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1秋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安徽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安徽专版·七年级·语文上(R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2分)1.默写古诗词曲中的名句。(8分)(1)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暮春之景、贬谪之地偏远来写离别愁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中表明诗人旅途顺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cuǐ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决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cuǐ(   )璨   心弦(   )   徜(   )徉(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2分)(3)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邃”的部首是________,“邃”字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4)将文段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____________”“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____________》中父亲要求“我”背《__________》一书,把“我”看迎神赛会的兴致全浇灭了,体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2分)4.某中学七年级13班学生阅读过《朝花夕拾》后,在班级开展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9 主题活动,请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11分)(1)在班级的读书留言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3分)(2)下面是主持人的开场白,请你帮助修改并完善。(8分)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A】只要我们愿意读经典,就可以索取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精华。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之人,都是热爱读书,与书为友的人。【B】在书中,你可以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交谈;你可以和人类最优秀的思想对话。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方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与经典携手同行,一路书香,开启心灵之旅!①【A】中词语使用不当,应将“”改成“”。(2分)②【B】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改成“”。(2分)③【C】处需要仿照前句进行补写,请完善。(4分)二、阅读(6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24分)悠长的铃声毕淑敏雨天,是城市的忌日。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9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选文有改动)5.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4分)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7.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9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赏析加点字“抽”的表达效果)(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从修辞角度,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8.文中的“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9.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6分)[二](23分)父亲是一盏灯崔 立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原本,他们不该迷路。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矮半个头的高度。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9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累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继续走,父亲在前面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前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选自《2017年度小小说》,有删改)10.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11.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9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12.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5分)1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14.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4分)[三](18分)《世说新语》二则【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3)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4)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16.翻译下列语句。(6分)(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9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7.元方自己的行为与言语之间是否矛盾?(4分)18.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主人公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4分)三、写作(50分)19.请以《这回我真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9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1.(1)若出其里(2)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3)岐王宅里寻常见(4)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5)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2.(1)璀 xián cháng(2)决美 绝美(3)辶 深远(4)难道我们的思想不能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吗?3.(1)老莱娱亲 虚伪与残酷(2)五猖会 鉴略4.(1)示例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示例二: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2)①索取 汲取 ②; , ③书是帆 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二、[一]5.打铃的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爱心),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6.①最后揭示真相,出人意料,给人震撼性的效果;②揭示真相后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③彰显了作品的主题;④结局即高潮,如此巧合又合情合理。7.(1)“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这里是打铃的老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内心的着急。(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苍老的头颅”比作“摆动的芦花”,把“脸色”比作“红锈”,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8.①善良:打铃的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传递的是一份善意。②宽厚:“我”喊错了打铃的老师傅的姓,他没有责怪“我”,而是宽厚地冲“我”笑,温馨地提醒“我”,并坚持为“我”延长铃声。9.示例:这里的默契是指打铃的老师傅与“我”之间的一种同样的想法,就是不因老师傅打铃时间过短而使“我”迟到。现实生活中常有这种不谋而合的情况,比如公交车司机为了跑步赶车的乘客能上车,而把进站时的车速放慢,这就体现了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在生活中是善意的,对他人有利的,我们应该培养这种默契。9 [二]10.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11.(1)(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2)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12.父亲没有看到灯光。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13.示例:①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没有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②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了儿子前进的路,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三]15.(1)相比。 (2)趁、乘。 (3)约定。 (4)回头看。16.(1)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2)过了正午时分(朋友)还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当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17.示例一:不矛盾。“元方时年七岁”,因为生父亲友人的气而“入门不顾”,体现了孩童的单纯而非言行不一。示例二:矛盾。元方对惭愧的友人“入门不顾”,也是“无礼”的行为,一方面指责友人的“无礼”,另一方面自己行为“无礼”,是言行不一的表现。18.谢道韫所对出的句子,既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又有美的意蕴。 元方小小年纪就有方正之气,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三、19.思路点拨:写作前要先寻找关键词,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这回我真的________》一题中,“这回”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比较近,就暗示所写的内容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后面填写的词语是自己从这件事情中得到的体会。所填写的词语应该是表示情感的,如“很高兴、很难过……”,根据情感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另一个关键词是“真”,“真”表示与以往的不同。这件事情经过自己独特的理解,终有所悟。一个“真”字,要求文中有认识的转变,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真”字的点题内容。 例文略。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9-14 14:44:27 页数:9
价格:¥2 大小:50.0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