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 诗歌二首》学案(无答案) 长春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诗歌二首》学案长春版(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有关知识。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二)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意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的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法指导: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知识引导: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背景介绍:3\n《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自主学习: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从多方面了解曹操其人。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曹操进行评价。2.读准字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老骥伏枥课文探究:1.《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所写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2.《观沧海》体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龟虽寿》前四句修辞?说明什么道理?课堂练习:1.,以观沧海。,山岛竦峙。2.神龟虽寿,。,终为土灰。3.《观沧海》中借助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4.《龟虽寿》一诗中的高潮和核心的句子:拓展阅读:阅读毛泽东的相关诗词,初步感受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的异同点。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n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达与交流:曹操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任务。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写出你对曹操的评价。作业:1、背诵两首诗。2、课外阅读有关曹操诗句。3、做练习册。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1:51:38 页数:3
价格:¥3 大小:18.0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