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共7课)(2022新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1.我们的身体【教材简析】《我们的身体》是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学习了消化和呼吸对维护身体健康、维持生命活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课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五年级学生的相关数据为依托,引导学生关注并能客观评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基于个体数据完成班级学生体质健康统计表,分析表格,交流发现。进而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交流了解现代健康新理念、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等,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健康理念,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为本单元的整体教学做好铺垫。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交流能力。并通过讨论与了解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构建健康生活新理念。【学情分析】“身体”“健康”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备引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同时,在二年级和四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曾经学习了消化和呼吸对维护身体健康、维持生命活动的意义,具有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储备。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还不完备,因此需要老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睡眠、饮食、运动、压力等。[科学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依据自己的健康数据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探究实践]能运用适合的方式搜集自己的身体健康数据,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态度责任]在活动中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睡眠、饮食、运动、压力等。[难点]构建健康生活的理念,提高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不良环境对人类身体健康影响的视频或图片。[学生]1.学生体质健康测查数据;2.五年级国家体质健康评分标准;3.有关健康生活的资料卡。【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想要维持生命,我们需要哪些条件吗?2.谈话:消化和呼吸对维护身体健康、维持生命活动意义重大。身体健康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现在我们的健康状况又是怎样的呢?3.讲述: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加健康地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我们的身体》(板书)。[设计意图]简要复习先前关于健康的学习内容,快速聚焦到“健康”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导入新课。二、检测我们的身体状况(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学生体质健康测查数据、五年级国家体质健康评分标准1.检测、记录体质信息(1)谈话:想要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我们需要运用适合的方式搜集自己的身体健康数据。(2)介绍健康指标体重指数{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一个指标。体重指数=体重(千16\n克)÷[身高(米)×身高(米)]};肺活量;50米跑;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教师指导学生计算体重指数,并将数据填入表内。2.评估健康状况(1)出示五年级的学生体质标准。(2)以某学生的体质数据为例,分析其体质情况。(3)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身体体质健康水平。3.完成班级学生体质健康统计表(1)出示班级学生体质健康统计表,汇总全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2)分析表格,交流发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亲历评估自己身体体质健康情况的过程,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汇总,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三、讨论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有关健康生活的资料卡1.谈话:通过班级体质健康统计表,我们发现不同同学的健康状况各不相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不同呢?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结合图片介绍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睡眠时间、生存环境……2.思考:不良的环境可能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出示不良环境对人类身体健康影响的视频或图片:(1)被动吸烟;(2)空气污染;(3)噪声;(4)水体污染;(5)土壤污染……3.研讨:为了健康生长,我们需要做哪些努力呢?学生讨论并回答。[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讨论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通过对信息的讨论与整合,构建健康生活的理念,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四、研讨问题,拓展活动(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思考:除了身体健康,健康还包括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并回答。板书记录: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2.提问: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和讨论,同学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有什么新的问题吗?3.小结:想要健康地成长,我们需要关注到方方面面。大家可以在课下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做成科学小报,拿到学校来分享哦![设计意图]通过思考与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健康”这一概念,对本课内容进行升华。而让学生带着新的探究任务走出课堂,可以引导他们在课外继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疑难解答】1.学生的体质数据从何而来?教师应在课前组织学生依据体质记录表,收集自己的健康指标数据。可以寻求体育老师的帮助,获取数据;也可以争取家长的配合,在家自主测试。2.在“完成班级学生体质健康统计表”环节,若班额较大,统计、汇总耗时太长,该怎样高效进行?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可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合,并即时转化为更为直观的图表,以便后续对数据的分析。【教学后记】16\n2.身体的运动【教材简析】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运用合适的方式搜集自己的身体健康数据,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从整体的视角审视评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从本课开始则是继四年级“呼吸与消化”单元学习之后,又一次站在人体系统、器官的角度认识人体,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肌肉收缩带动骨运动,是在机体内部完成的,抽象而复杂,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因此本课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举哑铃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举哑铃过程中上肢不同部位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推演出骨、关节、肌肉的协同工作过程。第二个活动制作模型,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用模型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并以此验证自己的推测。通过制作运动模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肢体完成运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认识人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发学生关注自己骨骼、肌肉、关节的健康生长。本课重在让学生认识骨、关节、肌肉的协同工作,为学生逐步建立“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概念搭建阶梯,培养学生用系统的、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学情分析】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从整体的视角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并评估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本课将视角从整体移向局部,学生将在四年级“呼吸与消化系统”的认知方法经验和日常运动中对骨、关节和肌肉的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典型的身体活动,多次观察与体验,以此触发对内部机体运动机制的思考和推测,进而从人体系统和器官的角度认识人体,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提升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身体运动和建模活动知道身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促进骨、关节和肌肉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思维]通过模型建构的方法,能阐明在运动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人体运动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探究实践]通过感知人体运动时的工作原理,能制作一个实物模型呈现出人体运动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态度责任]对设计和制作模型的活动感兴趣,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改进意图和方法。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与人体有相似的运动结构,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骨、关节、肌肉协同配合完成运动。[难点]通过自制的模型将自己观察、感知、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人体上臂模型。[学生]1.每组提哑铃、小木棒、橡皮筋、塑料弯管、剪刀、工字钉、透明胶等材料;2.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孔雀舞视频1.教师播放孔雀舞视频。学生跟随视频学做孔雀舞动作(上肢)。提问:刚刚这段孔雀舞中,手臂内部哪些主要的器官参与了运动?(学生重复动作,反复体验并回答)2.谈话:骨、关节、肌肉共同组成了我们的运动系统,它们是怎样完成运动的呢?(学生自由讨论回答)16\n3.讲述:骨、关节、肌肉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各种动作。它们是怎样默契配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身体的运动。揭示课题:身体的运动(板书)。[设计意图]以孔雀舞视频为导入,通过观察和体验孔雀舞的活动提出聚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人的身体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欲望。二、制作运动模型(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单、哑铃、小木棒、橡皮筋、塑料弯管、剪刀、工字钉、透明胶等材料。(一)举哑铃活动(预设5分钟)1.谈话:同学们,你举过哑铃吗?你知道举哑铃过程中上肢是怎样运动的吗?2.分小组进行举哑铃活动。强调动作过程:(1)用右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2)观察在移动哑铃的过程中,右上肢是怎样运动的。(3)反复做上述动作,并在运动时用左手按住右上肢的不同部位,感受骨、关节和肌肉变化。3.学生进行充分交流。4.小结:原来是我们上臂中的肌肉收缩带动了骨运动,从而将负重的前臂抬起。(二)迁移活动(预设3分钟)1.每个小组自选一个肢体动作,如直体屈膝抬腿、蹲起运动等,感受在这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同配合的。2.小组自选动作,重复动作,反复体验。3.小组上台展示动作,并说一说内部的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相互配合完成这个动作的。(三)制作运动模型(预设17分钟)1.绘制内部结构图谈话:刚刚我们进行了丰富的体验活动,那么在举哑铃的过程中,我们上臂内部的骨、关节、肌肉到底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呢?请将你的猜测画下来。2.自制运动模型(1)谈话:我们的结构图是平面的,现在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分别模拟骨、关节和肌肉来制作立体的运动模型吗?并试着让我们的模型运动起来。(2)学生自选材料进行制作。若学生制作困难,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或播放微视频进行指导。(3)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所选材料与骨、关节、肌肉有什么相似性。在操作模型运动时,指导学生观察木棒上下运动过程中橡皮筋的变化,进一步理解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同工作完成肢体动作的。(4)学生展示模型及运动过程,并说一说用什么材料模拟什么部位,该部位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5)提问:在手臂抬起的过程中,橡皮筋怎样变化?(预设:内侧的橡皮筋收缩,外侧的橡皮筋舒张。)[设计意图]在建模前,通过举哑铃活动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感受,以推测骨、关节、肌肉的协同工作过程。在制作模型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引导其思考用什么材料模拟什么部位。三、交流身体的内部运动(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人体上臂模型1.教师出示人体上臂模型,并展示抬起运动。提问:在这个运动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预设:骨支持人体的运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肌肉收缩带动骨产生运动,为人体运动提供了动力;关节使骨的运动更灵活,使其可以做屈伸和旋转等不同动作。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肢体动作。)2.谈话:看来骨、关节和肌肉非常重要,那么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我们应该做什么?(预设:经常进行身体锻炼;保持正确的坐、立、行等姿态;全面均衡地摄取营养等。)[设计意图]通过对骨、关节、肌肉运动机理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为了促进骨骼、肌肉的健康发育,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正确的坐、立、行等姿态,全面均衡地摄取营养等认识。四、生活中的类似结构(预设5分钟)16\n材料准备:教室门、塔吊运作视频1.谈话:生活中有许多与我们身体运动的结构相似的物体,比如我们教室门上面的合页。2.请同学上来操作一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与我们人体运动的相似之处?(预设:合页与关节相似。)3.出示塔吊运作视频,提问:塔吊的哪一部分和我们身体中的骨、关节或肌肉的作用相似?4.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设计意图]将科学学习拓展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疑难解答】学生自选材料并制作运动模型时,没有很好的思路或制作有困难时,怎么办?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或播放微课进行指导。对学生也可进行分层指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模仿微课进行制作即可;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建议其用气球皮代替皮筋或用线绳代替塑料弯管进行尝试;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采用完全不同于微课中的材料进行制作。以保证之后的模型展示更多元,交流更精彩。此过程重在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材料模拟什么部位,它们有什么相似性。【教学后记】3.心脏和血液【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观察、讨论、知识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属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承担着运输养料和氧气、废物和废气的作用。第二部分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方式,知道血液循环系统对于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从测量心脏跳动入手,让学生了解心脏的位置,探索心脏跳动的规律;以讨论和知识学习的方式,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各部分组成;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心脏跳动对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建模与推理能力,了解心脏在血液循环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将其与运动中的氧气需求建立联系。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学生间的心脏供血能力,提升学生关注心脏、血管健康的意识。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通过对心脏有限的观察,感知心脏的工作情况,借助制作模型的方式呈现出心脏的工作方式和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在此基础上,根据血管和血液的作用,从而构建出血液循环系统的模型,了解其工作方式及意义。让学生经历“器官—系统”的认知变化,培养学生用系统的、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学情分析】心跳是五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生命体征,但是他们不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及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本课以“测心跳”活动为起始,通过感觉心跳了解心脏所在位置;通过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率)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探究心跳的作用的模拟实验,理解心脏、血管的功能;通过测量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所需的时间,并与经常运动的同学进行比较,学生感悟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进而激发学生保护心脏的意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心脏的跳动的初步观察和建模模拟实验,知道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认识到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心脏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通过与同学的比较,了解体育运动可以强健心肌,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科学思维]通过构建模型和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推测出心脏的“工作”方式,以及其跳动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16\n[探究实践]通过对心脏有限的观察,感知心脏的工作情况,能通过制作模型的方式呈现出心脏的工作方式和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态度责任]对研究心脏、血管、血液如何工作并维持人的生存感兴趣,学会保护心脏健康的方法;愿意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猜想,并能听取他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想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难点]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心脏模型、水槽、水、吸耳球。[学生]1.学习用品、水槽、水、吸耳球、塑料管、听诊器、秒表;2.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听诊器、秒表、观察记录单1.邀请学生集体参加一分钟较为剧烈的体育运动或小游戏(如健身操、萝卜蹲游戏等)。2.提问:参加完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3.设问:你怎么知道心跳变快了?让我们使用听诊器找一找心脏的位置,听一听心跳,并用秒表计时,来比较一下运动前后的心跳变化。学生两人一组,使用听诊器与同学配合互相听心脏跳动情况,从中了解心脏的位置,及心脏不停跳动的情况,并学会测量心跳的方法。(学生先说说准备怎么做,然后教师示范。)心脏跳动情况记录表4.学生小结:运动后一分钟内心跳次数更多,心跳确实变快了。5.提问:关于心脏,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学生回答,谈谈他们对心脏的认知。出示儿童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心脏的形状和大小。6.教师小结:心脏主要由肌肉构成,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能感受到一次跳动。我们把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称为心率。7.设问:为什么人运动前后,心率会发生变化?心率变快有什么意义?(预设:心率加快可以输送更多的血液)板书课题:心脏和血液。[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心脏的位置,心跳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对心脏的工作状态有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心脏工作的意义的探索打下基础。二、探索血液循环系统(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水槽、水、吸耳球、塑料管(一)认识血液循环系统(预设22分钟)1.认识血管(预设4分钟)(1)找血管谈话:我们的运动部位是手和脚,而心脏在胸腔里跳动,是怎么把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呢?(预设:依靠血管)那么让我们来一起找找身体上的血管,时间30秒,找完之后组内讨论两分钟,看看哪组同学找得又准又多。学生交流汇报找到的血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血管遍布全身。(2)认识血管的作用谈话:你对血管有哪些了解?你知道血管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讨论交流:血管很长,有运输血液的作用等。教师小结(PPT演示):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按照构造功能分,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将心脏的血液运到身体各组织,静脉将身体各组织的血液回流到心脏,毛细血管为血液和组织间的物质交换提供场所。人体的所有血管连接起来,长度足足有9.6万多千米,大约可以绕地球两周半。2.认识血液(预设4分钟)16\n(1)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谈话:血液经过了这么漫长的旅程到达身体的各个部分,它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讨论、汇报、交流。教师小结(PPT演示):血液是一种红色不透明的黏稠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可以将养料和氧气运输到全身各处,同时将携带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模拟血液循环系统(预设14分钟)提问:血液要流过如此漫长的血管,是谁为它提供了动力?心脏是怎样提供动力的?下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一探究竟吧!教师介绍模拟实验方法(PPT演示),提出实验要求。思考:模拟实验塑料管、吸耳球、手的作用分别相当于什么器官?挤压吸耳球的动作,捏紧吸耳球和松开吸耳球分别模拟了什么?用大小不同的力挤压吸耳球,观察实验现象。坚持快速挤压吸耳球一分钟,一分钟里我们挤压了多少次,手有什么感觉?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分组进行实验,讨论、交流、汇报。小结:吸耳球模拟心脏,塑料管模拟血管,手模拟心肌。捏紧吸耳球模拟心肌收缩,放松吸耳球模拟心肌舒张。挤压吸耳球,用力大,排出水更快更多;用力小,排出水更慢更少。快速挤压吸耳球,手会变得很累,所以快速跳动,心脏也会很累。因此不能长时间剧烈运动,心脏也需要休息。(二)认识心跳的意义(预设8分钟)1.讨论运动之后心跳加快的意义。(预设5分钟)谈话:同学们已经通过实验模拟了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过程,发现挤压吸耳球的速度不同,液体流动速度也不同。在我们生活中,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会发生改变吗?(1)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模拟实验获得结论:当人体运动时,身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变多,心跳速度加快,血流速度变快,运输速度更快。(2)教师小结:心脏相当于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将肺部吸进的氧气和从肠吸收的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又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输送到肺部和其他器官,然后排出体外。2.感受运动前后心率变化(预设3分钟)活动:再次体验运动前后的心率变化,感受心率变化的作用,并记录下恢复到正常心率所需的时间。[设计意图]通过教学课件,以讨论的方式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各部分组成,结合模拟实验,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方式,从而逐步了解心跳的意义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三、拓展:保护我们的心脏(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发现心脏功能的差异(预设3分钟)提问:比较不同同学心率从运动后到正常状态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经常运动的同学恢复正常心率所需时间更短。讨论:对于保护我们的心脏,让它可以充分的休息,你有哪些建议?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让我们的心肌更加强健,降低心率。同时,睡眠时,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较少,心脏工作的强度相对较低。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益于心脏的健康。2.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心跳的意义: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心脏、血管和血液的协同工作,为我们身体各个部位送去养料和氧气,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保护好我们的16\n心脏和血管。[设计意图]通过同学间的比较,学生了解心率与健康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关心心脏健康,加强锻炼,养成良好作息,做到健康生活。【疑难解答】1.学生在经历模拟实验后,只是了解了心脏的工作方式,并不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如何让学生了解心跳的意义?由于心跳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都无法直观的观察到,甚至是模拟也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视频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心跳时,身体中的气体和物质交换,并鼓励学生通过科普剧的方式,进行演绎。2.学生对于血管、心脏、血液这些器官了解不多,在课堂讨论中氛围不浓怎么办?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器官都隐藏于身体内部,对其了解较少,且生活中也很少关注,因而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知识卡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这些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提升参与度。【教学后记】4.身体的“总指挥”【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4课。在这一课中学生将了解脑的结构与功能,建立保护脑的意识,它与第5课共同建立对神经系统的认识。“聚集”活动引出脑后,学生通过对直观形象标本、模型、视频、图片等观察“探索”,认识脑的大小、软硬、重量、颜色等特征,知道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等组成,知道脑和脊髓都联系着神经,神经遍布全身各处,了解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分工不同,交叉管理。在“脑能干什么”的研讨中,指导学生了解大脑不同区域管理功能不同,认识到脑控制着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做个记忆游戏”体验活动,指向大脑的功能。记词语是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记忆,记图像属于是以具体的形状、颜色等为主要对象的形象记忆。活动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其他记忆游戏;也可以分阶梯,逐渐增加记忆难度;还可以设计体现创造能力、推理能力等脑的其他功能的体验活动。引领学生了解采用什么策略记得好,关注自己哪一类的记忆能力更强一些。研讨2和拓展,指向脑的保护,保护脑不受创伤,保证脑休息时间。【学情分析】生活与学习经验使得学生对大脑指挥着身体的一切活动比较“熟悉”。但是大脑到底有哪些功能,又说不清楚,而且大脑包裹在头骨里,看不到也摸不着,学生很难了解它的特点。所以在本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好图片、视频、阅读材料、模型,并可以通过记忆游戏、建模等活动,以及提供一些脑部受损的疾病案例,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脑。【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着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大脑具有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认识到充足的睡眠、轻松愉悦的心情等有益于脑的健康。[科学思维]基于已有认知和活动体验,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描述脑的结构与功能[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模型、查阅资料等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体验活动推测大脑具有记忆功能。[态度责任]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后形成集体的观16\n点。能持续产生研究脑的结构与功能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分别控制着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充足的睡眠、轻松愉悦的心情等有益于脑的健康。[难点]能够通过体验活动推测大脑具有记忆和其他的一些功能。【教学准备】[教师]ppt、大脑模型、图片。[学生]纸团【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ppt]1.猜谜活动谜语一: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他力气小,背着房子走。(蜗牛)谜语二:远看是颗星,近看像灯笼,到底是什么?原来是只虫。(萤火虫)2.提问:你们觉得是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为我们猜出了答案呢?(板书:大脑)[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有趣的猜谜活动,引出本课的研主题——脑。二、探索脑的功能(预设28分钟)材料准备:ppt、半张报纸揉成的纸团(一)谈话引入1.设问:在刚才猜谜语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大脑有哪些功能呢?2.设问:那你在对谜语进行思考、推理之前,是不是要先读这个谜面?又说明大脑有什么功能?3.设问:我们平时除了用眼睛看这个世界,还会用到哪些方法观察这个世界呢?大脑又起了哪些作用?(预设:听——听觉、摸——触觉、闻——嗅觉)4.假装要举起手,要打一位同学,是什么指挥同学躲避危险?5.设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生活体验,从中你又感受到了大脑的哪些功能?6.补充完整板书:大脑——身体的“总指挥”(二)认识脑的构造1.设问:光靠大脑,我们的身体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吗?大脑要把指令信号通过什么器官传递给身体的各个位置?(预设:神经)2.谈话:大脑是人脑的一部分,人脑还有小脑和脑干组成。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脑干维持人体生命活动。3.大脑构造特点(1)设问:通过观察大脑模型或者图片,说说大脑有哪些特点?(2)提问:大脑上为什么有这么多沟回?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报纸,这报纸像大脑一样有很多“沟回”,让我们通过这张报纸发现大脑“沟回”的意义。(3)学生观察揉成团的褶皱报纸,再将其展开对比面积变化。(预设:“沟回”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三)记忆游戏1.游戏一:(1)ppt呈现游戏规则:40秒记住图片上的词语;1分钟后在纸上默写出这些词语。(2)讨论:①这个游戏主要在考验我们大脑的什么功能?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3)学生第二次游戏这个小游戏告诉我们什么?(预设:记忆功能可以被训练)2.游戏二:(1)ppt呈现比赛规则:30秒记住图片上的物品;1分钟后在纸上你看到了哪些物品。16\n(2)讨论:①怎样记住图片的物品名称。(预设:不同人的记忆功能有区别,有些擅长记文字,有些擅长记图形。②举例说说同一个大脑功能,不同人存在不同的差异。[设计意图]先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活动,带领学生认识人脑的组成,再通过纸团意识到大脑上的沟回能增加其表面积。接着开展两个小游戏,指向大脑的记忆功能,知道不同的人在记忆功能上存在差异,大脑的记忆功能是可以被训练的,大脑的其他功能也可以通过训练得以加强。三、如何保护大脑(预设5分钟)1.大脑如此重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脑?2.从保护大脑角度出发,我们的课程表有哪些优点?[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保护大脑的重要性以及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做到劳逸结合。【疑难解答】怎样让学生体验大脑的各项功能?答:书本通过记词语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脑的记忆功能,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感受大脑的其他功能,比如利用这些词语编一个故事,摆七巧板感受大脑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教学后记】5.身体的“联络员”【教材简析】本课为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第5课。它与第4课“脑的知识”相衔接,认识神经系统及工作过程,建立“神经系统”整体认识,形成良好习惯,维护健康。教材以仙人掌刺扎时人体反应现象激趣引出学习主题,通过资料阅读,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通过“扔接乒乓球(沙包)”游戏这一“体验-练习-比赛-感悟”活动,感受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体会人脑与神经的协调工作,认识到神经能连接中枢神经和身体各个部分,具有接收、传递信息的作用。在“研讨”中,梳理并描述神经系统感受器(感觉器官感受刺激)—传入神经(传递信息)—神经中枢(发出指令)—传出神经(传递信息)——效应器(身体做出反应)的工作过程,知道神经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学情分析】脑与神经虽然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两者活动过程却很难直接观察到,相比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更具隐性特征。因此依托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或有趣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自身生理反应的角度来认识神经系统成为突破“隐性”难点的首要方法。通过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都离不开神经与中枢神经的密切配合。【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多次体验“扔接沙包”游戏,能分析其影响因素,知道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是神经系统协助完成的,知道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并能以此应用于实际,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缩手反应”和“扔接沙包”的反应过程,能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并构建“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表达模型。[探究实践]在“扔接沙包”的体验活动中,能根据首轮经验和训练,改进自己“投”或“接”16\n的方法,尝试提高命中率。[态度责任]通过体验与交流,认同减缓精神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这一理念。【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难点]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并会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盆仙人掌、班级实验记录单、红蓝磁贴、板书。[学生]2人一组,每组一个杯子、一个沙包;每人需要书本、课堂作业本中的记录单、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直入主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盆仙人掌1.出示一盆仙人掌。提问:如果我们的手无意间被这个仙人掌刺到,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是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先感知到被刺的?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又是我们身体中的哪个器官在指挥我们的手缩回来?谈话:在科学上,我们把人体能处理信号,并发出指令的部位合称为神经中枢,它包括脑和我们脊柱中的脊髓,其中脑是最高级的控制中心,大部分身体的反应都由脑控制,而一些简单的不自觉反应,如刚才的缩手反应是脊髓控制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被仙人掌刺到的场景引入,从常见的缩手反应展开讨论,初步认识感受器官和神经中枢。二、认识神经系统及其工作过程(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书本、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杯子、一个沙包、班级实验记录单、红蓝磁贴(一)了解神经系统,出示课题1.阅读资料: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讨论:(1)在缩手反应中,当皮肤受到刺激后,信号是如何传递到神经中枢的?(2)你觉得神经在这些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3)关于神经你还知道些什么?3.谈话:我们把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的神经称为传入神经,把脑、脊髓发出的指令传递给器官的神经称为传出神经。神经像电缆线一样,分布于全身,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了神经系统,它就像我们身体的“联络员”,不停地传递和处理着各种信号。(二)初步体验神经系统的工作1.做游戏,出示游戏规则:两人一组,相距1.5米站立,确定一人扔沙包,一人拿杯子接沙包,身份一旦确定,不可变换身份。游戏总共扔10次,接住1次得1分,统计得分,进行班级汇总。2.学生实验,并用红色磁贴在班级统计表中统计各组得分。3.讨论:(1)在刚才的活动中,对于扔球员而言,他身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扔球这项工作?(2)这几个器官,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是如何工作的?(3)那如果要提高命中率,甚至百发百中,在不改变材料和规则的前提下,可以怎么做?(三)再次体验神经系统的工作1.三分钟时间学生自由练习。2.再次测试10次,这次用蓝色磁贴统计各组得分。3.讨论:(1)仔细观察全班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2)你知道这是身体中谁的功劳吗?说说你的理由。16\n(3)是不是每一组通过训练,成绩都提高了?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4.谈话:是的,通过训练,我们的神经系统能做出更准确、更灵敏的反应。但是神经系统的工作还跟我们的心情等有关,身体各部分协调工作,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是能够改善大脑的功能,使感觉越来越灵敏,肢体动作越来越协调,人越来越聪明。(四)了解更多神经系统的工作1.生活中,你还能举举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例子吗?[设计意图]通过缩手反应,初步认识神经系统工作的过程,通过扔球游戏,再次感受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尝试以训练来提高神经系统工作的灵敏度,同时了解到神经系统工作的复杂性。三、保护神经系统(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哪些步骤?2.谈话:如果神经系统受损,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牙痛?牙痛还是小事,如果我们不小心伤到了神经中枢,比如脊髓,就会导致下肢瘫痪呢。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设计意图]回顾本课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并学以致用,产生保护神经系统,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疑难解答】神经中枢由脑和脊髓构成,在课堂中,学生对脊髓的作用产生疑惑,怎么办?建议:可以让学生体验“膝跳反射”,两人一组,在放松的状态下,找准韧带敲击,观察“踢腿”反应,体验是否能用脑自然控制,理解脊髓作为神经中枢的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神经系统概念体系。【教学后记】6.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6课。通过第4、第5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人体的神经系统能够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支配人体做出相应的反应”的认知。本课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也会刺激我们的身体,使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高兴、愤怒、惊奇、悲伤等是人不同心理活动的情绪表现,它们和压力一样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将话题聚焦到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压力以及愤怒等情绪方面。第二部分——探索,探索部分有三个活动,活动1通过列举和描述了解压力对身心造成的不好影响。活动2和活动3通过分析和讨论,形成减缓压力、避免冲突、控制愤怒的有效策略。第三部分——研讨,利用所学,科学合理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本课重点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对自身的影响,进而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身心健康,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学情分析】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建立了“人体的神经系统能够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支配人体做出相应的反应”的认知。学生对于来自学习、生活的压力,都有自己的经历与体会,但缺乏应对压力、管理情绪的意识。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研究欲望。16\n【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分享,知道良好的沟通可以避免冲突、体育锻炼有助于减缓精神压力,体会到大脑管理人的情绪、意志、行为等,意识到人的情绪、意志、行为是可以控制的。[科学思维]能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及对周围人和事的观察,用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形成长期精神压力不利于身心健康和大脑可以控制情绪的认识。[探究实践]能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分享,获得面对压力、冲突等情况时,合理控制、管理自我的方法。[态度责任]在交流与分享中,能认识到科学管理自我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能勇于面对自己日常生活中不良的情绪表现,并愿意管理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分享,获得面对压力、冲突等情况时,合理控制、管理自我的方法。[难点]能将习得的合理控制、管理自我的方法,内化为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有效行动。【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安排情景剧表演[学生]1.活动记录单;2.“改变看法小训练”表格【教学过程】一、测一测,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谈话:虽然我们是小学生,但是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压力和刺激。2.测一测,出示几个案例(对应不同的情绪),引导学生谈谈遇到以下事情会做出什么反应。(任选一个你有类似经历的案例谈谈。)3.交流案例以外自己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4.师:看来我们都曾感受过不同程度的压力,产生过不同的情绪,那我们该如何管理它们呢?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调动学生以往的情绪体验,快速聚焦到研究主题,引发学生对自己情绪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应对压力、管理情绪的欲望。二、探究不良情绪的产生、危害和管理方法(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活动记录单、“改变看法小训练”表格(一)了解压力和不良情绪的产生1.提问:你知道压力和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吗?2.生讨论:尝试结合神经系统的作用来解释。(预设:大脑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做出的反应)3.教师讲解:(1)不同的情绪,就是人体面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2)压力和情绪是正常的自然反应。(3)如果情绪体验过分强烈或长时间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是不正常的。(二)认识压力和不良情绪带来的危害过渡:压力和不良情绪会引起身体的哪些反应?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1.案例分析:任选一个你有类似经历的案例谈谈。2.交流案例以外自己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导致身体产生的反应。3.阅读资料补充:压力和不良情绪引起胃肠道问题、免疫力下降。4.引导归纳:从影响身体健康和影响学习效率、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概括。(三)学习管理压力和不良情绪过渡:压力和不良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该如何有效地管理压力和情绪呢?1.小组讨论:针对前面的案例,结合自己的经验,讨论管理压力和情绪的方法,记录下来。2.汇报交流。16\n3.师补充: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建议吧!观看微课,补充介绍管理压力和情绪的方法。方法1:合理宣泄,比如哭出来、说出来、写出来、动起来;方法2:改变看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结果。4.“改变看法”小训练:想一想,你还面对过哪些让你受刺激的事情?你的看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果是消极的,试着用合理的、积极的看法代替,填在表格中。5.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出管理压力和不良情绪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小训练等方法初步获得应对压力、冲突的自我管理方法,再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出一套“系统性”的方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三、演一演,我会运用(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情景表演1.观看情景表演:小明传本子时碰到了小红的眼睛,没有道歉,小红很生气。2.思考、讨论并演一演(1)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做?(2)如果你是小明和小红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做?[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将前面环节获得的方法在新情境下进行迁移的过程,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再分析,将合理控制、管理自我的方法,内化为有效的行动。四、辩一辩,拓展延伸(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观看视频:范进中举喜极而疯。2.讨论:遇到特别高兴的事情,我们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绪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意识到不是只有消极的情绪才算是不良情绪,积极的情绪处理不当也会造成身心伤害。引导学生再次意识到科学管理自我的重要性。【疑难解答】1.学生在学习中会有疑惑:生活中是不是只要产生消极情绪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建议:消极情绪是相对于积极的情绪而言的,人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刺激时难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虽然身体会产生一些反应,但是对身体健康并不会造成很大伤害,不过要想办法尽快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否则就会影响身心健康。2.学生不愿意表达真实的感受怎么办?建议:首先要创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必要时教师可以带头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形成一种师生合作互助解决问题的课堂氛围。其次,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组内交流,在小组范围内,学生容易甩掉“害羞”“怕被嘲笑”“怕说不清”的包袱。【教学后记】7.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7课。基于前面的学习,本节课又一次将学生的视线聚焦到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强化学生对人体健康及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认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制订适用、有效的健康生活计划,用于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将学生的视线聚焦到“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保护身体健康”上面。第二部分——探索,探索的主体活动是制订“健康生活计划”。第三部分——研讨,通过交流自己与同学生活中不健康的日常行为,让学生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16\n可以将此部分内容放至第二部分“制订健康生活计划”前进行讨论研讨。第四部分——拓展,为家庭成员进行健康规划,制作“健康生活海报”,强调要综合利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图文并茂。本课重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深入地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并根据健康生活计划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学情分析】在第一课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后续学习中还分系统地关注不同器官的健康状况及保护的方法。至此,学生已经认识到怎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怎样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这为制订合理、适切、可操作的健康生活计划做好了铺垫。【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身心健康,认识到科学合理的计划有助于形成健康生活的习惯。[科学思维]通过制订健康生活计划,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深入地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并根据健康生活计划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探究实践]在“制订健康生活计划”的体验活动中,能正确认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并分析自己的健康状况,确定要实现的健康目标。[态度责任]通过交流与研讨,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决定了自己的生活质量,能把自己制订的计划付诸行动,并坚持不懈。【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健康行动计划。[难点]能够把自己制订的计划付诸行动,并坚持不懈。【教学准备】[教师]关于健康生活的相关资料、教学课件[小组]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材料准备:视频资料1.播放视频:小小协调王2.学生尝试挑战3.提问:联系学过的知识,完成这项挑战,需要身体的哪些部分配合?(预设:骨骼、关节和肌肉——运动系统;大脑做出反应——神经系统;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小结:身体的各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一、激发兴趣,直入主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提问: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而复杂的机器。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身体的结构、功能以及人体的健康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我们通过视频来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师播放视频2.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果身体的一个部分出现问题,会导致其他部分甚至整个身体、心理也出现问题。3.提问:怎样做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健康快乐地生活呢?4.讲述:今天我们就来挑战“无冕之王——我是健康生活师”,我们的任务是通过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健康生活计划——最后执行计划达到健康目标。[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保持身心健康前提。从“无冕之王”的挑战任务,引出课题。二、制定健康生活计划(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健康调查表,健康生活计划表(一)学生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1.讲述:我们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来个小调查,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要求。16\n2.学生完成“健康小调查”。3.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生活习惯会影响我们的健康?4.提问:通过“健康小调查”,你们存在着哪些不健康的行为?5.师生简单交流。6.引导:现在,我们来看看小红的行为方式,诊断一下小红是否健康。(生汇报)7.教师小结:健康的生活不仅指身体健康,还指心理健康。8.讲述:可以结合这个单元第一课的体质记录表的数据、“健康小调查”和2号信封提供的健康生活资料,对自己当前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将不健康的行为习惯,以及它对身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及改变方法填写在这张“健康生活评估”表中。9.学生开始健康评估。(预设:学生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分析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同时教师展示健康生活的资料,辅助学生交流。)10.讲述: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评估,是开启健康生活的第一步,让我们通过分享来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二)制订健康生活计划1.提问:我们要学会制定健康生活计划,来帮助我们改变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结合你的情况,你想要实现什么健康目标?2.讲述:是的,目标不能太大,也不要太小这样才有挑战性!明确了自己的健康目标后,我们就可以制订计划了!3.讲述:这有一份健康生活计划指南,同学们可以根据指南,结合个人,制定一份健康生活计划!请领取3号信封,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健康行为计划。三、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图片,学生记录单1.讲述:我们来听听下面这位同学的分享。2.学生汇报。3.提问:同学们,我们有哪些办法能确保计划的执行呢?(预设: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家长、老师监督;每天打卡记录。)4.学生讨论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健康生活计划——最后执行计划达到健康目标,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制订适用、有效的健康生活计划,用于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四、生活中宣传健康生活(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讨论、交流了什么是健康生活,也制订了健康生活计划表。2.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健康生活才刚刚开始,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利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份健康生活宣传海报,提醒所有人都能健康生活。[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制订健康生活计划过程,能够把自己制订的计划付诸行动,并坚持不懈。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疑难解答】课堂上我们制订了健康生活计划,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确保计划的执行呢?建议:可以让别人监督你,比如通过朋友圈打卡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进行自我监督,比如在自己制作的健康行为计划打卡表中进行每日打卡,或者每天写执行效果日记记录自己每天执行计划的感受和体会,你也可以带头组织建立班级健康行为计划学习效果群,定期将自己的执行效果用简单的一句话发表出来,以便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和促进,总之,健康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我们是否足够努力、足够坚持。【教学后记】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2-09-20 15:40:07 页数:16
价格:¥5 大小:60.21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