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5章共5套能力提升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2

2/52

剩余5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5章共5套能力提升测试卷汇编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能力提升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通过“鹊桥”号卫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下图为“嫦娥四号”登月着陆位置与“鹊桥”号卫星位置示意图(“鹊桥”号卫星运行在图中以O点为中心的轨道上)。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鹊桥”号的叙述,正确的是()A.围绕月球作公转运动B.已经飞离了太阳系C.传递信息易受太阳活动的干扰D.不属于天体2.探测器在月球上未能探测到任何生命物质,主要是因为月球()A.与太阳的距离不适中B.质量和体积太小C.地势起伏大,无土壤等物质D.表面太阳辐射弱冲日是指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的现象。2020年10月14日发生了火星“冲日”现象,火星亮度增加,引发天文爱好者争相观测。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52页共52页3.以下会发生类似天文现象的天体是()A.土星和水星B.金星和木星C.水星和金星D.木星和土星4.有人担心火星会撞上地球,网友认为这是杞人忧天,其理由是()A.地球表面拥有厚厚大气层B.火星、地球间存在小行星带C.火星、地球质量相差悬殊D.火星、地球绕日公转各行其道“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下左图)和农业大棚上(下右图)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太阳的能量源于()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B.强烈的太阳风C.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D.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6.“光伏扶贫”中利用太阳辐射能()A.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B.促进圈层间物质迁移C.为人类间接提供能量D.为大气运动提供动力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河北平原在距今两亿多年左右,生长着巨大的食肉恐龙和华美金凤鸟(一种伤齿龙科恐龙)。右图中①~④代表地球发展史的四个地质年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52页共52页7.华美金凤鸟生长时期对应的地质年代是()A.①~前寒武纪B.②~元古宙C.③~中生代D.④~新生代8.华美金凤鸟生长的地质年代,地球上兴盛的植物是()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下图为西藏至准噶尔一线的地势及莫霍界面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关于图中地壳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拔越高的地区,地壳厚度越大B.海拔降低,地壳厚度可能变大C.喜马拉雅山地壳厚度最大D.塔里木盆地地壳厚度最小10.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横波突然消失B.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纵波速度逐渐变慢C.地震发生时,船上的人先感觉到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发现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据此完成第1~2题。11.下列有关太阳黑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弱B.太阳黑子变化周期是15年C.太阳表面有黑子活动的区域温度比周围要高D.太阳黑子与耀斑活动变化的周期不一致第52页共52页12.关于黑子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卫星与地面失去联系B.手机通信会被干扰C.地球磁场被扰乱,信鸽迷失方向D.在北京看到美丽的极光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岩石圈的组成部分有()A.地壳B.地壳和地幔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幔和地核14.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大气圈主要有固体杂质组成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D.地核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15.图中水圈层物质远东的主要动力是()A.地球内部的能量B.太阳辐射C.地球的引力D.人类活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知识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该区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分)(2)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第52页共52页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代。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___________。(10分)(3)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环境向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6分)17.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9分)(1)找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在分界面处,地震波波速分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7分)(2)请你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并写出推测的依据。(6分)(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第52页共52页材料一: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西北地区大多选择面积广大的沙漠、戈壁处进行光伏电站建设,南方地区则在水上建起了光伏电站。材料二:安徽省淮南市是国家重要能源城市,是全国6个煤电(火力发电)基地之一。淮南市持续几十年的煤炭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并形成面积广阔的闲置水域,2019年6月,淮南将采煤沉陷区约6000亩的闲置水面改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见下图),该电站使用“一体化浮筒”设计,水体对组件有良好的冷却效应,可降低组件表面的温度,提高组件发电量。(1)分析西北沙漠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6分)(2)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对水域环境要求较高,请列举较为理想的选址条件。(6分)(3)与西北沙漠中发展光伏电站相比,分析淮南市发展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6分)第52页共52页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C;2.B解析:1.由图可知,“鹊桥”号绕图中O点作公转运动,A项错误。“鹊桥”号处于地月系,并未飞离太阳系,B项错误。“鹊桥”号以无线电短波与地球传递信息,易受太阳活动的干扰,C项正确。“鹊桥”号处于宇宙空间之中,属于人造天体,D项错误。2.月球临近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A项错误。月球质量和体积太小,引力小,难以形成大气层,所以没有生命物质存在,B项正确。月球表面存在月壤,但不是月球存在生命物质的主要条件,C项错误。月球因无大气层保护,白天时表面太阳辐射强,D项错误。答案:3.D; 4.D解析:3.由图文材料及所学信息可知,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关系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冲日是由地球上观察行星与太阳各在地球的两侧的天文现象,水星、金星轨道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不会出现冲日现象,A、B、C错误,D正确。故选D。4.地球表面拥有厚厚大气层,这不是火星不会撞上地球的理由,A不符合题意;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火星、地球间不存在小行星带,B不符合题意;火星、地球质量悬殊,这不是火星不会撞上地球的理由,C不符合题意;火星、地球绕日公转,公转轨道在同一平面上,有各自的公转轨道,所以火星不会撞上地球,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5.D;6.C解析: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D正确。黑子、耀斑和太阳风都是出现在太阳外部大气层的太阳活动的形式,不是太阳的能量来源,A、B错误。地球内部能量的来源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C错误。故选D。6.由题干可知,“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所以光伏扶贫利用太阳能为人类间接提供能量,C正确。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圈层间物质迁移、为大气提供动力是太阳辐射的作用,不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作用,A、B、D错误。故选C。答案:7.C; 8.C解析:7.从图中看,①为地球发展的初期其阶段,是前寒武纪;②为元古宙,③为中生代,④为新生代;A错误;由材料华美金凤鸟(一种伤齿龙科恐龙)可知,华美金凤鸟生长时期③为中生代,C正确;B、D错误。故选C。8.由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时,是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进入裸子植物时代,C正确;元古代,藻类日益繁盛,A错误;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第52页共52页B错误;新生代,进入被子植物时代,D错误。故选C。答案:9.B;10.D解析:9.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海拔越高的地区,一般地壳厚度越大;海拔降低地壳厚度不一定变小;喜马拉雅山地壳厚度并不是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壳厚度并不是最小的。故选B。10.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横波纵波的速度均增加,由于纵波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无法在液体中传播,因此地震发生时,船上的人感觉到上下颠簸,地面上的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故选D。答案:11.A;12.D解析:(1)A、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是太阳黑子,其大小和多少反映太阳活动的强弱,故正确。B、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大约是11年,故错误。C、太阳表面黑子活动的区域温度比周围地区低,故错误。D、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变化周期一致,都是约11年,故错误。故选:A。(2)A、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卫星与地面失去联系,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B、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手机通信会被干扰,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C、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磁场,信鸽迷失方向,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D、极光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在北京看不到极光,故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13.C;14.B;15.B解析:13.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岩石圈。14.大气圈主要由气体、水汽和尘埃组成;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内部圈层中地壳厚约30km,地幔厚约2840km,地核厚约3500km。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15.水圈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地球内部的能量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球的引力是重力能;人类活动不是主要动力。第52页共52页16.答案:(1)(古)生物化石(2)①沉积;古生;②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3)①海洋;陆地;②抬升解析:(1)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故考察名称为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①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为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沉积岩,按地质年代,古生代是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年代。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陆地环境,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为恐龙的生存提供了条件。(3)据以上分析可知,①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由海洋变陆地,则地壳发生过抬升运动。17.答案:(1)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或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增速或改变,在古登堡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降速或改变。(2)推测地幔物质状态是固体物质;而地核物质状态是非固体物质;依据是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而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3)一是通过钻探取出的岩芯了解地下岩石物质组成;二是通过人为爆破释放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了解地下物质状态和组成。解析:(1)由于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增速或改变;在古登堡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降速或改变。因而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分别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或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2)依据是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而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推测地幔物质状态是固体物质;而地核物质状态是非固体物质。(3)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渠道或方法一是通过钻探取出的岩芯了解地下岩石物质组成;二是通过人为爆破释放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了解地下物质状态和组成。18.答案:(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多晴天;西北地区纬度较高,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白昼)时间长。(2)水域面积较大;水位相对稳定;水面相对静止(风浪小);无结冰期;无大规模航运等。(3)离东部(用户)较近,输电距离短;基础设施(如电网等)相对较好;由于光伏发电不稳定,该市是煤电基地,火力发电可以起到调节、控制发电作用,保证电网输电半稳;水体对组件有良好的冷却效应,发电效率较高;光伏面板少沙尘且便于清洗。第52页共52页解析:(1)分析太阳能是否丰富可以从海拔高低、晴天多少、太阳高度角大小、日照时间长短等方面进行分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多晴天:再加上西北地区纬度较高,夏季太阳高度角大,且日照(白昼)时间长,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就多。(2)首先,从图中可以看出水面漂浮式电站占地较多,因此需要水域面积要大;其次,所在水域降水要较多,水位要保持相对稳定,以提供较稳定的可支持漂浮的水面:第三,当地风力要相对较小,使水面保持相对静止,保证光伏发电的效率;第四,水,域不能结冰,保证漂浮式光伏电站不受影响;第五,要求受人类活动干扰要少,特别是没有大规模航运等。(3)从自然条件看:相比西北沙漠中发展,该地在水体表面发展,对组件有良好的冷却效应,发电效率较高;相比西北风沙天气多,该地光伏面板少沙尘且便于清洗,提高发电效率。从社会经济条件看:与西北相比,淮南市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近,输电距离短;位于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工业基础相对较好,建设和维护条件相对较好:由于光伏发电不稳定,该市是煤电基地,火力发电可以起到调节、控制发电作用,保证电网输电平稳。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能力提升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第52页共52页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②波浪作用明显③土壤贫瘠,气候温和④多沙洲、沙岛发育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下图为“某地区地形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地区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A.河流受断层的影响B.河流侧蚀作用明显C.河流受盛行风的影响D.河流下蚀作用强4.推测此地地理环境是()A.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B.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C.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D.地形比较平坦,坡度较缓在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河西走廊上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沉积B.风力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侵蚀6.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第52页共52页A.沙丘B.火山锥C.冲积扇D.风蚀洼地广西百色市乐业县被誉为“世界天坑之都”、“世界天坑博物馆”。2022年5月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科考探险队在乐业县又确认发现了1个标准天坑,乐业县的天坑增至30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天坑”所属地貌类型是()A.冰川地貌B.河流地貌C.海岸地貌D.喀斯特地貌8.与“天坑”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岩石、光照B.岩石、水文C.土壤、地形D.气候、土壤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地貌最可能在图中M地看见的是()A.B.C.D.10.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布对应()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塔卡波托环礁地处热带南太平洋,由若干原始珊瑚岛碎屑合并而成。下图示意塔卡波托环礁东南部某地沉积物年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52页共52页11.原始珊瑚岛碎屑合并期间()A.海平面较低B.珊瑚发育快C.风暴潮较多D.潟湖面积大12.环礁朝外海一侧和朝潟湖一侧组成物质年龄的差异,主要取决于()A.水深B.坡度C.温度D.风浪丹霞地貌,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雅丹地貌是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主要在定向风吹蚀作用下,形成彼此相间排列的垄岗、堡丘、土柱(墩)、凹地等景观组合。图1为“我国著名的丹霞、雅丹地貌分布图”。图2为“我国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如图1所示我国雅丹地貌、丹霞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是()A.东北地区、东部季风区B.西南地区、西北地区C.西北地区、东部季风区D.青藏地区、东部季风区14.形成雅丹地貌、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海蚀作用、风蚀作用B.风蚀作用、流水作用C.冰蚀作用、流水作用D.流水作用、风化作用第52页共52页15.图2中的雅丹地貌,垄槽相间、平行排列且高程相近,该地貌特征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湖底平坦开阔,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的泥土被侵蚀B.风向与裂隙方向一致,加强了风力的吹蚀C.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D.湖底因干涸裂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裂隙的泥土被侵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且末绿洲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阿尔金山北麓,整个绿洲沿车尔臣河分布,呈狭长的条带状。由于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自西汉以后,且末河河道多次改道,最终成为今天的车尔臣河。下图为车尔臣河河道变迁示意图。(1)描述且末河自西汉以来河道变迁的趋势。(4分)(2)分析导致且末河河道变迁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3)有人建议向且末河的古河道引水,让古河道重获新生。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5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盐城市作为江苏省面积最大的沿海城市,不仅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面积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和最大的海岸湿地,也是西太平洋海岸最大的滨海湿地。盐城市海岸带区域人口密集、开发强度高、生态脆弱,海岸线的变迁对海岸带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大。下图为1992~2018年盐城市滨海港以北海岸线变化示意图。第52页共52页(1)指出1992~2018年盐城市滨海港以北海岸线变化特征。(6分)(2)简析1992~2018年盐城市滨海港以北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影响。(6分)(3)简述实现盐城市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8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盐风化是指岩石表面的盐分随着降水渗入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向岩石背风面活动,在干燥的背风面结晶、膨胀,导致岩石背风面崩裂,在岩石表面形成坑坑洼洼的风化穴。据现在的地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黄河两岸的岩石是距今约2亿多年三叠纪时形成的砂岩,黄河形成于距今约100万年左右。据考证,位于左图中黄河大峡谷甲地的“黄河水蚀浮雕”,形成历史很短,现在还在不断形成中,且在远离黄河岸的岩石上,也有同样的风化穴。左图为黄河大峡谷地形图,右图为“黄河水蚀浮雕”照片。第52页共52页(1)根据盐风化的原理,指出该地区发生盐风化作用的基本条件。(8分)(2)黄河大峡谷进一步下切,请推测“黄河水蚀浮雕”的变化特点。(6分)(3)有人认为“黄河水蚀浮雕”名不符实,请根据材料为该观点找出科学的证据。(6分)第52页共52页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B;2.C解析:1.洪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或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③④正确。2.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答案:3.B; 4.D解析:3.河流受断层影响,可以形成类似于瀑布类的景观,曲流现象与之关系不大,A选项错误。河流曲流现象主要是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河流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的侵蚀河岸拓展河床,致使河道发生弯曲的现象,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河流曲流现象与盛行风并无关联,排除C选项。故选B。4.山高水深,河流上游地区应以下蚀作用为主,河流曲流为侧蚀作用,A选项错误。河流曲流地貌,河道曲折,河流流速较慢,易发生洪水等灾害,B选项错误。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曲流的凸岸一侧,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此处流速较慢,适合建城,C选项错误。河流曲流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在地形平坦的地区,由于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而出现的现象,D选项,正确。故选D。答案:5.B; 6.D解析:5.由材料可知,“蜂巢”地貌是伟硕岩体被淘蚀后形成,所以这种地貌是一种外力侵蚀地貌,故A、C错误。此地貌位于河西走廊,这里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大,故判断此地貌是受风力侵蚀而成,而非流水侵蚀形成,B正确,D错误。故选B。6.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蜂巢”地貌的形成作用是风力侵蚀。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A错误。火山锥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地貌,B错误。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地貌,C错误。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地貌,D正确。故选D。答案:7.D; 8.B解析:7.“天坑”所出现的位置在我国广西,“天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D正确,典型的冰川地貌有冰斗、角峰、刃脊、U形谷等,河流地貌有V形谷、三角洲、冲积平原等,海岸地貌有海蚀柱、海蚀崖等,A、B、C错误;故正确答案选择D。8.“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因此与天坑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B正确,A、C、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择B。答案:9.C; 10.B第52页共52页解析:9.M地位于海拔5000m以上,可能分布有大面积的冰川地貌。图中A为峡谷,为流水侵蚀地貌;B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C为冰斗,属于冰川侵蚀地貌;D为海蚀柱,属于海水侵蚀地貌。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0.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河谷较深,且泥沙淤积较少;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导致河谷淤积变浅。故O地河谷对应③处,P地河谷对应②处,Q地河谷对应①处。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答案:11.A;12.D解析:11.多个原始珊瑚岛碎屑能够合并,反映出海平面下降,礁坪出露面积增大,更易接受海水运动带来的珊瑚碎屑的沉积,A正确。珊瑚碎屑主要不是来自当时发育的珊瑚,主要来自历史上积累的珊瑚,B错误。风暴潮多,但如果海平面较高,礁坪未出露,也难以堆积,C错误。海平面较低时期潟湖面积缩小,D错误。故选A。 12.据图可知,环礁朝外海一侧年龄等值线稀疏,说明发育更快,这是因为朝向外海一侧风浪更大,风浪将珊瑚碎屑搬运到礁坪上堆积的过程更快,水深、坡度、温度对物质的沉积影响较小。故选D。答案:13.C; 14.B;15.D解析:13.由图可知,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和东部季风区,C正确。故选C。14.由上题可知,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和东部季风区,所以形成雅丹地貌、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和流水作用,B正确。故选B。15.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其形成原理: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湖底平坦开阔,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的泥土被侵蚀,由于风向与裂隙方向一致,加强了风力的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垄槽相间、平行排列且高程相近的雅丹地貌。D正确。故选D。16.答案:(1)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由北向南退缩。(2)由于气候变化,该区域炎热干燥加剧,南部高山地区的冰川不断后退(冰雪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河流流量减少,导致河道由北向南退缩。由于地壳运动,且末河中下游地区西部相对隆起,东部相对凹陷,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向东改道,并沿断裂带发育成新的河道。(3)示例一:同意。可以改善局部气候,增加水资源,恢复古河道生态;形成新的绿洲,扩大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第52页共52页示例二:不同意。古河道河床抬升,河水无法自流,人工抽水会增加成本;消耗有限的水资源,导致水资源更加紧张(或破坏新绿洲的生态环境)。(两种观点任选其一即可)解析:(1)河道变迁趋势主要从方向和流域面积大小两个方面分析。从图中可知,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流域面积明显减小,并由北向南退缩。(2)河道变迁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河道向东移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地壳运动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向东移动,河流下游地区主要沿断裂带发育;同时流域面积明显减小,并由北向南退缩,可能是气候的原因,全球变暖导致蒸发旺盛、流域面积萎缩。(3)先表明态度后说明理由。从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角度分析。若同意,可以从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湿地的功能回答;若不同意,可以从水资源的消耗和成本的上升去分析。17.答案:(1)1992~2018年盐城市滨海港以北海岸线一直被侵蚀后退;2000~2008年侵蚀后退幅度较大;1992~2000年和2008~2018年侵蚀后退幅度较小等。(2)海岸线侵蚀后退,改变了近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环境,导致栖息地片段化甚至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地基不稳,危害海岸防护工程、港口设施及其他类型的沿海工程设施等。(3)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发挥生态优势,积极打造生态文城市;严格控制港口建设规模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沿海区域的环境保护,做好生态补偿;适度发展沿海生态旅游业等。解析:(1)1992~2018年盐城市滨海港以北海岸线变化特征主要从海岸线移动方向以及移动幅度来回答。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1992~2018年盐城市滨海港以北海岸线一直被侵蚀后退,但是在不同时间阶段,侵蚀后退的幅度不同,海岸线侵蚀后退幅度,存在时间分布上的差异,2000~2008年侵蚀后退幅度较大,1992~2000年和2008~2018年侵蚀后退幅度较小。(2)1992~2018年盐城市滨海港以北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影响主要从工程与生态的角度来回答。从工程的角度来分析,由于1992~2018年盐城市滨海港以北海岸线一直被侵蚀后退,所以可以判断出海岸一直后退会导致沿海建筑的地基不稳,会危害海岸防护工程,港口设施以及其他类型的沿海工程设施的安全。从生态的角度来分析,由于海岸后退,会导致海水入侵会破坏近岸海洋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导致海洋生物栖息地片段化,甚至完全消失,引起生物多样性降低。(3)实现盐城市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生态优势,做好环境保护等角度来分析。从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第52页共52页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实现盐城市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从发挥生态优势的角度来分析,发挥生态优势,积极打造生态文城,做好生态补偿并且适度发展沿海生态旅游业市。从做好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应严格控制港口建设规模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沿海区域的环境保护从而实现盐城市海岸带可持续发展。18.答案:(1)条件:具有可渗水孔隙(或裂隙)的岩石结构;处于西北风季风的向风面,利于将干旱地区的含盐表土或盐碱地的盐吹到该处;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面,气候干燥,蒸发量大,盐分易结晶;温带季风气候,周期性干湿交替明显(或夏秋多雨,冬春干燥,季节变化明显)。(2)特点:黄河大峡谷进一步下切,“风化穴分布高度增增加,新出露的岩层表面形成新的风化穴,风化穴分布面积增大;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早期形成的风化穴崩塌消失。(3)证据:“黄河水蚀浮雕”位于黄河的东岸,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面;风化穴形成时间很短,上部风化穴距黄河水面高,被黄河水侵蚀的可能性小(或远离黄河岸的岩石上,也有同样的风化穴);岩壁和风化穴中有大量的白色盐霜。解析:(1)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等方面进行描述。据图并结合所学可知黄河大峡谷段在黄河河套段下游,径流量增加,流水搬运能力强,含沙量增加,纬度更低,气温更高,结冰期变短,峡谷落差大,流速加快。(2)结合外力侵蚀的相关知识可知:黄河大峡谷进一步下切,河床加深,风化穴分布高度增加;峡谷变深,水位相对降低,新出露的岩层表面形成新的风化穴,风化穴分布面积会增大;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早期形成的风化穴崩塌消失。(3)据材料可知“黄河水蚀浮雕”位于大峡谷甲地,即黄河的东岸,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面;据材料;黄河形成于距今约100万年左右,若为“水蚀”形成的浮雕,形成时间应该很早,而据材料可知风化穴形成时间很短;且上部风化穴距黄河水面高,被黄河水侵蚀的可能性小(或远离黄河岸的岩石上,也有同样的风化穴);据图可知;岩壁和风化穴中有大量的白色盐霜,更符合盐风化的产物而非“水蚀”。第52页共52页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能力提升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图为地球大气的部分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52页共52页1.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②有利于高空飞行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读“逆温现象发生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3.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B.乙C.丙D.丁4.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①阴雨天气降温②晴朗无云的夜晚③冬季冷空气南下④太阳风的影响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某校学生设计了验证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测量,两个玻璃箱内的气温出现明显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第52页共52页A.低层大气主要靠太阳辐射加热B.下垫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晴朗天气不存在大气削弱作用D.土壤对大气辐射的吸收作用弱6.另一组学生改变实验设计,在乙箱中加入等体积的水,经测量,两箱内气温也存在差异,该实验的观测结果和可解释的地理现象分别是()①甲箱内的气温高②乙箱内的气温高③海陆风的形成原理④气温的纬度差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中国天气网专门统计了1991年至202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我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地区在4月份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最大,17个省会级城市4月份昼夜温差超10℃。下图为4月份昼夜温差超过10℃的前10个城市及其温差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4月份,图中城市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月份这些城市()A.频受寒冷空气侵袭B.冷暖气团在此交汇C.以晴朗天气为主D.大气逆温范围广8.该月份气温日较差大于13℃的城市,大多位于我国()A.湿润区B.半湿润区C.干旱区D.半干旱区下图为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官方海报,海报主要内容为一个男人面朝大海,向一艘船挥手,手中的手帕向后飘扬。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和气温变化特征图(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52页共52页9.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10.为了拍出图中男人的手帕向后飘扬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来完成拍摄?()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6时C.18时至次日6时D.6时至18时“万年冰洞”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洞穴开口向北,呈肚大口小、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夏季洞外鲜花烂漫,而洞内却是坚冰不化,冬天洞外最冷几乎达到零下30度,洞内反倒比洞外暖和许多,有一种冬暖夏凉的感觉。读冰洞所在的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下图所示冰洞剖面图,其冬季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第52页共52页A.B.C.D.12.冰洞内冰体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A.海拔较高,外部冰川广布B.垂直洞穴,空气对流旺盛C.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D.洞口向北,受冷空气影响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市2018年12月15日、16日天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③14.与15日相比,16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①减弱,③增强B.②减弱,③增强C.②增强,③减弱D.②增强,④减弱15.现在我们都在提倡低碳生活,实现低碳生活会使图中()A.①增多B.②减少C.③减少D.④增多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1分)(2)一架飞机沿11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哪几层?(1分)(3)图中b为________层,它的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第52页共52页这是因为其中的________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3分)(4)a为_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2分)(5)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层,整个地球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________层(填字母)。_______(填字母)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影响。(3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山体效应对山体的雪线和林线有显著影响,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青藏高原作为亚欧大陆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5000m,其山体效应显著,甚至比西欧的阿尔卑斯山脉(平均海拔3000m左右)更强。下图为山体效应模型图。(1)从山体效应原理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边缘与内部山地的整体林线高低。(5分)(2)根据“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原理,分析山体效应的形成机制。(6分)(3)推测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比阿尔卑斯山脉更强的原因。(10分)(4)最热月气温10°C等温线一般与山地林线相重合。但青藏高原的最高林线不与该线重合,而且位于藏东南部。请说明原因。(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山区风力、风向多变,一旦发生火灾,山火较难扑灭。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如果风力很小,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左图示意某山区森林大火位置,右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第52页共52页(1)从地形角度分析图示山区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6分)(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点倒火”可以灭火的原因。(6分)(3)有人说,山火对森林的危害很大;有人说,山火对森林也有益处。请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第52页共52页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A;2.D解析:1.根据图示的纵坐标、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结合温度范围判断甲曲线符合。2.由上题可知,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而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故①错误。由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故不利于对流运动,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②正确。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③错误。平流层的气温升高,主要由于该层大气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温度升高,④正确。答案:3.A; 4.C解析:3.甲图上冷下热,空气上下对流运动活跃,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故A正确,BCD图都有逆温层,不利于对流运动,污染物不易扩散,故BCD错。故选A。4.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气温垂直变化过程为:随着高度增加,首先气温降低,之后有一段空气逆温,最后又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应该出现在晴朗无云的夜晚,冷空气南下造成近地面气温低,故②③正确,阴雨天,云层厚,夜晚的云层保温作用强,不会发生逆温,和太阳风无关,故①④错,故选C。答案:5.B;6.A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故A错误,B正确;晴朗的天气云层较薄,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故C错误;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强,产生的地面辐射强,使大气升温较快,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6.水的比热容大,所以同样的太阳辐射比土壤升温慢,释放的地面辐射弱,使大气升温较慢,故甲箱内气温较高,①正确,②错误;海陆风是因为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大小不同,升温降温速度不同,使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从而产生海洋和陆地的风向的变化和实验设计描述的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相同,③正确;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同一个地区(同纬度地区)下垫面性质不同而产生的温度不同,④错误,故该题选A。答案:7.C;8.D解析:7.由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知,白天天气晴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晴朗少云,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从而造成气温日较差大的现象。图中城市4月份气温日较差大的主因是晴朗天气多。选项C正确。8.根据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可知,西宁、银川、呼和浩特、兰州、拉萨等城市位于半干旱区,仅太原位于半湿润区。选项D正确。答案:9.B; 10.B第52页共52页解析:9.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气温,排除①④,AD错误。结合图中热力环流流向可知,近地面气温④>①,②③的海拔相同,从近地面向高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高空气温③>②,所以气温最低的为②处,C错误,B正确,故选B。10.拍出手帕向后飘扬的场景,即在吹海风的时候拍摄即可,即近地面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相对较低,气压相对较高。由图可知,在8时至16时时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故此时吹海风,可完成拍摄。故选B。答案:11.D; 12.C解析:11.根据空气的热力性质可知,冷空气收缩下沉,热空气上升。冬季洞外气温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到洞内,热空气被抬升到洞外。故选D。12.水洞内冰体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故C项正确。A项,由材料“位于昌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可知,海拔不高,外部没有冰川。故A项错误;B项,空气对流旺盛,冰体易融化。故B项错误;D项,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无论洞口向哪个方向,都不易受冷空气影响。故D项错误。故选C。答案:13.B;14.C; 15.C解析:13.①为未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②为进入大气层受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太阳暖大地,然后,地面向外释放能量,形成地面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从而使得大气温度升高。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④。本题正确答案为B。14.①为未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不受天气影响,并且对昼夜温差没有影响。故A错误。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15日天气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较少,16日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较多,所以两天相比,②增强。③为大气逆辐射,15日多云天气,大气逆辐射比较强,16日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比较弱,所以两天相比,③减弱。因此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大,故B错误C正确。昼夜温差指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一天中的最低气温的值主要受大气逆辐射的影响,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③的大小来决定,④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因此④的大小不能直接判断大气保温作用的大小,故D不对。本题正确答案为C。15.A.①为未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没有关系。故A错误。B.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实现低碳生活,会减少大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含量,第52页共52页增加大气透明度,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故B错误。C.③为大气逆辐射,实现低碳生活,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使得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变弱。故C正确。D.④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实现低碳生活,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使得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16.答案:(1)地面温度过高。(2)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3)平流层; 升高; 臭氧; (4)对流层; 递减; (5)对流层; a; c解析:(1)据图可知,图中显示地表温度达50℃以上,明显高于实际温度,存在明显的错误。(2)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有所不同,低纬度地区约为17-18千米,中纬度约为10-12千米,高纬度约为8-9千米。因此一架飞机沿l1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3)图中b为平流层,平流层中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因此导致平流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4)a为对流层,据图可知,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5)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因此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整个地球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即a层。高层大气,即c层,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影响。17.答案:(1)林线高低与气温成正比,内部山地的山体效应强,气温更高;因此,边缘山地林线低,内部山地林线高。(2)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仅有一小部分为大气所吸收,大部分为地面所吸收;地面增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反馈给大气,使山体内部的气温显著上升。(3)青藏高原的海拔(基面高度)更高,空气更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青藏高原的体积和面积更大,山体的增温现象更显著;青藏高原整体纬度较低,全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多;阿尔卑斯山脉位于西欧沿海地区,受西风带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增温幅度较小。(4)林线的高低除了受到气温(热量)的影响之外,还有降水;藏东南部位于夏季风迎风坡,第52页共52页水热条件充足,故出现最高林线。解析:(1)林线的高低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林线越高。根据材料信息“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可知青藏高原边缘气温低于内部山地,所以青藏高原边缘林线低于内部山地。(2)太阳辐射中只有一小部分会被大气直接吸收,绝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后会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给大气,所以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经大为减弱。进而形成了山体效应。(3)由于两个山地的规模明显不同,青藏高原无论是在高度、面积还是体积上都远大于阿尔卑斯山的。高度越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山体效应越明显;体积和面积越大,山地内部和边缘差异越大,山体效应越明显。二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纬度位置对山地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有较大的影响,青藏高原纬度位置低,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从而导致山体效应大;海陆位置,阿尔卑斯山位于沿海地区,空气湿度更大,山体效应增温效果较小。(4)林线位置的高低除了受到气温的影响之外,降水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藏东南地区因为位于夏季盛行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西侧多,导致林线位置更高,所以青藏高原的最高林线位于藏东南部。18.答案:(1)山区地形复杂,风力、风向不定,火势难以预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火场,吸引“倒火”向火场方向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和氧气都已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2)山火火源处气温升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火场,吸引“倒火”向火场方向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和氧气都已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3)危害:山火导致物种减少,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资源破坏,木材蓄积量减少;山区自然环境变化,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益处:增加土壤有机肥,加速优势树种的生长;杀灭害虫,降低森林虫害风险;促进耐火植物生长和森林更新,更新生态系统。解析:(1)从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横断山区,横断山区地形复杂,风力、风向不定,火势难以预测;山高坡陡,在山地的背风坡,由于空气下沉,温度上升,湿度下降形成干热风,助长森林火灾的发生;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机械设备难以进入;地势高,山上取水较困难。(2)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读图可知,森林火灾导致着火处气温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四周的温度低,因此近地面四周的气流向火场流动;第52页共52页点燃的倒火受气流的吸引,导致倒火向火场燃烧,山火和倒火相遇时导致氧气和可燃物燃烧殆尽,从而使山火熄灭。(3)森林大火对环境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有害的方面从物种减少、森林破坏、自然环境改变等方面分析;有益方面从增加土壤肥力、杀灭害虫、更新生态系统等方面分析。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能力提升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海绵城市中的“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下图为湿塘结构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湿塘”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B.降水C.地表径流D.植物蒸腾2.“湿塘”中沉泥区的主要功能是()A.调节气候B.净化水质C.调蓄水位D.美化环境橡胶坝是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做受力骨架,内外涂敷橡胶作保护层,加工成胶布,再将其锚固于底板上成封闭状的坝袋,通过充排管路用水(气)将其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灵活控制水位,其主要适用于低水位、大跨度的闸坝工程。下图为华北地区某河段上的橡胶坝景观图。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52页共52页3.图示地区橡胶坝蓄水水位最低的月份是()A.1月B.5月C.7月D.10月4.图示河段采用橡胶坝的主要目的是()A.发电B.旅游C.防洪D.灌溉近年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许多坡耕地种植了柑橘,经济效益明显,却极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秸秆覆盖是该地区为减少土壤侵蚀而采取的主要措施。下图示意在较大强度降雨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度的产流和土壤侵蚀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50%秸秆覆盖度下地表径流占比较大,是因为()A.秸秆削弱雨滴动能B.秸秆上产流明显C.土壤结皮降低下渗D.土壤被秸秆压实6.秸秆覆盖使地表侵蚀强度明显降低,是因为()A.土壤剥离受阻B.壤中流受阻C.雨水下渗受阻D.地表径流受阻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第52页共52页7.图示整个海域盐度普遍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A.河流径流量大,海水蒸发量大B.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C.海水通过运河流失多,河流径流量小D.海水淡化量大8.同一艘船只,如果轮船整体重量不变,则其在下列大致相同的纬度海区航行,轮船的吃水线最浅的是()A.墨西哥湾B.台湾海峡C.南海D.红海南海是我国的南大门和最大的边缘海,大陆架广阔,拥有世界级热带生物和渔场,同时,南海有众多岛礁,是世界东西方航道要冲。下图为南海海表面高度均方根等值线空间分布(均方根是一个数学概念,它是指在数据统计分析中,将所有值平方求和,求其均值,再开平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导致南海西部海域海表面高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大陆架较宽阔B.西南季风强劲C.沿岸河流较多D.海水温度升高10.对我国来说,南海西部海城海表面较高有利于()A.稳定淡水资源供给B.开发海洋空间资源C.保障自然资源安全D.减轻海雾出现频率大洋传送带是全球性温度、盐度的海洋循环系统。下图为大西洋表层与深层海水流动示意图,图中表层的低温、高盐度海水在北大西洋海域北部下沉至深海处向南流动,构成了该洋的循环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52页共52页1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表述错误的是()A.①表层洋流流向受陆地轮廓的影响B.②表层洋流流向主要受西风带作用C.③处受极地东风的作用,海水下沉D.④处因密度差异,底层海水向南流1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北大西洋大洋传送带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温下降,大洋传送带增强B.海面升高,大洋传送带增强C.盐度变大,大洋传送带减弱D.密度变小,大洋传送带减弱位于迪拜的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示意杰贝勒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海上人工岛的建设是利用了海洋的()A.动力资源B.空间资源C.化学资源D.生物资源14.棕榈树型的人工港设计可以()①提高港口的吞吐量②增强船员注意力③延长港口海岸线④减小港口内风浪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A.天然沙滩范围扩大B.沿海生态环境恶化第52页共52页C.海洋生物种类增多D.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钱塘江主源出自安徽休宁县大尖山岭北麓的新安江,往东北流贯浙江省北部,经杭州湾入东海,河长588.73千米,流域面积50100平方千米。流域降水丰沛,河流中含泥沙量小。钱塘江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2020年10月4曰(农历八月十八),2万余名观潮者聚集在观潮胜地浙江海宁盐官,争相目睹“一线潮”。下图示意钱塘江流域。(1)判断钱塘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理由。(6分)(2)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角度,说明钱塘江的意义。(8分)(3)分析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的原因。(9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材料一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薄层的高温、低盐水;下层为厚层低温、高盐水,下层也称为“黄海冷水团”,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温跃层。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某深度内温度和盐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材料二下图为黄海中部海区某月海水温度垂直结构。第52页共52页(1)描述图中海域内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6分)(2)推测黄海海域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并分析成因。(7分)(3)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发展和有口与温跃层的演变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指出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特点。(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以投放人工鱼礁,开展浅海立体养殖,增殖放流(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等人为生产活动来制造适宜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并对生态、生物及渔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形成养海牧渔的可持续渔业发展方式;一般选在基岩海岸,海水清而不浊、透明度高,且深度适中海域。近年来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加重等原因,渔业资源衰退明显。材料二图甲为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示意图,图乙为某海洋牧场模式图。第52页共52页(1)推测江苏省黄海海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较少的原因。(6分)(2)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简述其对国家安全的意义。(5分)(3)针对渔业资源衰退的现状,分析我国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可采取的措施。(4分)第52页共52页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C;2.B解析:1.“湿塘”位于地表,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2.由材料可知,“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容积水指的是调蓄功能,沉泥区的主要功能是净化水质。答案:3.B;4.C解析:3.读材料可知,该地为华北平原,河流冬季是枯水期,但是由于春旱,春季同样降水少,而蒸发量比冬季大,所以水位最低的月份应为5月,A错误,B正确;7月降水丰富,水位高,C错误;10月在雨季后,河流水位也较高,D错误。故选B。4.读材料“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灵活控制水位”可知,橡胶坝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水位,而此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因此此地采用橡胶坝的主要目的是防洪,C正确。排除ABD,故选C。答案:5.B;6.A解析:5.若是秸秆将雨滴动能削弱,则雨滴汇聚成地表径流速度将会减慢,会减少地表径流,A错误;50%覆盖度时秸杆覆盖率较大,秸秆覆盖处会形成利于水流消的面,从而使地表径流容易汇聚,B正确;题中没有条件表明50%秸杆覆盖度会产生土壤结皮现象,相反秸杆覆盖度高有利于土壤保湿,不利于产生结皮,C错误;秸杆重量有限,不会轻易将土壤压实,D错误。故选B。6.秸杆覆盖地表,能够使土壤受到外界的影响减小,土壤不易变得疏松,使土壤的剥离受阻,A正确;壤中流一般在土壤内部,而秸秆覆盖在土壤表层,秸杆覆盖不能阻挡壤中流,B错误;雨水下渗受阻会使地表径流增加,不利于降低侵蚀强度,C错误;根据图片分析,50%的秸杆覆盖度会产生较多地表径流,所以覆盖秸杆不一定会阻挡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A。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包括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根据图示纬度信息和海陆轮廓可知,该海区为红海。红海位于副热带地区,终年受副高和信风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红海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无淡水汇入,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由图可知,红海海域较为封闭,与外部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故C选项错误;海水淡化对海水盐度影响不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B。第52页共52页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越大,浮力越大,轮船的吃水线越浅。题目四个海区中,红海密度最大(世界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区),轮船吃水线最浅,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答案:9.B; 10.C解析:9.读图可知,南海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季风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南海西部受夏季西南季风的影响,海水由西南向东北流,中南半岛东部(南海西部)海底海水上涌形成上升流,导致海表面高度较高,故选B。10.由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导致南海西部海域形成上升流,海底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上翻至海表面,南海西部海域成为鱼类洄游觅食的集中区。因此,鱼类资源丰富,有利于保障我国渔业资源安全,故选C。答案:11.C; 12.D解析:11.①表层洋流是南赤道暖流,在赤道以南,受东南信风吹拂自东向西流,遇到南美洲大陆阻挡后被迫折向,沿南美洲东部海岸向西北流动,因此①表层洋流流向受陆地轮廓的影响,A正确;②表层洋流位于北大西洋中纬度地区,在中纬西风吹拂下向东北运动,因此B正确;由材料知,表层的低温、高盐度海水在北大西洋海域北部(即③处)下沉至深海处向南流动。由此推断此处海水产生下沉是因为此处表层海水呈现为低温、高盐状态,导致海水密度变大而下沉的,并不是极地东风的作用,因此C错误;④处洋流为底层海水,由材料知,表层的低温、高盐度海水,在北大西洋海域北部(即③处),因海水密度变大下沉至深海处,形成高密度水团,与低纬底层海水形成较大的密度差,导致海水向南流动,形成底层洋流④,因此D正确。综上所述,故选C。12.因为全球变暖,会直接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冰川融水和降水的大量增加(因蒸发增强),并使得北大西洋海水暖化,这就削弱了北大西洋与赤道海水之间的温度和盐度差别,进而使得"大洋传送带"衰减,甚至可能停滞。具体来说,全球变暖会使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地区水温升高(而不是水温下降),削弱北大西洋与赤道海水之间的温差,使大洋传送带减弱,因此A错误;全球变暖使北大西洋中高纬海面升高,与低纬水位差变小,使北大西洋暖流向北的势力减弱,再加上全球变暖导致极冰融化,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表层海水盐度变小,密度变小,表层海水下沉减弱,使大洋传送带减弱,因此B、C错误,D正确。故选D。答案:13.B;14.C; 15.B解析:13.海上人工岛一般在小岛和暗礁基础上建造,是填海造地的一种,有时是独立填海而成的小岛,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一种方式,B正确;第52页共52页没有利用动力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ACD错误。故选B。14.由材料分析可知,棕榈岛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干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由此判断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扩大了陆地面积,延长了海岸线,增加了港口数量,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①③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棕榈树的造型可以降低港口内风浪的速度,减小风浪,④正确;不会增强船员的注意力,可能会分散其注意力,③错误。故选C。15.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天然沙滩面积缩小,人工沙滩面积扩大,自然海流运动会被改变,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答案:(1)海陆间水循环;理由:钱塘江汇入东海(可答海洋或杭州湾);流域降水丰沛,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2)塑造地表形态;为海洋输送物质(或联系海洋和陆地的纽带);缓解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为人类活动提供淡水资源等。(3)农历8月15-18日,海水受到的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最大;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湖水层层相叠;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钱塘江是外流河,最终注入东海,钱塘江流域降水丰富,为亚热带湿润区,流域内降水主要来自海洋水的蒸发并通水汽输送到钱塘江流域上空,形成降水,所以钱塘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大循环。(2)钱塘江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会不断地对地表进行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成为联系海洋和陆地的纽带: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地区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钱塘江流域降水丰富,为亚热带湿润区,能为全流域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3)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水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量大,且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另外,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17.答案:(1)①表层水温高,向深处水温降低;②在水深10米~30米附近,第52页共52页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迅速下降;③约3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明显。(2)夏季。原因:夏季,太阳辐射强,浅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水温高;夏季由于降水量大,并且注入海域的淡水多,受之影响浅层海水盐度低;而较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和淡水的影响小,水温低、盐度高,所以在水深10-30米深处出现了水温和盐度突然变化的温跃层。(3)春季形成发展,夏季成熟,形成明显冷水团;秋冬季衰退。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大,上层高温,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海面0米~10米,基本不下降;水深10米~30米,随深度增加,海水温度急剧下降;约到达30米之后,海水温度随海水深度增加下降的不再显著。(2)海水温度方面: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浅层海水增温明显,水温高;底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小,增温不显著,水温低。海水盐度方面: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进入雨季,河流流量达到峰值,补给海洋淡水增多,海洋表层盐度降低显著;但底层海水受淡水补影响较小,盐度还是较大。温度和盐度的综合影响,导致出现了显著的温跃层。(3)由上题分析可知,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是在夏季,发育于春季,消退于秋冬季。冷水团的形成、发展和消亡与温跃层的演变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所以冷水团也是春季发育,夏季鼎盛,秋冬季消退。18.答案:(1)江苏省黄海海区沿海多淤泥质海岸;水质条件不太理想(或水污染严重);海水比较浅。(2)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增加渔业产值,提供优质蛋白质,保障粮食安全,减轻我国耕地资源压力。(3)通过立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达标排放,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合理规划管理;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控制捕捞强度。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形成养海牧渔的可持续渔业发展方式;一般选在基岩海岸,海水清而不浊、透明度高,且深度适中海域”可知,江苏省沿海多冲积平原,黄海海区沿海多淤泥质海岸;沿海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对沿海造成海洋污染,水污染严重,水质条件不太理想;海水比较浅。(2)“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以投放人工鱼礁、开展浅海立体养殖,增殖放流”和“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可知,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可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根据材料“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可知,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可以增加渔业产值,提供优质蛋白质,保障粮食安全,减轻我国耕地资源压力。(3)根据材料“近年来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加重等原因,渔业资源衰退明显“可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渔业资源减产,因此可以通过立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第52页共52页实施科学管理,制造适宜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同时加强立法和监管,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合理规划管理;针对过渡捕捞现象,制定合理的伏季休渔政策、通过开展浅海立体养殖,增殖放流,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同时控制捕捞强度,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地球上的土壤能力提升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塞罕坝海拔1010~1940m。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6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2.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下图示意我国某河谷北坡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分布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52页共52页3.该河谷海拔1200m以下,植物多样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A.水分B.热量C.土壤D.坡度4.与野果林相比,山地草原()①年均温较高②光照较弱③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④群落生产力较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大兴安岭北部的原始针叶林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下植被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发现火灾15年后林下植被生产力下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火后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最可能是()A.灌木B.一年生草本植物C.苔藓地衣D.多年生草本植物6.火灾15年后林下植被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苔藓占据地表,影响水分下渗B.土壤湿度较大,土壤肥力降低C.物种相互竞争,大批灌木消亡D.森林郁闭度增大,林下光照减弱读“世界某自然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52页共52页7.该自然带的名称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洋流性质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9.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水文B.生物C.地貌D.气候10.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A.aB.bC.cD.d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下图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最主要的原因是()A.植被生长迅速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微生物分解缓慢D.成土母质矿物质多12.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第52页共52页A.成土母质B.地质条件C.岩石性质D.生物种群土壤有机碳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地表动植物残体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与土壤颗粒结合的化合物,泥沙沉积和农业耕作是影响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豫东平原黄河泥沙影响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黄泛指黄河泛滥区,故道指黄河古河道,其他指除黄泛和故道以外的黄河泥沙影响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A.故道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B.故道0~20cm深度有机碳含量最大C.其他区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幅最大D.三个区域的土壤颗粒大小相同14.黄泛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壤颗粒B.土层深度C.农业耕作D.泥沙沉积15.提高黄泛区和故道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措施是()A.合理使用化肥B.推广秸秆还田C.种植耐旱作物D.调整作物布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土壤的形成是生物参与的结果,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生物死亡后经微生物分解,部分养料可供植物再利用,另一部分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母质理化性质,使土壤变成具有一定结构和肥力的基质,经过长期利用,使土壤渐趋成熟。下图为植物与土壤形成关系示意图(下图)。第52页共52页(1)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填入图中:①水分;②空气;③有机质;④矿物质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8分)(2)土壤具有_____和_____的功能,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储存在_____中,可以持续提供农作物所需要的_____,以抵御适度的旱情。(8分)(3)简述植物与土壤的关系。(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未完全退化前,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荒漠化表现为草甸退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漠的过程。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1)说明灌丛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原因。(6分)(2)描述该地荒漠化过程中灌丛化阶段肥岛效应的强弱变化,并从水源补给角度说明灌丛入侵的原因。(5分)(3)从保障灌丛生长水量的角度,针对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提出合理保护措施。(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表是“山西省黄士高原区某小流域内人工植被类型及相关情况统计表”。人工植被采用等高带状间种种植方式(下图)。类型覆盖度(%)密度(株/公顷)坡度第52页共52页刺槐(乔木)70250020°油松(乔木)70220019°丁香(灌木)90170016°表:山西省黄土高原区某小流域内人工植被类型及相关情况统计表(1)一般情况下,增加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说明其原因。(6分)(2)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含水量不同,分析丁香种植区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原因。(6分)(3)简述等高带状间种人工植被的生态益处。(4分)第52页共52页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C;2.B解析:1.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1010~1940m,属于高原山地,气温较低,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故选C项。2.塞罕坝林场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故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减轻风沙危害。答案:3.A;4.B解析:3.由图示可以看出,海拔1200m以下为河谷基带荒漠草原带,是气候干旱造成的,所以该位置植物多样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分,故A项正确。4.与野果林相比,山地草原海拔高,年均温较低,①错误;高海拔地区光照条件更好,②错误;由于气温低,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③正确;高海拔地区温度低,热量不足,群落生产力较低,④正确。故B项正确。答案:5.A;6.D解析:5.大兴安岭北部林下植被常由灌木、草本植物及苔藓地衣组成。灌木根深,受林火干扰后,较草本植物和苔地衣更易存活。6.火灾15年后,乔木树冠基本恢复,森林郁闭度增大,投射到地面的阳光减少,林下光照减弱,影响林下植被生长。答案:7.C;8.C解析:7.该自然带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故选C。8.该自然带形成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少,其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常年控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为大气环流,故选C。答案:9.B;10.B解析:9.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10.由图可知,箭头a表示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箭头b表示生物对气候的影响,箭头c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d表示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属于b过程。答案:11.C;12.D解析:11.根据材料可知,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相比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而言,东北平原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缓慢,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第52页共52页C正确。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物生长量更大,A错误。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残体,其含量的高低主要看这些残体积累量的大小,地形平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与成土母质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12.根据上题可知,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残体,因此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与生物种群有关,D正确。与成土母质、地质条件和岩石性质等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答案:13.C;14.D; 15.B解析:13.读图可知,有机碳含量其他区域最大,其次是故道区,黄泛区最小,A项错误;其他区0~20cm深度有机碳含量最大,B项错误;三个区域的泥沙沉积作用存在差异,土壤颗粒大小不同,D项错误;其他区的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幅最大,其次是故道区,黄泛区最小,C项正确。故选C。14.由材料可知,泥沙沉积和农业耕作是影响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黄泛区因河水泛滥泥沙沉积,沉积层较厚,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小,故选D。15.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所以秸秆还田可以提高黄泛区和故道区土壤的有机碳含量,B项正确;合理使用化肥、种植耐旱作物、调整作物布局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不大,ACD项错误。故选B。16.答案:(1)④;②/①;①/②;③;(2)蓄水;保水;土壤;水分;(3)植物为土壤提供了有机质;植物更新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解析:(1)根据题干所述,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故BC应该是水分或矿物质。生物死亡后经微生物分解,部分养料可供植物再利用,另一部分形成腐殖质,故A是腐殖层,D是土壤。(2)略(3)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是土壤形成的重要的因素,土壤的形成是生物参与的结果。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为土壤提供了有机质,植物不断更新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母质理化性质,使土壤变成具有一定结构和肥力的基质;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环境载体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17.答案:(1)与灌丛间空旷地带相比,灌丛能截留降水且遮阴,减少蒸发,因此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降风滞尘,截获沙尘;灌丛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第52页共52页(2)灌丛化阶段肥岛效应增强。原因:灌丛化阶段,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较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3)适时适量引水灌溉灌丛;修剪灌丛,缩小冠面,减少蒸腾量;削减灌丛植株,控制灌从生长数量;铺设草方格,增加截水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解析:(1)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可以截留降水,冠下遮阴,可以减少蒸发,因此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降风滞尘,截获沙尘,使得灌丛冠下土数量明显高于周边区域;灌丛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因此灌丛冠下有机质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2)据材料可知,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化阶段,植被增多,吸收到额水分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中水分减少,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较根系浅的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更容易存活,数量逐渐增多,草甸不易获得水分,逐渐減少,整体表现为灌丛入侵。(3)适时适量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灌丛;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证生态用水。据材料可知,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因此可以修剪灌丛,缩小冠面,从而减少蒸腾量;削减灌丛植株,人为減少灌丛的植株数量,从而减少生长用水量,控制灌从生长数量;还可以在灌从冠下及灌丛间铺设草方格,改善地表性状增加截水面积,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等。18.答案:(1)植被在垂直方向上截留降水;水平方向上减缓地表径流汇集,能够增加下渗;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丁香为灌木植被,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水分消耗较少;覆盖度高,能有效截留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水分下渗;植株密度较低,对土壤中水分消耗少;丁香种植区的坡度小,地表径流速度慢,有利于增加水分下渗。(3)等高种植可以减轻雨水对山坡上土壤的冲刷;带状间种可以均衡地下水水量。解析:(1)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在垂直方向上可以截留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植被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汇集,减少水分的流失,增加下渗;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所以增加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2)丁香为灌木植被,相比起乔木,对水分需求量较少,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水分消耗较少;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丁香覆盖度高,能有效截留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水分下渗,增加土壤含水量;丁香的密度较低;对土壤中水分消耗少;丁香种植区的坡度小,地表径流速度慢,水分流失较慢,有利于增加水分下渗。第52页共52页(3)等高种植可以减轻雨水对山坡上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带状间种可以均衡地下水水量,保持土壤含水量稳定。第52页共5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8-21 03:14:05 页数:52
价格:¥18.88 大小:2.74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