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从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四氯化碳,该步骤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A.B.C.D.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倒入到试管中,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多余的试剂倒入原试剂瓶中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D.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中的水全部加热蒸干 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在容量瓶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盐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盐酸B.蒸馏操作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以防止爆沸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 4.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A盐酸水煤气硫酸干冰B蒸馏水蔗糖溶液氧化铝二氧化硫C胆矾盐酸铁碳酸钙D胆矾水煤气氯化铜碳酸钠A.AB.BC.CD.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B.1mol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a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D.从1L0.5mol•L﹣1NaCl溶液中取出100mL,剩余溶液中NaCl物质的量浓度为0.45mol•L﹣121 6.纳米碳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其粒子直径为1~100nm之间.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①溶液 ②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能透过半透膜 ⑥静置会析出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④ 7.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A.5.6LN2和11gCO2B.5gCO和5gH2C.含1molH原子的H2O和0.5molBr2D.质子数相等的NH3和HCl 8.在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Mg2+、NO3﹣、Cl﹣、Na+B.K+、SO42﹣、HCO3﹣、Na+C.NH4+、NO3﹣、Al3+、CH3COO﹣D.MnO4﹣、K+、SO42﹣、Na+ 9.下列条件下,两物质所含分子数不相等的是(  )A.同温度、相同质量的N2和COB.常温常压,同体积的H2O和O2C.同压强、同物质的量的N2和O2D.同体积、同密度的N2和CO 10.体积为VmL,密度为dg/ml,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g•mol﹣1,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质的质量为mg.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m=aV/100dB.c=C.c=D.a%=%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B.将1L2mol/L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C.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性质有关D.溶液是呈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12.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2OH﹣+2H++SO═BaSO4↓+2H2O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Ba2++2OH﹣+2H++CO32﹣═BaCO3↓+2H2OC.用氯化铁溶液和沸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沸水)═Fe(OH)3↓+3H+D.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 13.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A.B.C.D.21 14.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Ne)D.p(H2)>p(Ne)>p(O2) 15.300mL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g,在该溶液中加入0.1mol/LBa(OH)2溶液300mL,反应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mol/LB.0.3mol/LC.0.2mol/LD.0.1mol/L 1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②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③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④往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⑤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⑥FeCl3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⑦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A.①②④⑦B.②④⑥⑦C.②⑥D.①③④⑤⑦ 17.标况下,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NH3气体,另一个盛有N2和H2的混合气体.若两容器内的气体具有相等的电子数,则混合气体中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4:1B.1:2C.2:1D.1:4 18.某不纯的铁片可能含有Mg、Al、Cu等金属杂质的一种或几种,取该铁片样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的H22.24L,则下列分析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同时含有三种金属杂质B.一定不含有杂质铜C.一定含有杂质镁D.可能同时含有杂质镁、铝或其中一种 19.配制250mL0.1mol•L﹣1的盐酸时,下列实验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A.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倒入烧杯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几滴蒸馏水 20.常温下,欲配制密度为1.1g•cm﹣3、浓度为6mol•L﹣1的稀盐酸,在体积为100mL、密度为1.19g•cm﹣3,浓度为12mol•L﹣1的浓盐酸中需加蒸馏水(  )A.200mLB.100mLC.101mLD.120mL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4分)21.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1A.萃取分液法 B.加热分解法 C.结晶法D.分液法 E.蒸馏法 F.过滤法(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2)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3)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4)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5)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      . 22.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现只有含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提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①步      第②步      第③步      第④步      .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农夫山泉”矿泉水进行检测时,发现1.0L该矿泉水中含有45.6mgMg2+,则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4.在KCl和CaCl2所组成的某混合物中,K+与Ca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该混合物中的CaCl2的质量分数为      . 25.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4.48L,质量是8g.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      ,混合物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比是      ,混合气体中C和O的原子个数比是      ,CO的体积分数是      ,CO的质量分数是      . 26.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1)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      个.(2)该气体若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设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7.现有0.1mol•L﹣1的Na2SO4和0.1mol•L﹣1的H2SO4混合溶液100mL,向其中逐滴加入0.2mol•L﹣1的Ba(OH)2溶液,并不断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忽略混合过程中的体积变化)(1)当加入50mLBa(OH)2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21(2)当溶液中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所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为      mL,所得溶液中溶质为      ,则该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8.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应量取盐酸体积/mL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量筒量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3)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      .(4)若注入容量瓶前未恢复到室温,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      (填“偏低”“偏高”“无影响”)  三.计算题(6分)29.CO、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120℃、101kPa下,amL由CO、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mLO2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1)若混合气体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产生bmL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混合物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      .(2)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a/4mL,则a与b关系的数学表示式是      .  2022-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从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四氯化碳,该步骤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A.B.C.D.【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21【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四氯化碳的沸点低,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碘的和四氯化碳.【解答】解:因四氯化碳的沸点低,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碘的和四氯化碳,故选:C.【点评】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方法,要掌握分离方法的原理.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倒入到试管中,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多余的试剂倒入原试剂瓶中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D.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中的水全部加热蒸干【考点】药品的取用;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蒸发和结晶、重结晶;分液和萃取.【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实验室做实验剩余的药品,也要“三不”:不拿出实验室,不拿随意丢弃,不能放回原瓶;B.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NaOH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药品,故A错误;B.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B正确;C.NaOH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称量时应尽量减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C错误;D.蒸发时待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剩余的水蒸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实验方法的积累. 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在容量瓶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盐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盐酸B.蒸馏操作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以防止爆沸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盐酸;B.加入沸石可以防止爆沸;C.过滤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D.加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解答】解:A.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盐酸,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A错误;B.加入沸石可以防止爆沸,液体飞溅,故B正确;C.过滤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搅拌易捅破滤纸,影响过滤,故C错误;D.加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故D错误;故选B.21【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提纯、除杂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A盐酸水煤气硫酸干冰B蒸馏水蔗糖溶液氧化铝二氧化硫C胆矾盐酸铁碳酸钙D胆矾水煤气氯化铜碳酸钠A.AB.BC.CD.D【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解答】解: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A、盐酸是混合物,故A错误;B、蒸馏水是纯净物,蔗糖溶液为混合物,氧化铝是电解质,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C、铁是单质,碳酸钙是强电解质,故C错误;D、碳酸钠是强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方法和概念实质理解应用,注意物质组成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B.1mol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a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D.从1L0.5mol•L﹣1NaCl溶液中取出100mL,剩余溶液中NaCl物质的量浓度为0.45mol•L﹣1【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A.标况下水不是气体,22.4L水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1mol;B.1molCl2中含有2molCl原子;C.根据n=计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再根据N=nNA计算分子数目;D.溶液是均一的,取出溶液、剩余溶液浓度均与原溶液浓度相等.【解答】解:A.标况下水不是气体,22.4L水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1mol,所含的分子数大于6.02×1023个,故A错误;B.1molCl2中含有2molCl原子,含有Cl原子数目为2NA,故B错误;21C.标准状况下,a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为=mol,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故C正确;D.溶液是均一的,取出溶液、剩余溶液浓度均与原溶液浓度相等,从1L0.5mol•L﹣1NaCl溶液中取出100mL,剩余溶液中Na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比较基础,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与对象. 6.纳米碳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其粒子直径为1~100nm之间.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①溶液 ②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能透过半透膜 ⑥静置会析出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④【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问题.【解答】解: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比较稳定,一般不会沉淀,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故②③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分散系的本质特征,胶体性质的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7.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A.5.6LN2和11gCO2B.5gCO和5gH2C.含1molH原子的H2O和0.5molBr2D.质子数相等的NH3和HCl【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则各物质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A.没有明确氮气的所处温度、压强;B.二者摩尔质量不同,根据n=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不等;C.含1molH原子的H2O为0.5mol;D.NH3中10个质子,HCl中有18个质子.【解答】解:A.11gCO2为0.25mol,没有明确氮气的所处温度、压强,5.6LN2不一定为0.25mol,故A错误;B.CO、氢气摩尔质量不同,根据n=可知,5gCO和5gH2物质的量不等,故B错误;C.含1molH原子的H2O为0.5mol,与0.5molBr2含有相同分子数目,故C正确;21D.NH3中10个质子,HCl中有18个质子,质子数相等的NH3和HCl含有分子数目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A选项中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与对象. 8.在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Mg2+、NO3﹣、Cl﹣、Na+B.K+、SO42﹣、HCO3﹣、Na+C.NH4+、NO3﹣、Al3+、CH3COO﹣D.MnO4﹣、K+、SO42﹣、Na+【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溶液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A.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且为无色溶液;B.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C.醋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醋酸;D.高锰酸根离子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解答】解: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无色溶液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A.Mg2+、NO3﹣、Cl﹣、Na+之间不反应,都是无色离子,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B.HCO3﹣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CH3COO﹣与氢离子结合生成醋酸,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MnO4﹣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9.下列条件下,两物质所含分子数不相等的是(  )A.同温度、相同质量的N2和COB.常温常压,同体积的H2O和O2C.同压强、同物质的量的N2和O2D.同体积、同密度的N2和CO【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N2和CO的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时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计算其分子数;B.常温常压下,水是液体,氧气是气体,相同体积的H2O和O2物质的量不等;C.物质的量相等的N2和O2分子数相等;D.同体积、同密度的N2和CO质量相等,二者摩尔质量相等,所以其物质的量相等.【解答】解:A.N2和CO的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时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知,其分子数相等,故A不选;21B.常温常压下,水是液体,氧气是气体,相同体积的H2O和O2物质的量不等,则其分子数一定不等,故B选;C.物质的量相等时,根据N=nNA知N2和O2分子数相等,故C不选;D.同体积、同密度的N2和CO质量相等,二者摩尔质量相等,所以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知其分子数相等,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只要物质的量相等的气体其分子数一定相等,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易错选项是B. 10.体积为VmL,密度为dg/ml,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g•mol﹣1,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质的质量为mg.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m=aV/100dB.c=C.c=D.a%=%【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A.根据m(溶质)=m(溶液)×ω(溶质)计算判断;B.根据c=计算判断;C.根据n=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判断;D.根据c=公式变形计算判断.【解答】解:A.根据m(溶质)=m(溶液)×ω(溶质)可知,m=V×d×a%=,故A错误;B.根据c=可知,c==,故B错误;C.mg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故c==mol/L,故C正确;D.根据c=公式变形可知,a%=,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注意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B.将1L2mol/L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C.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性质有关D.溶液是呈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考点】胶体的应用.【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A、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和现象;21B、胶体粒子是氢氧化铁的集合体;C、根据胶体的性质,带不同电荷的胶粒相遇时会形成沉淀;D、根据胶体呈电中性,【解答】解:A、氯化钠溶液和水不是胶体,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水不是分散系,故A错误;B、胶体粒子是氢氧化铁形成的集合体,微粒数一定小于2NA,故B错误;C、胶体的性质当带不同电荷的胶粒相遇时会发生聚沉,不同地方的泥土胶粒电荷不同,在入海口出聚沉形成沉淀,日积月累形成三角洲,故C正确;D、溶液是呈中性的,胶体呈电中性,故C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胶体的性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 12.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2OH﹣+2H++SO═BaSO4↓+2H2O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Ba2++2OH﹣+2H++CO32﹣═BaCO3↓+2H2OC.用氯化铁溶液和沸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沸水)═Fe(OH)3↓+3H+D.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B.碳酸氢钠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钡、氢氧化钠和水,碳酸氢根离子为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不能拆;C.氢氧化铁胶体不是沉淀,不能用沉淀符号;D.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解答】解:A.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BaSO4↓+2H2O,故A正确;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离子方程式:Ba2++OH﹣+HCO3﹣═BaCO3↓+H2O,故B错误;C.用氯化铁溶液和沸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离子方程式:Fe3++3H2O(沸水)═Fe(OH)3(胶体)+3H+,故C错误;D.用CH3COOH溶解CaCO3,离子方程式: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化学式的拆分,题目难度不大. 13.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A.B.C.D.【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先求出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再求出混合气体物质的量,最后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求出体积.21【解答】解:根据其组分及其含量相同,所以其质量与分子数成正比,设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x个,质量与分子数的比列式为:mg:b=ng:x,x==个;n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物质的量为:n===mol,其体积为:V=n×Vm=mol×Vm=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这种类型的题在高考选择题中经常出现. 14.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Ne)D.p(H2)>p(Ne)>p(O2)【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据此判断.【解答】解:Ne的摩尔质量为20g/mol,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摩尔质量越大,压强越小.所以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p(H2)>p(Ne)>p(O2).故选:D.【点评】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可借助pV=n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注意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15.300mL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g,在该溶液中加入0.1mol/LBa(OH)2溶液300mL,反应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mol/LB.0.3mol/LC.0.2mol/LD.0.1mol/L【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硫酸铝溶液中c(Al3+)==0.2mol/L,根据化学式知c(SO42﹣)=c(Al3+)=×0.2mol/L=0.3mol/L,n(SO42﹣)=0.3mol/L×0.3L=0.09mol;向该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n[Ba(OH)2]=0.1mol/L×0.3L=0.03mol,0.03mol钡离子完全反应需要0.03mol硫酸根离子,则混合溶液中剩余n(SO42﹣)=0.09mol﹣0.03mol=0.06mol,根据C=计算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21【解答】解:硫酸铝溶液中c(Al3+)==0.2mol/L,根据化学式知c(SO42﹣)=c(Al3+)=×0.2mol/L=0.3mol/L,n(SO42﹣)=0.3mol/L×0.3L=0.09mol;向该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n[Ba(OH)2]=0.1mol/L×0.3L=0.03mol,0.03mol钡离子完全反应需要0.03mol硫酸根离子,则混合溶液中剩余n(SO42﹣)=0.09mol﹣0.03mol=0.06mol,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C===0.1mol/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明确各个微粒之间关系及离子之间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②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③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④往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⑤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⑥FeCl3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⑦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A.①②④⑦B.②④⑥⑦C.②⑥D.①③④⑤⑦【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分析】①灰尘是胶体,属于气溶胶,有电泳的性质;②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③胶体有丁达尔效应;④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⑤血液属于胶体;⑥NaHCO3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⑦墨水是胶体.【解答】解:①灰尘是胶体,在外加电源作用下,有电泳的性质,与胶体性质有关,故①错误;②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与胶体性质无关,故②正确;③蛋白质溶液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与胶体性质有关,故③错误;④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铁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与胶体性质有关,故④错误;⑤血液属于胶体,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应用了胶体聚沉的原理,故⑤错误;⑥NaHCO3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与胶体性质无关,故⑥正确;⑦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发生聚沉,故⑦错误;故选C.21【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明确胶体常见的性质有丁达尔现象、胶体的聚沉、电泳等,利用胶体性质对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解释,题目难度不大. 17.标况下,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NH3气体,另一个盛有N2和H2的混合气体.若两容器内的气体具有相等的电子数,则混合气体中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4:1B.1:2C.2:1D.1:4【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标况下,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相同,物质的量相同,两气体所含有的电子数也相同,结合原子的组成计算容器中N2和H2气体的物质的关系.【解答】解:标况下,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相同,物质的量相同,设两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设N2为xmol,则H2为(1﹣x)mol,两容器内的气体具有相等的电子数,则14x+2(1﹣x)=10,x==,所以,N2的物质的量为mol,H2的物质的量为mol,混合气体中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结合原子的原子的构成进行计算相关物理量. 18.某不纯的铁片可能含有Mg、Al、Cu等金属杂质的一种或几种,取该铁片样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的H22.24L,则下列分析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同时含有三种金属杂质B.一定不含有杂质铜C.一定含有杂质镁D.可能同时含有杂质镁、铝或其中一种【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几组未知物的检验.【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根据二价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金属的平均式量,使平均式量介于56和另一种金属之间,以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将不纯的铁当作纯二价金属M,设其相对分子量为X,则M~H2X22.4L5.6g2.24L则X=56所以一定含有铜,可能同时含有杂质镁、铝或其中一种;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均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均值法在解题中的应用,避免了方程式的大量使用和计算,解题迅速方便. 19.配制250mL0.1mol•L﹣1的盐酸时,下列实验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21A.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倒入烧杯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几滴蒸馏水【考点】溶液的配制.【分析】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解答】解:A.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导致量取的浓盐酸的体积偏小,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误;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倒入烧杯后,再用水洗量筒2﹣3次,所取盐酸的质量偏大,溶质的质量偏大,浓度偏大,故C正确;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几滴蒸馏水,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中等,依据C=,准确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即可解答. 20.常温下,欲配制密度为1.1g•cm﹣3、浓度为6mol•L﹣1的稀盐酸,在体积为100mL、密度为1.19g•cm﹣3,浓度为12mol•L﹣1的浓盐酸中需加蒸馏水(  )A.200mLB.100mLC.101mLD.120mL【考点】溶液的配制.【分析】设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VmL,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列示解答.【解答】解:设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VmL,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得:×6=100×12;解得:V=101m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配制,解题关键是抓住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注意溶液体积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4分)21.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萃取分液法 B.加热分解法 C.结晶法D.分液法 E.蒸馏法 F.过滤法(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F .(2)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C .(3)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D .(4)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E .(5)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 A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1【分析】A、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B、加热分解除去混合物中加热可分解成气体物质;C、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固体,有一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的一种方法;D、分液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E、蒸馏把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出来;F、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解答】解:(1)泥沙不溶于水,分离不溶物和溶液可用过滤的方法,故答案为:F;(2)KNO3和NaCl都易溶于水,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用结晶法分离,故答案为:C;(3)水和汽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D;(4)四氯化碳(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相溶,且沸点相差较大,可通过蒸馏分离,故答案为:E;(5)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可通过萃取方法分离,然后分液,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相关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22.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现只有含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提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①步 NH4HCO3NH3↑+CO2↑+H2O 第②步 BaCl2+Na2SO4=BaSO4↓+2NaCl 第③步 Na2CO3+BaCl2═BaCO3↓+2NaCl 第④步 Na2CO3+2HCl═2NaCl+CO2↑+H2O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析】操作①是固体加热除去碳酸氢铵,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操作②为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操作③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再过滤;操作④加入盐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加热煮沸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溶解的CO2和多余的盐酸.【解答】解:第①步:氯化钠、硫酸钠热稳定好,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CO2↑+H2O,故答案为:NH4HCO3NH3↑+CO2↑+H2O;21第②步:氯化钠、硫酸钠为残留物,加入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故答案为:BaCl2+Na2SO4=BaSO4↓+2NaCl;第③步:悬浊液成分为氯化钡、硫酸钡沉淀、氯化钠,加入碳酸钠,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故答案为:Na2CO3+BaCl2═BaCO3↓+2NaCl;第④步:加入盐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CO2↑+H2O.【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除杂的实验方法,除杂问题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类重要问题,除杂时不仅要能把杂质除掉,还不能引入新杂质,而且方法要简便易行,题目难度不大.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农夫山泉”矿泉水进行检测时,发现1.0L该矿泉水中含有45.6mgMg2+,则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9×10﹣3mol/L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n=计算出45.6mgMg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计算出Mg2+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发现1.0L该矿泉水中含有45.6mgMg2+,含有的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Mg2+)==0.0019mol,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g2+)==1.9×10﹣3mol/L故答案为:1.9×10﹣3mol/L.【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试题贴近高考,针对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4.在KCl和CaCl2所组成的某混合物中,K+与Ca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该混合物中的CaCl2的质量分数为 42.7%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K+与Ca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设二者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则KCl为2mol、CaCl2为1mol,根据m=nM计算二者质量,进而计算CaCl2的质量分数.【解答】解:K+与Ca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设二者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则KCl为2mol、CaCl2为1mol,故CaCl2的质量分数=×100%=42.7%,故答案为:42.7%.【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25.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4.48L,质量是8g.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 40g/mol ,混合物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比是 1:3 ,混合气体中C和O的原子个数比是 4:7 ,CO的体积分数是 25% ,CO的质量分数是 17.5% .21【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计算混合气体物质的量,根据总质量、总物质的量列方程计算CO和CO2,根据n=计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根据M=计算平均摩尔质量;令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物质的量及质量列方程计算x、y的值,可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利用计算CO的体积分数,根据m=nM计算CO的质量,再利用×100%计算CO的质量分数,计算C原子、O原子的物质的量,据此判断C原子与O原子数目之比.【解答】解:标况下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4.48L,物质的量为=0.2mol,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40g/mol,令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解得:x=0.05,y=0.15混合物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比为0.05mol:0.15mol=1:3,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5mol﹣0.05mol=0.1mol,所以混合气体中C和O两种原子的数目之比为(0.05mol+0.15mol):(0.05mol+2×0.15mol)=4:7,CO的体积分数为=25%,CO的质量为0.05mol×28g/mol=1.4g,故CO的质量分数为×100%=17.5%,故答案为:40g/mol;1:3;4:7;25%;7.5%.【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26.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1)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  个.(2)该气体若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设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1)根据n=计算气体物质的量,再根据N=nNA计算气体分子数目,由于该气体分子由双原子构成,含有的原子数目为气体分子2倍;(2)根据m=ρV计算水的质量,溶液质量=水的质量+气体质量,再根据V=计算溶液体积,根据c=计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21【解答】解:(1)气体物质的量为=mol,则含有原子数目为:mol×NAmol﹣1×2=,故答案为:;(2)水的质量为1000mL×1g/mol=1000g,溶液质量为(1000+m)g,则溶液体积为=L,故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L,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属于字母型计算,增大计算难度,注意对公式的理解. 27.现有0.1mol•L﹣1的Na2SO4和0.1mol•L﹣1的H2SO4混合溶液100mL,向其中逐滴加入0.2mol•L﹣1的Ba(OH)2溶液,并不断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忽略混合过程中的体积变化)(1)当加入50mLBa(OH)2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0.067 mol•L﹣1.(2)当溶液中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所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为 100 mL,所得溶液中溶质为 NaOH ,则该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1.【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反应相当于Ba(OH)2先与H2SO4反应,然后再Na2SO4与反应,50mLBa(OH)2溶液中n[Ba(OH)2]=0.05L×0.2moL•L﹣1=0.01mol,100mL溶液中n(H2SO4)=0.1L×0.1moL•L﹣1=0.01mol,故氢氧化钡与硫酸恰好反应,硫酸钠不反应,根据n=cV计算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硫酸钠的质量;(2)溶液中沉淀量达到最大时,发生Ba2++SO42﹣=BaSO4↓,故n[Ba(OH)2]=n(SO42﹣),再根据V=计算氢氧化钡的体积.溶液中溶质为NaOH,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n(NaOH)=n(Na+),再根据c=计算.【解答】解:(1)反应相当于Ba(OH)2先与H2SO4反应,然后再Na2SO4与反应,100mLBa(OH)2溶液中n[Ba(OH)2]=0.1L×0.2moL•L﹣1=0.02mol,100mL溶液中n(H2SO4)=0.1L×0.2moL•L﹣1=0.02mol,故氢氧化钡与硫酸恰好反应,硫酸钠不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溶液中溶质为Na2SO4,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L×0.1moL•L﹣1=0.01mol,Na2SO4的浓度==0.067molL,故答案为:Na2SO4;0.067;(2)溶液中沉淀量达到最大时,硫酸根完全反应,发生Ba2++SO42﹣=BaSO4↓,故n[Ba(OH)2]=n(SO42﹣)=0.01mol+0.01mol=0.02mol,故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为=0.1L=100mL.21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OH,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n(NaOH)=n(Na+)=0.01mol×2=0.02mol,故溶液中NaOH浓度为==0.1mol/L,故答案为:100;NaOH,0.1.【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常用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等,难度中等,理解发生反应的本质和元素守恒是解题的关键. 28.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应量取盐酸体积/mL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2.1mL  250mL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量筒量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3)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 容量瓶不能受热,否则体积不准 .(4)若注入容量瓶前未恢复到室温,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 偏高 (填“偏低”“偏高”“无影响”)【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析】(1)根据c=计算出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再根据稀释定律计算所需浓盐酸的体积;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容量瓶的规格;(2)依据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解答;(3)容量瓶不能受热;(4)溶液会热胀冷缩.【解答】解:(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1.8mol/L,令需浓盐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V×11.8mol/L=250mL×0.1mol/L,解得:V=2.1mL;配制250mL0.1mol•L﹣1的盐酸溶液,故需要250mL容量瓶,故答案为:2.1mL;250mL;(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配制的一般步骤为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故答案为:BCAFED;(3)容量瓶不能受热,故溶液注入容量瓶前必须恢复至室温,故答案为:容量瓶不能受热,否则体积不准;(4)溶液会热胀冷缩,若注入容量瓶前未恢复到室温,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21【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计算和误差分析,属于基础型题目,难度不大. 三.计算题(6分)29.CO、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120℃、101kPa下,amL由CO、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mLO2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1)若混合气体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产生bmL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混合物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 33% .(2)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a/4mL,则a与b关系的数学表示式是 b≥a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CO、CH4的体积之和、消耗的氧气列方程计算二者体积,据此解答.(2)燃烧发生反应:2CO+O2=2CO2、CH4+2O2=CO2+2H2O(g),燃烧后体积变化由CO燃烧导致,根据差量法计算CO的体积,进而计算甲烷的体积,由于完全燃烧,故0.5V(CO)+2V(CH4)≤b,据此解答.【解答】解:(1)燃烧发生反应:2CO+O2=2CO2、CH4+2O2=CO2+2H2O(g),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V(CO+CH4)=V(CO2),故a=b,则:V(CO)+V(CH4)=a,0.5V(CO)+2V(CH4)=a,解得V(CO)=,V(CH4)=,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为:=2:1,故混合气体中CH4的体积分数为×100%=33%,故答案为:2:1;33%;(2)燃烧发生反应:2CO+O2=2CO2、CH4+2O2=CO2+2H2O(g),燃烧后体积变化由CO燃烧导致,则:2CO+O2=2CO2体积减少△V21V(CO)mL故V(CO)=0.5amL,V(CH4)=0.5amL,由于完全燃烧,故0.5V(CO)+2V(CH4)≤b,即0.5a×0.5+2×0.5a≤b,故b≥a,故答案为:b≥a.【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计算等,难度中等,(2)中注意利用差量法的计算. 2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48:17 页数:21
价格:¥3 大小:150.56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