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射洪中学高2022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1、“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2.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3、观察右图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一现象最早应该出现在汉武帝时期B.代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方向C.这一局面的出现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D.“讲经”主要是讲儒学《四书》4.“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该言论最有可能是谁的主张A.黄宗羲B.顾炎武C.李贽D.朱熹5.下表是中国古代各时期儒学的发展概况。这说明儒学时期发展概况战国诸侯国冷淡,学者积极秦朝秦始皇封杀,民间谨慎西汉汉武帝推崇,儒学独树宋朝儒学复兴,完成哲学化和伦理化明末清初儒学受到冲击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②对其看法长期不一致③具有现实性与变通性④思想来源于统治者的主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6.下图是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拓片。作为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古代中国10\n①戏曲表演的发展②绘画艺术的演变③墓葬文化的沿革④火药武器的使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A.君主专制强化B.市民阶层兴起C.思想控制加强D.百家争鸣出现8.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①《水浒传》:“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②《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③《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④《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9.“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  )A.抨击中体西用    B.反对变革制度     C.主张暴力革命    D.提倡民主共和10、《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D.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11、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①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4个B.3个C.2个D.1个12、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材料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10\nC.提倡文学革命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13、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进化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这表明严复宣扬进化论的目的是A.发展近代科技B.提倡自由平等C.反对专制迷信D.推动社会变革14、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D.《变法通议》1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侣导“自由”“平等“思想16、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采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雨果上述言论主要是在论述A.中国人缺少发明和创造力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C.西方科技更加神奇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17.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连渐贵族化C.逐渐规范化D.逐渐虚拟化18.“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A.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19、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10\n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下表摘编自1923年《蒋介石日记》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l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蒋介石A.关注社会主义思潮 B.怀疑三民主义  C.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寻找国共合作理论21《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A.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C.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22“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解读史料的基本原则。下列史料解读符合这一观点的是选项史料结论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早期民本思想开始形成B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产生C谭嗣同说:“誓弑尽天下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维新派反对君主制D西汉宣帝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2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24、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B.“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学说C.“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D.“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25、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0\n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探索救国之道B.实现中国工业化C.实行民主政治D.反对封建专制26、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27、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D.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2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29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30、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要求以及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都预示着一场革命的到来。为此他主张A.民主主义   B.民生主义C.民族主义D.民权主义31“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32、“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改变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10\n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33、有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D.文革期间红卫兵34、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行书B.隶书C.篆书D.草书35、“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就愈来愈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思想出现B.“中体西用”观点产生C.新三民主义的提出D.民主和科学思想兴起36、美国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照搬了列宁主义的思想精髓C.完全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37、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②重视实用技术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④理论体系完整A.①④B.①②C.③④D.①③38、“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第4卷1号。该诗反映出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10\n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9.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董仲舒神化君权②黄宗羲强调民本③孟子倡导以礼法治国④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0、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16分)路是由自己选择,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又一条不平凡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材料一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的觉悟”的内容是什么?(6分)▲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2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4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近代中国人“走过的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4分)10\n▲42、(24分)中国教育的变迁是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及目的。(6分)▲材料二宋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说:“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宋初最著名的书院,除公认的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之外,还有茅山、石鼓等。这些书院一般是由私人隐居读书发展为置田建屋,聚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设置地点多在山林僻静处,后世认为这是受了佛教禅林精舍的影响。——《中国古代书院》(2)结合材料二分析宋代书院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条件(6分)。▲材料三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坤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3)依据材料三,简要评价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4分)▲材料四1984年,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提出新要求:教育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1985年中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要求:有系统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孙培青《中国教育史》10\n(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为发展教育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分)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我国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2分)▲10\n射洪中学高2022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BCDCCABDADDDDBCDABDAADDDAADAABDCCCCDBDCD41(1)(16分)“学术觉悟”: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政治觉悟”: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伦理的觉悟”:资产阶级(激进派)学思想。(6分)(2)道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2分)原因: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道路的失败;无产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受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4分任答两点)(3)特点:由学习资本主义到学习社会主义的转变;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4分,任答两点)42(24分)(1)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将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4分)目的:通过提高民众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2分)(2)特点:书院规模相对较大、由儒生讲学、地点僻静、受理学和佛学影响等(4分,任答两点)条件:思想条件:理学的发展。经济条件: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文化与科技条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使用;科举制的改革与发展。政治条件:宋代重文轻武,学术氛围宽松。(6分,任答三点)(3)维新派和一些清朝官员都认为兴办近代教育是强国的条件,百日维新期间提出并创办了新式学校,这些“教育救国”思想和实践,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启发民智,解放思想,对救亡图存有积极作用(2分),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不独立,没有能真正实现。(2分)(4)措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规,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加快了高等教育改革等等。(2分,答出两点)相似之处:政府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者;教育改革为国家建设与发展服务;教育改革与时代背景相关(如受经济或政治变革影响等)。(2分)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5 09:04:29 页数:10
价格:¥3 大小:187.76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