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非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于不同层级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2.下列有关图中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季节变化小D.丁区域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完成3~4题。3.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  )A.利用单一指标B.利用综合指标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第23页共23页 4.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读江苏省某地理要素等值线分布图,完成5~7题。5.该等值线表示的地理要素可能为(  )A.年平均日照时数(单位:h)B.≥10℃积温(单位:℃)C.年平均降水量(单位:mm)D.海拔(单位:m)6.影响江苏省该地理要素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位置D.天气7.江苏省(  )A.该地理要素的南北差异使其春季冻害频率向南降低B.该地理要素的南北差异使其水稻种植面积向北减少C.受大气污染影响,该地理要素数值近年来有减少趋势D.受气候变暖影响,该地理要素数值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的问题,又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读图,完成8~9题。第23页共23页 8.“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C.全年气候湿润D.河湖众多9.“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其主要原因是(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贵州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当地分布着面积较广的梯田(见下图),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景色宜人,当地在政府引导和企业帮扶下,形成了“稻—鱼—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各地游客。据此完成10~11题。10.形成该生态产业模式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和市场B.气候和水源C.土壤和市场D.劳动力和交通11.该案例给我国各地“精准扶贫”带来的启示是(  )A.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产业融合B.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C.引进稻鱼模式,提高旅游收益D.加强政策扶持,发展绿色产品加工第23页共23页 在第五届亚洲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宁夏有两种葡萄酒喜获金奖。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M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13.图中N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却是广阔的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C.农业由耕作业向畜牧业转变D.过度农垦、放牧对植被造成破坏下图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14~15题。秦汉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14.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开矿 ②人口增长 ③气候湿润 ④过度开垦第23页共23页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1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气候干旱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土壤酸化 ⑤沙尘暴增加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的许多方面都非常独特,因而引起了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和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完成16~17题。16.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17.下列关于两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牧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李白在诗中曾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巫山的险峻。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如下图)。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修建完毕,2010年,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建成通车。读图,完成18~20题。18.巫山东西两侧的“荆楚大地”和“巴蜀大地”(  )A.无划分依据B.有明确的界线C.气候类型一致第23页共23页 D.地形单元一致19.“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  )A.自然景观分异的影响B.城市景观差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D.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20.进入21世纪,“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经济合作加强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技术C.资金D.市场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的科学关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并对各个气候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能源奇缺”,故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供暖界线。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也是影响体感温度(人体感受到的温度)的重要因素,当气温低于15℃时,相对湿度越大,会感觉越冷。据此完成21~23题。21.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建筑物设计要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区的东部应重点防风沙B.b区应防寒并兼顾防热C.c区应防积雪和冻土D.d区应防雷电和台风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南方地区难以集中供暖的原因,不包括(  )A.建筑物的保暖性能较差B.供暖期短,管网维护费用高C.能耗量大,能源供应不足D.南方冬季体感温度高于气温23.近年来,南方地区要求集中供暖的呼声高涨,其根本原因是(  )A.煤炭产量大增B.基础设施完善第23页共23页 C.经济水平提高D.屡次遭遇冷冬读图,完成24~25题。图1图224.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2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2所示区域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26.(10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湖南省、广东省简图。第23页共23页 材料二 广东、湖南两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统计表。省级行政区年份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三大产业产值比例/%三大产业就业比例/%人均GDP/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广东198024933.241.125.770.617.212.24802005217016.349.544.232.039.728.323603湖南198019242.340.217.577.014.18.93652005647319.440.240.448.621.529.99616(1)湖南省的地势特征是            ,广东省的地势特征是            。 (2)依据材料二,简述广东、湖南两省级行政区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简析湖南、广东两省级行政区在重工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27.(10分)结合南疆地区和海南岛简图,完成下列问题。第23页共23页 图1图2(1)南疆地区的水系呈    状,海南岛水系呈    状。 (2)南疆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与海南岛相比,其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3)说明南疆地区和海南岛城市分布的差异,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秦岭南北地理要素剖面图。材料二 陕西省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境内的最高点为太白山,其海拔为3767米,最低点海拔为740米,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年均降水量约为800毫米。下表为太白县四季平均气温资料表。月份3—5月6—8月9—11月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5.4℃19℃7.7℃-3.7℃(1)比较说明西安与汉中的主要气候特点。(2)说明甲、乙两地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异同点,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3)太白县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打造生态休闲产业,分析其考虑的主要自然条件。29.(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区分界线基本一致。古代,第23页共23页 长城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为游牧民族聚居地,他们善骑射,耕作水平低,受自然灾害影响大。(1)简析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低的原因。(2)长城东段主要以砖石砌成,西段主要用夯土筑成,分析其原因。(3)长城沿线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原因。第23页共23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卷教师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非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于不同层级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2.下列有关图中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季节变化小D.丁区域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答案1.D 2.D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按单一指标(植被)来划分的;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属于同一层级;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第2题,甲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丁区域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完成3~4题。第23页共23页 3.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  )A.利用单一指标B.利用综合指标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4.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答案3.A 4.C解析第3题,流域是指由分水线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故A项正确。第4题,甲地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丙地位于渤海海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海洋污染。故C项正确。读江苏省某地理要素等值线分布图,完成5~7题。5.该等值线表示的地理要素可能为(  )A.年平均日照时数(单位:h)B.≥10℃积温(单位:℃)C.年平均降水量(单位:mm)D.海拔(单位:m)6.影响江苏省该地理要素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位置第23页共23页 D.天气7.江苏省(  )A.该地理要素的南北差异使其春季冻害频率向南降低B.该地理要素的南北差异使其水稻种植面积向北减少C.受大气污染影响,该地理要素数值近年来有减少趋势D.受气候变暖影响,该地理要素数值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答案5.A 6.D 7.C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该要素的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大,江苏省越往北,降水量越少,年日照时数越多,A项正确;江苏省≥10℃积温和年平均降水量都是自南向北递减的,B、C两项错误;江苏省为平原地形,海拔在200米以下,D项错误。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理要素是江苏省年平均日照时数,晴天多则日照时数长,所以天气是影响江苏省该地理要素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第7题,春季冻害频率主要与气温有关,与年平均日照时数关系不大,A项错误;水稻种植面积主要与热量和水分有关,与年平均日照时数关系不大,B项错误;受大气污染影响,雾霾等天气增多,年平均日照时数近年来有减少趋势,C项正确;气候变暖对年平均日照时数影响不大,D项错误。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的问题,又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读图,完成8~9题。8.“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C.全年气候湿润D.河湖众多9.“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其主要原因是(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答案8.B 9.A第23页共23页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不可能沙漠广布,A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C项错误;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D项错误;由材料“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的问题,又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可知,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B项正确。第9题,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的气候特点。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的冷空气,使得室内降温慢,A项正确;茅草和泥土作为墙体材料是墙体坚固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C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风沙天气少,D项错误。贵州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当地分布着面积较广的梯田(见下图),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景色宜人,当地在政府引导和企业帮扶下,形成了“稻—鱼—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各地游客。据此完成10~11题。10.形成该生态产业模式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和市场B.气候和水源C.土壤和市场D.劳动力和交通11.该案例给我国各地“精准扶贫”带来的启示是(  )A.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产业融合B.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C.引进稻鱼模式,提高旅游收益D.加强政策扶持,发展绿色产品加工答案10.A 11.A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冬季梯田浸泡,春季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显示了农业的季节变化,属于气候因素;开展“稻—鱼—游”的生态产业模式,是适应当今游客对天人合一景观的旅游需求,因此,市场也是形成该模式的主导因素。第11题,由上题可知,该省“稻—鱼—游”的生态产业模式是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当地的特色优势,将旅游业、农业和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在一起的发展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成功典例。据此启示我国各地“精准扶贫”要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产业融合。在第五届亚洲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宁夏有两种葡萄酒喜获金奖。读图,完成12~13题。第23页共23页 12.图中M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13.图中N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却是广阔的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C.农业由耕作业向畜牧业转变D.过度农垦、放牧对植被造成破坏答案12.A 13.D解析第12题,图中M地区位于贺兰山东侧,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葡萄的品质较好,A项正确;降水稀少是种植葡萄的不利条件,B项错误;该地区的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黄河水,而不是高山冰川融水,C项错误;地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但不是黑土,D项错误。第13题,由于人口增长,人们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N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下图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14~15题。秦汉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第23页共23页 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14.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开矿 ②人口增长 ③气候湿润 ④过度开垦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1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气候干旱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土壤酸化 ⑤沙尘暴增加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答案14.B 15.D解析第14题,由图可知,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农业用地面积增大,草地、森林面积减小,说明人口增长导致过度开垦,从而使草地和森林减少。第15题,由于过度开垦,草地、森林面积减小,沙漠面积增大,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旱、沙尘暴增加,土壤肥力会下降,但不会酸化。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的许多方面都非常独特,因而引起了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和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完成16~17题。16.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17.下列关于两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牧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答案16.D 17.B解析第16题,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整体状况差别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第17题,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太湖平原位于我国南方水田区,水热条件好,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宜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水源不足,宜发展旱作农业,B项正确。第23页共23页 李白在诗中曾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巫山的险峻。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如下图)。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修建完毕,2010年,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建成通车。读图,完成18~20题。18.巫山东西两侧的“荆楚大地”和“巴蜀大地”(  )A.无划分依据B.有明确的界线C.气候类型一致D.地形单元一致19.“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  )A.自然景观分异的影响B.城市景观差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D.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20.进入21世纪,“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经济合作加强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技术C.资金D.市场答案18.C 19.C 20.A解析第18题,巫山东西两侧分别为“荆楚大地”和“巴蜀大地”,其划分依据是地形特征;“巫山”本身就是一个过渡地带,故此自然地理界线是模糊的界线;两侧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一致;西侧是盆地,东侧是平原,地形单元不一致。第19题,巫山将两地分开,阻隔了两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了不同的环境。第20题,巫山阻隔两地间的联系,而交通使两地联系紧密,故交通是其主导因素。技术、资金、市场对两地合作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的科学关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并对各个气候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能源奇缺”,故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供暖界线。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也是影响体感温度(人体感受到的温度)的重要因素,当气温低于15℃时,相对湿度越大,会感觉越冷。据此完成21~23题。第23页共23页 21.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建筑物设计要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区的东部应重点防风沙B.b区应防寒并兼顾防热C.c区应防积雪和冻土D.d区应防雷电和台风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南方地区难以集中供暖的原因,不包括(  )A.建筑物的保暖性能较差B.供暖期短,管网维护费用高C.能耗量大,能源供应不足D.南方冬季体感温度高于气温23.近年来,南方地区要求集中供暖的呼声高涨,其根本原因是(  )A.煤炭产量大增B.基础设施完善C.经济水平提高D.屡次遭遇冷冬答案21.B 22.D 23.C解析第21题,由图可知,a区的东部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东北三省,冬季气温较低,因此建筑物设计应该防积雪和冻土,A项错误;b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因此建筑物设计应该防寒并兼顾防热,B项正确;c区主要是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积雪和冻土主要在严寒地区,C项错误;d区位于云贵高原,距海较远且地势较高,不易受台风影响,D项错误。第22题,为了适应潮湿炎热的气候,南方建筑设计上更注重通风,保暖性能不高,散热较快,不利于集中供暖;南方地处亚热带,供暖期短,建设复杂的城市管网系统后每年运行时间短,利用率低,集中供暖不划算;集中供暖能耗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南方地区火力发电原料(如煤)较北方地区少,而水电站尚未建设,故能源短缺,不利于集中供暖;南方地区湿度比北方地区大,且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15℃,故体感温度普遍低于气温。故选D项。第23题,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少,产量大增与事实不符,A项错误;集中供暖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集中供暖可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B项错误;南方地区近年来多次遭遇冷冬,且南方湿度大,冬季体感温度低,这是南方地区要求集中供暖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D项错误;近年来,南方地区要求集中供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C项正确。第23页共23页 读图,完成24~25题。图1图224.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2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2所示区域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答案24.B 25.B解析第2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图1为我国东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区,图2为长江三角洲。热量差异导致两地的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第25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城镇化速度加快,受市场影响,城市周围花卉、蔬菜的产量上升,粮食、塘鱼的产量有所下降。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26.(10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湖南省、广东省简图。第23页共23页 材料二 广东、湖南两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统计表。省级行政区年份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三大产业产值比例/%三大产业就业比例/%人均GDP/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广东198024933.241.125.770.617.212.24802005217016.349.544.232.039.728.323603湖南198019242.340.217.577.014.18.93652005647319.440.240.448.621.529.99616(1)湖南省的地势特征是            ,广东省的地势特征是            。 (2)依据材料二,简述广东、湖南两省级行政区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简析湖南、广东两省级行政区在重工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答案(1)南高北低 北高南低(2)与湖南省相比,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GDP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第二、第三产业比例大。[或者:与广东省相比,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GDP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第二、第三产业比例小。](3)湖南省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煤炭、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可为广东省提供原料和能源;广东省可为湖南省提供资金、技术;湖南省可承接广东省的部分产业转移;共同培育品牌,共同建立销售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第23页共23页 解析第(1)题,湖南省与广东省交界处有南岭,导致南北两侧河流流向不同,读图可推测出湖南省整体上南高北低,广东省整体上北高南低。第(2)题,由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可看出经济发展速度,由人均GDP可看出经济发展水平,由第二产业比例可看出工业化程度。第(3)题,湖南省具有资源优势,广东省具有资金、技术优势。27.(10分)结合南疆地区和海南岛简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图2(1)南疆地区的水系呈    状,海南岛水系呈    状。 (2)南疆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与海南岛相比,其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3)说明南疆地区和海南岛城市分布的差异,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答案(1)向心 放射(2)绿洲农业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3)南疆地区:主要沿河流分布,主要影响因素为水源。海南岛: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解析第(1)题,水系分布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南疆地区为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部低,水系呈向心状;而海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且中部高、四周低,为放射状水系。第(2)题,南疆地区因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农业主要分布在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绿洲地区,为绿洲农业。与海南岛相比,其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第(3)题,南疆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水源有关;海南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与地形有关。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秦岭南北地理要素剖面图。第23页共23页 材料二 陕西省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境内的最高点为太白山,其海拔为3767米,最低点海拔为740米,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年均降水量约为800毫米。下表为太白县四季平均气温资料表。月份3—5月6—8月9—11月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5.4℃19℃7.7℃-3.7℃(1)比较说明西安与汉中的主要气候特点。(2)说明甲、乙两地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异同点,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3)太白县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打造生态休闲产业,分析其考虑的主要自然条件。答案(1)两地气候类型不同,西安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汉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汉中相比,西安年降水量较少,年均温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大。(2)相同点:甲、乙两地都位于山前冲积平原,主要发展种植业。不同点:甲地为水田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乙地为旱地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地气候条件不同,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3)地处秦岭山地,地表崎岖,地貌景观丰富;海拔较高,植被茂盛,夏季凉爽,气候适宜。解析第(1)题,注意图中西安和汉中分别位于秦岭的北侧和南侧,结合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西安地处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汉中地处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安受夏季风影响较小,年降水量比汉中少;西安所处纬度较高,年均温比汉中低,气温年较差比汉中大。第(2)题,甲、乙两地因位于山前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主要发展种植业。但两地的农业类型与种植作物不同,其原因在于两地气候条件不同。由图可知,甲地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水田农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乙地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适合发展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第(3)题,由材料二可知,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冬季气温在0℃以下,夏季凉爽。地貌多样、气候适宜、植被茂密、空气良好等都为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9.(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第23页共23页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区分界线基本一致。古代,长城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为游牧民族聚居地,他们善骑射,耕作水平低,受自然灾害影响大。(1)简析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低的原因。(2)长城东段主要以砖石砌成,西段主要用夯土筑成,分析其原因。(3)长城沿线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原因。答案(1)长城以西以北地区,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农业以游牧业为主;降水在400毫米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且农业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2)地形:东段山地多,地形起伏大,使用砖石依山势而建更稳固;西段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坦,可以就地建设。气候:东段降水量较大,须使用砖石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建筑材料: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3)长城沿线地区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以及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区,降水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受水蚀、风蚀作用影响大。解析第(1)题,长城以西以北地区,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开阔,由于降水在400毫米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且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畜牧业;由于纬度较高,冬季较为寒冷,为了避寒和逐水,故发展的是游牧业,当地环境使得他们善骑射。第(2)题,长城的修建可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据险制塞”来形容。其建筑材料的不同可从地形、气候、建筑材料等方面分析。第(3)题,长城沿线地处自然环境过渡区,降水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受水蚀、风蚀作用影响大。第23页共2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1-30 18:00:01 页数:23
价格:¥5 大小:2.15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