845人,占总数的功名利禄、统治基础、官员素质、55.12%。——陈义彦《北宋统治加强君权、文官政治阶层社会流动之研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消极作用:——郑樵《通志》单纯考试,禁锢思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陆游重文轻武,冗官冗费、不利于科《老学庵笔记》卷5学批“南北”。这幅对联的意思就是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从对联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家境积贫到了何种境地。而这副对联评价:封弥制、誊录制、三级考校制与别头试的推在宋代,人们的家世身份的作者正是北宋宰相吕蒙正。行,将人情的影响减少至最低程度,使得宋代科举背景趋于淡化,取士“不的考试程序更为公平问家世”,婚姻“不问作者:时拾史事阀阅”。科举考试在宋根据《宝佑四年登科录》(1265年,宝佑为宋理宗年号)记载,当朝确实为寒门学子提供年一共录取了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是184人,平民出身的有了改变命运甚至迎娶白417人,差不多三分之二来自于民间。富美的登天之路。宋代的寒门读书人通过科举这年的第一甲第一名是文天祥,他也是从三代无官的家庭里出来的。考试,形成了新兴的士公平的制度加上经费的支持,宋朝的寒门学子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大夫阶层。他们作为群的可能性大大提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宋朝,真正体的自觉意识日渐成熟,实现了寒门学子也能出将入相。读书不仅能改变寒门学子的命运,并从整体上形成了“承甚至让寒门学子成为宋朝各大豪门争抢的金龟婿。有个词语叫“榜当天下事”的价值取向。下择婿”,准确地反映了宋代读书人的一种婚姻文化。朝廷开榜那代表言论如范仲淹的天,无数的少男少女,无数的择婿车,无数心情焦急的父母,全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涌往一个地方——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一般来说,进士开榜那天,10个榜上有名的,有9个都会“名花有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主”,因为他们已经被前来择婿的老丈人们包围了,而剩下那1个,为万世开太平”。这些要么已经娶妻了,要么早就被别人预定了。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并不只是个人情操的反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金榜题名的同时,也迎来了洞房花烛。映,实际上是一代士人寇准、王安石等名臣都曾在榜下择得良婿。王安石的名句:“却忆的历史责任感,也是他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描述。红裙就们的共识与追求。是指的这些少女,绿衣郎则是金榜题名的进士们。东京权贵巴不得这些天子门生给自己当女婿,投资一个新科进士,比投资任何商品作者:时拾史事都能获得更高的回报率。因此,他们放任女儿去金明池争看当红偶链接:像,如有中意的即差人说媒甚至请至宅邸亲自为女儿做媒。宋朝由https://www.zhihu.com/于打破了之前的门阀制度,登科及第成为广大学子们的新型晋升之question/312712802/a路,朝廷的要员里面,九成以上都来自科考。所以那些官僚们、地nswer/970365267主富豪们,为了家族地位能够巩固、兴旺发达,全部把宝押在了这来源:知乎些新贵们身上。为了追到这些金龟婿,宋朝的岳父们也是费尽了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思。不但不要什么聘礼,反而倒贴,嫁妆、资助......那是相当丰厚,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就怕新姑爷不进门。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小结文官知州、罢其支郡君针对设转运使、制其钱谷主加强中央集权地方收其精兵、定期换防专四司互监、通判相制制、评价:教材50页第二段军事:枢密“三衙”文针对分散机构事权政事:二府三司官中央监察:御史谏官政提倡文治治针对扩大科举崇文抑武方针文武以文驭武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评价--教材50页第二段作用:①强化了中央集权,预防内部动乱;②巩固国家安定弊端:①制度僵化,政治因循保守②权力分割过细,行政效率低下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压力---教材50页辽宋战事与协议边防压力夏宋战事与协议1、中央禁军+地方厢军=120万冗兵、2、募兵制--P51历史纵横冗费财政压力1、增加副相2、分权---中央-地方机构重叠注释:冗费的来3、科举取士人数增加冗官源军费、薪俸4、其他、津贴、赐币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压力---教材50-51页【思考】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边防压力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宋宋可取的理由:辽战争-失和议澶①渊尊之重盟现实维、持安边定界北-长部城100年之久的败1②00恢4年复贸易兄、弟促相进称交流相对和平注释:岁币绢10万匹,银10万两夏战争-失和议庆契历丹和贵议族购君买臣宋相朝称商品,岁币通过贸易流榷回场北宋。败1不04可4年取的理岁由赐: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①政治上屈辱注释: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公元936年,后唐②精神上挫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③约财为政父上子。负作担为条件,两年后,即公元938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之地(位于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献出来,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补充一、边防压力1.北宋与辽的战与和:①后晋石敬瑭时期,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②宋太祖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③宋太宗时,宋多次进攻辽国失败,转而采取防御政策;④宋真宗时,宋以胜求和,与辽缔结澶渊之盟。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补充边防压力2.北宋与夏的战与和: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宋史新论》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都在这里交易。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压力---教材50-51页(2)财政危机按北宋经济已经达到的生产能力和商品货币经济发展水平,北宋应该是富裕超过前代的王朝,但由于战争(主要责任不在北宋统治者),以及畸形的官吏制度和军队制度,导致社会总劳动时间分配的严重倾斜,大量社会资源消耗于冗兵,冗官,这是导致贫弱的主要原因。——袁一堂:《论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载《史学月刊》1990年第3期教材51页理财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1085年神宗卒,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摄政,“元祐更化”开始,“论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1093年哲宗亲政,变法派重掌政权。“泰陵(哲宗)亲政,时事鼎新。首逐吕正愍(大防)、苏文定(辙),明年改元绍圣。”1100年哲宗卒,徽宗即位,皇太后向氏主政,反变法派再起1102年向太后卒,徽宗亲政,变法派蔡京拜相,宋宣仁太后高氏颁刻“元祐党籍碑”,党争告一段落。(1032~1093)1127年北宋灭亡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四、南宋偏安教材52页岳飞抗金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取得郾城大捷等重大战果,战功卓著。◎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靖康耻,武穆御金臣子恨,绍兴和议风波亭,英雄冤死文人思,忧国忧民君臣醉,偏安一隅主要原因:宋高宗为了限制军阀军权、重建崇文抑武秩序;打击主战派,实现与金议和的需要。1141岳年,飞南死宋与于金宋订金立绍和兴议和之议,后以。东绍起淮兴水十、一西至年大十散关二一月线末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此青山有幸埋忠骨除后夕,宋夜金(约11为4“2年世侄1之月国2”7日,继),续维宋持高南北宗对和峙秦局面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今杭州。白铁无辜铸佞臣三、秦桧之志——偏安一隅守旧制时间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绍兴1141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和议年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隆兴1164再对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和议年金朝缴纳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恨,何时灭!驾长车,宋割商、秦两州给金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至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嘉定120830万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和议年来边界山河,朝天阙。——南宋岳飞《满江南宋政权虽得以继续存在,但也只是维持偏安的红·写怀》格局,其军事设施和举措已全无统一王朝的气象。三、秦桧之志——偏安一隅守旧制思考探究:如何看待秦桧等人?后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材料1923年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所著的《白话本国史》,是作为中学历史选修教材出版的,尽管书中提出岳飞等大将把持地方财政、人事大权,乃是架空中央的军阀的争议观点,但当时社会对这本著作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到了1931年舆论开始指责吕思勉贬低岳……从深层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飞是死于飞为秦桧喊冤,激发了民愤,1935年争议终酿成大事件,当局严禁此书宋代文官集团的集体迫害。销售,严禁学生阅读,吕思勉更是被人告上法庭。1935年,南京特别市市长石瑛签发训令第2315号,训令社会—局—严付禁月《吕宋思朝勉的《崇白文抑话武本政国策史和》岳于飞之未死删》正前在南京销售,并签发公函称:“……按武穆之精忠与秦桧之奸邪,早为千秋定论。该书上述各节摭拾岳浮飞词之,死妄,陈象瞽征说着,宋于朝武立穆国极以丑来诋确之立能的,于秦桧尽推崇之致,是何居心,殊“不崇可文解抑。武际”此政国策势的衰回弱归,外侮凭陵,凡所以鼓励精忠报国之精神,激扬不屈不挠之意志者,学术界方当交相劝勉,一致努力。”——胡喜云、胡喜瑞《民国出版史诉讼案中的吕思勉》新知讲解偏安中的执着不变联蒙灭金和蒙古入侵①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来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国。②1234年五月,金哀宗自缢,金国灭亡。南宋在蒙古族灭亡金国后,失去金国作为屏障,面临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③1235-1241年,窝阔台攻宋;1253-1259年,蒙哥攻宋;1268年一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攻宋。宋元战争是蒙古帝国对一个政权最持久的战争。1279年,崖山海战,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覆灭,元朝完成对中国的统一。崖山之战第一次沦陷于异族,自力成长的过程被打断,已经高度文明的经济、文明、科技、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断了,很多国外的史学家将宋代消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课后小结强化中央分散权力守内虚外三冗二积新法求变难转危局守内虚外北族南侵庆历新政靖康之变文官政治三冗加剧失败告终重心南迁二府三司和议丧权安石变法誓收河山分权专制积弱积贫弱势难转成为笑谈专制集权北宋危局北宋变法南宋偏安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1 03:14:05 页数:55
价格:¥8.88 大小:12.25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