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活板》知识点梳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活板》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  板:同“版”,用雕版。尚:还。盛:大规模地。为:做、使用。之:它,指“板印书籍”。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已后:以后。已:同“以”。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布衣: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钱唇:铜钱的边缘。印:印模,字模。具:准备好。更(gēng)互:交替,轮流。韵:指韵部,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木格:用木格。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素:平时。旋:随即、立即、马上、立刻。不可取:拿不下来。燔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讫(qì):终了,完毕。火:用火烤。拂:擦拭,掸去。殊:极、绝。殊不:一点也不。群:众、诸。从:次于最亲的亲属,指堂房亲属。群从:堂兄弟及侄子辈。得:得到。二、重点句子翻译  1、原文: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翻译: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2、原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翻译: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3、原文: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翻译: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  4、原文: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翻译: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5、原文: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翻译:如果只是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6、原文: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翻译: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7、原文: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翻译:不使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8、原文: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翻译: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三、文章内容  1.全文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来写,其中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即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突出活版的主要特征“活”字。“活”字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印刷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拆版是活的——“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刻字),所用的原料是(胶泥),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令坚 )  3.活板排版六个步骤:答:设置铁板→纸灰冒之→板上置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按平版面  4.全文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这个“活”字贯穿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分别是哪些方面?  答:字活:每字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印;印刷活: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活:奇字旋刻。拆板活:火令药熔。  5.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用原文回答。  答:(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  6.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答: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7.用文中词句回答: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薄如钱唇。,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字平如砥。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极为神速。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活。  8.概括活板印刷的快捷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大量印刷速度快;②排板速度快;③添补新字速度快;④拆板速度快。  9.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答: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详细介绍毕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10.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  答:如果只印刷两三本,那么,刻字排版的时间跟雕版印刷的功效是类似的,不能体现活字印刷的优越性。  11.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  答:优点是:质地均匀,表面平滑;不易粘连,容易拆卸。原文:“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文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分别把各个步骤的名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对象:活板。顺序:程序顺序步骤:设置铁板→纸灰冒之→板上置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按平版面。  13.文章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答:文章在介绍活板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版印刷术作了铺垫。  14.主题:课文通过介绍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及卓越的创造精神。  1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作者简介,  沈括(公元1031-公元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写作背景  活板是与唐代的雕版相比较而言的一种印刷技术,这可以说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梦溪笔谈》的记载,是有关活字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  主题  课文通过介绍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卓越的创造精神。  通假字  【例句】板印书籍。  “板”同“版”。  【例句】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  【例句】若止印三二本。  “止”同“只”。  【例句】文理有疏密。  “文”同“纹”。  古今异义词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冒】  古义:涂盖,敷上  今义:向外透,冒失,冒充等  2、一板已自布字【自】  古义:另外  今义:自己,  3、文理有疏密【文理】  古义:木材的纹理质地  今义: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  4、药稍熔【药】  古义: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  今义:药品  5、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衣服的一种  6、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范】  古义:框子  今义:规范  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  【板】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五代时始印五经  【印】名词作动词,印刷  3、火烧令坚  【火】名词作状语,用火  4、再火令药溶  【火】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5、木格贮之  【木格】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一词多义,  【以】  1、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来)  2、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用)  3、以一铁范置铁板上(把)  【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  2、皆为板本(是)  3、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介词)  4、未为简易(算是)  5、又为活板(发明)  6、每字为一印(刻)  7、不以木为之者(刻制)  8、满铁范为一板(当作)  9、极为神速(助词,加强语气)  【其】  1、其法(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代词,那些)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代词,毕昇的)  【之】  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指“板印书籍”)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代词“这”)  3、冒之/持就火炀之/更互用之(代指“铁板”),  4、以纸帖之/木格贮之(代指不用的字模)  5、旋刻之(代指“奇字”)  6、不以木为之者(代指活字模)  7、以手拂之(代指字模)  【已】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通“以”,介词)  2、一板已自布印(已经,副词。下文“第二板已具”中“已”同此)  【板】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用雕板,名词作状语)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雕板,名词)  【印】  1、若止印三二本(印刷,动词。下文“板印书籍”、“五代时始印五经”、“欲印”、“若印数十百千本”、“此印者才毕”中“印”同此)  2、每字为一印(字印,名词。下文“乃密布字印”、“每一字皆有数印”、“每字有二十余印”、“其印自落”、“其印为群从所得”中“印”同此)  【火】  1、持就火炀之(用火,动词)  2、火烧令坚(用火烤,名词作状语)  【可】  1、瞬息可就(可以)  2、高可二黍许(大约)  【若】  若只印三二本(如果)  不若燔土(像),  【帖】  1、则以纸帖之(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类)  【就】  1、持就火炀之。(靠近)  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  【自】  一板已自布印(另外)  其印自落(自己)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火烧令坚。(省略宾语“字印”)  2、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省略介词“于”)  被动句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为……所”表被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06 16:43:30 页数:8
价格:¥4 大小:25.0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