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2年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2.9论教养(名师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9论教养【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教养”的真正含义,受到思想教育。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运用大量生动事例加以论证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温故知新1.导入析题(1)导入。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美国文学家爱默生说:“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2)析题。齐读课题《论教养》,思考: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从“论”字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议论文。(在此处可引导学生回顾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论教养”也可以看作这篇文章的论题。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呢?论题是论点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本课的学习。\n2.作者简介课件出示: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政治家、文艺理论家。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快速破题,回顾勾连前文所学,运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在新的语境中自主解读,学会思辨。二、自主阅读,勾画批注1.聚焦旁批师: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几处旁批?其中哪几处旁批与文章体裁有关?哪几处旁批与文章内容有关?你还有哪些疑问?预设:编者在《论教养》中标注了七处旁批,其中两处直接点明本文的文体,五处与文本内容的理解有关。2.自主读悟(1)辨析字音,积累字词。学生自主阅读,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57“字词清单”)。课件出示:贸然(mào)恪守(kè)允诺(nuò)汲取(jí)箴言(zhēn)嚼(jiáo)尴尬(ɡān)涵养(hán)矫揉造作(jiǎo)恕我直言(shù)絮絮叨叨(xù)大发雷霆(tínɡ)疲惫不堪(kān)自吹自擂(léi)(2)阅读并绘制结构图。结合旁批问题,边读边勾画批注,并绘制文章结构图。\n提示:绘制文章结构图需从各段大意入手,有助于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辨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设计意图】作为自读课文,助读系统对学生理解文本起到很大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旁批,需给旁批分类,补充旁批内容,然后自主阅读,阅读、思考、批注三结合,告诉学生学习自读课文的学习之法。三、展示分享,整体把握学生上台展示文章结构图,解说文章论证思路,分类探究旁批问题。学生互动,纠正补充,教师随机点拨。1.梳理全文思路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对论题进行论证的?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预设:第一部分(第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第二部分(第3—12段):点明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教养。第一层(第3—10段):列举“无教养”的表现。第二层(第11、12段):阐释“有教养”的表现。第三部分(第13—17段):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第四部分(第18段):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做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2.解析局部思路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预设: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但很少人能从中获益,其原因是这些书籍“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n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有些人认为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再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四、深度研习,培养能力1.分析论证方法跳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预设:①举例论证:本文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1、12段阐释了“有教养”的人的具体表现。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②对比论证: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一个男人”在外献殷勤,在家里却懒得做家务,通过对比,论述了这个男人在教养方面的缺陷。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2.探究写作特点(1)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凸显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2)文中作者由论述“教养”转向论述“风度”,它们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预设:教养是风度的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设计意图】学生分享自主读悟的结果,生生互动,教师加以引导,正确把握观点,理清论证思路,明确论证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n五、读写结合,濡养心灵过渡语:文后“阅读提示”中说:“他对生活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针对性很强,文章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请你从语言入手,找出文中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1.朗读指导指导朗读第5—10段和第17段。提示:重读修饰词“陌生的”“亲手”“疲惫不堪”和关联词“假如”“可是”“那么”,读出日常生活中无教养的批判之意和有教养的赞美之情。2.仿写训练根据要求进行仿写,任务二选一。任务一:第5—10段,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谈“无教养”的表现。请你仿照第5段,运用“假如……可是……那么……”的句式,调动生活经验,写一个“无教养”表现的例子。任务二:第17段,作者从日常生活中谈“优雅风度”的表现,请你根据作者观点,运用“不要……免得……”这个句式,调动生活经验,写一个“优雅风度”表现的例子。(学生仿写,然后互评,教师点拨)议论文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本文在很多词语的运用和句式的选择上都体现了作者亲切生动而不失理性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从朗读、词句的运用入手而思而写,既品析了本文的语言特色,又内化了教养的含义。3.拓展学习师:文章结尾处总结说“只需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关于“教养”,除了“尊重”,你觉得还有哪些呢?试举例说明你的观点。预设:让学生自由表达,比如从中华传统美德的角度说;老师最后可以谈谈自己的观点。\n【设计意图】此环节为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深度思维而设计,并希望以此唤醒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有教养”“有风度”和“尊重别人”的背后,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长久的爱与慈悲。人类的心灵世界因此而变得大不同:它脱离低等动物的本能和低俗,走向诗意和美好。结束语:教养是谈吐的文明,是举止的得体,是危难时的冷静,是困境时的微笑,是敬重社会,是珍惜大自然,是珍惜动物,是珍惜花草树木,是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是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让我们一起努力,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做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板书设计】【我的设计亮点】自读课文教学的意义在于“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充分利用文本旁批和课程资源,将其融会贯通,进行教学,教会学生自主读书的方法。在教学中,一是引导学生关注旁批和自己的阅读疑问,并将其分为“文体”和“内容”两类,进行自主读悟,读懂文本,读出议论文的特点。二是依据阅读提示,设置“读写结合”这一板块,学习本文“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行文活泼、灵动”的写作特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内化教养,做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关键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联系生活,补充论据\n《论教养》虽然论述的是关乎做人处世的大话题,但是说理的方式并非高谈阔论,泛泛而谈,而是深入浅出,事理相融。作者对生活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事例,文章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灵动。在学习重点段落第5—10段和第17段时,通过朗读和仿写,既学习了文章中生动具体、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特点,又内化了自己对教养的认识。带着学生走进文字,思考社会和人生,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们感受这个世界的丰富性,持思考之力,怀一颗爱与悲悯之心,更好地过自己的人生。[疑难探究]风度、优雅与教养有怎样的关系?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谈吐是否得体,举止是否有度,怎样打扮才合适,综合决定一个人是否有风度,这也是教养的具体体现。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忸怩作态和附庸风雅,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理解风度和优雅的真正内涵——那就是“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在许多场合要注重礼仪,行为得当,“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优雅的本质是“社会共享的”,而不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作者认为,“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以敬重的态度对待他人、环境,再加以得体的言行举止和随机应变的智慧,一个人就能够成为有风度而又优雅的人。简而言之,风度和优雅的底色就是教养,是心灵世界真善美的折射。文章就此展开的论述层层推进,解释了风度和优雅源于教养,教养的核心就是敬重、珍惜和爱,做有教养的人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总之,教养修之于内,风度形之于外。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然而又不局限于行为举止,它是良好教养由内而外散发的一种优雅之感,故教养在先,而优雅风度随之,二者共性即为尊重。[文化素养]1.名人名言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洛克\n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2.名家故事(1)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2)曾公与左公的胸怀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良久。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11 18:00:04 页数:8
价格:¥3 大小:212.44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