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14 背影教案(部编八上语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4背影【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意,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3.感知父亲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4.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5.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2)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2.教学难点: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朱自清及其本文写作背景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2.通过对四次“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理解父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亲情是一株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遒劲的枝蔓里写满思念和感激,凝聚着过去和未来。岁月带不走爱的痕迹,只会将爱的烙印刻得更深。打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们一起感受文中那普通又伟大的父子亲情吧!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14背影(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及其写作背景。(1)走近作者\n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预设:(出示课件4)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代表作有《雪朝》《踪迹》《背影》《诗言志辨》等。(2)写作背景教师: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预设:(出示课件5)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中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6)教师提示:注意“奔丧”“藉”“踌躇”的读音。(2)分一分多音字。(出示课件7)(3)辨一辨形近字。(出示课件8)\n(4)解一解词语。(出示课件9-12)差使: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奔丧: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典,典当。质,抵押。赋闲:文中指失业在家。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妥帖:妥当合适。踌躇:犹豫。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颓唐:衰颓败落。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大去:委婉语,指死亡。惨淡:凄凉,萧条,不景气。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本文指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背影的句子,并说一说哪处最令你们感动。(出示课件13)(学生读课文后,讨论勾画回答。)学生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思背影)学生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望背影)\n学生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别背影)学生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念背影)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找到课文四次写父亲“背影”的语句,下面我们来讨论这样写作用及其含义。教师提示:下面,我们来看看“思背影”。(出示课件14)学生勾画语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教师:这样写“背影”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教师:这样写“背影”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这句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的内容核心,突出背影,引起悬念。教师追问:“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当时见面的情景如何?(出示课件15)教师提示:同学们,朗读课文第2段,然后勾画回答。学生1:时间:两年前的冬天。学生2:地点:徐州。学生3:背景:①祖母死了。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教师总结:可见,真是祸不单行、家境惨淡。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思背影”,下面我们走近父亲,来“望背影”。语段呈现:(出示课件16)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教师:同学们,我们齐读上面描写父亲“背影”的语段,读后思考下面问题:(出示课件\n16)教师:从上面的文字中,我们看出父亲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学生读后讨论,小组分析回答。)学生1:从父亲的穿戴,可以看出父亲因为祖母的去世和差事的丢失而心情忧郁。教师:上面语段中红色字体的动词的运用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对动词表达效果的分析,要结合语境分析。学生2:通过对父亲买橘子的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父亲动作不便,渗透着满满的父爱和作者深深的感动。教师追问:这一部分的背影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出示课件17)(学生再次朗读本段,然后同桌间互相讨论,然后回答。)学生3: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的印象最深。学生4: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强烈地表现父爱,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学生5:背影引人想象正面形象,无尽的想象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教师:我们刚刚“望”见了父亲的“背影”,想必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情感闸门一定被打开,现在我们又要“别”父亲的“背影”。语句呈现:(出示课件18)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学生朗读语句,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语句中红色字体的词语有什么作用?学生1:“混入”一词非常准确,因为车站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教师追问:我们看到这几句“别”父亲的“背影”的语句,说说这其中蕴含的情感?学生2:望着父亲的背影远去,离别的伤感涌上心头,字里行间流露出惜别之情。教师:同学们,通常“别”后就是“思念”,下面我们一起来“思念”父亲的“背影”,即“念背影”。语句呈现:(出示课件19)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教师:同学们一齐大声朗读上面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着对父亲什么样的思念之情?(学生读后讨论,然后分析回答。)学生1:结尾与开头相照应,反映出父亲生活的艰辛,透露出当时社会的阴冷,同时加深“背影”的形象。学生2:儿子在泪光中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n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教师:同学们,作者通过刻画四个背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出示课件20)(学生大声朗读描写父亲四次背影的语句,然后讨论,分析回答。)教师总结:这是一个细心体贴、疼爱孩子、关心孩子、仁慈伟大的父亲形象。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结构和内容,明确本文的线索。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的语句,感受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深情,体会到了父亲的爱,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把握感情变化,感受父子之情。2.抓住描写特点,品味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思路,明确了文章以“背影”为线索。作者四次描绘父亲的背影,使读者深深体会到了浓浓的父子深情,认识了这位慈爱且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课件21)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深入阅读本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文章中,“我”对父亲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出示课件22)(学生默读课文,分析讨论回答。)学生:“我”对父亲的感情一直是深厚的,只是有时略有些不耐烦。①看到父亲送站时向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②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觉得他“迂”。③父亲爬上爬下车站月台时,“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教师: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一是父亲对“我”很好,让“我”感动;二是“我”本来就对父亲怀有深情,内心的强烈震撼是很容易发生的,所需的只是“背影”这样的契机。教师:同学们,再读课文,找找文章中作者几次流泪?(出示课件23)学生:四次流泪。教师:请你们说说他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流的泪。\n(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语句分析。)预设1: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预设2: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望父买橘,感动的泪。预设3:我的眼泪又来了“背影”消逝,惜别的泪。预设4:在晶莹的泪光中思念父亲,伤心的泪。教师: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说?(出示课件24)语句呈现:“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学生:“太聪明”在这里用的是反语,实际指“一点儿也不聪明”,因为“我”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却不能体谅父亲爱子的心情。教师总结:这样写表现了自己对那时未能体会、理解父亲的深爱而悔恨、自责的心情。教师: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如何理解?(出示课件25)学生:父亲先嘱咐茶房“陪我同去”,可又“终于不放心”,还是“自己送我去”。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是表层原因,还有没有深层原因?(学生讨论,分析抢答。)学生:父亲犹豫拖沓的原因:其一是父亲对儿子深厚的感情;其二是父亲爱子之情的表露方式是间接的、含蓄的、滞涩的。教师补充:父亲既不放心儿子,想与儿子多待一会儿,又放不下“言出如山”的父亲的架子,丢不开父子之间的隔膜与龃龉,所以从“说定不送”到“决定还是自己送”的转变才那样充满踌躇与犹豫。教师: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6)教师点拨:回答本题,我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学生同桌讨论,然后分析回答。)学生1: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会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学生2: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教师:我们已经对本文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下面我们将对本文语言进行赏析。本文语言朴素而又典雅,简洁而又细致,试着找几处赏析。(出示课件27)语句呈现:(出示课件28)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n(学生大声朗读语句,然后赏析回答。)学生1:“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浅显易懂。学生2: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气氛、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为下文描写“背影”渲染气氛。语句呈现:(出示课件29)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学生大声朗读语句,然后赏析回答。)教师:同学们,上面文字采用什么描写手法?学生1:采用细节描写。教师追问: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2:将父亲操劳忙碌、对儿子关怀备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教师补充:父亲“拣定座椅”,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细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烦冗,因为其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语句呈现:(出示课件30)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学生大声朗读语句,然后赏析回答。)教师:同学们,上面的文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学生1:作者采用了白描手法。教师追问:这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学生2:笔法简净,却细致而传神地描画出父亲的形象。让一个朴实、平易、慈爱的父亲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师分析:这三个句子看似平淡,其实内有起伏,“本来”“只好”“尚不”“可是”“就”等词语,看似寻常,却表现出“我”心中不平静的感情。语句呈现:(出示课件31)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学生大声朗读语句,然后赏析回答。)\n教师:这段文字,词语和句式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学生1:这几句话既用文雅的四字词语,还用接近文言文的句式,强化了句子的概括能力,短短几句话,概括了父亲的人生历程。教师:文段中红色词语蕴含了什么?学生2:“哪知”“触目伤怀”等词语写出父亲的心境。连用两个“自然”,为父亲辩护,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教师:同学们,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体会。(出示课件32)(学生勾画语句,然后分析含义。)语句呈现:(出示课件33)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学生:父亲也很难过,却要劝慰“我”,表现了对“我”的关爱和体贴。父亲平淡朴实的语言体现了深深的父爱。语句呈现:(出示课件3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学生: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并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父亲却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月台旁在卖橘子,便要去给儿子买,想让儿子旅途中吃,父亲对儿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语句呈现:(出示课件3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学生:父亲惦念儿子路途的平安,惦记着儿子,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依依不舍之情。语句呈现:(出示课件34)进去吧,里面没人。学生: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就叫儿子进去,什么都为儿子着想。教师:有人说,本文失之伤感。“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出示课件35)(学生讨论,教师释疑。)教师提示:要解答本题须结合文中交代的特定的背景。把-个人物的情感放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自然会有道理。学生:我认为,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n的心情都不好受。作者是一个20刚出头的青年,情绪上就更敏感、脆弱些。所以,作者在文中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三、课堂小结1.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文的主题。(出示课件36)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本文描述了在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的经过,透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2.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37)(师生共同讨论,然后教师指正。)预设:平凡的生活并不平庸,因为它蕴含着人世间最美的情感。生活中的细节让我们领悟亲情,享受亲情,感恩亲情。吃饭时,父母总是把我最爱吃的菜夹到我碗里;每次去上学时,父母都要认真地叮嘱我注意安全;生病时,父母关切的眼神总在我的身边……这举手投足间是满满的爱。愿我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生活中点滴的爱,并把这细微之处放大,引领自己的人生。3.我们一起明晰本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1:构思精巧,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材料。(出示课件38)本文作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背影”是课文的闪光点,也是聚光点。父亲的慈爱和执着、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聚集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从这个角度描写,不仅可以看到父亲“形”的特点,还可以洞察到父亲“神”的特征。作者集中笔墨描绘背影,别开生面,新颖独特,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预设2:细节描写,感人至深。(出示课件39)作者描写的精彩瞬间拨弄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弦,尤其是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几个动词“探、穿、爬、攀、缩、倾”,细致传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读来如身临其境,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个慈爱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体贴。四、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41-44)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五、知识迁移,拓展探究请同学们阅读三毛的《背影》一文。(出示课件45-51)六、课后巩固,布置作业(出示课件52)\n你有没有认真观察过自己的父亲?你眼里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以《我的父亲》为题目写一篇散文。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40)【教学反思】本课首先通过重点分析“背影”把握父亲的形象,深刻理解父爱;然后探究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及其原因,深入把握文章主题;最后引导学生关注本文写作风格,即构思技巧与语言特征,深化学生对写人记事散文的认识。此外,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我”由与父亲有隔阂到理解父亲的情感“缓转”,超越“父子情深”的浅层认识,深入理解课文。【课后预习】1.利用工具书预习《白杨礼赞》,疏通重点字词句,为学习本课做准备。2.找出文中直接礼赞白杨树的段落。3.阅读本文,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9-04 09:00:13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36.3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