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卷 3套(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4

2/34

剩余3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读某洞穴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①②③依次为()A.石笋、石钟乳、石柱B.石钟乳、石柱、石笋C.石钟乳、石笋、石柱D.石柱、石笋、石钟乳2.图示洞穴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溶蚀B.风力沉积C.人工开挖D.开采地下水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如下图。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为“吉尼斯之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34页共34页3.玉带滩是由()A.地壳下陷导致与陆地分离而形成的B.热带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C.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D.海浪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4.玉带滩的形成使得其西侧水域趋向()A.变宽B.变浅C.变深D.稳定5.近年来万泉河等河流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这最有可能造成玉带滩()A.远离大陆B.连接北岸C.向东推进D.向西后退“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咸水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第34页共34页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C.雨林大量被砍伐,东北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D.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7.图中新月形沙丘()A.1~4月移动速度快B.缓坡大致朝向东方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A.沉积物质来源复杂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C.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9.高阶地的相对高差和表面倾角与中阶地明显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A.高度不同B.年代不同C.规模不同D.速率不同10.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A.冲(洪)积扇B.三角洲C.风积沙丘D.风蚀沟谷近年来户外登山运动蓬勃兴起,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崖顶与③处最大高差可能为()第34页共34页A.1299米B.1199米C.1099米D.999米12.游客站在图中最高处,最可能直线观测到的地点是()A.位于西北的①B.位于正南的②C.位于西南的③D.位于东南的④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远远望去,雄伟秀丽,多姿多彩,极为壮观,历经长期内外力和独特气候环境演化而形成(下图示意其形成过程),是高原藏区独有的高寒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地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依次为()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14.造成峡谷和方山不同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岩层厚度差异B.外力侵蚀差异C.地壳运动差异D.沉积物质差异15.该处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有()①流水侵蚀②冻蚀作用③暴雨淋溶④风力堆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读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第34页共34页(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6分)(2)估算甲聚落与朝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2分)(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2分)(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坝顶海拔为500m,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8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第34页共34页(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6分)(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并说明理由。(8分)(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2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1)说出图示区域因流水侵蚀已经发生的变化。(6分)(2)列出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9分)(3)简述气候对图示区域悬崖演变的影响。(6分)第34页共34页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C;2.A解析:1.读图可知,①处向下生长,为石钟乳;②处向上生长,为石笋;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形成石柱(③)。2.读图可知,图示洞穴为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答案:3.C;4.B;5.D解析:3.沙滩地貌是外力沉积形成的,图中玉带滩呈狭长形状,沿海一侧较平直,应是河流带来泥沙受海浪的顶托在此堆积而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4.玉带滩为流水沉积地貌,它的形成会使其西侧水域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而变浅,故B正确,A、C、D错误。5.上游水库的修建会使下游水量减少,泥沙沉积量减少,西部河流的沉积作用减弱,东部海浪的侵蚀作用增强,使玉带滩向西后退,故D正确,A、B、C错误。答案:6.D;7.B解析:6.依题意可知,“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沿岸洋流为暖流(巴西暖流和南赤道暖流),A错误;“千湖沙漠”位于赤道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错误;沙漠地处河口位置,应该是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风力堆积地貌,不是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吹蚀的结果,C错误;“千湖沙漠”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沉积,“千湖沙漠”所在地区纬度较低,终年高温,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风携带着河口附近的泥沙被吹向陆地,形成“千湖沙漠”,D正确。故选D。7.1-4月赤道低压带在南半球,是这里的雨季,风的影响较小,沙丘移动速度慢,A错误;因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该地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因此新月形的缓坡大致朝向东,B正确;缓坡是迎风坡,风在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并堆积,缓坡的风力应大于陡坡,C错误;该地雨季时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均匀,信风影响时为少雨季节,且沙丘面积较小,缓坡和陡坡降水差异不大,缓坡的降水不会大于陡坡的,D错误。故选B。答案:8.A;9.D;10.A解析:8.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砂-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A正确,B、C、D错误。故选A。9.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第34页共34页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11.B;12.D解析:11.读图可知,图中陡崖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300米,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计算:(3-1)×300≤H<(3+1)×300,即600米~1200米,陡崖最大高差接近1200米,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2.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位于图中最高处的正北方、正南方、正西方、东南方。读图可知,图中最高处与①处之间为凹坡和山谷,可以直线观测到;图中最高处与②处之间先是凹坡后是凸坡,凸坡会阻挡视线,不可以直线观测到;图中最高处与③处之间有陡崖阻挡视线,不可以直线观测到;图中最高处与④处之间为凹坡,可以直线观测到。综合起来,游客站在图中最高处,最可能直线观测到的地点是位于正北方向的①和东南的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答案:13.D;14.B;15.A解析:13.根据图中信息,丹霞地貌的形成分为成岩、造山、成景三个阶段。成岩阶段红色碎屑堆积,堆积发生在低地,该时期(或之前)地壳运动的整体方向为下降,为图③;造山阶段地壳上升形成山地(高地),为图①;成景阶段主要为外力作用阶段,形成最后的丹霞地貌,为图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从图中峡谷和方山地貌的区别来看,峡谷和方山属于同类岩石被侵蚀的不同地貌形态,厚度差异小,与地壳运动无关,A、C错误;峡谷成因是河流侵蚀,源于岩石裂缝被流水不断侵蚀形成。峡谷和方山属同一类岩石,沉积物质差异不大,D错误;很明显二者流水侵蚀程度不同,因此成景阶段峡谷和方山不同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外力侵蚀差异,B正确。故选B。15.结合材料”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可知,该处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二是温度变化引起的冻蚀作用,①②正确:雨水淋溶是将表层土壤中盐分和养分等淋溶至下层,与丹霞地貌形成无关,③错误:此处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外力作用以侵蚀为主,没有风力堆积作用,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答案:(1)地形、地势特征:该区域为盆地地形;地势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AB段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2)800~1200m之间。第34页共34页(3)看不到丁村,有山脊(体)阻挡视线。(4)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或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解析:(1)地形、地势特征包括地形类型的判断;地形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地势高低与起伏状况;有无特殊地貌。根据等高线分布可判断出,河流形成于山谷地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低向高凸的地方为山谷,河流的流向与山谷走向一致,在地形图上表现为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再结合图中左上方的指向标可判断出河流的流向。(2)甲聚落海拔在300~500m之间,朝阳峰的高度在1300~1500m之间,计算出二者的相对高度介于800~1200m之间。(3)根据图示,丁村和山峰之间有山脊(体)阻挡视线。(4)水库坝址位置选择在口袋形洼地的峡谷处,同时要考虑被淹土地、城市等。图中A、B均位于峡谷部位,但移民、工程量、淹没范围、需水量都有差异,结合图示分析即可。17.答案:(1)河谷变宽;河道弯曲;谷底平坦;分布有河漫滩和沙洲。(2)沙源地:江心沙洲与河谷、河漫滩。理由:此处河道弯曲,泥沙沉积;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冬春季气候干旱多大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3)东南风。解析:(1)由图中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沙丘所在河谷附近的等高线较稀疏,说明该河谷较宽,谷底平坦,河道弯曲;河谷两侧的等高线比较密集,且数值大,说明河谷两侧高山耸立;读图及图例可知,该段河谷有河漫滩和沙洲分布。(2)丹娘沙丘的沙源地是江心沙洲和河谷、河漫滩。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此处河谷变宽,河道弯曲,水流速度较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和沙洲裸露;由材料可知,该地降水量较小,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该地降水少,植被较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因而成为风沙活动的沙源。(3)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由图可知,“丹娘沙丘”的沙源来自江心沙洲和河谷、河漫滩,沙丘应位于沙源地的下风向,由此推测该段河谷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18.答案:(1)高原面面积变小,被切割形成诸多孤立山丘,起伏增大;悬崖Ⅰ所在山脉高度下降,被切穿形成豁口;总体地势降低,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2)悬崖Ⅰ先形成,悬崖Ⅲ其次,悬崖Ⅱ最后形成。理由: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Ⅰ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Ⅰ;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Ⅰ,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Ⅲ;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Ⅱ。第34页共34页(3)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径流量大,河流快速侵蚀利于悬崖发育;西侧为迎风坡,低位河流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促进了分水岭的切穿,悬崖由海洋向陆地方向依次形成;高温多雨的环境,风化、侵蚀强烈,已形成的悬崖易坍塌、退化。解析:(1)读图可知,在高原表面河流侵蚀切割了高原面,在悬崖Ⅱ处分岭式河流的溯源侵蚀,使高原面面积变小,高原面上被切割形成诸多弧立山丘,起伏增大;悬崖Ⅰ处河流的溯源侵蚀使所在山脉高度下降,被切穿形成豁口;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西高止山区总体地势降低,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2)读图可知,悬崖Ⅰ先形成,悬崖Ⅲ其次,悬崖Ⅱ最后形成。理由是由材料“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可知,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Ⅰ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Ⅰ;该地区高温多雨,河流水量大,侵蚀能力强,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Ⅰ,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Ⅲ;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Ⅱ。(3)由材料“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可知,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径流量大,河流快速侵蚀利于悬崖发育;图示地区地势东高西低,西侧为迎风坡,低位河流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促进了分水岭的切穿,悬崖由海洋向陆地方向依次形成;高温多雨的环境,风化、侵蚀强烈,已形成的悬崖易坍塌、退化,促使悬崖逐渐降低。第34页共34页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卷2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第34页共34页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②波浪作用明显③土壤贫瘠,气候温和④多沙洲、沙岛发育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海拔一般在2742~3200m,地表主要为以泥土为主的湖相沉积物,常年盛行西北风,雅丹地貌分布广泛。下图示意该地区雅丹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青海省开特米里克矿区()A.地表水系发育好B.风化风蚀作用弱C.岩性坚硬致密D.全年风向稳定4.图示雅丹体()A.①为背风坡B.②为迎风坡C.①处朝向西北D.②处朝向西南5.伴随雅丹地貌的发展过程,该地区()A.气候逐渐由干变湿B.海拔逐渐由低变高C.垄脊长度逐渐变长D.地势逐渐趋向平坦第34页共34页盐风化是指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盐类结晶生长,促进岩石表面颗粒分散式脱落的一种物理风化过程,盐风化作用与岩石结构、盐分含量、微气候环境有关。广东韶关丹霞山位于南岭南麓,该山睡美人南坡处砂岩崖壁上分布有开口均向下的蜂窝状洞穴,该洞穴是盐风化作用的产物。图1示意广东韶关丹霞山北部区域位置,图2示意当地蜂窝状洞穴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图1图26.广东韶关丹霞山有利于盐风化作用发生的条件是()A.季风气候,干湿交替明显B.气候干旱,风力强劲C.砂岩广布,渗透性较差D.昼夜温差大,蒸发微弱7.a→b阶段蜂窝状洞穴()A.由多变少B.由大变小C.聚集状明显D.多沿岩层层理分布环崖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其形成受地壳抬升和河流侵蚀的综合作用。下图为环崖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34页共34页8.地壳抬升前,该地()A.河道位置不易摆动迁移B.背斜构造使砂岩更趋坚硬C.页岩受侵蚀程度大于砂岩D.地表受外力作用趋于平缓9.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导致河道()A.河曲发育B.定向侧移C.持续下切D.游移不定10.环崖呈弧形可能是因为()A.砂岩与页岩之间不规则断裂而成B.页岩呈环形崩塌形成C.前期曲流形态在砂岩中发育而成D.后期河流侧蚀砂岩形成贡嘎山西侧是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川西高原区,也是较为典型的藏区,而它的东侧则是横断山脉东部。因冰雪侵蚀和重力作用,贡嘎山的山峰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四棱锥体,形成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三角形坡面山崖,以及这四个四棱锥体的四条棱,东北山脊、东南山脊、西南山脊和西北山脊。如图所示,贡嘎山的东北山脊正对着镜头,山脊的一侧呈现出寂然肃穆的厚重,山脊的另一侧却见云雾混着积雪被横吹开来,这意味着此时山巅风力已在十级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上图中山巅的风向是()A.西北B.西南C.东北D.东南12.贡嘎山的四个坡中,东坡最陡的原因是()A.岩石较坚硬,重力崩塌作用强B.背风坡降水少,风力侵蚀作用强C.岩石较松散,风化破碎作用强D.迎风坡积雪多,冰川侵蚀作用强下图为我国①、②两地区的典型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34页共34页13.图示①、②两地区典型地貌分别属于()A.风成地貌、河流地貌B.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C.海岸地貌、冰川地貌D.冰川地貌、风成作用14.图示①、②两地区典型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B.侵蚀C.搬运D.堆积15.下列地形区中,最可能广泛分布图示②地貌的是()A.江南丘陵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福建省长乐市宽阔低平的滨海平原上,因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面积约80km2的海岸沙丘,它自闽江入海口向南绵延约50km,大致呈条带状平行岸线分布。这里也是福建省三大风沙活动区之一,历史上的周期性气候变化影响该地风沙活动强弱。下图为长乐海岸沙丘分布位置及区域风况等要素示意图。第34页共34页(1)指出该地主导风向及其风速特点,并分析其成因。(8分)(2)说明长乐滨海地区大面积海岸沙丘的形成条件。(9分)(3)推测历史上该地风沙活动强盛时期的气候特点,并说明理由。(3分)(4)近年来,海岸沙丘呈现逐渐向陆移动的趋势。为防治该地风沙对耕地的危害,请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图1)海岸地貌类型齐全。2020年7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海岸地貌学专家的指导下,来到大鹏半岛南部的西冲湾开展了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海岸处不同区域的沙粒大小不一,于是分别在沙滩A、B和附近坡面C处取样,对沙粒进行观察,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尝试根据当地不同的外力形式解答差异产生的原因。图2为同学们根据取样位置绘制的剖面图。第34页共34页(1)推测西冲湾沙滩沙粒的可能来源。(6分)(2)退潮时,研学小组观察发现A处沙粒较B处细。结合退潮过程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6分)(3)研学小组观察坡地前C处沙粒较A处更细,且其外力与A、B处不同。说明沙粒在C处堆积的过程。(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2022年高考结束后,几位同学结伴前往南方城市一景区旅游,下图为该市景区示意图。(1)几位同学欲在甲、乙、丙三地选取一处进行攀岩,请你为其推荐合适地点,并说明理由。(3分)(2)在观景台M、N之间修建了一条旅游步道,指出其布局特点的成因。(3分)(3)若P处有一艘小船,指出甲、丙、丁哪一处能够看见小船,并说明理由。(5分)第34页共34页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B;2.C解析:1.洪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或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③④正确。2.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3.答案:D解析:该地区地处干旱地区,地表水系不甚发育;风化、风蚀作用强;组成物质为泥土,岩性脆弱;雅丹地貌是长期在稳定风向的吹蚀作用下形成的。故选D项。4.答案:C解析:由于西北方向为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明显,大风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下部,使岩石下部呈凹槽化,坡度陡,而背风坡风力弱,坡度缓。因此①为迎风坡,朝向西北方向。故选C项。5.答案:D解析:雅丹地貌形成—发育—衰亡过程中气候逐渐由湿变干、海拔逐渐变低、地势趋向平坦、垄脊长度逐渐变短。故选D项。6.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盐风化形成的条件是岩石含有孔隙以及干湿交替的气候环境,这些有利于岩石孔隙中的盐分集聚结晶,进而使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广东韶关丹霞山地处季风气候区,干湿交替明显,有利于盐风化的进行,故A项正确。7.答案:D解析:由图4可知,a→b处于盐风化的初始阶段,蜂窝状洞穴主要沿岩层层理分布,洞穴数量从少变多,规模从小变大,且多沿岩层呈层理分布。故选D。答案:8.D;9.B;10.C解析:8.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抬升前,该地河道弯曲,位置容易摆动迁移,A错误。该地为向斜构造,B错误。河流位于砂岩上,页岩受侵蚀程度小于砂岩,C错误。河道弯曲,地形平坦,故地表受外力作用趋于平缓,D正确。9.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抬升后,由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第34页共34页河流会对岩层进行侧向侵蚀,相对较软的页岩逐渐被侵蚀掉而坚硬的砂岩还存在。河曲发育是河流侧蚀形成,并不是岩性不同造成的。持续下切主要发生在河流上游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或者地壳持续抬升的地区。河曲发育造成河道游移不定。故B正确。10.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崖处弧形与前期的曲流和河岸形状相似,可能是因为前期曲流形态在砂岩中发育而成。C正确。答案:11.A;12.D解析:11.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坚硬的花岗岩共同造就了贡嘎山高耸如锥的山体,同时与北走向的高耸的大雪山山脉共同作用,截留了来自西南和东南两方面的大量水汽,东侧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山巅与东南季风的风向相反为西北风。A正确。12.东坡最陡是因为东侧大渡河巨大的高差,则是由于旷日持久的构造运动和冰霜雨雪的不断侵蚀导致岩体不断崩塌形成的、D正确。答案:13.C;14.B;15.D解析:13.读图可知,①位于海边,属于海岸地貌,②地区有冰斗和角峰,是冰川侵蚀地貌,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图中①为海浪侵蚀地貌,②为冰山侵蚀地貌,因而都属于侵蚀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图中②为冰川侵蚀地貌,常见于寒带地区或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冰川地貌分布,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答案:(1)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风速大。原因:该地冬季风受台湾海峡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2)闽江带来的大量入海泥沙,被向南运动的沿岸流带到该滨海地区形成沙滩;东北向的向岸风将海滩泥沙吹向陆地,堆积形成海岸沙丘;滨海地区平坦开阔,为大面积沙丘提供分布空间。(3)干冷。干冷气候条件下,冬季风势力强,且干燥环境利于起沙。(4)加强闽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泥沙来源;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带;设置沙障等工程性措施固定沙丘。解析:(1)该地的主导风向及其风速特点可根据读材料中该区域风況图进行分析。从风频图可以看出,长乐的主导风向东北风。根据当地为沿海,成因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受地形影响来分析,该地冬季风受台湾海峡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地转偏向力影响,西北季风逐渐偏转为东北风;再加上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增大了风速。(2)滨海地区海岸沙丘的形成条件,需要满足沙源及阻挡作用。沙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海洋中的沿岸流和盛行风;在靠近陆地时,第34页共34页受陆地的阻挡作用而堆积在近海岸。闽江带来的大量入海泥沙,注入海洋时,被向南运动的沿岸流带到该滨海地区形成沙滩;西北季风受到地形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的东北向岸风,将海滩泥沙吹向陆地,随着风速的减缓,下沉堆积形成海岸沙丘;当地的滨海地区平坦开阔,为大面积沙丘的形成提供了空间,在长乐滨海地区形成了大面积海岸沙丘。(3)本题主要由”该地风沙活动强盛"句子来推测当地的气候特点,气候特点主要从气温、降水、光照和风等方面进行分析,理由:因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导致蒸发旺盛,地面干燥,容易产生沙源;加之冬季风风力大,气候干燥,导致易起风沙,风沙活动强盛。(4)对于防治风沙对耕地的危害,主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生物措施可加强植树造林、构筑防风林。加强闽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泥沙来源;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工程措施可修建防护墙,设置沙障等工程性措施固定沙丘。17.答案:(1)河流入海搬运的泥沙;海水运动搬运海底的沉积物(碎屑物质);沿岸山体的石头风化后形成的碎屑。(2)退潮时,海水携带沙粒向海岸移动;颗粒较大的沙粒先沉积,在B处堆积;而颗粒较小的沙粒在距退潮线较近的A处附近堆积。(3)海滩裸露的泥沙,在干燥时起沙;海风搬运泥沙;遇到坡地阻挡,风速减弱,在坡地C处沉积。解析:(1)主要从沙滩沉积地貌的物质来源分析。分析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示意图可知,西冲湾沙滩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可能受到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以及海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故该地的沙滩沙粒可能来源于沿岸山体的石头风化后形成的碎屑,随着河流入海携带而来,以及河流入海时自身携带搬运而来的泥沙;海水在运动过程中搬运的海底碎屑物质。(2)结合流水的分选作用原理来入手分析。分析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示意图可知,A地较B地更靠近海洋,退潮时以海浪的沉积作用为主,当海浪由陆地向海洋方向移动时,海水携带的沙粒颗粒较大的先沉积,在B处堆积;颗粒较小的后沉积,在A处堆积,使得A处沙粒较B处细。(3)分析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示意图可知,C地为坡地,距海有一段距离,故可推测该处沙粒沉积不是海浪沉积作用形成,而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该地常有海风出现,海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过程中,经过沙源地(泥沙裸露的沙滩),在干燥情况下,海风搬运泥沙,后遇到坡地阻挡,海风风速减弱,所携带的泥沙在坡地C处沉积。18.答案:(1)乙地;理由:乙地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坡度陡,适合攀岩。(2)旅游步道总体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弯曲,有利于降低坡度,便于游客步行。(3)甲;理由:甲处位于山脊处,视线无遮挡;丙、丁两地有山峰阻挡,无法看见小船。第34页共34页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几位同学想要攀岩,攀岩的地形应该是地势非常陡峭,几乎呈垂直陡崖状的地形最适合攀岩,图中甲处和丙处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缓,而乙地等高线重合,出现陡崖的地形,坡度非常陡峭,最适合攀岩。(2)根据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MN线穿越多条等高线,且中途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大,为方便游客步行观赏风景,选择“之”字型,沿等高线修建,可以降低步道的坡度,故该旅游步道总体上沿等高线修建。(3)根据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处位于山脊的东侧,P点处到甲处,无任何较高的事物阻挡,因此甲处可以看见小船;而丙位于山峰后面,被山峰阻挡,无法看见小船;丁处至P点处,被山峰阻挡,因此无法看到小船。故甲处能看见。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卷3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风蚀坑是在地表富含沙源沉积物且具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以风为动力,并受人类活动等作用影响形成的地貌。下图为青海省某县风蚀坑形状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该风蚀坑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①植被破坏严重②风力强劲③粉砂土层深厚④坡度较陡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甲处物质(  )A.可延缓风蚀坑扩展速度B.加速古风成沙出露地表第34页共34页C.逐渐堆积,变得越来越厚D.来源于背风坡的粉砂土3.推测图示风蚀坑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B.风蚀坑积水成湖C.风蚀坑坡度陡缓交替D.风蚀坑面积不断扩大荆江河段地处江汉平原,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属微弯曲河道,两岸发育众多的扇状地貌。下荆江属高弯曲河道,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众多的牛轭湖。下图为长江荆江段河道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4.上、下荆江河道自然弯曲程度差异明显,可能是因为(  )A.地形差异B.流量差异C.河岸岩性差异D.沿岸植被差异5.形成上荆江沿岸扇状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沙侵蚀C.风沙堆积D.流水堆积第34页共34页[2022江西南昌高一(上)期中考试]海岸按照物质组成可划分为基岩海岸、沙砾质海岸和泥质海岸。下面图1示意泥质海岸,图2示意基岩海岸及其各种地貌。据此回答6—7题。6.形成图示泥质海岸和基岩海岸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海浪搬运B.流水沉积、海水侵蚀C.流水侵蚀、海水侵蚀D.流水搬运、海浪沉积7.图2中各种地貌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演化过程,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B.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穴C.海蚀拱桥—海蚀穴—海蚀柱D.海蚀柱—海蚀穴—海蚀拱桥[2022广东汕头高一(上)期中考试]韩江三角洲(下图)位于广东省东部,由韩江上游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韩江在流出潮州市不远处开始分汊,共分为西溪、东溪、北溪三大支流,在西溪和东溪的下游形成了一系列连续沙垄。据此回答8—9题。第34页共34页8.影响图中沙垄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风力B.河流C.海浪D.洋流9.图中沙垄(  )A.由南向北推进B.由北向南推进C.向陆地方向推进D.向海洋方向推进“悬挂式洞瀑”是由溶洞或暗河中的水体从崖壁上的洞穴口流出形成的瀑布。其形成与地壳运动、地表河流下蚀和地下河溶蚀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某“悬挂式洞瀑”及其附近台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10.图中的地貌类型是(  )A.雅丹地貌B.喀斯特地貌第34页共34页C.河流地貌D.冰川地貌11.图中该“悬挂式洞瀑”形成的关键是(  )A.丰富的降水形成流量较大的河流B.活跃的地壳运动形成巨大的断层C.地表河流下蚀快于地下河溶蚀D.河流溯源侵蚀造成崖壁岩石坍塌“壶穴”是急流涡旋挟带石块或砾石对河床上的岩石凹处进行磨蚀形成的圆洞。由于水流中挟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逐渐光滑,其形似壶,故称“壶穴”(如下图)。据此回答12—13题。12.“壶穴”多分布于(  )A.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B.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C.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D.含沙量大的河曲段13.“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原因可能是(  )A.光照条件充足B.水质洁净C.水温较高D.水体稳定半封闭[2022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中考试]某学校组织了一次模拟战争的夏令营活动,下图为该活动中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主阵地负责伏击敌军。前沿观察哨负责快速发现敌军,用无线电向指挥部汇报位置,开战后需安全地撤回主阵地协同作战。指挥部负责观察战场,指挥全局,是前后方的通信枢纽,且具有一定后勤、医疗功能。据此回答14—15题。第34页共34页14.最佳的前沿观察哨和指挥部位置分别是(  )A.①地和⑤地B.②地和⑥地C.③地和⑧地D.④地和⑦地15.伏击主阵地的位置设置主要考虑(  )①公路拐弯,车速较慢②陡坡凸坡,易守难攻③坡度平缓,易于出击④森林较密,利于隐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4分)地理研学旅行是提升同学们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云南西畴县进行主题为“石漠化问题与治理”的研学旅行。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阅读该次研学旅行的地貌考察记录单及研学日记摘录,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地貌考察记录单。第34页共34页材料二 研学日记摘录。……郁郁葱葱青山起伏,山坡上层层叠叠的石砌台地整齐分布。据当地居民描述,7年前,该地森林覆盖率仅25%,是全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一首民谣曾经盛传一时:“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只见石头不见土,玉米长在石窝窝。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1)填写地貌考察记录单各数字序号的内容。(5分)(2)分析治理前西畴县石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3)说明山坡上的石砌台地在该地石漠化整治中发挥的作用。(3分)17.(23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第34页共34页白河是黄河的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较宽阔,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弯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多种植被,呈条带状分布(如下图)。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隐含了河湾迁移的信息。(1)推测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并说明推测依据。(9分)(2)指出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其成因。(7分)(3)科研团队计划研究该处河湾迁移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请选取需要调查的主要自然因子,并提出估算河湾迁移速率的主要方法。(7分)18.(18分)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34页共34页(1)计算大青山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并说出站在大青山山顶可否看到李村,请简述理由。(6分)(2)某游客在小路游览,感觉在桥梁至古庙一段行走轻松,请分析其原因。(4分)(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影响。(8分)第34页共34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粉砂土和地表植被对古风成沙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人类破坏地表植被,粉砂土被侵蚀后,古风成沙受风力侵蚀,逐渐形成风蚀坑,风力强劲是风蚀坑形成的动力因素;粉砂土覆盖在古风成沙之上,土层较薄;坡度大小对风蚀坑影响不大。选择A项。2.A 甲处物质是重力作用下坍塌下来的粉砂土,其堆积在风蚀坑的侵蚀凹面处,部分或全部覆盖在古风成沙上,能够使古风成沙暂时不被侵蚀,但随着堆积物受风力、重力等作用影响,被侵蚀或搬运后,古风成沙再次出露地表遭受侵蚀,故甲处物质可延缓风蚀坑的扩展,A项正确。3.B 该风蚀坑如果与周边的风蚀坑相连,从而形成成片裸露的古风成沙区,古风成沙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风蚀坑内可能出现流动沙丘,A项可能发生;该区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风蚀坑内不会积水成湖,B项不可能发生;风蚀坑在发展过程中,受重力、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其坡度可能会出现陡缓交替的现象,C项可能发生;在该区域植被不断被破坏的情况下,风蚀坑受风力、重力等作用,面积可能不断扩大,D项可能发生。4.C 据图可知,上荆江河道自然弯曲程度较下荆江小,原因可能是上荆江河岸岩石较下荆江坚硬,不易被流水侵蚀,河流不易改道,C项正确。上、下荆江河段地形、流量、沿岸植被差异不大,A、B、D项错误。5.D 读图可知,扇状地貌在凹凸岸、河道宽阔与狭窄处均有分布,不是流水侵蚀形成的,A项错误;扇状地貌属于流水地貌,与风沙侵蚀和风沙堆积无关,B、C项错误。洪水发生后,河流挟带大量泥沙通过决口被冲到洪泛盆地上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地貌,D项正确。第34页共34页6.B 泥质海岸主要由河流挟带入海的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潮汐与波浪作用下输运、沉积形成;基岩海岸是主要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包括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崖、海蚀平台和海蚀柱等地貌,是由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项正确。7.A 海岸不断受到海浪侵蚀的影响,由于组成海岸的物质不同,硬度较小的岩石受到海浪侵蚀而碎落,形成海蚀穴。随着海浪进一步侵蚀,海蚀穴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坍塌,形成海蚀崖。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浪侵蚀而不断向陆地方向推进,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A项正确。8.C 河流挟带的泥沙流出河口后,在海浪作用下按照颗粒大小平行于海岸堆积到沿岸浅滩处,形成水下沙堤,水下沙堤不断抬高,出露水面,就形成沙垄,所以其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是受海浪堆积作用形成的,C项正确。沙垄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区,因此其走向和风力作用关系不大,A项错误。河流为沙垄的形成提供了沙源,但沙垄走向与河流、洋流关系不大,B、D项错误。9.D 由上题分析可知,沙垄是受海浪堆积作用形成的,平行于海岸线分布,越靠近海洋的沙垄形成时间越晚,因此沙垄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D项正确,A、B、C项错误。10.B 根据图中“溶洞”“地下河”等可以判断,图中地貌类型是喀斯特地貌,B项正确。11.C 据图可知,“悬挂式洞瀑”位于峡谷的崖壁上,洞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地表河流下蚀强烈,先形成峡谷,然后地下河溶蚀穿破崖壁,形成洞穴,最后地下河中的水流从洞穴口流出,形成“悬挂式洞瀑”。因此“悬挂式洞瀑”形成的关键是地表河流下蚀快于地下河溶蚀,C项正确。12.C 根据材料可知,“壶穴”是急流涡旋挟带石块或砾石对河床上的岩石凹处进行磨蚀形成的圆洞,属于流水侵蚀地貌,多发育于流水侵蚀作用强的河段。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河流侵蚀作用强,易发育“壶穴”,C项正确。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A项错误。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河水中泥沙、石块少,侵蚀作用相对较弱,难以发育“壶穴”,B项错误。河曲常发育于地势平缓的地区,侵蚀作用较弱,D项错误。13.D “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是因为“壶穴”中水体稳定半封闭,营养物质丰富,利于生物生长,D项正确。与河道中其他区域相比,“壶穴”中水体较深,光照较弱,水温较低,A、C项错误。水质洁净,缺少营养物质,不利于生物生存,B项错误。第34页共34页14.B 根据材料可知,前沿观察哨负责快速发现敌军,应位于视线良好、不被地形阻挡、利于观察的地方。由敌军车队行进方向可知,②地可以在整个敌军行进线路上快速发现敌军,适合设置前沿观察哨;⑥地地势较高,视野广阔,且位于主阵地西侧,处于开战以后的敌军后方,较为安全,适合设置指挥部,B项正确。①地和⑤地在开战之后都无法安全地撤回主阵地,A项错误。③地位于山坡后方,无法观察到敌军,不适合做前沿观察哨;⑧地在主阵地南方坡地上,不利于观察战场情况、指挥全局,不适合设置指挥部,C项错误。④地是最晚发现敌军的地方,不适合设置前沿观察哨,⑦地距战场较近,不适合设置指挥部,D项错误。15.C 公路拐角处,车速会变慢,有利于防止敌军逃跑,①正确;主阵地北侧等高线密集,是陡坡凹坡,②③错误;由图可知,该地森林较茂密,不易被敌人发现,利于隐蔽伏击,④正确。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6.答案 (1)①峰林 ②石钟乳 ③石灰岩(或沉积岩) ④溶蚀 ⑤沉积(5分)(2)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石山面积广);植被覆盖率低;地势崎岖(地势起伏大);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岩石大面积裸露。(6分,每点2分,3点即可)(3)石砌台地能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保持水土。(3分)解析第(1)问,由图示信息可知,远眺地表岩溶地貌可以看到峰林;近观溶洞洞穴,可以看到石钟乳;岩溶地貌物质组成以石灰岩(或沉积岩)为主;地貌形成条件:地表岩溶地貌是地表水、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而形成的;石钟乳是CaCO3在洞顶经过沉积作用而形成的。第(2)问,由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分布面积广;由“该地森林覆盖率仅25%”可知,植被覆盖率低;由“郁郁葱葱青山起伏”可知,地势起伏大;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发育程度低,岩石大面积裸露。第(3)问,由所学知识可知,陡坡被改造成石砌台地可减缓水流速度,减轻水土流失。17.答案 (1)演替顺序:由湿生植被到草本植被再到灌木植被。(3分)推测依据: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呈现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的空间分布差异。(6分)第34页共34页(2)分布差异: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向外侧(东北方)树龄逐渐增大。(3分)原因:凸岸向西南方淤进使原有边滩地势逐渐升高,离凸岸顶端距离增大,为灌木生长创造了条件,灌木向前(西南方)推进生长,前端(西南方)灌木出现时间晚于后侧。(4分)(3)自然因子:流速、流量、含沙量;植被;岩性、土质;河湾弯曲度;水位与河岸高差等。(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方法:计算凸岸灌木(树木)距离与树龄差的比值;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3分,任答1点)解析第(1)问,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图中砾石边滩植被的相关信息。读图可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多种植被,且植被呈条带状分布。第二步,论证和探讨植被演替顺序的依据。砾石边滩距河道较近→适宜湿生植被发育→泥沙被植被阻挡→凸岸沉积加快→河道继续向西南方迁移→原砾石边滩地势变高→草本植被生长发育→土层进一步加厚→土壤含水率越来越小→灌木植被开始生长。因此,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是由湿生植被到草本植被再到灌木植被。第(2)问,图示植被是凸岸向西南方不断淤进过程中发育、演替形成的,因此同一种植被距离凸岸内侧越远,形成时间越早,年龄越老。即灌木植被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向外侧(东北方)树龄逐渐增大。第(3)问,第一步,调动和运用河湾迁移的相关知识。河湾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而影响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的自然因子包括河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岩性特征、河道特征、地形特征等,故其均应作为科研团队进行调查研究的自然因子。第二步,论证和探讨估算河湾迁移速率的主要方法。结合材料可知,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隐含了河湾迁移的信息,凸岸东北方向灌木出现年代最早,随着河湾向西南迁移,灌木出现的时间依次推迟,因此,根据不同灌木的年龄与距离可估算出河湾迁移速率;另外,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直观估算河湾迁移速率;也可以将河湾周边地区某相对固定物体作为参照物,测量不同时期其与河岸的距离进行估算等。18.答案 (1)250—350米。(2分)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4分)(2)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4分)(3)地势北高南低。(2分)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6分,每点3分)第34页共34页解析第(1)问,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等高距(d)、大青山与李村之间相隔的等高线条数(n),然后根据公式(n-1)d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9-09 09:00:03 页数:34
价格:¥9.99 大小:1.73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