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山东省邹城四中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卷(三)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中考化学冲刺卷(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置:H:1C:12N:14O:16Cl:35.5Na;23Ca:40第I卷(选择题共16分)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1~14小题各1分,15~20小题各2分。共16分)11.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A.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B.工匠融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D.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12.某同学对不同状态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气、液、固三种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是一样的B.气态水分子质量小,液态和固态水分子质量大C.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D.气态水分子间有间隔,液态和固态水分子间没间隔13.被蚊虫叮咬后,人们往往出现皮肤肿痛。这是因为蚊虫在皮肤内分泌出的酸性物质〔主要成分是甲酸(CH2O2)〕对人的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下面关于甲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B.甲酸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C.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2D.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614.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但现象的变化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对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C.石蕊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D.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15.分析钠原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钠离子有两个电子层B.钠原子、钠离子的质子数都为11C.一个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失去一个电子,因此,钠元素为+1价D.钠原子和钠离子不属于同一种元素16.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铜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应用着。下面冶炼铜的方法中,利用了置换反应的是:①C+2CuO2Cu+CO2↑②CO+CuOCu+CO2③H2+CuO====Cu+H2O④Fe+CuSO4=Cu+FeSO4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7.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CO2气体(HCl)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后干燥B.Fe粉(Fe2O3)通入足量一氧化碳气体加热后冷却C.CaO(CaCO3)将固体高温加热至质量恒定后冷却5\nD.KNO3溶液(K2SO4)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后过滤氢气的质量\gO反应时间/s甲乙18.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右图)。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B.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C.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D.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19.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既可实现右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A.HClNaOHBaCl2Na2SO4B.HClBa(OH)2Na2SO4BaCl2C.H2SO4Ba(OH)2Na2SO4BaCl2D.H2SO4NaOHBaCl2Na2SO42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运用了化学知识的是:①用汽油洗除衣服上的油污②用砂纸打磨掉铝制品表面的污渍③加少量亚硝酸盐腌制肉类食品,色泽艳、口感好④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4分)一、填空与简答(共17分)1.(3分)日常生活和生产接触到的下列物质中,可用作人类营养物质的有,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有,可作为能源使用的有。(填序号)①奶酪②大理石③洗涤剂④葡萄糖⑤铝合金⑥天然气2.(3分)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⑴由C、O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⑵由H、C、O三种元素组成无机物的化学式;⑶由H、C、O、Na四种元素组成盐的化学式。3.(4分)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物质性质用途氢气可燃性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4.(3分)向20℃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粉末,至充分反应(化学议程式为:CaO+H2O===Ca(OH)2+热量).请结合题目信息和下图熟石灰溶解度曲线回答:⑴加入氧化钙粉末后,溶液的温度将(升高、降低或不变);⑵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跟原石灰水相比将会(增加、减少或不变);⑶反应后溶液温度恢复至20℃,跟原石灰水相比,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减小或不变)。5.(4分)硬水中因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主要含有Ca(HCO3)2、Mg(HCO3)2等物质,可通过加热的方法进行软化。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因含有CaCl2、MgCl2,简单的加热方法不能将其软化,可加入过量Ca(OH)2、Na2CO3的将水的Ca2+、Mg2+转变成CaCO3、Mg(OH)2沉淀,从而达到软化的目的。若使这种方法,你认为应先加入后加,其中,除Mg2+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化学方程式表示)。由于去除Ca2+、Mg2+时加入了过量Ca(OH)2、Na2CO35\n,使软化后的水具有较强的碱性,使用前需用盐酸调整水的酸碱度,以除去水中残存的。二、实验与探究(共11分)6、某同学用下图装置验证某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种气体(假设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吸收)。氧化铜(1)该同学验证三种气体一定存在。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几种仪器的连接顺序应是:混合气体→()→()→D→()→()(填A、B、C或E);(2)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为(3)混合气体通过A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SO4溶液的反应。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和。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提出猜想】猜想①:;猜想②:Na2SO4;猜想③:Na2CO3;猜想④:Na2CO3、Na2SO4【实验探究】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成立;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可能成立;若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成立,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猜想成立。XX钙片[药品规格]每片含CaCO30.625g[用法用量]每次一片,每天2次三、计算与应用(共6分)8.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下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g。9.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60g5\n氯化钙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反应完毕后过滤,所得固体用作制取牙膏摩擦剂的主要原料,同时所得滤液用来进行小麦选种(选种液要求氯化钠是质量分数在10%~20%之间)。实验过程中所加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通过下图可知,当氯化钙恰好反应完时:(1)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g;(2)请通过计算回答,此时所得氯化钠溶液能否作为小麦选种液?2022中考化学冲刺卷(三)参考答案第一卷选择题(共16分)11---15DABBD16---20BACCD第二卷非选择题(共34分)一.填空与简答(每空一分,共17分)1.⑴①④⑵②⑤⑶⑥2.⑴CO、CO2⑵H2CO3⑶NaHCO33.铝导电性用作导体稀盐酸跟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除锈说明:只要所选择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相对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⑴升高⑵减少⑶不变5.CaCO3Na2CO3MgCl2+Ca(OH)2=Mg(OH)2+CaCl2Na2CO3NaOH二.实验与探究(共11分)6.(1)BEAE(2)硫酸铜固体变蓝(3)CO+CuOCu+CO27、BaSO4BaCO3【提出猜想】BaCl2【实验探究】①  ③④④②三.计算与应用(共6分,7题2分,8题4分)8.  (1)25%  (2)0.55\n9.(1)50;10(2)解:设当氯化钙反应完全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CaCl2+Na2CO3==CaCO3↓+2NaCl10011710gx100:117==10g:xx==11.7g∵10%<11.7%<20%∵此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可作为小麦选种液注明:其它合理解法也给分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34:59 页数:5
价格:¥3 大小:176.46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