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中学教材全解】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鄂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检测题(90分钟10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酝(yùn)酿黄晕(yùn)喧(xuān)闹哺(pǔ)育B.茭(jiāo)白媲(pì)美镐(gǎo)头祭祀(sì)C.倩(qiàn)影龟(jūn)裂跌宕(dàng)亘(gèn)古D.栖(qī)息枯涸(hé)瀛(yíng)州抖擞(sǒu)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酝酿宛转田垄浩浩荡荡B.嘹亮滋润祭祀呼朋引伴C.倩影推敲洗礼销声匿迹D.际遇应和体贴珊珊来迟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把江南溢满了……B.夏天的节日,终于来临了!C.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D.但是,春天来临的标志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课外小组活动,使她更喜欢语文了。B.英语虽然难学,但我还是取得了好成绩。C.这次演讲规定每位演讲者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D.在节能型环保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5.根据提示写出词语、成语或诗句。①意思是初春时节忽冷忽热,很难照顾自己。()②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虫声、流水声等。()③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④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二、(本大题共15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①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②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奏,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也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用对仲夏共同的情感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边塞诗。③晨间听蝉,想其高洁。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清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蝉。④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阴下,闲散地歇他们的脚。拉拉杂杂地,他们谈天说地、互相问候,倒没有人想作诗,于是声浪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他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8(节选自《夏之绝句》)6.第①段和后面三段是什么关系?(2分)7.第②段把蝉唱比作“一首抒情诗”和“一首边塞诗”,分别是什么原因?(请用文中的话作答)(3分)8.写出第③段的中心句。(3分)9.第③段说“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禅”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愿?(4分)10.第④段写了蝉唱的什么特点?(3分)三、(本大题共9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0分)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11.“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一句中,“埋葬”一词的含义如何理解?(2分)12.作者在文中写春天和秋天的景色有什么作用?(2分)1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一句中的“那边”指代什么?这一行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4.怎样理解结尾“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这句话的含义?(3分)(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5分)改变命运的一分8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后来,小男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注】高利贷:索取特别高的利息的贷款。15.从第①段小男孩来办公室找秦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有些顾虑的,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呢?(答出两点即可)(2分)16.先前,秦老师以为小男孩是来查分的就有些不高兴,后来当小男孩提出加分的要求时,她本应更不高兴,但她为什么还对小男孩“面带歉意地笑笑”?(3分)17.第⑤段写道“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秦老师为什么会“有点犹豫不决”?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具体回答。(4分)18.第⑦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3分)819.为什么说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3分)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20.综合性学习。(5分)【关注黄河】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探究性发现?材料一: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外出巡视,首先就是视察黄河,他作了很多重要指示,并谆谆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64年,他已经70多岁高龄,还一再提出要徒步策马,上溯黄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念念不忘治理与开发黄河。在纪念黄河治理60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材料二:60岁的王勇自从1985年开始黄河研究后,不但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如今连基本的生活费也要靠打工来获得。像王勇这样的民间黄河研究者有很多,“每年黄委会都要接待不少来自民间的黄河研究者”。李肖强这样说。(2分)【书写黄河】我市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的计划由四个部分组成,你觉得应该编辑哪四个部分?说出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并分别给这四个部分拟一个标题。(3分)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1.根据要求作文。请以“我心中的黄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8七年级语文(下)(湖北教育版)第二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1.A(A.“哺育”的“哺”应读“bǔ”。)2.D(“珊珊来迟”应为“姗姗来迟”。)3.A(引号内的句号应删掉。)4.D(A项滥用介词导致无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关联词语使用位置不当,应将“虽然”放在句首。C项词语意思重复,“最多”和“不超过”保留其一即可。)5.①乍暖还寒,最难将息②天籁③相得益彰④销声匿迹6.总、分的关系。7.比作“抒情诗”是因为“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的一首绝句”而且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用对仲夏共同的情感写成的”;比作“边塞诗”是因为“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边塞诗”。8.晨间听蝉,想其高洁。9.向往清静,希望自己的思想透明澄净。10.“喧嚣了点”。11.“埋葬”写出了作者面对这片土地曾经遭受过的磨难而沉重悲愤的心绪,又暗示出作者要改变土地命运的坚定信念。(理解“埋葬”一词应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正值“九·一八”十周年,抗日战争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无家可归。在日寇的铁蹄下,人民生灵涂炭,痛苦不堪,因此这片“土地”埋葬了“我”的欢笑。)12.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景色怡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作者选取这两个季节,写出了生活的幸福和安逸,激发起人们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也激发起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这两个季节是希望的季节,作者描写这么诱人的景色,既是对昔日美好的回忆,也是对现在饱受欺凌的现状的愤懑,更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13.故乡。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故土沦丧的无言悲痛。(回答第一问需联系上句“……乃是我的家乡”。“那边”是承上指代,因此指“家乡”。“我”“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充分说明了“我”因远离故乡、因故乡沦丧而整夜不眠,写出了自己怀念故乡的感情和对故土前途命运的担忧、悲伤。)14.这是作者对土地许下的庄重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壮志。(“泪水”因关切、悲痛而流出,“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即因悲痛而生力量,用这力量去为故土雪耻,表达了作者的坚定誓言。)15.小男孩可能有以下一些顾虑:(1)怕别人发现他来找秦老师;(2)怕因分数低被老师批评;(3)怕加分的要求被老师拒绝;(4)怕因提出加分的要求而遭到老师批评。(答出两点即可)(解答此题需要揣摩小男孩当时的心理。他选择的时间是“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把门推开了“一条缝”,头“像贼一样”“探进”来,“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从这一系列的表现中,可以推测小男孩的心理。)16.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使秦老师对他有了一些同情和理解(让秦老师看出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对他有了一些好感),所以秦老师因不能满足他加分的要求而心怀歉意。(回答此题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小男孩提出加分要求的过程写得很详细:“呢喃了好几遍”“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可见这个孩子自尊心很强,秦老师虽然同情他,理解他,但是,秦老师“做事一向很讲原则”,所以只能是“面带歉意地笑笑”。)817.当得知小男孩要求加分的真实原因后,秦老师那女人特有的爱心和同情心使她很想给小男孩加一分,但她又一向很讲原则,让她放弃原则很难,因此她犹豫不决,不能做出决定。(意思相近即可)(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文章相关内容”,也就是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具体回答”明确指出不能照搬原文的句子,而是要说出自己的理解。第⑤⑥两段交代了小男孩要求加分的真实原因——怕妈妈用竹鞭子抽,秦老师看到小男孩“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的动作以及他瑟缩的眼神,就想给他加分;但是文中说秦老师“做事一向很讲原则”,所以平白无故地给他加分又不合适。此时,秦老师内心是很矛盾的,“有点犹豫不决”。)18.在总成绩上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时一还十。[此题考查词语的指代意义。解答这类题一般从这个词(如“灵感”)前面或后面找最近的一句或几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19.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对小男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那以后,小男孩变成了一个积极进取、心怀感恩的人。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不仅事业达到了高峰,人生也变得更加有意义。(意思相近即可)(此题其实是考查对全文中心内容的理解。从文章的内容看,原来的小男孩自尊心很强但是贪玩,经常“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自从秦老师“借”给他一分后,他学习“非常刻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由此看来,那一分,对小男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一个贪玩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积极进取、心怀感恩的人,所以说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改变了小男孩的一生。)20.【关注黄河】把黄河治理好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上至中央,下至平民都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书写黄河】内容略。标题示例:黄河的概况;黄河的变迁;黄河的治理;黄河的明天。(【关注黄河】回答本题需要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其主旨。材料一写了毛泽东和胡锦涛对治理黄河的重视,这两位国家领导人代表了党和国家,他们的言行、他们的态度表明了国家对黄河的重视,对治理黄河、造福民族的愿望。材料二写了两个人:王勇和李肖强。王勇的行为和李肖强的语言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反映了个人对黄河的关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黄河治理大军中,他们来自民间,代表了普通民众。所以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不难总结出探究结果: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关注黄河的治理。【书写黄河】本题的开放性较强一些。要做黄河的宣传材料,需要让大家全面了解黄河,因此回答时可以考虑黄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既要将黄河的现状讲明,又要讲清楚黄河未来的发展走向,围绕这几点来给手册拟标题即可。)21.思路点拨:“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千百年来,黄河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夯实了我们民族的灵魂。让我们带着崇拜,再次走近黄河,感受黄河巨人的风采,沉醉于黄河厚实的文化底蕴吧!如果要以“我心中的黄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们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8第一,动笔前要对黄河加以解读和品味。写作之前,我们应该多角度涉猎有关黄河的材料,最好的方法自然是亲临黄河,欣赏黄河的波澜壮阔,聆听黄河的涛韵狂吟,体味黄河的慈母情怀,以储备素材,积淀文思。如果没有条件一睹黄河之风采,就只能进行间接体验。如何间接体验?一是读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身上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宝藏。从古到今,不少的文人墨客歌咏黄河、描绘黄河,诗词歌赋浩如烟海。许多离奇迷人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的成语典故、妇孺皆知的谚语歌谣、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都与黄河密切相关,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都是认识黄河的绝佳途径。还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因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二是唱黄河。通过歌唱《黄河大合唱》《黄河之恋》《再见黄河》《黄河之战》《黄河源头》《黄河第一湾》等高亢悠扬的歌曲,来体悟黄河的壮美和伟大,以激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从而激发写作灵感。第二,由衷地抒写黄河、赞美黄河、咏叹黄河。在解读和体味黄河的基础上,要形成自己对黄河的独特领悟。在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寻找落笔的切入点。可以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记述自己对黄河的认识,抒发自己对黄河的深情,抒写自己对黄河的忧思,表达自己对黄河的希望。行文之中,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对黄河的真挚而又强烈的感情,努力使你的文章打动自己,进而感动别人。下列几种行文思路可供参考:(一)精选镜头,绘出心中黄河。不妨以空间为纬,从黄河源头到黄河入海处,依次挑选几个能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的精彩镜头,将你的想象、情感融入画面,细腻地描写一番。也可以时间为经,既可以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又可以择其一天,按早中晚顺序,精选三两个镜头,既写出黄河儿女与黄河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又描绘出黄河美丽壮观的景象。(二)前后对比,让人深深震撼。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你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八荒,寻古探幽,探寻黄河之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黄的原因,探寻黄河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探寻黄河变得桀骜不驯的原因等。你可以择其一点,借用相关资料描述黄河令人揪心的现状,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类现象是人们受经济利益驱使而造成的,并警告人类不要自掘坟墓。在此基础上,描绘出你心目中的黄河山清水秀图。你也可以截取历史上的黄河泛滥、“千里无鸡鸣”的片段与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儿女治理黄河“长缨在手,缚住黄龙”的气概对比;还可以插入90年代末,退耕还林后,黄河发生巨大变化的真实图景,表达中华儿女坚信黄河山清水碧之日不远的信念。(三)变化角度,抒写美好未来。你可以以黄河两岸的农民、渔夫的身份切入,抚今忆昔,展望未来,描绘黄河美好的前景;你也可以采用寓言体、童话体,大胆想象,以黄河或东海的一条鱼、一只虾的身份切入,以鱼虾的口吻叙述故事,描绘鱼虾在清清的黄河中自由遨游的情形和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你还可以尽情地想象,以梦境的形式切入,将你理想中的黄河写出:黄河两岸树木婆娑,鸟语花香;黄河水碧见底,鱼儿欢畅;黄河岸边,村姑濯足洗菜,轻轻歌唱,河面,白帆点点,渔舟唱晚……第三,在文体上要脱俗出新,诱人眼球,展示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用黄河的自述口吻来介绍黄河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前景;可以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对黄河的心灵倾诉;可用记者采访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黄河的关爱之情;可以以调查报告的文体来揭示黄河所面临的严峻现实;还可发挥想象,运用生动的童话、寓言、书信、科幻小说等体裁,来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地进行抒写。擅长抒情的同学可写散文;善于想象的同学可写记叙文。也可以精写前几段,给读者留下一个好印象,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创设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精辟抒情,升华主题。例文:母亲河,你听我说亲爱的黄河:你好!那日,我从黄河大桥上又目睹了你雄浑沧桑的容颜。你逶迤而行,流贯万里,穿越九省,不舍昼夜,浩浩荡荡,从容不迫;你驾驭着唐古拉的风,携带着大西北的黄土,执着奔腾,义无反顾地投入大海的怀抱。8黄河啊,圣洁的慈母!你流经的地域,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庄稼葱茏,草木茂盛,生机盎然,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之一。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你丰腴修长的躯体里始终热血沸腾,豪情万丈;你忍辱负重,无怨无悔,谱写了中华民族不朽的乐章。黄河啊,珠穆朗玛是镶嵌在你项链上的一颗钻石,青藏高原是你的绣花枕头,秦岭是你发髻上的一支玉簪,万里长城是你的披风,青海湖是你的梳妆镜,黄土高原是你的脂粉匣,太行山脉是你的发梳,渤海是你的浴盆。五岳在你面前没有了风采,昆仑山在你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你就这么高贵,你就这么富有,你就这么朴实,你就这么风流!吮吸着你的乳汁,无数文人骚客汲取灵感,吟咏长啸,抒写中华儿女的一腔豪情。李太白把盏畅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王之涣登高望远,感慨万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品味着黄河,恬然入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句,因沾染了黄河的灵气而被吟诵不绝。平民百姓也在尽情歌咏你:“天没头儿地没尾儿,壶口拉格儿就没有底儿!为啥没有底儿?只因为拉格儿黄河呀,把个地球穿透了气儿。”唱出了对你的敬畏。黄河啊,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你的儿女总是在国家危难重重的时候,气贯长虹地把你歌唱。听吧,那《黄河大合唱》《再见黄河》《黄河之战》的歌声,穿越时空,高亢悠扬,荡气回肠。黄河呀,你又是那般桀骜不驯,曾给你的儿女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因为你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人为破坏而对儿女进行报复和惩罚的日子,你欲哭无泪,人们也焦急如焚;因时时遭受污染,你日夜无奈地抽噎。黄河啊,放心吧,人们保护和关爱你的意识正越来越强烈。黄河母亲,祝你永远安康!你的后辈中华儿女叩上昌达年感恩月警醒日点评: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的情思是饱满的,文采飞扬,娓娓倾诉,将母亲河的形象描绘得光彩照人,读来朗朗上口,别有一种诗意美;作者的眼光是开阔的,思维是活跃的,见解是深刻的,作者对黄河母亲的自豪、赞颂、爱慕、忧思以及对黄河明天美好前景的向往、憧憬、展望和坚定的信心,更是激动人心。同时,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善于调动各种积极的语言因素,把对黄河母亲的一腔挚情渲染得美丽而动人。文章体裁新颖,巧用书信形式,运用第二人称,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语言畅达自然,旁征博引,一气呵成,形成雄浑、沉重之美,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唱响了一曲深情的母亲河之歌。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1:37:37 页数:8
价格:¥3 大小:33.42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