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有评论家对诗词的风格进行了高度概括,即“诗庄词媚”,这个说法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论。“诗庄词媚”,所谓“诗庄”,是说诗歌大都庄肃严整;“词媚”,是指词相对婉约媚气。那么“诗庄词媚”之说产生的原因何在呢?实际上,“诗庄词媚”的风格取决于诗词的格式、用途和历史原因。近体诗发展以来,人们在写诗时,必须遵从严格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写出来的诗也就带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词则不然。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词牌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并没有固定的平仄和字致要求。如此看来,诗工整,词自由,格式上的差异构成了“诗庄词媚”说法的一部分。唐代科举取士的过程中,需要考诗赋,这也决定了作诗的严肃性。才子文人们需凭一手好的诗作来获取官位,内容上自然也不能放松要求,多是追求功业、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而落榜失意的人写诗,就是为了感慨身世,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了。曹操曾说:“歌以咏志。”诗作也确实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尚书·尧典》中有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而词一直被人们称为不登大雅之堂之声,它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词中的女性形象也占了很大部分,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题材上,词以言情为主,欧阳烔《花间集序》中写:“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妖娆之态。”可见,“用助妖娆之态”的词自然不能脱离“媚”这一形容词了。在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中,诗歌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诗经》开始,人们便强调“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义”等需严格遵守的戒条,孔子、荀子等儒家巨匠也阐释过“诗言志”这一中心命题。经过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洗礼,诗歌始终遵循着“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起着教化作用。相对而言,词就不受任何的限制,并没有历史的规定和局限,一直以通俗文学、娱乐大众的身份存在并流传,正如张炎《词源》云:“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人们说“诗庄词媚”,这对诗词的风格来讲固然是个大方向,但历史上也存在着诗“媚”词“庄”的现象。现在我们常讲一篇文章或一句话很有诗意,便是揭示出了诗也有美的一面,也有“媚”的一面。诗也存在着很多男女情爱之作,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名句。此外,诗歌自身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性,也充分体现出诗歌的美感。另一方面,自古以来词的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其中不乏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名篇,都体现了庞大的气势和远大的抱负,这又是词“庄”的重要体现。中国的诗词作为最美的体裁传达了人类的美好情怀与精神境界,二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可谓“并蒂花开一树香”。它们不仅成为中华文化永远的经典,而且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永恒遗存。(摘编自于溟跃《也谈“诗庄词媚”》)材料二:从起源上看,唐诗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诗歌的创作传统,主张对现实生活进行朴素真实的反映,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语言通俗自然,风格清新。而词,起初是一种音乐文学,是合乐的歌词,原来整齐的格律诗体已不再适应多变的曲调形式,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重为活泼的词。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内容以表现男女情爱为主,吟唱风花雪月以娱人娱己,故有“词为小道、艳科”之说,这也与整个社会的享乐习气有关。从题材上看,诗多表达政治共有的情感。有表达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诗句;有表达胸怀抱负、宦海沉浮的,如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诗句。总的来说,唐诗中除了刘禹锡等采取了民歌的内容外,都比较庄正严肃。反观词,其在题材内容上则常常以描写男女情爱、离别愁怨为主。如柳永的《雨霖铃》就是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情人的惜别之作,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更加关注词人自身的感情投射。因此,古人认为诗是庄正肃穆、质朴厚重的,而词是柔媚清丽,纤细轻佻的,诗往往流露出一种忧患意识或是言志倾向,而词则经常带有一股脂粉气,不如诗歌那般大气,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细巧。直到苏轼出现,才打破这种局面。苏轼的词在内容和题材上大胆尝试、不断扩大,来呈现词人的战争观、家国观、人生观,而不再局限于闺阁之内,逐渐改变了婉媚之气独主词坛的局面。(摘编自晏婧《小议“诗庄词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人用“诗庄词媚”高度概括了我国古代诗词风格,“诗庄词媚”这个说法堪称经典之论。B.古代的文人通过参加科举考试,用一手好的诗作来获取官位,曹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C.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诗教”的传统由来已久,而词相对来说不受限制、束缚。D.唐诗中也有别于庄正严肃风格的诗歌,如刘禹锡等人在创作诗歌时采取了民歌的内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两句很好地诠释了“诗庄词媚”的风格。B.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往往用来展现诗人的志向抱负,这意味着诗歌在表现诗人精神境界方面要优于词。C.词在题材内容上以描写男女情爱、离别愁怨为主,经常带有一股脂粉气,其语言相比于诗显得精美典雅、轻灵细巧。D.苏轼的词在内容和题材上大胆尝试,使词不再表现闺阁之情,他突破了词婉约的特质,变婉媚之气为豪放之风。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诗庄词嵋”观点的一项是()(3分)A.画有诗人之笔,有词人之笔。高山大河,诗人之笔也;烟波云岫,词人之笔也。B.词中的豪放词不乏“庄”,而诗中的宫体诗也不乏“媚”。C.诗词同源,都是“缘情而发”的文体,二者抒情特征相同。D.诗词最明显的差过于形式,诗的句式是整齐的,而词的句式有长有短。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欧阳修用诗句“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来抒发自己被贬后仍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个人情志,又用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来写女子的闺怨之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曹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错,原文只是引用曹操的诗句来说明诗具有言志的功能,并不是说曹操参加科举,用一手好的诗作来获取官位。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这两句很好地诠释了‘诗庄词媚’的风格”错,“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体现的是诗的“媚”,“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体现的是词的“庄”。B项,“这意味着诗歌在表现诗人精神境界方面要优于词”错,原文是“中国的诗词作为最美的体裁传达了人类的美好情怀与精神境界,二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可谓‘并蒂花开一树香’”。D项,“使词不再表现闺阁之情”错,原文是说苏轼让词“不再局限于闺阁之内”,并非词不再表现闺阁之情了。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高山大河,质朴厚重,用来比喻诗之“庄”;烟波云岫,轻灵细巧,用来比喻词之柔媚。B项,此句说明词“庄”诗“媚”,与“诗庄词媚”的观点相反。C项,此句说明诗与词的共同点——都具有抒情功能。D项,此句提到以句式区分诗词,属于外部形式上区分,不能支持“诗庄词媚”的观点。4.文章首先提出本文论点,即诗词大体呈现出“诗庄词媚”的风格;然后从诗词的格式、用途和历史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诗庄词媚”产生的原因;接着又指出历史上也存在着诗“媚”词“庄”的现象,显示论证的严密性;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诗词都是中华文化的经典,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永恒遗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说“有评论家对诗词的风格进行了高度概括,即‘诗庄词媚’,这个说法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论”,可见文章首先提出本文论点,即诗词大体呈现出“诗庄词媚”的风格;接着第二段对“诗庄词媚”的含义稍作解释,然后提出问题“那么‘诗庄词媚’之说产生的原因何在呢?”第三段概括回答了这一问题,“实际上,‘诗庄词媚’的风格取决于诗词的格式、用途和历史原因”;后面四五六段则具体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七段说“人们说‘诗庄词媚’,这对诗词的风格来讲固然是个大方向,但历史上也存在着诗“媚”词“庄”的现象”,这是指出历史上也存在着诗“媚”词“庄”的现象,显示论证的严密性;最后总结全文,“它们不仅成为中华文化永远的经典,而且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永恒遗存”,强调诗词都是中华文化的经典,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永恒遗存。5.欧阳修用诗句抒发个人情志,用词句写闺怨之情,这符合我国古典文学“诗庄词媚”的整体风格。诗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词以言情为主,词中女性形象占很大部分。诗多表达政治共有的情感,往往流露出一种忧患意识或言志倾向,而词以描写男女情爱、离别愁怨为主。欧阳修用诗和词表现自己截然不同的情感,这与诗词的风格有很大关系。【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材料一谈到诗和词时说,“‘诗庄词媚’,所谓‘诗庄’,是说诗歌大都庄肃严整;‘词媚’,是指词相对婉约媚气”;可见而欧阳修用诗句“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来抒发自己被贬后仍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个人情志;用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来写女子的闺怨之情,符合我国古典文学“诗庄词媚”的整体风格。再看诗与词的风格,材料一说“诗作也确实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词一直被人们称为不登大雅之堂之声,它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词中的女性形象也占了很大部分,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题材上,词以言情为主”;材料二说,“从题材上看,诗多表达政治共有的情感”“诗往往流露出一种忧患意识或是言志倾向”,“反观词,其在题材内容上则常常以描写男女情爱、离别愁怨为主”“而词则经常带有一股脂粉气”“内容以表现男女情爱为主”。诗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词以言情为主,词中女性形象占很大部分。诗多表达政治共有的情感,往往流露出一种忧患意识或言志倾向,而词以描写男女情爱、离别愁怨为主。欧阳修用诗和词表现自己截然不同的情感,这与诗词的风格有很大关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也觉得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⑤我从前有一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一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⑨从前有一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欣赏山水、自然景物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自然山水在艺术家笔下也会染上“人化”的色彩。B.虽说欣赏自然景物是人的本能,但有些人没有时间去欣赏,有些人没有欣赏的自觉,有些人只是狭隘地在欣赏。C.天地岁时、社会人事也可作自然景物来静观,但一般人欣赏不了,只有那些具有像朱熹一样学识的人才能欣赏。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的欣赏与自然山水密不可分的观点,引起读者欣赏自然山水之美的兴趣。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D.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8.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6.C【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只有那些具有像朱熹一样学识的人才能欣赏”错误。“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这句话在文中是讽刺朱熹这种道学家。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C项,“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错误。“清凉散”不是“告诫人们不要因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界的欣赏”,而是“治疗利欲熏心的良药”,它是“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8.①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具有说服力;②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相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于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内容上的作用:根据第⑧段中相关内容“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分析,作者写“我”在漱户内海旅行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生死全空的感受,他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从而突出自然的伟大,人类的渺小。结构上的作用:根据第⑦段“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该段是写古人游览经历,说明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自然景物是人们的性灵闪耀。这样,第⑧段写“我”在漱户内海旅行就是紧承该段中的古人游览经历。第⑧段后半部分写“我”“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上过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等内容,这样,本段写“我”在漱户内海旅行就与之相呼应。9.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②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③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根据第②段中的“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分析可知:作者认为应该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根据第④段中的“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分析可知:作者认为应该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根据第⑨段中的“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分析可知:作者认为应该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直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B.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C.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D.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掌书记,官名,是节度使掌书记的简称。文中指辛弃疾担任忠义军的最高长官。B.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地方不定。亦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C.长短句,本指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文中长短句是词的别名,辛弃疾善豪放词。D.三鼓,即三更。古代用打更鼓来报夜间时刻,一夜五更,三更约在半夜十二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忠心国事。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并将他们献出斩杀;后来还把飞虎军打造成很厉害的队伍。B.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乱,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C.辛弃疾性格耿介。直言劝说在沦陷区的义军将领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和皇帝进行问答时,没有丝毫逢迎,言论刚劲正直。D.辛弃疾文才卓著。和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櫂歌》;他素来擅长写词,词意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2)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14.请概括辛弃疾为平定湖湘不时兴起的盗乱向朝廷陈述了哪些中肯的建议。(3分)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于朝”作“献”的状语,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D。“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几处结构相同,且为并列结构,应各自断开,排除C项。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文中指辛弃疾担任忠义军的最高长官”说法错误。节度使乃是军政、民政长官。宋时,掌书记是军政、民政方面的僚属。12.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说法错误。从文中第二段“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可知,只抓住了一个叛徒。13.(1)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2)有不喜欢如此做的枢密院官吏,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被废止)。【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谋”,谋划;“缘”,因为;“期”,想到;“何以复命”,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以何复命”。(2)“乐”,喜欢;“沮挠”,阻挠;“卒”,最终;“夺”,改变。14.(1)深入思考导致盗寇的原因,探讨消弭盗寇的方略(2)让各州县把惠养老百姓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3)另建一支名为飞虎军的军队,提升战斗和威慑力。【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辛弃疾为平定湖湘不时兴起的盗乱向朝廷陈述的建议,从文中第三段“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可知,辛弃疾提出朝廷应深入思考导致盗寇的原因,探讨消弭盗寇的方略。从第三段“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可总结出朝廷应让各州县把惠养老百姓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从第三段“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可总结出应另建一支名为飞虎军的军队,提升战斗和威慑力。【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直言劝说耿京作南归宋朝的决断。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当时他二十三岁。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不迎合君王,所持的观点强劲而直接。(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国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和夷獠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哪里只是因为民风剽悍,还有武备空虚的因素导致。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折说:“普通百姓,深受州郡课重税来搜刮(民财)的伤害,县里定额征购物资的伤害,官吏巧取豪夺的伤害,豪强的兼并土地的伤害,盗贼的劫掠的伤害,不反抗起来成为强盗,又能如何呢?士卒则以优闲自得,坐卧在大营里为利,他们奔走于权势之家,苟且偷生,所以军队中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究,冒名顶替者也不查问。平时奸民们毫无忌惮,遇有战事士卒不堪一击。希望陛下认真考虑导致盗贼起事的原因,讲求平盗之术。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此外还应当再另建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军名,专由帅臣节制调动,这样,可使夷獠知我军武威,而望风慑服。”下诏嘉奖他还委派他筹划。当时,有不喜欢如此做的枢密院官吏,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被废止)。飞虎军建成,雄镇一方,是长江沿岸各军之冠。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遣怀①杜甫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水净楼阴直②,山昏塞日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注】①这首诗为公元759年,作者在秦州所作。此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流落至此。②《庄子》云:水静则明。梁元帝有诗云:水静泻楼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霜露”“寒城”点名时令,“夜来”点名时间,为全诗笼上了秋夜的肃杀气息。B.“客泪堕清笳”,运用了倒装句式,表现了诗人于边塞闻胡乐而生的羁旅之愁和故国之思。C.诗人巧用比喻,以“断柳”“归鸟”“栖鸦”自况,既自哀飘零之苦,又表明无处栖身的绝望。D.全诗既有直抒胸臆,又有寓情于景,淋漓而又含蓄的一吐诗人胸中的愁情。16.本诗颈联抒情精妙,试赏析之。15.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寒城’点名时令”错误。“寒城”指的是地点。16.河水清静,城楼的阴影平直;边城日斜山间一片昏暗。情景交融,以凄凉、清净之景,表达了哀伤、惆怅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意思是“河水清静,城楼的阴影平直;边城日斜山间一片昏暗。此处继续写景。白天这里“净”,也有静意,水面干净清澈,楼宇的阴影显得特别直,边塞的太阳已经西斜,山中一片昏暗。景的特点是凄凉的、衰败的、清静的,而人的情感是悲伤的、惆怅的,诗人以哀景写哀情,情景交融。(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像《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的感喟。(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通过两个场景来刻画周瑜的形象: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以美女烘托英雄;再写“___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的谈笑自若。17.(1)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小乔初嫁了樯橹灰飞烟灭【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宿、渌、漾、沦、逢、初、樯、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词虽可独立成篇,又可融入音乐唱腔,逐渐成为独立的一种文学样式。但词仍然只是纯消遣的抒情文学,主要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为主。词的语言大多精致华美,风格柔美婉约,音律__________,形式错落有致,适于表达和传递人物内心的幽谧而细微的情怀。但词题材单一,风格绮靡,品位不雅,就像营养不良的婴儿,成长缓慢,缺乏活力。词也与以儒学雅正为传统的士大夫文学_____________。从晚唐到五代再到北宋,词一直在非常狭窄的空间里生存。正当词需要__________来打开自身全新境界之际,苏东坡出现了,整个唐宋词史也掀开了新的一页。如果说“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诗人豁达的人生自白,那么《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将个人的生活遭遇融入历史的烟云中,苏东坡用一种长啸的腔调唱出了强者的心声。这首词把中国文人内心深处的激愤表达得_____________,在沉郁中保持了昂扬的生命力量。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婉转多变迥然不同笔走龙蛇浓墨重彩B.变化多端南辕北辙如椽巨笔浓墨重彩C.变化多端南辕北辙笔走龙蛇淋漓尽致D.婉转多变迥然不同如椽巨笔淋漓尽致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词既可融入音乐唱腔,又可独立成篇,逐渐成为独立的一种文学样式。但词仍然只是纯消遣的抒情文学,主要表达了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B.词既可融入音乐唱腔,又可独立成篇,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但词仍然只是纯消遣的抒情文学,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为主。C.词虽可融入音乐唱腔,又可独立成篇,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但词仍然只是纯消遣的抒情文学,主要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为主。D.词既可融入音乐唱腔,又可独立成篇,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但词仍然只是纯消遣的抒情文学,主要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为主。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18.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婉转多变:形容声音回旋起伏,抑扬动听。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本处指词的音律动听,所以选用“婉转多变”。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本处并没有强调行动和目的,只是在说词与传统士大夫文学有很明显的不同,所以选用“迥然不同”。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如椽巨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这里面指的是笔势雄健的词,所以选用“如椽巨笔”。浓墨重彩:意思是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本处和“表达”相搭配的应是“淋漓尽致”。19.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语句有三处语病:“词虽可独立成篇,又可融入音乐唱腔”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词既可融入音乐唱腔,又可独立成篇”,排除C;“逐渐成为独立的一种文学样式”语序不当,应改为“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排除A;“主要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为主”句式杂糅,可改为“主以表达了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或“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为主”,排除D。20.①比喻句由本体“词”、喻体“营养不良的婴儿”和比喻词“像”构成。②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生动形象,突出了词成长缓慢、缺乏活力的状态,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词的特点和发展困境。【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该题要求分析比喻的构成和表达效果,句子中“词题材单一,风格绮靡,品位不雅,就像营养不良的婴儿,成长缓慢,缺乏活力”。本体为“词”,喻体为“营养不良的婴儿”,营养不良的婴儿具有成长迟缓,缺乏活力的特点,二者具有相似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题材单一,风格绮靡,品位不雅”的特点,通过比喻词“像”构成,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词的特点和发展困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不用往回走几十年,我们就能找到过去那种阡陌交通、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国寡民”遗迹。没错,唐诗宋词元曲是①,但也尽是千年绝唱,而不是合唱,绝大多数人被空间所隔离,直至终老也难得声气相通。他们做梦也难以想象“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然也不需要太花心思去构建话语规则、规范交流秩序。直到闯进网络这个居高自远的舞台,我们才蓦然发现,(),以至于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成为影响生存发展的重要土壤。②不是自说自话的自家客厅,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③。有表达就有规则,有言论就有理性。每个人有了这样的主体意识、媒介素养,才能呵护好我们共同的集体生活,让信息汪洋中的小船,不致被喧嚣的情绪倾覆或吞噬。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我们影响如此巨大的是网络舆论场B.网络舆论场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C.对我们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的是网络舆论场D.网络舆论场对我们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8个字。21.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后文“以至于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的是“网络舆论场”,据此可排除AC。比较BD两项,B项更加突出强调网络舆论场影响“如此巨大”,与语境更相符。22.①千年绝唱②网络交流③需要保持公共理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后文的“也”字可知,这里应填:千年绝唱。第二空,“不自说自话”“尊重议事规则”说的是网络交流原则,所以可填:网络交流。第三空,依据前文“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可知,所填句式应是“需要……”,再结合“公共空间”“有言论就有理性”,这里可填:需要保持公共理性。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国一位奥运冠军说: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不像其他人那样有天赋,靠着信念和坚持,我走到了现在;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是那么出众,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一定要相信信念的力量,多坚持一会,也许就会变得不一样。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写作提示】作文材料是一位奥运冠军的话,从所说的内容来看,他重点强调的是信念的力量和坚持。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什么天赋,如果有信念就会坚持,如果坚持就会有所改变或收获。因此说,相当于材料给我们提供了“信念”和“坚持”这两个话题,并且这两个话题又是紧密关联的,写作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即可。关于“信念”类的作文容易写。如果写作议论文,采用并列式结构,古今中外的例子是有非常多的,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即可。当然,如果采用对比式,可以注意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正面和反面的例子。如果层进式的结构,则可以使文章有深度,重点分析如何让自己有信念。如果写作记叙类的文章,则可以写一个因为信念而成功的故事。这种文体想要写好,不妨写一个故事新编,比如写司马迁,因为要完成父亲的遗志这一信念,最终完成了《史记》。如果材料一时想不起,可以从成功或失败的人物入手,一般成功者都是因为信念的支撑,比如唐僧克服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这样的例子应该比比皆是,只要去分析,都能找到切合话题或观点的材料。参考立意:信念与坚持是成功的法宝;信念是一种力量;信念与坚持助我们成功;信念让我们坚持下去;信念是隐形的翅膀。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19:41:07 页数:10
价格:¥4 大小:60.7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