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河南省新未来名校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8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8月联考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王朝在王畿区广设都邑宫馆,在王畿区以外的交通要道沿线及族群关系复杂的边域地区设置王帐,供周王巡行时驻辟,以举行礼仪活动及处理政事等。这些都邑宫馆和驻跸地的设置表明()A.专制王权加强B.礼乐制度盛行C.中央集权形成D.地方管控加强2.《商君书》记载:“自魏襄以来,小大之战,三晋之所亡于秦者,不可胜数也。若此而不服,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夺其民也。”商鞅还建议秦王不要吝惜爵位,以不依赖军功就能得到朝廷优待的方式,招徕关东流民。商鞅这些建设被秦王亲纳,这说明秦国()A.获得东方民众认同B.官僚政治已经形成C.重视国家制度建设D.治国注重以民为本3.《汉书·扬雄传》记载,扬雄认为诸子专注于自己的知识,彼此背道而驰,大多诋毁孔圣人,巧言诡辩,搅乱时政,虽是小的言论,却最终会破坏大道迷惑众人。于是仿《论语》作《法言》。他此举旨在()A.批判诸子学说的弊端B.捍卫儒学的权威地位C.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D.破除民众的思想蒙昧4.使职差遣是指皇帝临时派遣某官员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去完成某项临时性事务的制度。唐代不但有很多临时的使职差遣,如礼仪使、南选使、吊祭使等,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使职出现了固定化和普遍化的倾向,如三司使、枢密使等。唐朝的使职差遣制度()A.降低了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B.背离了职官制度的发展需求\nC.削弱了中央集权降低了效率D.适应了加强专制集权的需要5.南宋学者陈亮指斥世儒自以为得正心诚意者,实皆麻木不仁,“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他提出“为士者”要有良好的品行,“居官者”要有处理政事的本领,君主要有“天下为公之心”,“立政之大体,总权之大纲”。据此可知,陈亮()A.认为道义与功利相互排斥B.倡导义利统一的经国方案C.具有一定的民主启蒙色彩D.反对儒学吸收佛道的思想6.元朝前期在总结唐、宋海外贸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一部管理海外贸易的规章——《市舶则法》。主要内容有舶商出海手续、检查办法、抽分抽税比例、禁止出口的货物种类,外船、外商来元的处置办法等。这部法律的颁布()A.加强了政府对外贸的管控B.使元朝对外政策趋向封闭C.限制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D.实现了外贸进出口的平衡7.南宋时流行的俗谚“苏常熟,天下足”,到明朝中后期时,已经转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湖广地区的米开始被长途运送至江浙、闽粤等地区贩售。这能够说明明朝中后期()A.江浙地区经济发展衰退B.经济重心转移到湖广地区C.湖广地区经济作物繁多D.江南地区农业专业化提高8.下面是1600~1840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A.生产关系发生革命性变化B.农耕文明发展与危机的并存C.新物种引进引发绿色革命D.人口增长推动国力持续增强9.美国学者裴士锋在著作中说,中国和美国作为当时英国最大的两个贸易市场,同时陷入内战,英国如若不干预其中之一,将会面临着同时失去两大市场的风险。最终,英国选择在美国内战中保持中立,转而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作者认为英国这一决策是因为()A.中国市场比美国市场更重要B.清政府已经成为英国的傀儡C.全球背景下的殖民利益需要D.太平天国严重损害英国利益10.下面是洋务运动时期(1867-1895年)的批发物价指数表(指数是以1867-1895年的均值为100计算所得),根据该表可推知,这一时期()\nA.社会相对稳定和经济发展并行B.民族资本主义成为社会主要力量C.社会经济贫困导致物价波动较大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1.甲午战争以后,在西学冲击下《四书》地位受到动摇。梁启超及其同门在时务学堂的《四书》教学中独重《孟子》,借《孟子》的民本思想引申民权学说,以西学代替理学,走向完全破除程朱义理的道路。这反映了当时()A.救亡图存促使了各阶层觉醒B.部分士人价值观念发生异变C.理学与西学具有内在一致性D.宣扬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12.民国元年,时任《东方杂志》编辑的杜亚泉在文章中说“(辛亥革命)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在民国二年时他撰文指出,“立宪之前途尚远,而寄希望于国民时,已隐约有些不耐了”。他认为辛亥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B.未能充分地发动人民群众C.功绩与问题并存D.探索出了成功的救国之路13.有学者研究发现,《新青年》的先驱者中有很多人在反传统的同时,又做了很多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工作,他们在所谓“国学”研究方面都颇有建树,甚至起到过“开山”的作用。该学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A.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B.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彻底断裂C.摆脱了全盘西化思想的影响D.思想上带有很大的保守色彩14.1930年6月,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召开南阳会议,会议介绍了闽西土地分配的经验和毛泽东寻乌调查的经验,通过了《富农问题》决议案,“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正式作为中央苏区土地分配的重要办法在各地推行开来。中央苏区的做法()A.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深入推进C.彻底解决了地主富农的问题D.基于打退国民党围剿的需要15.1941年至1942年间,抗日根据地处境艰难,山东抗日根据地适时调整战略方针,主力武装化整为零,以小部队潜入地方,融进群众,深入敌后之敌后,采取新的组织形式及多种举措进行部队建设,取得重大成果。这一做法得以推行的关键是()A.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抗战路线B.日军战线太长后方兵力不足C.山东拥有健全的基层群众组织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配合16.1949年12月,毛泽东特别指出,不仅要与苏联进行贸易,“同时要准备和波、捷、德、\n英、日、美等国做生意”。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也表示:“今后必须下定决心,搞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这说明新中国()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政策B.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C.国民经济恢复需要外贸支持D.积极开展与各国的平等贸易17.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在全国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改革过程中,先农村后城市,而农村的改革先从小岗村试点再推广到全国;农村改革取得成效之后,1984年城市改革才全面推开。这表明,中国的改革()A.获得了全社会支持B.因有共产党的领导而顺利推进C.在渐进中慎重前行D.解放思想与政策推广同步进行18.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一部供青年人学习法律的法典:《法学阶梯》。这本书中强调: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别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这表明罗马法()A.保证了社会的诚信和公正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否定了奴隶制对人的压迫D.有利于社会关系的调节19.托克维尔在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进行考察时说:“他们(文人政治家)的生活远远脱离实际,没有任何经历使他们天性中的热忱有所节制;对于必然伴随着最必要的革命而来的那些危险,他们连想都没想过。”他意在说明法国()A.统治阶级对革命风险缺乏预判B.大革命前的文人议政存在弊端C.大革命盲目破坏了旧有的制度D.启蒙思想严重脱离了法国实际20.无产阶级要争取自身的政治解放,就“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而应该像巴黎公社那样“用他们自己的政府机器去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政府机器”。据此可知,马克思意在强调无产阶级要()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掌握现有的国家政权C.构建人民公社体制D.解放全球的劳苦大众21.米歇尔·波德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中说:“由1873年经济危机所开启的、并一直持续到1895年的‘大萧条’,既开启了工业资本主义的第二阶段,又开启了帝国主义时代。”这说明19世纪末()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呈现不平衡性B.经济危机促使了资本主义发展C.资本主义国家危机中蕴含着发展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殖民扩张22.下表体现了苏联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学者认为,该时期的新经济体制是列宁新经济政策之后最为成功的一次改革。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苏联“八五”(1965-1970)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社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社会劳动生产率7.4%8.4%7.7%6.8%A.对于民生领域有所重视B.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C.调整了农业集体化政策D.以计划指导解决实际问题23.1958年出版的《丑陋的美国人》严厉批评了美国的外交狭隘主义,在美引起轰动。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读完此书后,决定成立志愿组织和平队,将美国人派往发展中国家帮助\n其发展,并试图消除人们对美国的负面看法。这最能说明美国()A.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地位B.决心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资源C.注重用软实力助力全球战略D.企图借对外援助拓展美国市场24.近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普遍发展不畅,国内经济增长乏力,财富分配不公,极端民粹主义崛起,政府为迎合民粹,而推行极端政策。这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失去了全球化的主导权C.找到了有效的应对策略D.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冲击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小题,共37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94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材料二1949年国家粮食管理局成立,加强了对粮食的管控。1953年为配合工业化之需求,实行粮食等产品统购统销,进行计划收购和计划销售。1958-1962年,国家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进,普遍实行定量配给制,以粮油票来供应粮油。“文革”时期,粮食供应问题再度恶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开始逐渐恢复粮食贸易市场,实行多渠道的粮食经营策略,粮食产量回升,但财政补贴日益加重。1993年起,粮票制度被废除,全国的粮食统销制度被取消,并且逐步开放粮价。我国加入WTO后,使得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摘编自何思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49~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发展趋势并分别说明原因。(17分)\n(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及其影响。(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历史上,即人类文明的农业时代,曾经先后形成了多个文明中心,并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灿烂文明;伴随着新的文明形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的出现和发展,文明的重心开始向西欧转移。西方文明的兴盛和东方文明的衰败,构成了16世纪至19世纪末期世界文明格局发展的大趋势。——摘编自刘国柱《人类历史上几次文明重心的形成及转移》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人类文明发展”,自拟论题并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在第27~29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与努力学习南朝的先进文化同步,孝文帝也着手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他首先将国都从偏远的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迁到了汉族文明的“天下之中”洛阳。接下来孝文帝又颁布诏书,禁止鲜卑人穿本民族服装,而改穿汉人的服装;禁止30岁以下的大臣在朝堂说鲜卑语,而改说汉话;号召鲜卑贵族与汉族的高门大姓人家互通婚姻等等。公元529年,南朝名将陈庆之曾到洛阳住过一段时间。陈庆之亲眼所见的洛阳城,非但不再是很多南朝人认为的蛮荒之地,其繁华壮丽文明的面貌,甚至还超过了南朝,而此时距离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过才数十年光景。另外,如果摆脱王朝更替的认识局限,那么无论是东魏、西魏,还是后来的北齐、北周,乃至于再后来的隋、唐,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说是基于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历史演进。——摘编自胡阿祥、刘志刚《北魏孝文帝:师法先进,厉行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举措。(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随着法国实力的不断增长,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一直对美国怀有不满的戴高乐在重新执政后,开始从各方面进行调整。特别是调整了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历届政府在外交上追随美国的做法,从各方面向美国的霸权进行挑战,奉行抗美独立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把法国变成北约在欧洲的工具,谋求军事上的自主权;反对美国在西方的核垄断,发展独立的核力量;反对美国冷战政策,推行普遍缓和的政策。戴高乐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动作,不断地从各方面向美国发出挑战,以彰显法国的与众不同,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最终动摇了美国在西方的霸主地位。——摘编自王稳祥《试论戴高乐对美国霸权的挑战》(1)根据材料,概括戴高乐挑战美国霸权的表现。(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挑战美国霸权的影响。(7分)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n材料李四光于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系统地学习地质学。1918年以题为《中国之地质》的毕业论文,被该校授予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1年,应国内培养地质人员的需要,李四光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从1928年起,他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长达20多个春秋,为我国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4月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8月出席在伦敦举行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会议。翌年9月,李四光被列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在新中国主要领导人的关怀下,他冲破国民党企图阻挠的阴谋,于1950年5月到达北京,随后主持全国地质工作,开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辉煌篇章。——摘编自陈群《为真理奋斗——近代中国历史演变时势中产生的卓越科学家李四光》(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的主要贡献。(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9分)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新未来8月联考·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答案】D【解析】周朝时期周王虽是“天下共主”,但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王权有限,排除A项;“举行礼仪活动”仅是表面现象,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都邑宫馆和驻跸地主要设置在王畿区和王畿区以外的交通要道沿线及族群关系复杂的边域地区,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有效控制,故D项正确。2.【答案】C【解析】从材料“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夺其民也”可知,此时秦国并未获得东方民众认同,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官僚政治形成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商鞅建议秦王用赐予爵位的办法招徕关东流民,并未体现以民为本,且秦国实行法家思想,D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了秦国虽然能用奖励军功的办法攻取六国城池土地,却不能征服人心,商鞅建议扩大赐爵范围,招徕关东流民,意在调整制度建设,故C项正确。3.【答案】B【解析】扬雄对诸子“彼此背道而驰,大多诋毁孔圣人”等行为不满,批判诸子的学说只是材料表面信息,不是其本质意图,排除A项;“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思想,且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诸子学说纷争“迷惑众人”,导致民众无所适从,并不会引起民众愚昧,排除D项。材料体现了扬雄通过“仿《论语》作《法言》”等行为,纠正儒学发展中的弊端,捍卫儒学的权威地位,故B项正确。4.【答案】D\n【解析】使职差遣具有专业化、高效率、务实灵活等优点,有利于弥补原有体系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C两项;使职差遣的出现有利于应对新的社会问题,顺应时代要求,是职官制度本身变化的需要,排除B项;使职差遣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唐朝的专制集权,故D项正确。5.【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陈亮反对空谈性命,主张既要有良好的品行,又要有处理政事的本领,道义与功利相互统一,排除A项;材料中君主要有“天下为公之心”,“立政之大体,总权之大纲”,体现的仍是儒家传统仁政思想,并不是反君主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反对儒学吸收佛道思想的信息,排除D项;材料中陈亮批判世儒忘记国仇空谈心性,主张君臣都应该既要有品德又要有本领,提倡义和利相统一的经世治国方案,故B项正确。6.【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市舶则法》的出台,有利于规范舶商出海和外船、外商来元的行为,是元朝重视海外贸易的表现,排除B项;《市舶则法》的出台,客观上有利于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进出口平衡,排除D项;该法对舶商和外船、外商的检查办法等都做了规定说明,有利于规范贸易行为,加强政府对外贸的管控,故A项正确。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米粮生产区的转移并不代表江浙等地区的经济发展衰退,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市镇经济发展活跃,排除A项;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并没有转移到湖广地区,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湖广地区是主要的米粮生产区,以粮食作物为主,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和根据所学推断,江南地区农业从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转向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农业专业化提高,所以要从湖广地区购米,故D项正确。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生产关系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排除A项;绿色革命发生于1945年以后,机械化、化学肥料以及新品作物造成农业产量的大增,排除C项;清朝后期国力下降,排除D项;该时期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既是社会各方面综合因素发展的表现,又隐藏着人口压力下的各种隐患,故B项正确。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中美两国哪个市场更重要,排除A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傀儡,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D项解释过于片面,排除;从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在立足其全球殖民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同时期的中美内战做出的不同政策,最终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其殖民利益,故C项正确。10.【答案】A【解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洋务运动期间得到了发展,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项;上表基本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物价总水平波动的趋势:物价相对平稳,波动幅度不大。这说明了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故A项正确。\n11.【答案】B【解析】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但当时各阶层并未真正觉醒,A项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借民本思想引申民权学说,只是宣传变法的手段和需要,是表面现象,并不代表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排除C项;梁启超等维新派此时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是在辛亥革命时期,排除D项;材料反映出梁启超等人的传统思想观念在民族危机和西学的冲击下发生了异变,故B项正确。12.【答案】C【解析】材料中包括两部分,A项只体现前面部分,不够全面,排除;B项是对材料后半部分的概括,不够全面,排除;虽然辛亥革命有巨大历史功绩,但也有一定局限,没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也没有探索出成功的救国之路,排除D项;材料分析了辛亥革命在政治领域的历史贡献和面临的困境,故C项正确。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在反传统的同时,又做了很多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工作”可知,他们是在批判与扬弃中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和转型,没有造成传统文化的彻底断裂,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片面化,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先驱们比较理性务实的文化态度,没有体现他们具有保守色彩,排除D项;由材料和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先驱们批判的旧礼教,是儒家学说中那些僵化的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部分,他们的做法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有利于让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适应时代的变化,故A项正确。14.【答案】B【解析】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排除A项;此时地主富农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解决土地问题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为了打退敌人“围剿”,排除D项;中央苏区的做法立足于红色根据地的实际,有助于解决土地革命实施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利于土地革命的深入推进,故B项正确。15.【答案】A【解析】日军战线太长后方兵力不足,只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的总体态势,但1941年至1942年间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进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山东拥有健全的基层群众组织,排除C项;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积极抗战有利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消极抗日,并制造反共摩擦,排除D项;这一做法的推行,主要在于中共中央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全面抗战路线,故A项正确。16.【答案】D【解析】材料中毛泽东和叶季壮都强调要准备和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并没有体现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政策,排除A项;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新中国才真正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排除B项;国民经济的恢复主要是内在建设,与外贸没有绝对关系,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主张在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贸易,也准备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贸易,故D项正确。17.【答案】C【解析】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权利,A项说法错误,排除;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n帆风顺的,且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错在“同步进行”,排除;材料表明,中国的改革,先进行思想解放再推行政策;先从农村试点再推向全国,这体现了改革在渐进中慎重前行,故C项正确。18.【答案】D【解析】罗马法不能完全保证社会的诚信和公正,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内容未体现,排除;罗马法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阶层的利益,C项说法错误,排除。“为人诚实,不损害别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表明罗马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调节,故D项正确。19.【答案】B【解析】材料中没有统治阶级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从材料信息看,托克维尔批判的主要是法国大革命前的文人议政过于理想,脱离实际,以至于后来大革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故B项正确。20.【答案】A【解析】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未涉及要构建人民公社体制,解放全球的劳苦大众,排除C、D两项;题干指出无产阶级要“用他们自己的政府机器去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政府机器”,意在强调无产阶级要建立本阶级的专政,故A项正确。21.【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加剧的信息,排除A项;1873年经济危机既开启了工业资本主义的第二阶段,又开启了帝国主义时代,B、D两项都体现了材料的一部分信息,不够全面,排除;从材料信息看,1873-1895年的经济危机和大萧条在一定程度上促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私人垄断阶段,加快了瓜分世界的步伐,繁荣与危机并存,故C项正确。22.【答案】A【解析】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式确立,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政策在1929年后大规模实行,新经济政策推行时期并没有出现,排除C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用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通过借用市场化的商品货币关系来刺激经济的增长,赫鲁晓夫时期仍然采用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体制与新经济政策都注重国民经济,带动了民生领域的发展,故A项正确。2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1年时期,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D两项说法片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美国成立和平队除了试图消除人们对美国的负面看法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现美国对外关系的“软实力”,向海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输出美国文化及价值观念,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服务,故C项正确。24.【答案】D【解析】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等因素的存在,发达国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C项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n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固有的矛盾进一步显现,需要这些国家对自身固有的弊端做出积极的调整,而不是仅仅采取逆全球化这样的消极应对之举,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冲击,故D项正确。25.【答案】(1)趋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在波动中稳步增长;出现了两次较大波动。(5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增长原因:党和政府的重农;农村改革的推动;农业科技的投入;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7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得7分)波动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全球化的冲击。(5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2)变迁:从计划经济的流通体制逐渐变为市场经济的流通体制。(2分)影响:计划经济的流通体制有利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促进了工业化建设;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市场经济的流通体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6分)【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生产发展和流通体制,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和史料实证素养。第(1)问,首先要仔细阅读观察材料,要抓住三个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949-2018年,二是三条变化的图像的发展的总趋势,三是要关注图像中的两次下降;其次组织答案时,要充分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全面作答,在回答原因时,既要注意回答发展的原因,也要回答下降的原因。第(2)问,要注意从1949-1978年和1978年到今天两个大的历史分期去思考作答,要注意调动运用主干知识和联系社会现实。26.【答案】示例论题: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共同奠定了欧洲新的文明形态基础。(2分)阐述:地理大发现,为欧洲人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创造了条件。欧洲的国际贸易格局因新航路的开辟而发生了极大变化,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文艺复兴把欧洲的中产阶级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推动了欧洲世俗哲学和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和权力制衡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8分)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各国的逐步确立以及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各国相继展开,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文明确立了对世界其他文明的绝对优势地位。(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论题,答案仅供阅卷参考。根据材料“伴随着新的文明形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的出现和发展,文明的重心开始向西欧转移”可得出论题“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共同奠定了欧洲新的文明形态基础”,再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阐述即可。27.【答案】(1)举措: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或答穿汉服、说汉话);鲜卑贵族与汉人通婚。(6分)\n(2)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洛阳城的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9分)【解析】第(1)问改革的措施可以从材料中归纳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促进了洛阳城的发展,也为后来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改革有利于民族交融。28.【答案】(1)表现:奉行抗美独立的外交政策;退出北约,谋求军事自主权;发展独立的核力量;反对冷战,推行普遍缓和的政策。(8分)(2)影响:动摇了美国在西方的霸主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7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得出答案,包括外交、军事等方面。第(2)问,可以从对法国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三个方面来作答。29.【答案】(1)贡献:发现古生物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创立地质力学;为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奠基。(6分)(2)原因:为真理奋斗的精神;新中国主要领导人的关怀;优秀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9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得满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以归纳李四光的主要贡献。第(2)问,取得成就的原因可以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分析,外部原因是领导人的关怀,内部原因是李四光自身的学习能力素养,爱国精神以及为真理奋斗的精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9-02 22:37:15 页数:12
价格:¥3 大小:90.64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