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9个实验报告汇(可用于填写实验报告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9个实验报告汇(可用于填写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实验一:比较有盖和无盖杯子中水量的变化。(1)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塑料薄膜、橡皮筋。(2)实验步骤: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③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④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3)实验现象:①两个杯子中水的高度全部低于标出的高度,没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比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少。②塑料薄膜上有水珠出现。(4)实验结论: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实验二: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1)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盒。(2)实验步骤: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3)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內部岀现细小的水珠,放置时间越长水珠越大,当水珠增长到一定大小时会流下或落到地面上。(4)实验结论: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变成水珠重新落回到地面上。实验三: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实验材料: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2)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3)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烧杯壁开始变模糊并且水面冒热气,杯底开始产生小气泡,气泡上升;随着加热进行,小气泡越来越多,上升速度越来越快;烧杯口有水汽形成,加热一段时间后,液面开始沸腾。②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温度升到100℃时,水出现沸腾现象;再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移走酒精灯后,温度开始缓慢下降。③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4)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会沸腾。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实验四: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1)实验材料:试管、烧杯、温度计、食盐、纯净水、碎冰、记号笔、药匙或小勺。(2)实验步骤:①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4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②将装有纯净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容器(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③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④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⑤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3)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水结冰之后体积变大。实验五: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1)实验材料:一支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温度计。(2)实验步骤:①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②在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③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3)实验现象:冰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融化,试管壁不断有水珠流下,冰的体积慢慢变小,直至完全融化。(4)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实验六: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1)实验材料:2个完全相同的小烧杯、2根玻璃棒、食盐、小苏打、纯净水、电子天平、量筒等。(2)实验步骤:①在2个小烧杯中分别放入50毫升水。②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成8小份,每小份约25克食盐(也可以直接用电子天平称量)。③取一小份食盐,加入一个小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④按同样的方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⑤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50毫升水中的份数。(3)实验结论:食盐和小苏打都可以在水中溶解,但两者在水中溶解的量不同,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实验七: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实验材料:2个烧杯、食盐、冷水、热水、记录表。(2)实验步骤:①分别向2个小烧杯中加入50毫升的热水和冷水。②取食盐20克,平分为2份(每份约10克),同时分别放入2个小烧杯中,都不搅拌。③静止不动,观察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④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表。(3)实验结果:食盐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4)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溶解速度越快。实验八: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1)实验材料: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水、烧杯、玻璃棒。(2)实验步骤:①将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加入水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②停止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现象,做好记录。(3)实验现象:有部分固体消失不见了,但烧杯底部仍留有部分褐色固体。(4)实验结论:食盐能溶解于水中,食盐微粒与水分子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肉眼看不到食盐颗粒;沙不能溶解于水中,最终全部沉淀于烧杯底部。实验九:分离沙和食盐溶液。(1)实验材料: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烧杯、玻璃棒、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2)实验步骤:①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②用玻璃棒沾点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内,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③玻璃棒倾斜约45°,一端轻靠三层滤纸。过滤时将混合物沿着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注意漏斗内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④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液体和滤纸的变化,认真记录。实验结论:通过过滤的方法将沙与食盐溶液分离开。实验十:分离食盐和水。(1)实验材料:蒸发皿、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坩埚钳、放大镜、实验二中过滤得到的食盐溶液。(2)实验步骤:①将蒸发蒸发皿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将酒精灯点燃放在石棉网下方,向蒸发皿中加入约10毫升的盐水。②边加热边搅拌。当蒸发皿底部出现大量白色晶体时,熄灭酒精灯,利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③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做好记录。(3)实验结果:将蒸发皿中白色颗粒与食盐颗粒进行对比发现,白色颗粒的形状、大小、颜色与食盐颗粒相近,都有咸味,都能溶于水。(4)实验结论: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食盐,溶液中的食盐不能随水一起蒸发掉。第二单元实验十一:空气占据空间(1)实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纸、双面胶、塑料泡沫、打气筒球针。(2)实验步骤:①在塑料杯内底部贴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②在水槽里装入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可以方便观察水位变化。③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在水里,要压到水槽内的水淹没杯底为止,再竖直提起杯子,观察纸团是否被浸湿。④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观察杯子中有什么变化。⑤用打气筒连着球针,把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注入一些空气,观察杯中的现象。(3)实验现象:①将空气占据着杯子的空间,水无法进入杯子,纸团不会湿。②将杯底扎个小孔,杯中的空气从小孔中流出,水进入杯中,占据杯中的空间。③从小孔中打气,空气进入杯中,挤出杯中的水。(4)实验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实验十二:空气可以压缩(1)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注射器、水。(2)实验步骤:①用一个注射器抽进10毫升的空气,记下初始的刻度,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②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直到活塞压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然后松手。③用相同的方法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④采用相同的方法,观察抽进10毫升水的注射器的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位置是否发生变化。⑤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对比水和空气占据的空间是否相同。⑥画出向下压和向上拉时,管内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3)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的空间体积是可以变化的;水占据的空间体积基本没有变化。实验十三: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1)实验材料:自制的简易天平、塑料小桶、充好气的皮球、豆子、打气筒。(2)实验步骤:①在天平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分别挂上塑料小桶,一端的小桶放入充好气的皮球,另一端的小桶放入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②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10筒空气。③把皮球再放入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④在装豆子的小桶里再放入若干豆子,让倾斜的天平重新达到平衡。⑤继续给皮球打入10筒空气,重复上面的实验。(3)实验现象:充气前,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打入10筒空气后,天平向装皮球的小桶一端倾斜。(4)实验结论: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实验十四: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1)实验材料:简易天平、皮球、小桶、回形针(或绿豆)、乒乓球、空心塑料块、打气筒。(2)实验步骤:①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个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把回形针或绿豆放在另一端来调节平衡。②将小桶中的皮球取出,打入20筒空气放回桶里。③用多种物品来恢复天平的平衡。记录下每种物品的数量。④用打气筒给一个不漏气的袋子打入100筒空气,扎紧口袋,然后分别用与这袋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进行比较。(3)实验结论:当天平平衡时,空气的质量等于回形针或绿豆等轻质物品的质量。用打气筒打入的空气越多,质量越大。实验十五:我们来做一个“热气球。(1)实验材料:大塑料袋、纸筒、蜡烛、火柴。(2)实验步骤:①在纸筒的底端剪一个“窗口”,供空气流通。将蜡烛点燃,然后用纸筒罩住蜡烛。②轻轻用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③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现象。④重复几次实验,同时画下你观察到的现象。用秒表测量一下,多久以后袋子会掉下来。(3)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实验十六:做风的模拟实验。(1)实验材料:蜡烛盒、透明塑料膜、无盖的长方形纸盒、蚊香、双面胶和纸条。(2)实验步骤:①准备好一个蜡烛盒、一张透明塑料膜、一个纸盒、一段蚊香、一卷双面胶和一束纸条。②在纸盒的相邻两侧各打一个圆洞。③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透明塑料膜最好用比较硬且平整的材料,厚度也要适中。④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⑤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3)实验现象:烟雾进入纸盒中,并呈上升趋势,从上方的圆洞飘出,纸条抖动。(4)实验结论:纸盒中的空气冷热不均使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第三单元实验十七: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1)实验材料:气温计、记录表等。(2)实验步骤:①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用同一支气温计测量室外阳光下同一地点背阴处的气温。②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③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3)实验结论:每天气温的变化特点是先升高,再降低。实验十八: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1)实验材料:雨量器、喷壶、记录表。(2)实验步骤:①进行分组,每组5~6人,每组一个雨量器。②各组将制作的雨量器带到室外,安置在相对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③用喷壶模拟降雨。根据雨量器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雨量有所差异,便于后期的数据对比。④各组同学在模拟降雨结束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雨量,然后整理实验器材。(3)实验结论: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实验十九:利用风旗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1)实验材料:风旗、方位图。(2)实验步骤:①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②展开方位图确定好方位。③举起风旗,观察2分钟,用0、1、2表示当天的风速,分别代表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④将风向和风速等级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3)实验结论:利用风旗可以简单地测量风向和风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2-08-15 17:00:06 页数:11
价格:¥7 大小:30.05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