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4 愚公移山课课练(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4愚公移山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河曲智叟亡以应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下列与“何苦而不平”这一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愚公移山’之我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不少于60字)(2)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两则材料,请你给“愚公精神”下一个定义。【材料一】听起来是奇闻,谈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n磨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摘自歌曲《愚公移山》【材料二】17年前,唐卓琼的小儿子掉下悬崖而死。从那时起,他决心修一条“接”儿子回家的路。12年来,为了修路,86岁的母亲死在山上,老伴与他形同陌路……“鸡公岭上通大道,和尚岩脚变坦途。”人们说,修路不止的他,完全是现代版的愚公。——摘自《重庆晚报》(3)下面是同学们在学习《愚公移山》中“你说我说”环节的不同观点,请你也说说你的不同观点。观点一: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愚公的做法不可取。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不值得提倡。观点二:愚公移山是开创之举,创造论认为适应环境,顺从环境的实践是低级的;而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实践是高级的。从认识世界到把握世界再到创造世界,愚公正是认识到山的两边要联系,要发挥两地优势,才做出了创造性的壮举。愚公的行为是为了改变全村人的命运,只有坚持这种改革才会有创造。愚公之智走出了心灵的黑暗,找到了光明的方向。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n【乙】小儿不畏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惩山北之塞()(2)固不可彻()(3)甚矣,汝之不惠()(4)意虎之食人()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的括号内分别画“√”或“×”。(1)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均持否定态度。()(2)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3)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4)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就其中一个观点简要谈谈。\n参考答案1.C【解析】A项中,“惠”同“慧”,聪明;B项中,“亡”同“无”,没有;D项中,“反”同“返”。2.B【解析】首先仔细阅读例句,然后理解选项中句子的意思和句式特点,辨析作答。例句“何苦而不平”和B项“何陋之有”都是反问句,其他三项都是一般的疑问句。3.B【解析】B项的“其”是语气词,其他三项的“其”都是代词。4.A5.(1)同学们,大家好!《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的一篇优秀寓言,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受到愚公精神的鼓舞。读了这则寓言,你有怎样的感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则寓言的精神内涵,希望大家踊跃发言!【解析】拟写开场白时,一般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活动的意义或内容,最后宣布活动开始即可。语言要富于文采,有鼓动性。(2)示例: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坚持的精神。(3)示例: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目光远大,看到移山乃造福子孙的大事;而智叟,只是静止地看问题,目光短浅,实乃愚也。6.(1)苦于(2)顽固(3)同“慧”,聪明(4)估计7.(1)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2)老虎把孩子仔细地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8.(1)×(2)×(3)√(4)√【解析】(1)甲文愚公之妻没有持否定态度。结合“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即可得出。(2)结合“仓皇”分析,妇女当时比较狼狈。9.人生有时会遇到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解析】解答时,首先亮明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9-08 17:00:18 页数:4
价格:¥3 大小:20.56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