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6 戊戌变法-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戊戌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导入新课;通过历史剧表演对康有为上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  (2)通过名片介绍、记者采访、共同讨论,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元1898年9月29日,谭嗣同等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斩首示众,秋风凛冽,吹冷一腔热血,举国震惊,大清帝国的逍遥梦,在这一天被彻底击碎。一切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把日历往回翻。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等。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导入新课。【内容探究】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公车上书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所以,洋务运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二、百日维新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样的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生:德国强占胶州湾。师强调: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京师现场采访报道]  学生模拟《中外纪闻》的记者,在天安门城楼现场报道:旧历戊戌年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皇帝登上天安门城楼颁发诏书,标志变法开始。那么,变法涉及哪些内容呢?我们来到变法记者招待会,采访光绪皇帝,学生扮演光绪皇帝向大家介绍了变法的有关内容:  2/2 出示幻灯片──光绪帝照片和百日维新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教师补充介绍京师大学堂的创建)  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教师出示幻灯片──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师生共同分析: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待毙。)[多媒体展示《谭嗣同殉难图》]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师:结合下面的材料,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探讨: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材料一:维新派之所以要倡导变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他们害怕群众,害怕革命。维新派认为“变之自上者顺而易,变之自下者逆而难”,因此他们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而对于一贯宣扬的设议院、立宪法等君主立宪制主张却未敢提及。材料二:慈禧在变法刚开始就迫使光绪帝连下了三道上谕“任命荣禄统率北洋三军……”,控制了人事任免权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严密监控变法。在地方,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坚持变法外,其他各省官员都对新政敷衍了事,并不实行。师总结:失败的原因: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师: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课堂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板书设计:一、公车上书1.康有为、梁启超2.维新派的宣传活动3.报刊机关:《时务报》(上海)《国闻报》(天津)二、百日维新(1898.6.11-9.21)1.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的加深2.内容:3.结果: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4.意义: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0-25 20:49:02 页数:2
价格:¥3 大小:22.5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