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课件-(58)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3/16

4/16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生难忘的纪念请为这首诗歌配上题目,并谈谈从诗句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作者:【法】都德 小弗郎士在课的最后说:“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也忘不了!”你觉得让他忘不了的是什么,为什么永远忘不了?请根据文章内容,用“让‘我’忘不了的是,因为。”来说一说。一.初步感知: a.对学习:b.对老师:c.对敌人:1.(1)课前,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二.品读感悟: (2)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我”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提示:关注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 (3)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2.你觉得韩麦尔先生的哪句话、哪个动作或哪个神态最能打动小弗郎士,从而促使他的改变,并想想为什么。(提示:关注韩麦尔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 作者为什么不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三.探究主题: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如果失去了汉语,我们就没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温暖。如果失去了汉语,我们就远离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如果失去了汉语,我们就丢失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四.课外延伸: 教师寄语: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它,点点滴滴的积蓄,传承了无数的智慧结晶;是它,酣畅淋漓的描绘,承载并演绎了千百年的精彩;汉语之将来,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作业:第1.2两题选做一项;第3题必做。1、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用第一人称“我”进行续写。(300字左右)2、什么是细节描写?小说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课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自选一处,先概述细节的内容,再作简要的点评。3、积累默写词语:(红色词语要求解释)宛转喧闹诧异挟着磨损上气不接下气字帖 1.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了件礼服,打着领结,戴着帽子。2.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了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读一读,比一比,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知识卡片】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小说中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活动及事物的细微环节进行具体、细致的刻画,塑造人物形象。这些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小动作或细微的生活情节,往往可以深刻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课文是国作家写的。小弗郎士生活的小镇原属,后被占领。来了命令,的学校只许教语,今天是最后一堂语课。结合注释自读课文,填空: 课文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小弗郎士生活的小镇原属法国,后被普鲁士占领。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结合注释自读课文,填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1 09:00:07 页数:16
价格:¥3.88 大小:324.0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