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2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期中、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3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内容(  )A.用火烧食物B.使用石器、木棒追打野兽C.使用骨针缝制衣服D.过着群居生活2.(3分)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半坡原始居民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原始居民。A.②③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3.(3分)下列人物既做过部落联盟首领又做过国王的是(  )A.黄帝B.炎帝C.尧D.禹4.(3分)位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遗址是(  )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5.(3分)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房屋B.掘井饮水方便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D.自然环境的变化6.(3分)仔细观察如图,下列位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先民遗址有(  )①半坡遗址 \n②河姆渡遗址 ③马家浜遗址 ④马家窑遗址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7.(3分)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8.(3分)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A.一百七十万年B.八十万年C.七十万至二十万年D.一万八千年9.(3分)“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10.(3分)如图是骨针和装饰品,反映了山顶洞人(  )A.懂得爱美B.知道定居生活C.注意防寒D.开始种植11.(3分)“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12.(3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A.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13.(3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n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的统治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14.(3分)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平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牧野大战 ④国人暴动。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15.(3分)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3分)有人评价商鞅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编制户籍D.奖励军功17.(3分)成语“塞翁失马”通过“塞翁”面对生活境遇的心态,给了人们许多启迪,这体现了(  )A.老子善于从事物的两个方面看问题B.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C.孙子的“知己知彼”思想D.韩非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18.(3分)故宫里有一块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墨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法家学说19.(3分)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20.(3分)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顶层设计事关发展蓝图。而教育公平则是其中备受关注且极其重要的一环。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n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21.(3分)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以下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②隶书③小篆④楷书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22.(3分)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加强中央集权C.统治者要实行“仁政”D.兼相爱,交相利23.(3分)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24.(3分)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层面日常规范个人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家庭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政府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25.(3分)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二.综合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共25分)26.(12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篇》\n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有度》(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一思想学派?请依据材料概括三位思想家的核心主张。(2)上述材料中多位思想家研讨学术,著书立说的局面出现在什么时期?(3)上述材料反映的文化繁荣局面在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影响?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困扰着长江,使长江染上了两大重病:面呈黄色富含泥沙;性情暴躁洪水泛滥。同黄河流域一样,植被的严重破坏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遭受水土流失的土地,不仅庄稼长不好,连野草也不愿在这里扎根。初中语文三年制自读课本《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材料二 中国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几大文明之一。同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文明一样,我国……发生的文明也是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它们的伟大成果共同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世界历史》第一册请完成:(1)文中提到的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是什么?(2)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都诞生于大河流域?(3)读了上述材料后,结合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谈一谈你的感想。\n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不会使用骨针缝制衣服,山顶洞人开始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答案:C。2.【解答】元谋人遗址在我国云南省,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在北京周口店山洞里的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半坡聚落是位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部落,距今约5000﹣6000年。答案:C。3.【解答】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禹既做过部落联盟首领又做过国王。答案:D。4.【解答】位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遗址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答案:B。5.【解答】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是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在原始农耕社会里,北方种粟、南方种植水稻,这是由环境因素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水稻;有了食物和房子使得他们长期生活下去,可见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答案:C。6\n.【解答】题干中的地图是我国古代原始先民遗址图,读图得知,半坡遗址和马家窑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遗址和马家浜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答案:C。7.【解答】最早制作题干中“彩陶”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答案:C。8.【解答】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答案:C。9.【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8千年前,半坡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答案:B。10.【解答】骨针用来缝制兽皮衣服,装饰品用来挂在脖子上,这反映了山顶洞人已经有了爱美之心。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生活的范围扩大,能同其他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氏族。答案:A。11.【解答】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父位,“禹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禅让制遭到完全破坏。答案:C。12.【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距今约4000年,用2070加上今年的公元年份再减1等于约4000年。答案:C。13.【解答】材料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n意思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一些诸侯国,让它们作为周王室的屏障,以维护周王室的统治。被分封的诸侯国在封地内有相对独立的权利,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答案:C。14.【解答】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末年的公元前260年;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后期。答案:C。15.【解答】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说法正确。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等,不是用于战争。 ③司母戊鼎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不是四羊方尊。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说法正确。答案:D。16.【解答】“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反映了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引起的变化。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答案:D。17.【解答】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根据材料““塞翁失马”通过“塞翁”面对生活境遇的心态,”,可知材料反映的恰恰是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观点。答案:A。18.【解答】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仁”的思想来自于孔子。AB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n19.【解答】依据所学,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的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答案:C。20.【解答】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教育公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就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有教无类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观点。ABD不符合题意。答案:C。21.【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甲骨文是商朝;②隶书是秦朝后期;③小篆是秦朝初年,统一文字;④楷书是晋朝;因此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答案:A。22.【解答】依据题干“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源是暴政,而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故A项错误。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C。23.【解答】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答案:D。24.【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礼仪规则”“遵守礼仪规则”,联系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重视“礼”和道德教化的作用。答案:B。25.【解答】208\n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BC都是后人撰写的,不是第一手资料。答案:D。二.综合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共25分)26.【解答】(1)由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可知,这反映的是墨家的思想,其核心主张是兼爱、非攻。由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反映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民贵君轻、仁政。由材料三“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可知,这反映的是法家的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法制,加强中央集权。(2)上述材料中多位思想家研讨学术,著书立说的局面出现在战国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故答案为:(1)材料一:墨家思想,其核心主张是兼爱、非攻;材料二:儒家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民贵君轻、仁政;材料三:法家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法制,加强中央集权。(2)战国。(3)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27.【解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n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所以文中提到的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因为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宜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雪水融化,导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因而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3)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类大都生活在大河流域。如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等。这充分说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源;生态环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故答案为:(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大河流域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人类的定居、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3)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类大都生活在大河流域。如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等。这充分说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源;生态环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60分)1.(3分)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选项与日记中的“他们”不相符的是(  )A.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B.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C.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nD.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2.(3分)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夏朝灭亡D.西周灭亡4.(3分)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这种文字(见图)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秦朝D.晋朝5.(3分)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B.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D.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6.(3分)如图“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  )\nA.西汉建筑技术高超B.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C.西汉统一国家的愿望D.震慑少数民族的手段7.(3分)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8.(3分)到河南南阳旅游,一定要参观医圣祠(如图).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  )A.华佗B.扁鹊C.张仲景D.李时珍9.(3分)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10.(3分)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哪一部作品?(  )A.《史记》B.《资治通鉴》C.《后汉书》D.《伤寒杂病论》11.(3分)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  )A.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12.(3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n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③犁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大面积种植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3.(3分)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  )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都曾统一过北方C.都定都洛阳D.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14.(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 ④大一统国家政权的高度重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15.(3分)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16.(3分)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  )A.袁绍、曹操、刘备B.孙权、曹操、刘备C.袁绍、孙权、刘备D.袁绍、曹操、孙权17.(3分)南北朝时期,佛教传人我国,在下列哪个领域得到了直接反映(  )①建筑②书法③石窟④哲学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18.(3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  )\n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②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④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9.(3分)下列内容能反映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有(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推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20.(3分)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综合题(40分)21.(12分)中国古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例如: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材料二: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见下图)材料三: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n材料四: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实行该制度的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写出西周灭亡的时间。(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的措施。(3)材料三中的这些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的?(4)哪位皇帝在位时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面对材料四出现的问题,他是如何从政治、思想和经济上巩固统治的?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偃说上日:“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准?“上从其计”的具体做法是什么?(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起到什么作用?(3)“上”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出现了什么局面?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译文\n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摘自《宋书》译文(1)《宋书》中描写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江南有何不同?(2)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江南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好的建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60分)1.【解答】根据题干“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和“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的信息可知,此段材料描述的是北京人的生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A项描述的是元谋人。答案:A。2.【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①稻穗纹和④干栏式房屋能体现他们的文化特征。答案:B。3.【解答】在题目给出的禹建夏朝、商汤灭夏和东周中间的史实为武王伐纣。盘庚迁殷不是王朝建立,西周灭亡是在公元前771年,和平王迁都东周开始是在公元前770年极为相近。答案:B。4.【解答】题目中的图片即是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答案:B。5.【解答】题干给出的“春秋时期”和“耕”“牛”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n答案:C。6.【解答】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和刘邦之间展开了长达4年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战争。经过大小数十次战役的较量,最后于公元前202年,刘邦的汉军联合反项的力量,围困项羽的楚军于垓下,项羽兵败援绝,自刎而死,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汉并天下瓦当,就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因而“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答案:B。7.【解答】西汉前期,人们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西汉时能够用丝絮和麻造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造纸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答案:D。8.【解答】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医圣祠是为了纪念张仲景。答案:C。9.【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尊老子为教主,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答案:B。10.【解答】根据“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评价《史记》的话,“史家之绝唱”是评价《史记》的史学价值,说它是历史著作中的“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评价《史记》的文学价值,说它可以和屈原的《离骚》媲美,所以答案选A。答案:A。11.【解答】383年,前秦王苻坚\n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答案:D。12.【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小麦属于北方农作物,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的小麦栽培技术与南方的水稻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而不是大面积推广小麦的种植。故④不正确,排除含有④的选项。答案:C。13.【解答】东汉末年,北方军阀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逐渐统一北方;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280,西晋灭吴,实现了全国统一;西晋灭亡后,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曾统一过北方。答案:B。14.【解答】解题关键在于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把握“主要原因”这一要求。解答此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②是有利于科学文化发展的因素;③同文化有关,但佛教属于宗教,在本质上与科学是对立的,故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④明显不符合史实,应排除③④。答案:C。15.【解答】客观因素是指非主观意愿的因素,北方民族融合是事实,并非统治者的预想,而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①符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因此江南经济的开发也会客观上促进技术进步,②符合题意。而③佛教盛行虽是客观原因,但与科学文化发展没有明显的联系,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是主观原因。答案:C。16.【解答】依据题干信息:“208年左右”和“军事集团”,分析可知208年是发生赤壁之战的一年,在此之前,官渡之战已结束,曹操打败了袁绍,出现“袁绍”的选项应排除。B项符合题意。答案:B。\n17.【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劈山削崖、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形成了将中国古代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的石窟艺术。因此只有③项符合题意,因此排除A、B、C三项。答案:D。18.【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北魏统治者信仰佛教,他们是推崇佛教的,故②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仔细审查①③④符合题意。答案:A。19.【解答】西晋时期历史状况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④被农民起义推翻说法错误。答案:B。20.【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这四个内容都正确。答案:D。二、综合题(40分)21.【解答】(1)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初年,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通过分封制,西周形成了层层分封的等级序列。最高等级的是周天子国王,下面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通过分封制,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2)材料二是《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秦朝建立后,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开创了此后外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由材料“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可知材料四反映\n的是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会度量衡不统一的现象。为促进经济的发展,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4)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统一,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位时期,政治上,颁布了“推恩令”。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这种层层分封的办法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后来汉武帝还采取有力的措施,取消了一些王和侯的资格。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思想上,采用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在都城长安兴办太学。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故答案为:(1)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公元前771年。(2)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中央设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地方:实行郡县制。(3)统一货币、度量衡。(4)汉武帝。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加强思想统治。22.【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并一次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所以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汉武帝。“上从其计”的具体做法是: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也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并一次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汉武帝接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的封建思想,这样有利于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采取了额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n故答案为:(1)“上”指汉武帝;具体做法: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也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并一次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名派人物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作用:有利于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3)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23.【解答】(1)根据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和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可知,《史记》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不明显。《宋书》中描述的江南非常富庶。(2)两汉时期,江南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能与北方相比。东晋南朝,南方的开发明显加快。发展表现是,农业上: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带来了黄河流域成熟的旱作农业技术,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山区的开发。小麦、豆类等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为后来南方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商业上:东晋南朝,南方形成了一批新兴城市,水陆交通道路不断发展,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南朝时,商税已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业上:南朝时,发明了新的炼钢方法。造纸技术不断改进,纸已全面取代竹简。造船业特别兴盛。东汉时南方出现的青瓷,东晋南朝时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制作也更加精美,并向北方传播。(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西部大开发可以实行经济奖励政策,融洽民族关系,政府可以为西部开发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支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故答案为:(1)《史记》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不明显。《宋书》中描述的江南非常富庶。\n(2)原因:两汉时期,江南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能与北方相比。东晋南朝,南方的开发明显加快;表现:农业上: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带来了黄河流域成熟的旱作农业技术,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山区的开发。小麦、豆类等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为后来南方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商业上:东晋南朝,南方形成了一批新兴城市,水陆交通道路不断发展,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南朝时,商税已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业上:南朝时,发明了新的炼钢方法。造纸技术不断改进,纸已全面取代竹简。造船业特别兴盛。东汉时南方出现的青瓷,东晋南朝时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制作也更加精美,并向北方传播。(3)实行经济奖励政策,融洽民族关系,政府可以为西部开发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支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06 12:56:16 页数:23
价格:¥8 大小:301.79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