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八课:《诗三首》ppt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7

2/87

3/87

4/87

剩余8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第三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1.语言目标:诵读这三首诗,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三首诗。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素养目标,任务情境李白与杜甫,一个是浪漫主义的“诗仙”,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诗圣”。他们,一个喜欢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一个奇伟瑰丽的世界;一个擅长把现实中的风物纳入诗中,让一个个意象成为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载体。二人的风格,自是非常不同,差别也非常明显。与杜甫一样,白居易也是现实主义诗人,但他的诗更加通俗易懂,因为据说他每首诗都务必要让老妇人能够读懂。让我们走近这三位大诗人,研读他们的诗歌,体会他们与众不同的高超技艺和属于他们的情感吧。,内容索引XUEXIRENWUYIYUEDUYUJIANSHANG学习任务一阅读与鉴赏贰壹XUEXIRENWUERZHENGHEYUTANJIU学习任务二整合与探究,壹XUEXIRENWUYIYUEDUYUJIANSHANG学习任务一阅读与鉴赏登 高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并序,任务活动一 诵读全诗,理解大意(一)诵读诗韵1.诵读全诗,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韵脚。这首诗可分为两大层,第一层从开头至“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这一层又分三小层。第一小层:梦前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小层: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第三小层:梦醒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第二层从“世间行乐”至诗末,留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点拨这首诗多次换韵,所押的韵有“ou”“u”“enɡ”“üe”“i”“inɡ”“ɑn”“ɑi”“ɑ”等。///////////////////////////////////////,(二)初步理解2.下面是这首诗的结构思维导图,请在①~⑤处填入相应的内容。“梦”①(第1段)④_______梦游历程(第2段开头至“水澹澹兮生烟”)陶醉②(“列缺霹雳”至“仙之人兮列如麻”)惊异③(“忽魂悸以魄动”至“失向来之烟霞”)⑤________梦后言志(第3段)慷慨入梦缘由梦中仙境梦醒时分失落向往,3.这首诗的诗眼是哪句?为什么?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全诗的诗眼。因为这句诗充分表现出诗人淡泊名利、豪放不羁的豁达性格,是全诗主旨的体现。,任务活动二 赏析技巧,体悟情感(一)赏析技巧1.本诗为何开头不谈天姥,而是从“海客谈瀛洲”写起?答案(1)以虚衬实,瀛洲难求,而天姥可睹,因而才梦游天姥而不梦游瀛洲。(2)把天姥与神山瀛洲并提,使天姥山也带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后面梦境的描写做铺垫。2.诗人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答案诗人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3.明代王思任在《天姥》一文中写道:“天姥(比之于天台),仅当儿孙内一魁父(‘魁父’指小山丘),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天姥山和天台山相比很矮,只能算是儿孙辈的一个小山丘,怎么可能“势拔五岳掩赤城”呢?)你是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的?答案(1)诗人运用夸张的写法,如同他写头发是“白发三千丈”,写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2)诗人笔下的天姥山完全是其内心主观想象的产物,现实中没有哪一座山是他笔下的天姥山。,4.诗人是怎样到达天姥山的呢?“飞”表现了什么追求?“照”和“送”写出了什么?采用了什么手法?答案(1)“一夜飞度镜湖月”。(2)“飞”字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也夸张地表现出了诗人游天姥山的急切心情,体现了他豪放飘逸的风格。(3)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4)这里采用了拟人手法。,(二)体悟情感5.诗人描写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等事物,是为了表现什么思想?答案意欲虚构一个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并与丑恶现实对比,从而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丑恶现实的鞭挞。6.诗中“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和生活态度?答案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思想消极的一面。,7.诗歌题曰“吟留别”,而全诗竟无一字抒“别”意,是否有离题之嫌?答案我国古代一般的“留别”“赠别”之类的诗歌,大都写离情别绪,黯然销魂,情调低沉。而李白这首留别诗,却完全打破了这种陈规旧俗,它构思奇特、基调高亢,借留别以抒感慨,以梦游方式抒发胸臆、表现主题。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梦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如此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之美好,以揭露现实之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表明自己的斗志,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这样奇特的构思、高昂的格调,真不愧为留别诗的千古绝唱。,任务活动三 比较异同,拓展阅读1.阅读下面李白的诗句,结合课文,体会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答案(1)丰富的修辞手法,尤其是生动的比喻和奇特大胆的夸张。善用比喻,让他的诗读起来豪迈奔放,情感强烈又迷离恍惚,若即若离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感受。善用夸张,使描述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切强烈,使读者在感情上引起震动,能够极尽抒情言志之功。(2)奇特惊人的想象。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在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写感情。他善于把自己的形象思维无拘无束地驰骋于悠远的时空之中;有时他还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3)清新自然不拘泥的语句。李白的诗歌语句时而清澈纯净,时而光彩夺目,但最突出的特点还是旷达自然。他写作时似乎是随心所欲,情到满时诗句自然而来,句式不拘一格却能使人更加振奋。(4)强烈的主观意识。李白诗歌里饱含着浓郁的个人感情和主观意识,这也是他能将平淡无奇的事物刻画地波澜壮阔的原因。感情的充沛,性格的爽朗,这就使得当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受到现实的打击时,那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妙语一泻千里。,2.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后面的问题。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①李 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②寒。跪进③雕胡饭④,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⑤,三谢不能餐。【注】①五松山:在安徽铜陵。李白曾路过此地,留宿于山下荀媪家。②舂:舂米,把稻谷放在石臼里捣去皮壳。③跪进: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上,上半身直立叫跪坐。荀媪端来晚饭,也是跪下身子放在小桌上,所以叫跪进。④雕胡饭:菰米(茭白的果实)做的饭,古人当作美餐。⑤漂母:韩信年少时候很穷困,在淮阴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1)最后两句借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这首诗和李白的其他诗歌相比,表现了怎样的不同?答案面对荀媪的热情招待,诗人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和无以为报的惭愧。这首诗和李白的其他诗歌写得豪迈放纵明显不同,写得朴素亲切,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2)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谈诗人在此诗中的形象。答案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的桀骜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妈妈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3)我们把李白归到浪漫主义诗人里,但李白也有如本诗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作品大都平淡自然,但他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样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一代婉约词人李清照也写出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文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答案(示例)创作风格只是就一个作者大部分作品而言,而并非全部作品。古人作词作诗全是在特定环境下有感而发,如果拘泥于自己的流派、风格,就会限制住自己。同样,我们理解作品内容,固然应该做到知人论世,但在涉及具体作品的理解时,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把同一作者的所有作品都归到同一种风格中去。,1.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生于中亚碎叶城(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家迁绵州明县(现四川江油)。少年时期就广学博览,10岁观百家,15岁观奇书,好剑术,自幼就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自称其抱负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26岁时,出蜀远游,历访名山道观,广泛结交,并树立较高的声誉。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受权贵谗毁,被迫离开京城。“安史之乱”爆发后,应征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李璘被肃宗消灭后,受累入狱,被流放到夜郎(现贵州桐梓),途中遇到大赦,重获自由,后病学习资源附:资源与积累,逝于当涂(现属安徽省)。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诗风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被贺知章称为“诗仙”,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2)作者延读李白心灵里的故乡车延高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这些年始终没有停止过纷争。故乡,其实就是一种回望,由现实里的无意触发,突然对自己最难忘最信赖最依靠的故土故地故人故情产生一种意念性的向往。它是抽象的具体,又是具体的抽象。基于这点,我们可以大着胆子学着诗仙的狂放,喝下几杯酒,迈着醉步走进诗人心灵之门。这时,你就会发现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唯美的抽象的。,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从碎叶城到成纪,再折道江油,是十分漫长艰难的跋涉。那时的李白太天真,懵懂的眼睛在有节律的马背上晃着。在没有驿道的沙漠戈壁野岭山道间,一行嗒嗒作响的马蹄,在白天和黑夜里骑着阳光和月色行走。就这样直到马蹄停在江油。回忆中,父母谈到了碎叶城,李白像听天书,那一段记忆是空白的,但他熟记着马蹄,熟记着马蹄踩踏疲劳和喘息时那种沉重的声音,记得马蹄后面的路弯弯曲曲,也记得马蹄前面的路曲曲弯弯。停下来歇息时母亲指着身后告诉他,马蹄的那一头是故乡!但那时的李白想:最后一个马蹄圆寂的地方,才是他今世的故乡。传说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太白金星,所以他名白字太白。夜空里的星宿与月亮本身就是神秘的默契者。所以李白一生爱月。月是他发酵灵魂的种子,他一生爱月读月写月,留下了许多吟月歌月颂月的千古佳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过去我只把它理解为诗人的一种思乡情怀,现在站在心灵的门槛上重新品读,才明白在诗人的灵魂最深处,明月和故乡是等量齐观不分伯仲的。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一轮皓月是皎洁的,它高悬于黑夜,不因阴暗而玷污自己,不因孤独而放弃执着的操守。它高洁而不清高,有时一地清辉,有时平卧江湖之底,让居住莲花的清水磨洗出一个洁净的灵魂。静影沉璧,是诗人生命的寄托和向往。因此,诗人在举头和低头之间,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灵魂最后要归去的地方。最后当诗人的诗歌人生耗尽最后的灵感,才华和豪情开始憔悴。憔悴的身影已经引起了月光的同情和怜悯。他终于在采石矶将酒杯轻盈一掷,借着酒力腾身一跃,入水捉月去了。月没有拒绝他,随着光影零乱,他去了最好的存放灵感和才华的地方,将自己的名和太白金星融为一体。,“李白斗酒诗百篇”传为千古佳话,那是放大后的夸张。就李白的许多诗句看,诗人倘若喝得适量,酒入微醺,诗胆开张,真的是“口吐天上文”“诗才比天高”。我们读几句诗人的诗胆被美酒浸泡之后从白云为帘的天边摘来的句子,就有“句从天上落,人从帝乡来”的感觉。酒本身不能给诗人创造灵感,但他却在“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的癫狂中放大了诗人的诗胆。所以,李白爱酒,“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已经爱到了错把酒香当故乡的境地。一旦喝到“三杯通大道”,就进入无意、忘我的境界,什么三纲五常皇帝老子都去了九霄云外,这时的谪仙就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霸气。想象和夸张伸拉出最大的张力,豪气贯于天地之间,如排山雪浪直贯银汉彩虹,大千世界浩荡联翩直扑眼底。这时,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端坐于酒香里,一叶轻舟,夹岸桃花,举杯邀月,“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除了天空,人间最大莫过于土地。按照一脉相承的理念去想,在同根同宗的中国,其实远行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脚下的土地就是故乡。“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在诗人的意想里,峨眉山月和长安厚土、八百里秦川是横跨时空的画面组合。月光普照,使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举头都能望见故乡的明月;土地博大,任我们走到哪里脚下都踩着放大了的故土。诗句里,李白借物寓意,把广义的故乡交代得那么清楚。其实不论是现在落脚的土地,还是远在记忆深处的故乡,头顶一轮月,与脚下一片土,就是照临和被照临的关系。对于后面的每一个脚印来说,前一个脚印所站立过的地方都叫故土,当最后一个脚印把自己踩进泥土,就是生命的归宗。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是每个人永恒的故乡,而那些关于李白故乡究竟在何处的纷争未免显得有些浅薄和世俗。,【点评】李白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作者从童年李白的经历写,马蹄就是他的故乡;从李白一生吟月歌月颂月写,月亮就是他的故乡;从李白爱酒吟酒写,酒香就是他的故乡;从“人间最大莫过于土地”写,土地就是他的故乡。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走进李白心灵里的故乡,感受李白心灵的追求、向往,放大故乡的文化意义。,2.背景展示天宝二年(743),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42岁了,满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3.名家点评(1)《梦游天姥吟》胸次皆烟霞云石,无分毫尘浊,别是一副言语,故特为难到。——明代诗评家桂天祥(2)恍恍惚惚,奇奇幻幻,非满肚皮烟霞,决挥洒不出。——明代诗人、文学批评家郭濬(3)“飞度镜湖月”以下,皆言梦中所历。一路离奇灭没,恍恍惚惚,是梦境,是仙境(“列缺霹雳”十二句下)。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至醒后,顿失烟霞矣。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屈身权贵乎?吾当别去,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诗境虽奇,脉理极细。——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积累卡片1.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和“歌”“行”相仿,其音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2.留别:临行赠言。“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作,留别诗是离者所作。3.白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白鹿或乘白鹿所驾之车,所谓“才骑白鹿过沧海,复跨青牛入洞天”。“骑白鹿”就象征着隐士的生活,象征着仙人的风范。返回,任务活动一 诵读全诗,理解大意(一)诵读诗韵1.诵读全诗,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韵脚字,体会用韵特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 高////////////////////////点拨这首诗押ɑi韵,“回”“杯”古音分别为huái和puāi。,(二)初步理解2.诗歌主要写重阳节登高,哪些诗句是写登高所见?哪些诗句是写登高所感?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答案(1)前两联写登高所见,后两联写登高所感。(2)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顿挫。,任务活动二 赏析技巧,体悟情感1.这首诗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哀”字在首联及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案(1)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猴、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2)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3)“哀”字让诗句中的天、风、沙、猿啸、鸟飞顿时带上了伤感色彩,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同时,这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写出了自然之悲象(秋),而且写出了人生之艰难(霜鬓)。,2.颔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评它“把悲秋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请赏析一下这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望;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是诗人俯视所见。这里有“萧萧”之声,也有“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面对一枯一荣的落木所抒发的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苦痛!沉郁悲凉的对句,将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书写得淋漓尽致,用语精当,气势宏伟。,3.宋代评论家罗大经曾在《鹤林玉露》中对《登高》的颈联做出相关评论,现将其中的一部分留空,请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将它补全。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____________;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久旅也;百年,暮齿也;________,衰疾也;______,高迥处也;独登台,____________。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地之远也羁旅也常作客多病台无亲朋也,4.这首诗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然而更多的评论家激赏前六句,对尾联则有些轻视,清代学者沈德潜更给尾联下了“结句意尽语竭,不必曲为之讳”的定评。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答案(观点一)赞同沈德潜等人的观点。(1)前两联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高浑一气,古今独步。(2)颈联,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3)而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生活困苦,鬓如霜白,困顿衰颓,狼狈失意,以至需要停杯,给人的感觉是没有话可说了,软绵无力。,(观点二)不赞同沈德潜等人的观点。(1)诗人的生活状态因“艰难”而“潦倒”,艰难的全部意蕴都在尾联得到了深刻的揭示。(2)“苦”作副词,意为“很……甚”,这样就使“艰”“难”与“恨”所产生的情绪更浓厚,用字精当令人拜服。(3)“繁”“停”二字让人触目惊心,无处宣泄的愁绪只能郁积心头,愈发沉重,且不断补充而来。若多病中的诗人杯酒不停,会加速生命的流逝速度;但停杯则使胸中的抑郁之气不得抒发,同样会导致生命在积重难返的痛苦中快速衰竭。诗人身心濒临绝地,令人倍感压抑,令人感情更加沉郁,令人不得不佩服诗人的功力。,任务活动三 比较异同,拓展阅读1.对比阅读杜甫的《登高》和《登岳阳楼》,思考后面的问题。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B.《登高》在空间上很阔大,《登岳阳楼》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C.两首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两首诗中都能找到注脚。`√解析两首诗在时空上都较雄浑久远。,(2)请说说这两首诗的首联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答案《登高》的首联是描写,景写得壮阔;《登岳阳楼》的首联是叙事,事中寄寓着感慨;《登高》的尾联是直抒胸臆,《登岳阳楼》的尾联是寓情于事。,2.登高诗是古人登高临远写景抒怀的诗歌统称。登高即登临高处,登高之“高”,是相对于平地而言,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阅读下面几首登高诗,概括一下这些诗的情怀有什么不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 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答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登高怀人,客中思乡。《登幽州台歌》:感怀伤时,抒身世之悲。《登鹳雀楼》:高瞻远瞩,积极进取。,1.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有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一生写诗,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有《杜工部集》传世。学习资源,(2)作者延读杜甫草堂的情思夏立君穿过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小院。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你,独自留在那漫漫孤旅。当李青莲的酒杯里酿造他的狂草的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你是一棵子贡植于孔子坟前的柏树,一笔一划,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伤兵、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上,压弯了凝重的枝桠。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的“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树边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车辙,就是顺着这条自古以来无数读书人走过的路,你踌躇满志走向长安,然而为时晚矣,长安已是一台大戏的尾声。虽然曲江水边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匹疲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踯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紧闭的门户,无论是寄食富门还是卖药市上,都早将一个书生的自尊戳得鲜血淋漓。为何,为何你不像你诗中遨游万里的白鸥,鼓翅离去?长安,究竟是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人魂牵梦绕,永难释怀?在生命的最后回归之时,你无限眷恋地回过头,仍是“愁看直北是长安”。多柳的长安啊,宫墙何其高!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死结。“长安”,在他们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这是一个永远的梦!屈大夫做过,诸葛亮做过,你的好友李白做过,虽然只是梦,却火一样映红了你们的人生。,夏天的雨,你的诗句乘云而来,骤然间雨点般纷落,淋湿了我无边的思念。“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第一次诵读这两句,我的热泪便止不住与“里巷”共流。好迂的诗人啊,你如何这样执迷不悟!一介布衣,衣食无着,你却“穷年忧黎元”;“老妻衣百结”,“幼子饿已卒”,你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作“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掉的重量。“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笔架山已寂寞千载,你之后,谁又能有如椽大笔搁置其上呢?然而又是什么使你文而不贵,运交华盖以致连饭都不足呢?既然“文章憎命达”,何不去掉劳什子文章?可你又怎么能!在你,“文章千古事”,它是你的灵魂,你的生命,是你与缪斯的终生契约。从“朱门”到“路边”,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然而,我们对于夫子的热情和追求总过于“诗”,于是你仍处陋巷,但一切都会死去,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点评】本文作者触景生情,浮想联翩,用灵感架构起时空,用意境烘托起人物。那飘飞的思绪,那饱蘸深情的笔触,那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质素,为我们勾画出一位忧国忧民、心怀社稷、饱经离乱、颠沛流离,而又矢志不移、义无反顾的伟大诗人的形象。作者用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特别是与古代人物息息相通的灵智,对杜甫苦难的人生作出了深层次的体验和审视,在似不可能处进行嫁接和想象,在极平常之处作出绝妙的联想。不仅展示了人物的不屈的灵魂、高尚的人格和壮丽的诗篇,更在作者价值取向、审美取向的追寻与建构上,使一代伟人杜甫定格在我们永恒的记忆里,复活在我们期待的视野里。,2.背景展示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四川的夔州所写。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3.名家点评(1)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2)“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明代学者、诗人胡应麟(3)八句皆对,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变。昔人谓两联俱可裁去二字,试思“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成何语耶?好在“无边”“不尽”“万里”“百年”。——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返回,任务活动一 诵读全诗,理解大意(一)诵读诗韵1.袁枚《随园诗话》说:“欲作佳诗,先选好韵。”所谓“好韵”,即选择与诗情诗境相切的音韵,也就是根据诗词表情达意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韵脚,做到以声传情,声情相谐。如本诗17处的“入声韵”用得尤好。下图展现了包含唐朝在内的中古时期语音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的发展变化,可以发现在普通话中第一节送客入声消失了。入声词读音急、短、促,一发即收,像本诗第一节送客中“瑟”“月”现在读去声的字,在中古时期都读入声,而声音是可以传达情感的。请试着演练下面作韵脚字的入声读法,并体会其中所寄寓的情感。琵琶行并序,第一段: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答案“息”“唧”“识”三个入声字,使入声韵本有的沉闷、压抑的特点强化了诗人心中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恨。声韵相合相切,传达出千古不变的天涯沦落之感。,第二段: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答案连续四个入声字,句句梗塞,句句压抑,顿挫凄绝,如泣如诉,恰切地体现了作者心境的沉痛、悲凉,增加了压抑悲愤的氛围。全诗以入声韵开头,又以入声韵结尾,使整首诗弥漫着无边无际的愁绪、怨愤。,(二)初步理解2.梳理本诗正文部分的思路。①江头送客闻琵琶→②_______________→③歌女倾诉身世苦→④________________→⑤重闻琵琶青衫湿江上聆听琵琶曲同病相怜伤迁谪3.该诗的诗眼句是哪一句?答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任务活动二 赏析技巧,体悟主旨(一)赏析技巧1.赏析环境描写(1)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①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②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③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总体上渲染了一种萧瑟凄伤的氛围。,(2)诗的第一段写离别,诗人直抒胸臆,突出一个“惨”字。诗歌是如何烘托这一“惨”字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①暮色暗淡,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对饮闷酒,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②作用:这些描写,为悲剧人物琵琶女的出场营造了悲凉的气氛。,2.赏析音乐描写(1)在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写她调弦的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答案这样写对下文描写琵琶女的演奏起到铺垫和烘托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烘托演奏技艺的高超,调弦已十分动听,正式的弹奏更不用说了;二是烘托弹奏音乐的感人,未成曲调先有情,下文更可想而知了。,(2)诗中描写了几次琵琶女的演奏?请简要说明每一次描写的特点。答案描写了三次。第一次是暗写,只写诗人江边送客听到琵琶声,没有进行具体描写,但从“主人忘归客不发”可以看出音乐之高妙。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并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她演奏的内容、演奏的技艺,并由此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不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而且引出了诗人自己的“沦落”,将自己“辞帝京”“谪居卧病”之事带出。第三次是明暗结合,写得简略。先说调子悲凄,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补足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诗的主题。,(3)找出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并概括其描写的音乐的特点。答案①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骤;②小弦切切如私语——细腻柔美;③嘈嘈切切错杂弹——乱中有序;④大珠小珠落玉盘——圆润清脆;⑤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畅;⑥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抑郁;⑦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⑧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4)《琵琶行》精彩而细腻地写出了琵琶乐曲的感人效果。诗人是从哪些角度、用哪些方法进行描写的?答案①角度:a.弹奏的动作。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这些动作娴熟连贯而有节奏,体现技艺之高超。b.旋律的变化。嘈嘈、切切、幽咽、凝绝、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或急或舒,松弛有度。c.听众的反应。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如痴如醉,进入忘我境界。②方法:a.贴切的比喻。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冰泉冷涩”等。b.环境的点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3.赏析人物描写(1)阅读琵琶女出场的文字(“寻声暗问弹者谁……犹抱琵琶半遮面”),回答: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答案形象地描写出琵琶女矛盾、含羞的心理。也表现了琵琶女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2)诗的第三段琵琶女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讲述自己身世的?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答案①琵琶女首先叙述了她年轻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接着讲述了自己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②作者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昔日的年轻美貌反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反衬门庭冷落,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孤寂、伤感的情怀。,(二)体悟主旨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领会全诗思想感情的关键诗句,请比较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理解诗句中“同”的意义,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答案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同的:①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②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两人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④两人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着深深的忧虑。由于这几方面的相同,尽管诗人与琵琶女之间的地位相距甚远,诗人仍然把对方引为同道,由此可体会到作者贬谪江州、牢骚困顿、郁郁寡欢的心情,也反映出诗人对被损害、被侮辱女性的同情。,任务活动三 比较异同,拓展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诗,试比较其与《琵琶行》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答案(1)相同点:都写了歌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2)不同点:本诗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没有交代歌女的身世;《琵琶行》不仅写了琵琶女的身世,也有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深切感受,反映出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2.阅读白居易的《夜筝》一诗,思考后面的问题。夜 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在写法上的不同。答案《琵琶行》的精彩之处在于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所取的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3.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两首诗中都有对音乐的描写,却又有着各自的魅力,试从对音乐的描写和对演奏者技艺高超的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分析两者的异同。听蜀僧濬弹琴李 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答案(1)对音乐的描写: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所不同的是,白居易用了七个比喻,以形喻乐,化抽象之声为具体形象,将演奏的全过程细腻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李白则只用了一个比喻“如听万壑松”来描摹琴声,并且也没有像白居易那样将整个过程写出来。(2)对演奏者技艺高超的表现手法:都用了反衬手法称赞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听蜀僧濬弹琴》中的“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所不同的是,在结构安排上,白居易是先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出琵琶女娴熟的技艺,然后才写自己的感受;而李白是先写自己的感受,再写蜀僧造诣之高深。,1.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是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附:资源与积累学习资源,(2)作者延读拜谒香山居士天籁张时值初秋,乍寒还暖。一连几日的绵绵秋雨,彻底地荡涤尽了萦绕在人们心头燥热烦闷的暑气,蝉儿“知了——知了——”的歌声也被蒙蒙细雨浸淫得无声无息,使人的耳膜顿感爽静舒服了许多。礼拜天,适逢一个好天气,正好趁机去拜谒一位“香山居士”。隔着层层时间,我和他做了近半个世纪的同乡邻居。乡邻般地住着,邻居般地紧挨着,却不曾有过一次的往来,哪怕仅是礼节性的也好。,就是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我一大早就来到了龙门石窟风景区内伊河东岸东山上的千年古刹——香山寺。香山呵,我踏着那些往上堆砌的石阶,慢悠悠地登攀了大约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来到了矗立于半山腰的“香山居士”塑像前。诗人,一代诗人,独自站在空旷里,凝神遥望着滔滔东逝的伊河水,遥望着古朴凝重、宏伟壮观的石窟群,默默地吟诵着《长恨歌》里绝美的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呵,是我的耳畔回响着诗人那铿锵激昂、韵律有致的朗诵声吗?还是山谷间隐隐的风语呢?甚或是伊河的欢笑罢!秋的阳光透过千年云层射下来,虽有些许的微凉与冷清,但诗人那抑扬顿挫的朗诵声仿佛仍在山谷里回响、共鸣,淡淡的诗意游移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游移在我那凡心向古但非泥古的意境里,似陶非醉的我,此时却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与悲凉。孤独呵,我的知己孤独如影随形地陪伴左右,宛如满山的花草绿树摇曳着的一片孤寂。诗人呵,作为同乡邻居,敢问您是否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栖息?放在香山高处的殿堂、庙宇,给了下面的伊河、村落、城市有过几分的期许?一如头上的豪华灯饰,照亮着我们的客厅。放在殿堂、庙宇中的僵硬塑像,是客厅里的亲戚吗?,诗人呵,你带过来一部书,一部厚厚的诗书,仿佛诗人的躯体,用来做了厚厚的奠基,与华夏的祖先、先哲、英烈们一起,把曾经几经战火洗礼、沧桑兴衰的九朝古都抬举到了醒目的位置。而诗人呢,依旧守候着满山的清静和孤独,依旧凝眸眺望着山下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依旧……巍峨壮观的殿堂、庙宇,修葺一新地耸立在半山腰,灿若星辰地点缀着整个石窟景区。现实中的人们都各自在忙着现实中的生活,读书万卷、吟诗诵诗自然而然地成了偶尔被某些人还能提及的一种精神消遣。当一阵阵颂词凋零后,深秋的山风细数着遍地的落叶……就让躯壳化为雕塑留下吧!诗人呵,你的灵魂又一次地负笈远行吗?很快呵,那些如浮云一样波动起伏的山峰就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殿堂、庙宇坐落在浓郁葱葱的伊河东岸东山上,青山绿水环抱,人杰地灵。我仿佛看见:诗人匆匆地离开高处,踟蹰地走进深处,隐居在历史的册页中,安顿在真诚的怀念里。蒸蒸日上的繁华大都市,曾经苍白着犹豫的脸色向诗人发出过薄弱的挽留,然而……香山呵,谁有吟诗诵诗的雅致呢?谁会来这里做一回吟诗诵诗的清闲人?谁又愿意排成队,做这些沉默寡言的石阶?白居易,一代诗人呵,你又何处去?,【点评】文章以拜谒香山居士为线索,叙写了“我”游览香山寺的经过。作为白居易的同乡邻居的作者对其有更深的理解,无论是对凝神遥望的雕像的描写,还是对其诗句的引用,都透露出作者和白居易心与心的交流;初秋乍寒还暖的环境描写增添了几分惆怅,行文中那些抒情性的语言更是写出了自己的游览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怀念和仰慕之情。对白居易来到这里,作者既感到十分的荣幸,又对其遭遇有几分叹惋。全文语言洗练,结构严谨。文中“诗人呵”的呼唤,使得文章的抒情色彩更加浓厚。,2.背景展示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这是“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又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声与教化。白居易因此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使他很快体验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在一个萧瑟的秋夜,白居易送客于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3.名家点评(1)白乐天《琵琶行》云“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和而淫。至“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这是淡而伤。——南宋理学家朱熹(2)余尝谓白香山《琵琶行》一篇,从杜子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得来。“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凫胫何短,鹤胫何长,续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天然之致;不惟诗也,文亦然。——清代藏书家、诗人田雯(3)予向读吴梅村《琵琶行》,喜其浏离顿挫,谓胜白文公《琵琶行》,久而知其谬也。白诗开手便从江头送客说到闻琵琶,此直叙法也。吴诗先将琵琶铺陈一段,便成空套。——清代藏书家、文学家严元照(4)写同病相怜之意,侧侧动人。——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1.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琵琶行》属于后者。积累卡片,2.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3.善才:唐代元和年间,曹保的儿子曹善才精通琵琶,因以“善才”称琵琶师。4.《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5.教坊:唐代官办管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构。,6.秋娘: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有时用作对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7.出官:京官外调到地方任职。8.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返回,贰XUEXIRENWUERZHENGHEYUTANJIU学习任务二整合与探究,1.本课三首诗均是人生失意之作,请简要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失意之情的。答案李白通过梦游天姥的幻境,抒发了自己无拘无束、任意驰骋、对现实强烈的不满情怀;杜甫通过写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心系家国的复杂感情;白居易则通过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联想到自己被贬的悲凉境遇,从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失意。,2.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和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哪些特征?答案(1)浪漫主义作品,感情强烈,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丰富的夸张。(2)现实主义作品,注重细节及体验的真实性,常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3.《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琵琶行并序》这两首诗都充满了想象力,请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答案(1)《梦游天姥吟留别》全篇想象奇特,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2)《琵琶行》在描写琵琶女演奏时运用了联想、想象、比喻等手法,将抽象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4.本课的这三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琵琶行并序》是古体诗,《登高》是近体诗(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谈一谈古体诗与近体诗各有哪些长处。答案(1)古体诗不拘字数,可以让作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尽则止;押韵灵活,可以让作者根据所写内容与表达的情感适时换韵,不必以文而害意。(2)近体诗讲究平仄格律,因此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平仄互间的格律美、错落有致的参差美;讲究对仗,因此具有成双成对的整齐美;字数句数固定,因此具有凝练浓缩的精致美。,返回相关链接——古体诗和近体诗中国古代诗歌(不包括词、曲),从形式上可以大体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从时间上说,古体诗在前,近体诗在后。古体诗指近体诗形成以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它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格律分明,所以又叫格律诗。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8-19 14:16:57 页数:87
价格:¥3 大小:787.6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