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2秋季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1《我与社会》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我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参与社会生活、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能力目标:明确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与能力。  知识目标:理解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与社会》是第一单元的开篇,也是八年级上册教材的开篇。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社会交往形式更加多样。这为学生的发展、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对他们的成长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学生面临更大的生活半径,逐渐走进社会,开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社会的丰富性以及我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明确“我是社会的一员”。  (二)教学内容分析  《我与社会》分为两目展开,分别为“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重点强调社会生活的丰富与多元,人们在相互影响、彼此关联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第二目“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重点强调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与社会是“结点与大网”的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教学难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n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升入新的年级,已经能够感知到自己在身体、智力、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提升。他们的生活半径逐渐扩展,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了解的事情越来越多样,这是他们的真实生活体验。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社会经验匮乏、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且缺乏必要方法、难以觉察自身多种身份等困惑与难题,这是学生成长的必经过程,需要师长引导并协助。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1:感受社会生活的多彩  运用你的经验:  教材P2,中学生李铭在一天中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中相遇并且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李铭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  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有很多种途径接触和了解社会。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走出家门和校门,我们能够更多的了解真实的社会,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每个人与社会的联结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可以真实触摸、体验到,有的却是隐性的、很难察觉的。细心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你能体验到更多、更有意思的关系。  【教学设计点拨】学生有参与社会生活的真实经历,因此有得说。学生表述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学环节2:明确社会关系的多重性  课堂活动:\n  请尝试梳理自己一天的生活,想一想,在这天中,我们使用了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与社会上的哪些职业或行业发生了联系?  请将下面的表格续写下去……  活动分享后归纳小结: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不难感受到,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生活的每分每秒都是与他人密不可分的。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积累着各方面的社会生活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又是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个人成为了社会这张大网中的一个又一个结点。  【教学设计点拨】这一教学环节实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环节3:探索社会身份的多变  探究与分享:  提到不同的社会关系和不同的社会角色与身份,有的同学会有疑问:人为什么还有不同的身份呢?如何理解人的不同身份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参与教材P5的“探究与分享”。想一想,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交流后归纳小结:\n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老师的学生;我是同学的朋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每一种关系中的“我”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学设计点拨】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学生经过思考还是可以有所表达的。教学需要有一定高度的价值观引领。  教学环节4:思维拓展——深度思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思维拓展1: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本课所学知识,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想一想,与你发生联系的都有哪些人?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维拓展2:  生活在社会中,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也要承担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付出毕生的心血为国家、人民研究水稻。通过阅读袁隆平的事迹,请你谈谈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  本课小结: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社会的联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紧密。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个人与社会,“结点”与“大网”,相互依存,互相关联。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在祖国大家庭中,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中学生应该从小立志,为社会的进步不断努力,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五、板书设计 \n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10 09:00:12 页数:5
价格:¥3 大小:159.0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