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写作 论证要合理教案(部编九上语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写作论证要合理【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观点要统一,论证要严密。2.引导学生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持观点。3.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4.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思辨和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2.教学难点:学会在文章中合理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并能写简单的议论文。【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这段文字。(出示课件1)好奇心是促进人们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动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努力探索,可以使梦想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面对这个神奇美妙而又复杂多变的世界,有的人漠不关心,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人充满幻想,鼓足干劲、孜孜进取。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前者将一无所有,后者将根植梦想,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明天。这段话的论证合理吗?为什么?学生:不合理。论题是“好奇心”,但后边的论证中,无论是举反面例子,还是举正面例子,都强调“进取”,完全脱离了“好奇心”这一中心,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出示课件2)教师:写议论文离不开论证。论证,就是围绕观点,把经过选择的论据组织起来,使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结论。那么,如何使“论证合理”呢?(出示课件2)板书课题:写作论证要合理(出示课件3)二、技法讲解,合作探究\n1.教师提问:同学们,“论证合理”体现在什么地方?(出示课件5)(学生默读课本,教师巡视点拨。)预设1: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预设2:论证是使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必须符合逻辑规律。在论证时,尽量避免出现如前面示例类似的逻辑错误。教师追问:要“论证合理”,常见逻辑错误有哪些?(出示课件5)(师生讨论,教师归纳。)常见逻辑错误:预设1:以偏概全。预设2:自相矛盾。预设3:倒因为果。预设4:模棱两可。预设5:不当类比。2.教师提问:“论证合理”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出示课件6)(学生讨论,然后回答。)学生1: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学生2: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要和论点之间有必然、合理、充分的联系。教师补充:还要通过必要的分析、阐释,使读者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教师举例:(出示课件6)例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其中引用孔子的两句话,都分别做了阐释,以切合论证的需要。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篇示例,阅读后对此进行合理修改,使之论证更加合理。(出示课件7)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学生修改:(出示课件8)\n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教师点评:语段经过修改后,结合不同人物的不同背景,加以适当的分析,加强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有力地论证了论点。3.教师提问:“论证合理”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出示课件9)学生: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教师讲解:初学写作议论文,常常简单地采用观点加例子的论证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实际上,论证方法有很多种,除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之外,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教师补述:写作中,我们要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出示课件10)教师举例:比如在《怀疑与学问》中,作者从国难危机时各地的口头消息不一定可靠,不应当随便相信,推导出做学问也是如此,要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怀疑精神。这样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采用类比论证的方法,更容易让人信服。(出示课件10)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出示课件11)(1)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2)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3)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4)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5)引用论证: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或大众性,使论证有力。4.教师提示:同学们,“论证合理”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出示课件12)学生:论证结构要合理,思路要清晰。教师讲解: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证;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讨论了如何使“论证合理”,下面我们再一起看看课本中的“写\n作实践”。文题展示(出示课件13)(一)《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200字左右。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看看“写作提示”,做到心中有数,写作有个大致的方向。提示:1.可以用相关事例、名言等材料作为论据,论证题目中的观点。2.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要只是简单的“观点+材料”。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看了课本对本题的“写作提示”,下面我们来看本题的详细的“思路点拨”,帮助我们如何写作本题。(出示课件14)1.能够围绕着“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这一观点选取相关事例或名言作为论据。2.论述时,叙述事例不要面面倶到,要做到概括、归纳。3.对列举的事例和名言应具体分析,抓住关键,使其为论点服务。4.注意论述的完整性。教师:同学们,我们下面来看一篇范文,看看本文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范文点评:(出示课件15)教师:我们再看看本文写作亮点在哪里。师生点评:这篇短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引用孟子的话做理论论据;举徐霞客不迷信书本,大胆质疑的事例,证明中心论点。可见,本文论证非常合理。教师总评:(出示课件16)这段文字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学贵有疑”的中心论点,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教师补充:同学们,大家看看下面这则写作素材。(出示课件17)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让学生们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说:“我闻到了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又重复一遍相同的问题,结果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的全都举手了。苏格拉底走到了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n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向学生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教师点拨:这个故事告诫人们,科学的怀疑精神,就是讲求“实事求是”,就是鼓励“去伪存真”的、独立的批判性思考。(出示课件18)文题展示(出示课件19)(二)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看看“写作提示”,做到心中有数,写作有个大致的方向。提示:1.在标题或者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看了课本对本题的“写作提示”,下面我们来看看本题的详细的“思路点拨”,帮助我们如何写作本题。(出示课件20)1.审题拟题,在标题或开篇处提出自己的观点。应明确自己的观点是“知足常乐”还是“知足未必常乐”。2.确定选材,要围绕自己的观点选取相关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还可以选取相关的名言警句、古诗词等作为道理论据。这些事例或名言警句要确保真实、可靠,且具有典型性。3.确定论证方法,论述时,围绕着观点,对事例或道理论据进行分析,使其为观点服务。4.确定结构,要恰当地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教师:同学们,我们下面来看一篇范文,看看本文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范文点评:(出示课件21-24)教师:我们再看看本文写作亮点在哪里。学生点评:学生1:用“半杯水”的故事引出论题。引出知足者的光明心态。学生2:引用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有对名言的恰当分析。学生3:从正反两方面列举了事例进行对比论证。更有说服力。学生4:结合生活中的现象,例举知足的表现,排比句式一气呵成。学生5:以告诫的形式,以排比句式结尾,收束有力,照应开头。教师总评:(出示课件25)\n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论证有力的议论文。题目就摆明了观点,以题记的形式开篇,新颖贴题;然后以“半杯水”的故事引出论题,接着引用孟子的话,列举嫦娥、和珅、庄子、陶潜的事例进行论述、分析,并且辩证地分析了知足者的心理状态,使“常乐”的内涵更为丰富。教师补充:同学们,大家看看下面这则写作素材。(出示课件26)关于知足的名言1.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2.当我们胆敢作恶,来满足卑下的希冀,我们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我们自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3.幸福的最大障碍就是期待过多的幸福。——丰特奈尔4.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北宋隐逸诗人林逋5.财富,帝国和权力不是满足欲望的更有力的手段,又是什么?——英国剧作家威·康格里夫文题展示(出示课件27)(三)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600字。教师:同学们,下面可以把“写作提示”看看,我们做到心中有数,写作有个大致的方向。(出示课件27)提示:1.梳理驳论的写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批驳,同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2.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3.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教师:同学们,刚刚看了课本对本题的“写作提示”,现在来看本题的详细的“思路点拨”,帮助我们如何写作本题。思路点拨一:(出示课件28)1.这是一个比喻性质的话题,写作时必须破题。  “墨”比喻坏人、坏事、坏现象;“黑”比喻受到影响,自己也变质、变坏。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2.“近”,靠近、贴近,应该是生活在“墨”的周围,“墨”的包围中。3.由事例引申出道理,由点到面!4.结合社会想象、联系自身,表达出国家、社会的关注,人文关怀。\n思路点拨二:(出示课件29、30)1.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2.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3.要注意分寸。例如: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篇范文,看看本文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范文点评:(出示课件31-33)教师:我们看看本文写作亮点在哪里。学生点评:学生1:开篇点出俗语,为展开驳论提反方观点。学生2:表明自己的观点:环境是外在条件,关键在于自身。学生3:道理论证,凡成大业者,皆出淤泥而不染。学生4:以屈原、李白为例,论证环境不能改变成大业者的理想追求。学生5:用鲁迅、但丁等中外名人的事例论证环境不是决定因素。教师总评:(出示课件34)本文论述集中,论点突出。文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环境不能决定人的成长,展开论述,从古今中外举例论证。逻辑顺序有力,事例充分,说服力强。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35)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使自己的论证合理。要写好一篇议论文,一般要做到:其一,态度要鲜明。其二,论据要充足。其三,论证要合理。\n那么如何做到论证合理呢?首先,论证要合乎逻辑;同样,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还要有恰当的分析;其次,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最后,论证结构要合理,思路要清晰。总之,要想写好议论文,要在平时做个有心人,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还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我想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精悍有力的议论文。四、课下作业,课后巩固【中考连接】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出示课件37)你看到我的快乐,就像庄子看到了鱼。你不是庄子,我不是鱼。上述诗句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写作思路: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让思考从材料中析出。可以先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再由这些关键词作深入透析,体现自己的思考。此则材料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作文题给的诗句点出了“庄子”和“鱼”,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这句话,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你非庄子,我非鱼,你自然更不知道我的快乐。那么,“你”眼中的“我的快乐”是为什么快乐,而“我”实际上是为什么快乐,只有抓住这两个点,才能写好这篇作文。从“你看到我的快乐,就像庄子看到了鱼”可以提炼出从容与快乐的关系,论述快乐的源泉所在,从“你不庄子,我不是鱼”的反驳里,可以提炼出“莫以己度人”等观点;从反驳里还可以提炼出思维智慧等方面的观点;从“你不是庄子”可以提炼出“快乐因人而异”等观点,从“我不是鱼”里可以提炼出“我是一种独立存在”。我们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来进行选材、立意,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但要注意选择典型材料,能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写出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为最好选择。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36)\n【教学反思】本课由语段写作导入,然后结合具体的材料,通过让学生自悟、教师点拨的方式来揭示“论证要合理”的表现形式,希望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活动环节的设计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本次习作的重点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理解,最后再通过修改学生“写作实践一”习作、升格作文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论证要合理”,从而提升自己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但是,课堂学生自主写作时间没有安排,只是展示了范文,师生共同点评,没有把写作课堂还给学生。【课后预习】1.预习课本113页《口语交际讨论》,熟悉本课,为学习本课做准备。2.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3.理解如何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9-04 00:04:03 页数:9
价格:¥3 大小:73.62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