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8.桥梁远景图(茅以升)》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8.桥梁远景图(茅以升)》导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体会作者的科学精神。2、了解有关桥梁的知识。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4、通过学习体会科普作品通俗、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特色。【学习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和基本结构2、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学习难点】1、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2、激发学生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第一课时(一)相关链接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他是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家,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编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1989年因病去世。(二)阅读说明文的方法阅读说明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把握说明对象2.理清说明顺序3.分析说明方法4.品味说明语言一、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面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例如:1、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2、抓中心句。不少课文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使必须抓住它。二、理清说明的次序。在把握一篇说明文的特征后,再进一步理清它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往往用“先”“后”或年代日月时刻为表述标志。2、空间顺序,说明某种产品的结构或某种建筑物的构造使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即丛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里到外从整体到局部等不同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有不少的事理说明文往往采用逻辑顺序,它们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因写到果或由主写到次等。(一)检查预习1、猜个谜语:驼背老公公,趴在河当中,背上有人走,腹下也可通。桥。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桥墩()承载()凝固()鹊桥()点缀()zhé()叠xié()带颠bǒ()混凝土 ()3、解词。①.:形容器物的形体小而精巧。②.: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5\n③.:隐藏着、不外露的能量。④.:阻挡、妨害,使人不方便。⑤.: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装饰(装点,装饰)。⑥.:胜过在清静的庭院中随意散步,语出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⑦.: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1.本文是一篇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的桥梁作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本文属于.说明文,从标题中的“.”这个词看出来。文章想象新颖奇特,令人惊叹。2.本文分成几部分?3.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三)思考问题1、作者开篇采用什么方法引入课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开头采用的方法引入课文,这样写的作用:说明,同时增加和,既可引发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可激发他们的想像力。2、第二自然段中的板凳指什么?为什么把桥比喻成板凳呢?它说明了桥梁的什么?把“”比喻成板凳,面是“”,腿是“”,脚是“”。使人更容易理解,使桥梁结构更形象,使文章更生动。“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这句话采用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是。它说明了桥的基本结构:桥的三要素:(板)、(腿)、(脚)3、第三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作用.4、作者介绍未来的桥梁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分析的呢?①、,②、5、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第自然:段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第自然段: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第自然段: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第自然段: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6、将来桥梁的样子会有哪些变化?第自然段:第自然段:第自然段:第自然段:第自然段:第二课时(一)思考问题1.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的原因是什么?5\n2.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板凳的腿就是桥墩,下面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制成。: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手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孔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桥上的人行道上还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现在的郑州黄河铁路桥,长约三公里,河中有许多桥墩。: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应叫引桥。:但到将来,像这样的长桥,或者更长的桥,如果有需要的话,只要一个桥孔,就可跨过江了.3.作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还要对将来的桥梁事业进行大胆的设想体现了作者的什么科学精神?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这说明了科学合理的想象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希望每一个同学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掌握了牢固、全面的知识的基础,大胆合理的想象,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科学的奥秘,让你的想象成为现实,为人类造福。4、文中这些未来桥梁的次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答:不可以。写未来的桥梁是按由到。(二)语言揣摩1.“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一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有何作用?不能。这两个副词起作用,说明桥梁便宜的程度和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2.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写人们的感受有何作用?写人们的心情,是为了未来的桥造得很美,全桥搭成各种姿态,还有不同的色彩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们带来的美感。3、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几乎……就”说明了,但不等于是“同时”。)4.“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差不多”是说明了“几乎”不需要人的劳动力,体现了机械化的程度高。如果删去“差不多”就把话说绝了,不符合实际。)5、“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桥就转个大转弯。”画线词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不一定”表明,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特点。)6、本文的语言质朴、简洁而又生动。如:5\n“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等等,分别运用了、、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所以虽是介绍桥梁的科普文章,但是我们读起来却不感到枯燥乏味或难以理解。(三)、拓展延伸:收集带“桥”的诗词佳句。枯藤老树昏鸦,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旧时茅店社林边,,天堑变通途。说明文的答题模式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一、引用类考题题型一:开头引用神话、故事、传说、谜语等,其作用主要有:1、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吸引读者阅读2、引出说明的对象。题型二:中间或结尾引用某些名人的话或其他引用,其作用主要是:为了让文中所提到的某个观点或想象,说得更清楚明了,或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二、语言类考题(一)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在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1、 表约数:约、大约、近(30米)、(30米)上下、左右2、 表确数:30倍、1/5、30%、一千三百多年3、 表程度:最(多)、至多、几乎、全部、常常、往往4、表示时间:当时、刚才、刚刚、有时候5、表范围:大多数、大部分、遍及、一般题型一:用XX词替换行不行?为什么?【解题方法】不行,“……”表示……说明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而“……”(词语)指……(从不具备前一词的作用角度分析),如果替换就变成……,与事实不相符合,因此不能替换。【例子】“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中的“大多”能否换成“所有”?为什么?答:不能。“大多”表范围,说明廊子无所依傍的很多,但也不排除有的廊子有依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所有“指全部,如果替换,就与事实不相符合。题型二:XX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解题方法】:不能删去。“……”表示……说明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就……,与事实不相符(太绝对了)。或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所以不能删去【例子】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其中“大多”能否删掉?为什么?答:不能删去。“大多”表示大部分的意思,说明还有小部分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符合实际,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就变成所有的池沼都引用活水了,显然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删去。题型三、分析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说明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子】“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生物入侵者》)答:“几乎”说明了斑贝“占领”五大湖内疏水管道的面积之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四: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5\n(二)语言的生动性:找比喻、拟人化、引用、描写的语句等来分析说明文语言生动性三、信息筛选概括题题型一:概括说明对象的几个方面的特点。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到事物三个以上的特点,需要寻找具有概括性的语句,或者通过某种现象或作者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题型二:某种现象产生的几方面的原因。这类题目通常要关注“由于”、“因为”、“之所以、是因为”,“其原因有”等字眼,有时候,需要对作者分析性的话语进行提炼概括。题型三: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四、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五、找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六、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00:34 页数:5
价格:¥3 大小:24.52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