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知识点梳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P4)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过程结论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太阳和月亮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月食、海边看船、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4、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地区、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南方。知识点2:地球仪(P5-P9)1、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示意图概念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相交的半圆特点形状圆(除极点以外),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长度都相等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线圈间的关系所有纬线圈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122、纬度和经度经度纬度起始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赤道(0°纬线)(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划分方向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方向划分从赤道向南、向北方向划分度数范围0°~180°东西经180经线重合(只有一条)0°~90°、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数值的递变规律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由0°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表示符号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3、经纬网(1)概念: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2)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方便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知识点3:地球的运动(P11-P15)1、地球的自转旋转轴方向周期结果(产生地理现象)地轴自西向东1天(24小时)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的差异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自左向西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呈顺时针方向。2、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方向周期特点结果(产生地理现象)太阳自西向东1年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和极夜;形成五带3、北半球二分二至的时间和特点(结合课本P13图1.18地球公转示意)节气时间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极昼极夜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0°)全球昼夜等长无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23.5°N)昼长夜短(北半球)(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0°)全昼夜等长无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23.5°S)昼短夜长(北半球)(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12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影子从长——短——长。4、五带的划分(结合课本P14图1.19地区上的五带)(1)人们根据太阳的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2)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为热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23.5°N---66.5°N)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66.5°N---90°N)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23.5°S---66.5°S)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66.5°S---90°S)为南寒带。知识点4:地图的三要素(P16-P23)1、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方法(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数字式:1:100000或1/1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线段式:(3)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4)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2、方向(1)普通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一般为北方。(3)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记住课本P18图1.25一些常用的图例)知识点5:等高线地形图(P24-P28)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特点(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2)特点:①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②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③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1)判断坡度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爬坡费力;12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爬坡省力。(1)判断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另外,还可以判读各地的海拔、相对高度和海洋的深浅。(2)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看不清就看课本P25图1.37)山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峰(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向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低凸脊)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高凸谷),有可能形成河流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形似马鞍陡崖等高线重叠,常用符号“”表示知识点6: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1、不同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特点(课本P27)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高原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500米以上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丘陵200--500米地势起伏较大盆地与海拔没有直接关系四周高,中间低平原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小2、地形剖面图(1)地形剖面图示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2)优点: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市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7: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面积比较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讲,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1、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12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知识点8:七大洲和四大洋(P32-P35)1、七大洲(大洲——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1)面积:由大到小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我国位于亚洲、亚洲的西面是欧洲、欧洲不濒临太平洋亚洲与欧洲的陆地相连,是一个整体,我们称为亚欧大陆。(2)分布: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3)分界线(地图册P26-P27)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直接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间接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线)非洲与欧洲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2、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海水最浅、面积最小的大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太平洋:世界最大的大洋知识点9:海陆的变迁(P37-P44)1、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与变化中。2、大陆漂移说(1)提出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2)提出依据:大陆轮廓吻合;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似性。(3)主要内容: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形成了今天的大洲、大洋的分布状况。大西洋将不断扩大、太平洋将不断缩小3、板块的运动(课本P43)12(1)主要内容: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张裂拉伸——裂谷、海洋、板块碰撞挤压——山脉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可查看地图册P19)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红海面积在扩大:处于分周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交界处地中海面积在缩小:处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阿尔卑斯山的形成:处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珠穆朗玛峰在升高: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造成的英国地震少:低处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2)火山与地震: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主要火山、地震带有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10:多变的天气(P46-P52)1、天气与气候(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2、卫星云图(课本P49图34.卫星云图图3.5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3、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知识点1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P53-P57)1、气温的变化(1)气温概述①定义: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②气温的测定: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放在百叶箱,离地面1.5米)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测一次。(2)气温的变化①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②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12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疏密,温差小。(1)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位置)(2)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地形因素)(3)同纬度地带,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位置)3、世界1月、7月气温分布规律(1)在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北半球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在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北半球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大。知识点12:降水的变化与分布(P58-P61)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的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根据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的分配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全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常年湿润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型。2、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在等降水量线图中,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世界的“干极”——阿塔卡玛沙漠(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课本P60“四多四少”)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风向/海陆位置)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知识点1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与分布(地图册P26-P27)气候类型降水类型主要特征分布景观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型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典型地区: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多雨型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型终年炎热干燥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较为典型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型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季雨林夏季多雨型夏季高温多雨,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2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最典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岸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湿润型全年温和湿润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多雨型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中纬度内陆地区草原、荒漠寒带气候全年少雨型全年气温很低,降水稀少极地地区苔藓、地衣、冰原知识点1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课本P66-P68)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个地方的气候受该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2、气候与人类活动(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2)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3)气候的一场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气候。(5)气候变暖:原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果:气温上升,会使基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15:世界的人口(课本P70-P74)1、人口数量: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2、人口增长特点: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3、人口增长速度: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5、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来表示。12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某区域的人口数/该区域的面积6、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四密”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一般是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人类活动少,“四疏”7、世界的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3)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和目标措施:人口增长快的国家,实行生育控制政策;人口停止增长或者人口不断减少的国家,则采取措施鼓励生育。目标: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知识点16:世界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课本P74-P76)1、三大人种及划分依据: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面部特征等),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此外,因人种间通婚,还形成了混血种人。2、人种的分布: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也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人种主要分布地区黄种人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和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黑种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国等地也有分布知识点17: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课本P77-P80)1、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和东南亚等英语欧洲西部的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亚洲南部的印度俄语俄罗斯、欧洲东部法语法国、非洲的部分国家、加拿大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在世界主要语言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122、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特点第一大宗教第二大宗教第三大宗教发源地亚洲的西部阿拉伯半岛古印度经典《圣经》《古兰经》《金刚经》等产生时间公元1世纪公元7世纪公元6世纪分布地区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非洲的北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标志性建筑教堂清真寺寺庙、佛塔建筑特点高耸尖塔白墙圆顶红墙黄瓦的庙宇知识点18:聚落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1)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2)聚落的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3、聚落的形态(1)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2)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东南亚亚热带地区——木楼、竹楼4、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知识点19:地域发展差异(课本P88-P89)1、地区发展差异不同地区,自然条件有优有劣,开发历史有早有晚,经济水平有高有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显著的差异。2、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体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内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生活水平低高12医疗水平落后,病房拥挤医疗设备先进,病房宽敞教育水平人均教育经费低,班级人数多人均教育经费高,班级人数少人均收入较低较高科技水平低高人口多少工业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例如服装和玩具等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主要生产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和高级轿车等农业以半机械化或者手工生产为主,农作物产量低,劳动胜率低以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为主,农作物产量高,劳动生产率高服务业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发展潜力较大服务设施完善,提倡个性化服务知识点20: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课本P90-P91)1、目前,人类大家庭共有190多个国家,少数是发达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数量少多主要分布欧洲、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非洲、南美洲、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3、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在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知识点21:国际经济合作(课本P91-P93)1、国际经济合作的原因(1)目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携手共同应对。(2)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2、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1)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2)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12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7-15 13:58:04 页数:12
价格:¥3 大小:434.83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