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新2022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区域与区域差异的涵义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区域与区域差异的涵义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基础过关】读右图,回答1~2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来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答案 1.B 2.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征。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1题,图中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范围不同,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第2题,不同的干湿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读下表,回答3~4题。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地 点①②③④年降水量(mm)15.6466.6777.4205.4一月平均气温(℃)-8.5-6.6-1.2-9.0七月平均气温(℃)27.423.523.923.63.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4.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答案 3.C 4.A解析 第3题,由表中资料分析可知,四地冬季气温都在0℃以下,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而①地的年降水量稀少,说明地处内陆,无春汛,②③两地年降水量超过400mm,应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我国季风区降水量大于400mm,所以判断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第4题,分析表中材料,①地年降水量稀少,发展农业必须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而水源不可能是大气降水,因此是高山冰雪融水。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5~6题。5.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广东B.江苏C.江西D.云南6.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生长期光照时间短B.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D.春播期间旱情严重答案 5.A 6.C解析 直接读图即可判读出广东农业生产潜力最大;农业生产潜力与光热、水条件有关,甲纬度位置较高,所以热量条件较差。读我国野骆驼分布区的变迁图,回答7~8题。7.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到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人为因素包括(  )。①开垦草原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7.A 8.A解析 第7题,选A。本题以野骆驼分布区的变化考查气候类型的变化及其人地关系,属于中等难度题。残骸发现区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故①正确。不论是残骸发现区,还是文献记载区和现存生活区,野骆驼的分布范围从温带季风区扩展到西北干旱区,故②错误。文献记载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包括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区,故③正确。野骆驼的现存生活区位于新疆境内,故④错误。第8题,选A。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人为因素,属于容易题。四个因素中,种群退化属于自然因素,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和大量捕杀属于人为因素,故A项正确。9.读“我国自然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实线在图上画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2)各自然区在划分时所考虑的因素是(双选)(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某一地理要素C.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D.综合地理要素(3)内蒙古草原和西北温带荒漠地区的分界线大致在________一带,相当于年降水量________毫米等降水线。b、c两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线,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4)a所在自然区内有我国重要的经济区是________,还有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_。答案 (1)略 (2)CD (3)贺兰山 200 秦岭—淮河 热量 (4)珠江三角洲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解析 自然区的划分是建立在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分异的基础上的,但划分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以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以草原植被为主,以西是荒漠草原,而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在贺兰山一线;图中b和c分别是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它们之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a是我国华南热带湿润地区,这里经济水平最高的是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我国在这里最早建立了特区,有深圳、珠海等。10.读“我国东北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流域内区域差异(分为A、B两区域)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图示分析区域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两区域发展的优势及其发展方向分别是:A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地形地貌 (2)①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②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并有别于其他同等级的区域 ③区域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 (3)处于山地丘陵,林业资源较丰富,可发展林果业等 处于平原地区,耕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充足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适宜发展耕作业解析 第(1)题,根据图例,A区域以山地为主,B区域以平原为主,两区域主要存在地形差异。第(2)题,结合图示两区域及区域的三个特点,得出结论。第(3)题,A地以山地为主,主要应以林业为主;B地以平原为主,主要以耕作业为主。【能力提升】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答案 D解析 图中所示区域为①鄂尔多斯高原,②黄土高原地区,③华北地区,④西南地区。根据各地区特点,可判断出④西南地区为我国茶叶种植区之一。12.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④区土壤盐渍化普遍答案 B解析 图中各地区的环境问题应充分认识。其中①地区荒漠化严重,②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③地区洪涝、盐碱、风沙严重,④地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数字单位:mm),完成13~14题。13.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植被覆盖情况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 ④纬度位置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14.甲、乙两地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冻害对乙地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B.乙地森林和煤炭资源丰富C.甲地降水多于乙地主要是受台风的影响D.甲地土壤肥沃,但春季墒情差答案 13.D 14.A解析 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属于难度较小的题目,影响降水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还有海陆位置、下垫面的性质(如:植被覆盖率、洋流、地形等)、人类活动等。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影响因素主要是季风环流即夏季风(东南季风)、海陆位置即距海远近。第14题,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甲、乙两地相比较:乙地纬度高,低温冻害对乙地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乙地为东北平原,森林资源不丰富,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甲地降水多于乙地主要是因为甲地距海近,并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甲地土壤肥沃,春季墒情也不差,因为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土壤中水分较充足。15.案例分析是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读图,回答问题。案例材料:30°N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比较目的:比较区域差异的目的在于找出区域典型要素,理解主要特征,探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措施。分析方法:区域地理学习最常见的方法是比较法。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自然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人为要素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但对区域的比较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先找出最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要素。(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2)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列表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和主要不同特点。答案 (1)都位于30°N附近的大河入海口 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都是地狭人稠的地区(2)乙 因为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约是90°,而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约是120°(3)见下表甲乙丙共同优势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处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有灌溉水源;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主要不同特点以生产长绒棉闻名。光照条件好,由于降水集中在冬季,所以夏季需引水灌溉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为主。劳动集约化程度高,单产高以种植水稻和亚热带水果为主。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高解析 甲、乙、丙分别是尼罗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相同点可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和人口、交通、市场等方面比较。不同点从作物种类、发展水平方面进行比较。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09:47:00 页数:6
价格:¥3 大小:369.4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