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教案(共6课)(2022新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材简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旨在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出发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物品,辨认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指认常见材料并把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概念,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出发观察物品,激发研究材料的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为了获取学生对材料的初始概念,启发学生聚焦观察材料的特征,激发学生研究材料的兴趣,本课设计了材料分类活动。在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的过程中,孩子要依据材料类别对材料做出初步的辨别,这能促进他们在分类思维上的发展。当然,孩子在辨认、交流各种材料并对其分类时,也会遇到问题和分歧,这将成为驱动他们不断观察、交流和探索的动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较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地观察与了解,因此认识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周围常见物品,初步了解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能将物品按材料分类。[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身边常见的材料,简单描述材料的特点,并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态度责任]在观察周围常见物品过程中,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并倡导节能环保。【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衣服、橡胶手套、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课件出示小科同学在暑假旅游过程中拍摄的图片。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景物呀?2.课件定格其中一张照片。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些是大自然中的景物,有些是城市里人们建造的景物,哪位同学能给结合小科的这张照片,将这些不同的景物分成两大类呢?说说你的理由。(请2-3名同学说一说)(预设:房子、汽车、桥等为一类,山、湖、树林等为一类。)3.小结:像山、树林、湖泊这些自然存在的就是自然世界,而像汽车、桥、房子这些人造的景物就构成了人工世界,这两个世界一起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板书:我们生活的世界)。[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旅途中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让学生初步了解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并能尝试用这个标准对周围的景物进行分类。二、常见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预设25分钟)14\n材料准备:衣服、橡胶手套、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等14种物品、观察记录单。1.课件出书小科的房间桌面上物品的照片。(1)物品的认识和编号。提问:大家认识这些物品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名称,并按照顺序将这些物品进行编号。(2)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提问:这些物品大家都比较熟悉,接下来请大家根据材料的类别给物品分类摆放。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常见的材料呀?(预设:木头、玻璃、塑料、金属……)(板书科学词汇:木头、玻璃、塑料、金属……)接下来请大家按照材料标准来分类,并把分类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2.组长领材料,学生实验。(1)分组实验。(2)全班反馈交流。(预设:衣服的分类会产生分歧)3.小结:小朋友们真是火眼金睛,原来同种材料我们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而一样物品也可以由多种材料做成。[设计意图]通过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并意识到可以根据不同材料给物品分类。三、了解常见材料的特点(预设7分钟)1.小组交流,初步了解材料的特点。(1)提问:刚才大家对小科桌上的物品按材料进行分类,接下来请大家选择其中1-2种物品,说说该材料的特点。(2)小组内说一说该材料的特点。补充资料:纤维是由细丝组成的物质,有天然纤维和人工合成纤维,棉花、麻类植物的韧皮部分、动物的毛等都是天然纤维,而合成纤维,有我们常见的衣服材料尼龙、涤纶等等。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由于此概念较复杂,因此可以向学生列举常见的橡胶制品,如橡皮、橡皮筋、橡皮泥、气球、轮胎等。2.全班交流反馈。(1)全班交流材料的特点。(2)提问: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都很不错,接下来请大家观察自己所在的教室的各种物品,你能找到认识的材料吗?(预设:课桌(木)、窗户(玻璃)、书本(纸)……)[设计意图]在了解材料特点环节,学生可能会从颜色、形状、轻重等方面开展研讨,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从“类”的视角描述材料的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材料的用途、功能等维度进行描述。四、初步了解材料与环境(预设3分钟)我们生活的世界1.提问:木头这种材料最初是来源于什么呢?纸这种材料最初又是来源于什么呢?2.小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很多材料都来自自然世界,但是自然世界的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自然世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其实像金属、橡胶等等这些材料最初也是来自自然世界,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调查了解。[设计意图]木头、纸是学生常见的两种材料。通过对这两种物品的观察描述,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出发进一步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疑难解答】1.学生在对物品按材料进行分类时,遇到不认识的材料怎么办?教学中所出示的14种物品,建议以实物的形式出示。在这些物品中既有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又有学生相对比较陌生的材料。首先让学生根据材料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如果遇到无法区分的材14\n料可以先填在“其他”一栏,再通过研讨、提示等环节让学生进行修正。2.学生在研讨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怎么办?对于描述物品的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本环节主要让学生聚焦到“材料”这个层面进行研讨,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能会从颜色、形状、轻重等方面去描述一个具体的物品,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从“类”的视角描述材料的特点。可以提示学生这些材料“能用来做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学后记】2.不同材料的餐具【教材简析】《不同材料的餐具》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教学将以常见餐具为载体,引领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对不同材料进行多角度观察,进而了解金属、陶瓷、木头、塑料这几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四种典型材料的特点,深化对材料特征的认识,初步掌握观察材料的方法,并在多方位观察的基础上以游戏的方式用科学词汇描述材料的特点,同时学生能够从观察和学习中认识到材料具有多样性。本课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知道各种材料的特点;第二部分——探索,主要包含观察4类(8种)餐具和做“神秘的盒子”游戏两个活动;第三部分——研讨,包含对不同材料特点的研讨和对用不同材料做的同种物品优缺点的研讨。教学要借助研讨活动将学生对材料特点的认识整理到班级记录表内,使学生对材料的认识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第四部分——拓展,认识生活中更多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同种物品。【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餐具都非常熟悉,也能基本说出制作这些餐具所用的材料,但他们极少关注和研究做成餐具的材料的特点,所以缺乏对材料特点的全面认识。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能用一年级观察物体的方法及描述词语来观察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但容易将物品(餐具)的特点与材料的特点混淆,教材提供每种材料的两种餐具,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个辨识“物品”和“材料”的契机,从而能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材料的特点。【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际观察不同材料的餐具,知道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初步建立“材料”与“功能”的联系。[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探究实践]在教师指导下用多种感官观察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的特征;能依据材料的特点对材料种类进行简单推理。[态度责任]积极投入观察材料特点的活动,及时记录自己观察和发现的结果并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能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点,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感官及借助简单工具多维度观察不同材料,并用科学词汇描述材料的特点[难点]对不同材料的餐具特点的对比,发现材料的特点影响其功能,建立“材料”与“功能”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四种材料的碗和勺各一套、黑色带盖盒子、班级记录表[小组]金属碗和金属勺、陶瓷碗和陶瓷勺、塑料碗和塑料勺、木碗和木勺、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等。14\n【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碗1.出示课件,谜语:形状如半球,伴人来用餐,颜色有多样,一日洗三遍。(打一餐具)提问:这是我们常见的餐具——碗,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呢?2.出示超市餐具照片,观察材料的特点。提问:这里有不同类型餐具(碗)的照片,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感官去观察它们?(预设:预设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3.出示课题小结:这些材料还有哪些其他特点呢?我们如何知道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餐具来研究不同材料的特点。出示课题:不同餐料的餐具(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不同材料的餐具,让学生回忆用不同感官多角度观察、描述材料的特点。二、观察四种材料的特点(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四种材料的勺和碗各一套、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黑色带盖盒子1.出示四套不同材料的勺子和碗(金属碗和金属勺、陶瓷碗和陶瓷勺、塑料碗和塑料勺、木碗和木勺)。提问:这四套餐具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预设:金属、陶瓷、塑料、木头)2.观察记录四种材料的特点。(1)明确实验要求,并要求用科学简单的词汇记录材料的特点。讲述: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在对物品的材料进行观察时需要用到不同的感官。用眼睛看可以了解物品的颜色、花纹、反光等,为了能有更多发现,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物品的细节;用手摸可以了解物品是粗糙还是光滑、用抠一抠了解物品软还是硬、用掂一掂了解物品轻还是重等;用鼻子闻可以了解物品有没气味;用耳朵听,听一听声音是怎样的,清脆还是低沉的。(2)明确实验要求,并要求用科学简单的词汇记录材料的特点。(3)小组活动:学生相互合作,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并记录。要求:人人观察、及时交流、轻声研讨《不同材料的餐具》班级记录表金属陶瓷塑料木头用眼用手用鼻用耳(4)全班反馈:四种(金属、塑料、木头、陶瓷)材料各有什么特点?3.四种材料做的勺子和碗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1)提问:这些餐具用不同的材料制成,那么在平时的使用中,你觉得它们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预设:瓷碗、勺表面比较光滑易清洁、但是比较容易摔碎、比较重;塑料碗、勺比较轻,不容易摔碎,但是不易清洁等)(2)小组讨论(3)反馈交流(4)教师小结: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材料的不同功能4.“神秘的盒子”游戏(1)介绍游戏规则:“神秘的盒子”前面摆放8种餐具(为学生推理判断提供思维依据),学生描述,老师回答“是”或“不是”,猜出盒子里的餐具。(2)思考:如何能快速猜出答案?进一步修正对材料特点的描述。[设计意图]以常见餐具为载体,引领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对不同材料进行多角度观察,进而14\n了解金属、陶瓷、木头、塑料这几种材料的特点。在观察过程中,学生用已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及描述词语来观察描述做成餐具的各种材料。在此基础上用“神秘的盒子”游戏,深化学生对材料特点的认识以及对物品材料区别的认识,同时也是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良好载体。三、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预设8分钟)1.出示四套餐具。提问:除了勺和碗可以用不同材料制成,你知道还有哪些物品也可以用不同材料制成?2.学生举例,并填写记录表。(花瓣状的记录表不强求学生全部填满)3.物品的材料和功能之间的关系。(1)提问:物品的材料和功能之间有哪些关系?(2)小结:同一种物品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同一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材料的不同特点决定了材料的不同功能,人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材料制造物品。[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对不同材料制作餐具优缺点的分析,体会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材料制造物品,使学生对材料的认识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形成了对材料及对应物品的客观认识。【疑难解答】1.如何更有效组织学生观察四种材料的餐具?观察活动开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观察,并聚焦到观察“材料”这一层面。通过讨论明确可以用眼看、手摸、耳听、鼻闻等多种方式,并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掂一掂,敲一敲,抠一抠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坚硬、光滑、粗糙、反光等科学词汇供学生参考使用,并提示可以对比观察不同材料制成的同种物品来比较材料的不同特点。2.学生对材料的特点的理解比较抽象,怎么办?学生对于材料特点的理解是不断积累不断更新的过程。在本节课上,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在观察中去认识材料的特点。在教学中建议以实物为背景,来辅助解释材料的特点,如同样是鞋子,运动鞋面是用布(纤维)做的,它的特点是轻便,耐磨;而雨鞋则是用橡胶做的,特点是比较笨重、能防水等。【教学后记】3.书的历史【教材简析】《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书发展的历史是人们根据需要不断选择优化材料的历史。本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模拟做书,进一步了解材料的不同特点,在此过程体会做书材料随时代演变的过程,并通过比较体会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本课通过历史上不同阶段各种书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通过本课学习,探讨用不同材料书写、做、保存、携带、使用等难易程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能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观察一些材料的特点,并能用一些比较科学的词汇表达,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纸这种材料做书跟其他材料相比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信息学生了解是有限的。【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际做不同类型的书,进一步了解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初步建立“材料”14\n与“功能”的联系。[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探究实践]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材料的特性并思考适合相应材料的书写工具以及装订方法。[态度责任]通过做书,感受到用材料做某种物品时,需要考虑其优缺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改进物品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难点]在做书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材料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课前对书的历史做好了解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片、毛笔、墨水、木棒、细绳、订书机、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书的历史(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课件出示骆宾王的《咏鹅》,学生朗读。提问:《咏鹅》大家非常熟悉,这首古诗是一千多年前写的,它是怎么流传的现在的?(预设:通过书籍保存流传到现在)2.观察自己身边的书,讨论并出示课题:书的历史(板书)。提问:书大家都很熟悉,古时候的书也是这样的吗?你知道人类曾经用什么材料呢?3.微课:了解书的演变史。[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书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知道人类曾经用什么材料呢?将研究主题聚焦到材料上。二、用不同的材料做书(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纸张、泥板、竹片、毛笔、墨水、木棒、细绳、订书机、记录单1.出示微课:了解书的演变史。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你看到哪些材料用来做书呢?(预设:龟壳、竹简、泥板、丝绸等)2.体验用不同的笔在三种材料上写字。(1)讲述: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了解到,古人用不同的材料做成书,接下去我们模仿古人来体验在不同的材料上书写的感受。(2)出示三种材料:陶泥板、竹片、纸及三种书写工具:木棒、毛笔、铅笔,提问:要用这三种书写工具在这三种材料上书写,你会怎么选择?(3)反馈交流,出示活动要求:在不同的材料上写自己的姓名,体验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并在小组内交流。(4)学生体验用三种不同的工具在三种材料上书写,记录活动感受。(5)交流反馈(预设:在泥土板上写的字很容易模糊、在竹片上写字要等墨汁干等)3.做一本简易的书。(1)将这三种材料装订成册。提问:同学们让我们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那么这三种材料该怎样装订成册呢?(预设:泥板可以在上面打洞;竹片可以用绳子串起来;纸可以用订书机)(2)学生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并记录活动感受。要求:①泥板书的制作:两块橡皮泥板刻好字后,将橡皮泥板整齐地摆放在一起。②竹片书的制作:用绳子系在竹简上,每一片竹简系一个扣,上端和下端分别绑上绳子做两端的固定。③纸书的制作:将纸摆放整齐,用订书器装订,一般装订两到三个钉,注意装订的时候要对齐。14\n(3)交流活动感受。[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在陶泥、竹片、纸等不同材料上书写、装订成书的过程,感受、模仿从古至今人类在书籍制作过程中的方法和变化。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不同特点。三、三种材料的优缺点(预设8分钟)1.全班反馈三种材料的优缺点。提问:刚才我们用这三种材料进行了书写,并且进行了装订,这三种材料有什么优缺点?学生根据体验和活动记录,交流反馈三种材料的优缺点。(包括:制作难易程度、保存情况、携带情况、使用情况、获取材料难易程度,预设让孩子们发现不同的书都会有其优缺点。)2.研讨:哪种材料最适合做书?(1)提问:每种材料各有优缺点,你们认为哪种材料最适合用来做书?(预设:从便于书写、阅读、携带等方面分析,从而得出纸质书最为合适。)(2)出示造纸术资料。3.做书材料变化的启示。提问:这节课我们经历了书的发展,从做书的材料的变化,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呢?(预设:做书的材料不断改进、书越来越轻便、书写更便捷等)[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三种材料的优缺点。体会到制作材料及其技术的不断改进,认识到要全面地考虑材料的优缺点,才能使设计的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四、书的发展(预设3分钟)1.出示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图片(1)提问: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电子书进行阅读,你觉得未来的书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2)保护视力教育[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畅想,在谈论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材料是会不断变化的,材料的变化与自己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疑难解答】1.学生在理解“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这个问题比较抽象,怎么办?首先让学生进行做书过程的体验,整个过程主要有两个活动,分别是“用不同的笔在三种材料上写字”和“装订成册,做成一本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笔+材料+装订”的组合,这样可以保证做书活动的有序性。在体验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感受,通过组内研讨、班级交流等形式多次对活动进行反馈,在亲身体验中学生会对“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2.本节课学生体验的材料较多,教师比较难把握,怎么办?本节课的体验活动由于学生每个人都要体验三种材料的书写、装订因此教师在材料准备和回收过程比较繁琐。首先是陶泥板最好是半干的,方便学生用木棒书写,上课结束后及时按压可以在下个班继续使用。竹片上要有缺口,方便学生串线等。教师不要把重点放在作品呈现上,而是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材料的特点以及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学后记】4.神奇的纸【教材简析】《神奇的纸》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四课时。通过第3课的学习,学生体验了制作物品的材料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优化的过程。纸的出现,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更是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纸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科技发展的历史。在本课中14\n,学生将利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本课中,安排了对纸的简单改造活动。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纸折叠成瓦楞状,然后去体验改造后的纸在弹性与缓冲、承载力、隔热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将发现对纸进行简单加工后,它的性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他们还会产生继续改造材料以改变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纸非常熟悉,并有着纸各种使用情境的经历(如书写、折纸等)。但是对于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很少会对纸进行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在动手能力方面,“叠一叠”这个环节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以录制微视频的形式指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纸。【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纸的不同操作观察,知道纸的不同特征,并初步了解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科学思维]通过对纸的不同观察,发展思维的分析、概括能力。[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能用语言描述纸折叠前后的变化。[态度责任]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材料。在活动中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套、防腐木(有条件)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普通白纸1.出示白纸。提问:这是一张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2.基于纸的特点,交流纸的用途提问: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呢?(预设:做成书本、包东西、画画、写字、做扇子)3.引发对纸的畅想提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预设:这个环节要允许学生发挥想象,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4.揭示课题:神奇的纸(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小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二、纸的变化(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瓦楞纸板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学生记录单1.出示纸箱裁切片(瓦楞纸片)(1)提问:这张纸片就是纸通过一些“改造”得来的,大家看看它有什么特点?(预设:更厚、中间有波浪形的结构等)(2)聚焦纸板中间的瓦楞状结构。小结:这样的形状被称为瓦楞状,这种形状的纸就叫瓦楞状纸。2.探究纸的变化。(1)交流改造纸的方法。提问:同学们,我们可以将一张普通白纸改造成瓦楞纸结构吗?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功能。14\n(2)学习折纸的方法。①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或播放微视频),明确注意事项②指导各组学生完成瓦楞纸的折叠。(注:这个环节需要两张纸,其中一张折叠,另一张保持原状做对比观察)(3)对比观察纸的新特点提问: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预设:纸的厚度、宽度发生了变化、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并通过该环节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在后面几个阶段也需要对比观察)[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瓦楞纸,让学生关注纸的变化和特点。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三、对比观察纸的变化(预设20分钟)1.瓦楞纸的特点提问:瓦楞状纸具有哪些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领呢?通过三个实验来发现它们的新功能。实验一: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实验二:放一放取两本字典(或厚一些的书)平放在桌面上,字典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将白纸放置在两本字典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放在纸的正中间,直到纸塌陷为止。测试完白纸后,再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重量。(预设:两张纸的承受能力差距较大,白纸要选择较轻的物体,瓦楞状纸要选择相对重的物体)实验三: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分别用白纸和瓦楞状纸贴着杯子,来感受冷热的程度差异,对比两者间的区别。(强调:注意使用热水时的安全,小心热水烫手)[设计意图]通过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现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精确意识的培养。2.实验小结,反馈交流发现。(1)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实验,你对纸折叠变成瓦楞状纸的变化有了哪些了解?学生汇报,教师记录。(其他学生继续补充自己组的发现)(2)瓦楞状纸在生活中的应用①观察纸箱中的瓦楞状纸引导:我们再来看看这张瓦楞纸片,其实它是从纸箱中减下来的,那么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预设:纸箱会变轻,能承受更多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②观察纸杯和杯套提问:那生活中杯套和杯垫,用利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功能呢?(预设:减弱热传递,防止手烫伤)[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寻找物品中的瓦楞状纸,分析物品运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描述这个特征会使物品具有什么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全新角度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四、纸的更多变化(预设5分钟)1.纸还可以有哪些变化呢?2.拓展:油纸的研究(1)我们在纸的表面刷一层油做成的油纸,然后,分别在白纸和油纸上滴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3.小结:生活中,像纸这样加工、改造以后,产生新的功能的材料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去找一找身边的例子,亲自试一试。[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实践引向课外14\n。这样将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疑难解答】1.对于纸的性能比较,学生观察有欠缺,怎么办?对于纸的加工改造有不同的方法,教材中采用把纸折成“瓦楞纸”操作比较简单,效果也是比较明显。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从多个维度去描述改造后纸出现的变化。“按一按”、“放一放”、“摸一摸”分别指向弹性、承重、隔热等方面的性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总结。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给学生提供改造前的纸可以让他们进行对比观察。2.关于纸的更多“改造”,学生很感兴趣,怎么办?学生对于纸非常熟悉,平时对纸的“改造”也经常发生——如折纸、剪纸等。教材中将纸折成瓦楞纸只是其中的一种操作方法。在拓展环节教材安排了“制作油纸”活动,该活动操作比较简单,对比观察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在教学上学生可能会提出对纸进行更多的“改造”,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小专题研究,在实践中学生会发现更多纸这种材料的特点。【教学后记】5.椅子不简单【教材简析】《椅子不简单》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五课时。在前面4课中,学生已经对身边常见材料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了常见材料的名称,对材料的特点做了观察记录,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方法,了解到材料的革新和对材料性能的优化更好地满足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椅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日常用品,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容易被忽视的关于材料的知识。对椅子的研究指向对多种材料制成的物品的研究。椅子的设计、制作要考量使用功能与材料特点是否相匹配,从而使每种材料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所以说“椅子不简单。”本节课借助椅子这种物品,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基于真实情境探究材料的机会。学生要对生活中的椅子进行剖析,包括观察椅子的组成,辨别不同的材料,分析材料的作用,通过椅子这个例子辨识材料在生活中的真实应用。【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于椅子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椅子的制作材料、功能等的认识较为单一,很少会对椅子进行深入的剖析。对于材料的特点与其相应的功能的思考方面,二年级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给予合适的脚手架,例如观察椅子的选取不宜太过复杂;比较单一材料和多种材料制作的椅子不同时,给学生一定的实物或图片例子,缩小范围。【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椅子的观察,直观感受到物品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科学思维]综合分析椅子主要组成部分的材料和特点,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探究实践]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椅子各部分的组成材料及特性;用观察、描述、比较等方法辨识材料特性与功能。[态度责任]知道人们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往往用多种材料来制作物品;生活中会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来选择材料。【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将材料的特点与椅子的功能联系起来。[难点]引领学生观察比较单一材料和多种材料椅子的不同。【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各种椅子的图片、全木椅、全塑料椅等。14\n[小组]学生的学习椅、普通办公椅、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各种椅子的图片、学生的学习椅1.课件出示不同类型的椅子。提问:椅子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品,看看这些椅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预设:可以供人们休息、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2.观察自己坐的椅子。提问:请大家观察自己做的这把椅子,这椅子为什么要由多种材料组成呢?说一说你们的想法?(预设:这个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挖掘学生的前概念)3.小结:椅子不简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椅子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椅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基于学生的多种想法,聚焦制作椅子的材料,从而带领学生进入对不同材料构成的椅子的研究。二、椅子的观察(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学生的学习椅、普通办公椅、记录单等1.一把好椅子的标准(1)椅子的主要功能提问:刚才我们对椅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椅子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预设:可以坐着休息……)(2)评价自己坐的椅子提问:我们现在坐的椅子是把好椅子吗?(预设:好——结实、做起事情来比较方便、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来调节高)(3)好的椅子还可以有哪些功能?提问:怎样的椅子才是一把好椅子呢?(预设:好看、结实、坐着舒服、做起事情来方便)2.观察办公椅。(1)出示办公椅引导:今天老师还带了一张办公室的椅子,这会是一把好椅子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2)观察普通办公椅的组成部分提问:这把椅子有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有什么作用?(预设:坐垫——坐,靠背——靠,扶手——放置手,支架——支撑,椅脚——调整方向,轮子——移动位置等)①学生观察办公椅的组成部分②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3)观察办公椅每一部分的主要材料①提问:这把椅子的每一个部分主要用到了什么材料?(预设:坐垫——海绵,靠背——网布,扶手——塑料,支架——金属,椅脚——塑料)②分析组成办公椅的每一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提问:这些材料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呢?(预设:海绵——有弹性、透气、吸水,网布——透气、柔软、吸水,塑料——较硬、轻、防水,金属——坚硬、光滑)注:用眼睛、耳朵、鼻子、手等感觉器官观察办公椅每一部分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并且提出观察要求:一要有序观察,二要辨别各部分的最主要材料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三要边观察边及时记录。③将每一种材料的特点交流后记录。(4)材料的特点和椅子功能的简单联系提问:材料的这些特点,使这把椅子有了哪些功能?(5)小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点使椅子有了不同的功能。14\n3.交流发现(1)讨论:这是一把好椅子吗?引导: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我们对这把办公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我们自己设定的“一把好椅子的标准”,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把办公椅是把好椅子吗?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反馈交流。(2)小结:一把好椅子不单设计上要好,材料使用上更要选择多种材料,使其具有更多的用途。(3)出示全木椅和折叠椅提问:这两把椅子各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小结:材料单一,椅子的功能也单一,材料多样,椅子的功能也更多样。看来,我们平时看似简单的椅子,所包含的科学原理一点都不简单。[设计意图]本环节以“一把好椅子的标准”为线索,引领学生从组成椅子各部分的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通过观察再与现实生活中相联系,意识到采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物品,能实现复杂功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三、椅子小项目(预设5分钟)1.图书馆和楼顶花园分别需要购买一批椅子,你觉得图书馆和花园的椅子应该有哪些特点?分别选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椅子才合适?2.教室内的椅子还存在什么问题?请你提出改进意见,并尝试动手试一试。以上两个小项目作为拓展内容,可以和同学合作,选择其中一个完成。[设计意图]以项目化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拓展活动,让学生亲历椅子的设计、制作要考量使用功能与材料特点是否相匹配,从而使每种材料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疑难解答】1.组成椅子的材料比较,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比较零散,多怎么办?教师在本节课最好要有实物的办公椅让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首先要组织学生对办公椅的主要部分进行观察,如靠背、扶手、坐垫等。在确认椅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椅子的每一部分主要使用什么材料开展观察活动。整个过程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观察部分结构,不用面面俱到。2.拓展活动有一定难度,学生完成情况不理想,怎么办?由于拓展活动涉及项目化学习,学生可能感到比较陌生,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也可以安排时间选择项目主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辅导,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完成项目。教师需多鼓励学生探究过程,及时反馈和评价,并多展示一些优秀作业(作品)进行示范引领。【教学后记】6.做一顶帽子【教材简析】《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六课时,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常见材料的性能以及应用已经形成了较丰富的认识。本课基于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要求他们根据功能和用途选择不同材料来设计并制作一顶帽子,引导学生利用工具设计、加工多种材料,使之成为满足需求的产品,从而进一步体会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的。本课以项目化理念贯穿,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评价”的过程,建议教师利用2-3课时完成。通过创设情境把项目要求、自主实践及交流反思这几个环节融合在一起,最终希望孩子初步建构材料的特点、帽子的功能与特定的环境相适应这一概念14\n,同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的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对于帽子,学生是比较熟悉的,比如遮阳的鸭舌帽,保暖的毛线帽等等,这些丰富的生活经验都是本课学习的资源。【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设计制作帽子,了解同种物品可以选择同种材料制作,也可以用不同种材料制作。不同的材料制作同种物品,它们的功能和用途不一样。进一步建立“材料”与“功能”的联系。[科学思维]分析、比较提供的材料特点,初步基于“结构与功能”等跨学科概念,通过发散思维,做出相应的帽子模型。[探究实践]能选择材料、利用工具对其进行简单的加工,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对他人作品提出改进意见。[态度责任]感受到材料的特点、帽子的功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升小组合作、沟通能力,同时加强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及工具。[难点]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一顶帽子并画出草图。【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各种帽子的实物[学生]剪刀、皮尺、针线、胶条、彩笔、彩色卡纸及废旧材料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实物帽子1.课件出示有大太阳的情景,请学生选择一顶合适的帽子佩戴。提问:人们在烈日下进行行走、工作,请你为他们选择一顶帽子,并说说理由。2.出示更多的帽子(展示实物帽子)3.小结:不同情况需要功能不同的帽子,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帽子功能不同。提问:这些都是什么帽子?这几种帽子所用的材料相同吗?它们的用途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情境与实物的导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帽子有不同的类型和制作材料。不同的场景需要功能不同的帽子,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帽子功能也不同。二、设计、制作一顶帽子(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纸张、扭扭棒、塑料纸等制作帽子的材料和工具、记录单1.出示情境:学校要举行“庆元旦”游园活动,请你给自己设计制作一顶帽子参加聚会。提问:大家明确任务了吗?在开始任务前有什么问题?(预设:制作怎样的帽子、用什么材料做……)2.了解材料的特点(1)提问:不同用途的帽子它的形状和所用的材料都是不同的,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材料。出示材料图(实物),大家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吗?(预设:塑料纸可以防水、报纸容易折叠……引导学生从材料制作帽子的角度进行分析)(2)选择适合的材料制作帽子提问:你打算选用什么材料?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你打算怎样装饰你的帽子?(预设:教师引导学生不要选太多材料,以免给制作带来麻烦,一般选取2-3中材料即可,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区别材料和工具的不同)3.了解设计制作帽子的简单流程。引导:在制作帽子之前,首先要确定帽子的使用场景。在此基础上要设计帽子,选择适合的材料,并通过画草图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然后再根据草图进行制作。4.设计制作一顶帽子(1)画一画帽子的草图14\n引导:大家根据自己组帽子的功能选材、设计并画出草图,并进行简单交流(2)根据草图制作帽子引导:前面我们了解了材料的特点,并自己画了草图,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设计草图制作帽子。①使用剪刀、图钉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②制作前用扭扭棒、皮尺等方法确定帽子的大小。测量头围参考:测量使用皮尺立姿或坐姿,用皮尺从前额头的发根部位量起,通过后头部隆起点以下2CM处绕着头围一周,再加放1到2CM测量两耳上方水平所得的头部最大维度,测量时头发也是要包含在内的,因为测量是测在戴帽子时的情况,在测量的过程中适度的拉紧卷尺,但不要让头部受到皮尺的压迫,将皮尺对的末端来看对应到的的尺度。③按设计进行制作(预设: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多巡视,并进行教学辅导,同时老师更应该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所展现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对其他的同学起榜样示范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让学生结合该环境设计制作帽子。由于该项目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一步一步进行引导,如材料的认识和特征、如何画草图、如何测量头围等等。这些问题设计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帽子提供了一个坡度,降低了难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三、展示、评价帽子(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制作完成的帽子、记录单1.试戴自己制作的帽子。引导:将制作完成的帽子自己试戴一下,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修改。2.帽子展示会。(1)介绍自己的帽子提问:你做的帽子有什么创意?有什么不足?学生展示自己的帽子,介绍设计想法、制作的材料及其功能、最具创意之处、仍需改进之处等。(2)评价自己制作的帽子(3)各种各样的帽子(3)进一步修改帽子(预设:该环节可以放在课后完成)[设计意图]该环节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制作成果,并让学生关注帽子的改进和完善,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活动,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对不足之处可以研讨解决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自信,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疑难解答】1.学生在制作帽子的过程中比较随意,怎么办?设计制作一顶帽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该活动以项目化理念贯穿,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评价”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设计以及根据设计进行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初步养成根据设计进行制作的习惯,教师可以将任务细化,提供有结构化的材料等方法引导和辅助学生进行完成这个项目。2.学生的帽子作品比较丰富,教师评价比较困难,怎么办?项目化学习的评价相对比较复杂,它涉及制作帽子的整个过程,建议以表现性评价贯穿项目始终。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量表,比如从美观度、实用性等维度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完成和发展的空间。教师将评价量表提前出示,让学生能有的放矢。整个过程以正面鼓励为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品呈现,还需关注同伴合作、小组学习等相关能力。【教学后记】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2-09-10 18:00:01 页数:14
价格:¥5 大小:58.7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