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课时1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2

2/82

3/82

4/82

剩余7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六章自然灾害\n第一节第一节 气象灾害\n教材必备知识精练\n洪涝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下图为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没有洪涝灾害B.东部地区洪涝灾害北多南少C.青藏地区洪涝灾害较多D.台湾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知识点1洪涝灾害答案1.D 据图可知,西北地区是最少洪涝区,但并不代表其不存在洪涝灾害,A项错误;东部地区洪涝灾害南多北少,B项错误;青藏地区是最少洪涝区,C项错误;台湾地区为多洪涝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D项正确。。\n洪涝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下图为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与其成因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岩石、植被B.气候、地形C.土壤、植被D.资源、水文知识点1洪涝灾害答案2.B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是因为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南北支流众多,汇水量大;中上游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中下游河床抬升,蓄洪能力减弱。洪涝灾害的发生与岩石、土壤、资源的关系不大。B项正确。\n下图为我国某时段干旱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3.图示干旱灾害分布区主要包括(  )A.晋冀豫B.鄂豫皖C.湘鄂赣D.黔滇桂知识点2干旱灾害答案3.C 读图可知,图中发生干旱灾害的地区主要包括湖南、湖北和江西等。故选C项。\n下图为我国某时段干旱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4.图中干旱区的旱情最有可能发生的时段是(  )A.4—5月B.7—8月C.10—12月D.1—3月知识点2干旱灾害答案4.B 图中发生干旱灾害的地区主要在湖南、湖北和江西一带。在每年的7—8月,由于雨带北移至华北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少,易发生干旱灾害,B项正确。\n下图为我国某时段干旱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5.当地受该灾害危害最大的农作物是(  )A.油菜B.棉花C.小麦D.水稻知识点2干旱灾害答案5.D 该地区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7—8月,此时正值水稻的生长季节,其对水分的需求量大,若干旱缺水,会导致水稻因缺少水分而不能正常生长,故选D项。\n2021年9月12日,台风“灿都”行至我国东部海域,给沿海地区带来强风和强降雨天气。据此回答6—7题。6.我国台风多发生在(  )A.春夏季节B.夏秋季节C.冬春季节D.春秋季节知识点3台风灾害答案6.B 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故B项正确。\n2021年9月12日,台风“灿都”行至我国东部海域,给沿海地区带来强风和强降雨天气。据此回答6—7题。7.台风带来的危害有(  )①出行困难②洪涝易发③作物受损④降温增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知识点3台风灾害答案7.A 台风登陆时往往伴随大风和暴雨,造成出行困难、洪涝易发、作物受损,故A项正确;台风登陆可以缓解干旱和酷热,这是台风的有利之处,故降温增湿不属于台风的危害。\n8.读下图,回答问题。(1)侵入我国的寒潮源地在、地区。(2)我国基本不受寒潮影响的省级行政区是、、等。分析这些省级行政区基本不受寒潮影响的原因。知识点4寒潮灾害\n知识点4寒潮灾害答案8.【解析】第(1)问,从图中可看出,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第(2)问,我国南方纬度较低的云南、海南和海拔较高的西藏受寒潮影响小。【答案】(1)蒙古 西伯利亚(2)西藏 云南 海南 原因:云南、海南距寒潮的源地较远,且受地形阻隔;西藏海拔高,且距离寒潮的源地较远。\n学科关键能力构建\n答案1.C 立山黑部位于日本西部,临日本海,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受山地的阻挡抬升作用,降雪较多,②④正确。日本立山黑部冬半年大雪封山,到春天“开山”之时,从雪地中辟出的车道两旁都会竖起十几米高的“雪墙”。读图,回答1—2题。1.立山黑部冬季多降雪的主要原因有(  )①受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②受湿润的西北季风影响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④受山地地形的阻挡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n答案2.B 冬半年的积雪在次年春季逐渐融化,会吸收热量,但春季气温回升快,一般不会造成低温冻害,A项错误;日本四面环海,距亚欧大陆沙源地远,且冬季降雪较多,春季一般不会产生沙尘暴,C项错误;日本地震多发,地震可能引起地面塌陷,但大量积雪一般不会导致地面塌陷,D项错误;根据材料“十几米高的‘雪墙’”可知,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厚厚的积雪融化,该地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B项正确。日本立山黑部冬半年大雪封山,到春天“开山”之时,从雪地中辟出的车道两旁都会竖起十几米高的“雪墙”。读图,回答1—2题。2.在春季,该现象易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A.低温冻害B.洪涝灾害C.沙尘暴D.地面塌陷\n答案3.B 由材料信息“预计6日至8日,大连地区气温将明显下降(降温幅度10℃到14℃,最低气温降至零下3℃到零下1℃),并伴有偏北大风,7日将会有雨雪天气”可知,该天气过程可能是寒潮,可能带来寒潮灾害,B项正确。[2022辽宁大连高一(上)期末考试]2021年11月6日,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台发布消息:预计6日至8日,大连地区气温将明显下降(降温幅度10℃到14℃,最低气温降至零下3℃到零下1℃),并伴有偏北大风,7日将会有雨雪天气。11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已连续发布多次暴雪红色预警。据此回答3—4题。3.此次天气过程可能带来(  )A.台风灾害B.寒潮灾害C.洪涝灾害D.干旱灾害\n答案4.C 由所学知识可知,雨雪天气会使交通受阻,积雪会损毁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大风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改善空气质量,①③④正确。干旱灾害会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②错误。故选C项。[2022辽宁大连高一(上)期末考试]2021年11月6日,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台发布消息:预计6日至8日,大连地区气温将明显下降(降温幅度10℃到14℃,最低气温降至零下3℃到零下1℃),并伴有偏北大风,7日将会有雨雪天气。11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已连续发布多次暴雪红色预警。据此回答3—4题。4.推测此次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加速污染物扩散,改善空气质量②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③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④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n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灾害\n教材必备知识精练\n下图示意我国地震多发区。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地震东多西少B.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上,地震灾害严重C.地震烈度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D.我国地震灾情东轻西重知识点1地震答案1.B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灾害严重;地震震级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n下图示意我国地震多发区。据此回答1—2题。2.下列地区不属于我国地震多发区的是(  )A.青藏地区B.新疆C.台湾D.东北地区知识点1地震答案2.D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东北地区地震相对较少。\n北京时间2021年9月8日9时47分,墨西哥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震中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B.震中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C.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相同D.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知识点1地震答案3.B 本次地震震中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A项错误、B项正确;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很多,如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在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C项错误;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项错误。\n北京时间2021年9月8日9时47分,墨西哥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4.下列关于此次地震可能对当地产生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造成房屋倒塌、道路破坏B.诱发海啸C.增强通信信号D.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知识点1地震答案4.C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A项叙述正确、C项叙述错误;本次地震震中靠海,易诱发海啸,B项叙述正确;地震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D项叙述正确。\n某年5月7日,四川省某地由暴雨导致的泥石流,造成多人伤亡。据此回答5—6题。5.泥石流的危害主要有(  )①摧毁村庄 ②冲毁道路③堵塞江河 ④破坏农田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共同条件是(  )①地势起伏大②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③植被覆盖较差④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知识点2滑坡和泥石流答案5.B 泥石流会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农田、道路、森林,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6.A 泥石流和滑坡形成的条件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泥石流的发生有水的参与,滑坡的发生不一定有水的参与。\n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8年10月和11月,川藏交界处金沙江沿岸先后发生两次山体滑坡,滑坡体堵塞金沙江导致断流并形成堰塞湖。第一次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在两天后自然泄流,第二次滑坡后堰塞坝比第一次高60—100m,约12天后才自然泄流,堰塞湖水量达7.7亿m3,是第一次的3倍。救援人员连日奋战,在堰塞体上挖掘泄流槽,使堰塞湖提前泄流。(1)描述此次滑坡点所在区域的地形特征。(2)分析堰塞湖形成后对上、下游的影响。知识点2滑坡和泥石流\n知识点2滑坡和泥石流答案7.【解析】第(1)问,读材料可知,此次滑坡点所在区域是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沿岸,地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读金沙江滑坡点等高线图可知,滑坡点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南北高、中部低。第(2)问,堰塞湖形成后对上游的影响:堰塞湖是由滑坡形成的堰塞坝拦截河水形成的,会造成上游河流水位上涨,淹没沿岸农田、道路和村镇。堰塞湖形成后对下游的影响:堰塞坝截断江水,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断流,破坏下游河流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与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堰塞湖滞留了大量的河水,若遇上多雨天气,湖水剧增,容易造成堰塞坝破裂,湖水泄流,会带来较大洪峰,威胁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答案】(1)南北高,中部低;典型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2)对上游的影响:堰塞坝拦截河水,水位上涨,淹没沿岸农田、道路和村镇。对下游的影响:截断江水,导致下游河流流量减小,影响生物多样性;堰塞湖泄流后带来较大洪峰,威胁下游居民点。\n学科关键能力构建\n答案1.C 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地震多发,而地壳较薄、山体高大并不是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A、B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断层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D项错误。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据此回答1—2题。1.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较薄,且内部结构脆弱B.山体高大,地壳承受的压力大C.位于板块边界的地震带D.区域多断层且呈西北—东南走向\n答案2.D 读图可知,丁地处于断层带上,地壳本身不稳,因此其受地震的破坏作用最大,破坏程度最大,D项正确。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丁地距离震源较远;海拔与地震破坏程度关系不大,故A、B、C项错误。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据此回答1—2题。2.该地区D点发生强震时,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破坏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丁地(  )A.震级高B.距离震源近C.海拔高D.地处断层带\n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回答3—4题。3.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主要是(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答案3.B 由图可知,滑坡频率与降水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夏季降水多,滑坡频率大,故该地区滑坡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降水多。\n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回答3—4题。4.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频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答案4.C 水库建成后,水流速度比较稳定,但由于水库水位在不同时期有明显的涨落变化,库岸滑坡频率增大。\n第三节第三节 防灾减灾\n教材必备知识精练\n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回答1—3题。1.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  )A.监测灾害发生过程B.战胜自然灾害C.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D.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知识点1防灾减灾手段答案1.D 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D项正确。监测灾害发生过程属于防灾减灾的工作内容之一,不是其主要目的,A项错误。人类目前无法完全战胜自然灾害,也无法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B、C项错误。\n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回答1—3题。2.下列属于灾中救援与救助的是(  )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知识点1防灾减灾手段答案2.B 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属于灾后恢复。\n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回答1—3题。3.下列关于救灾应急预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②主要是在灾中应急时发挥作用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救灾应急预案毫无用处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知识点1防灾减灾手段答案3.C 制定救灾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其主要在灾害应急中发挥作用;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n2021年,我国共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37次,其中震级最大的一次是5月22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的7.4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应合理避震和自救。据此回答4—5题。4.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措施不正确的是(  )A.在商店里,靠近立柱屈身蹲下B.在高楼上,迅速乘电梯或步行下楼C.在教室里,躲避在课桌下或墙角处D.在野外时,迅速离开电线杆跑向开阔处知识点2自救与互救答案4.B 在高楼上,发生地震时不能乘坐电梯,应先就地躲避。\n2021年,我国共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37次,其中震级最大的一次是5月22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的7.4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应合理避震和自救。据此回答4—5题。5.下列关于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正确的是(  )A.对于地震时处于黑暗、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尽快拖出来进食B.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沿顺风方向跑离C.地震发生后大力呼喊,不停哭叫,慌乱逃生D.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乱挖,不乱刨知识点2自救与互救答案5.D 地震时处于黑暗、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被救出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蒙上眼睛,慢慢进食,让其处于自然呼吸状态,A项错误。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沿逆风方向跑离,B项错误。地震发生后不应大力呼喊、不停哭叫、慌乱逃生,而应保存体力,听到有人时再大喊,C项错误。\n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据此回答6—7题。6.若考察小组要在此地扎营留宿,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宿营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7.若考察小组在丁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  )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知识点2自救与互救答案6.A 甲地为鞍部,地势较高,不会被洪水淹没,且地势较平坦,适宜扎营;乙地和丁地位于山谷,易受洪水影响;丙地位于山顶,平地面积小,不避风。7.B 遇到泥石流,应该往沟谷两侧的山坡上方跑去,因此B项正确。\n8.某校一学生学习了地震灾害的防避知识以后,自己制作了应急救援包,其中的物品有以下几种,他想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合理与否,并说明理由。(1)大量感冒药:,理由是。(2)水:,理由是。(3)金属哨子:,理由是。(4)红烧肉、冰淇淋:,理由是。(5)武侠小说:,理由是。(6)手机:,理由是。(7)手提电脑:,理由是。(8)100元钱:,理由是。(9)应急卡:,理由是。知识点2自救与互救\n知识点2自救与互救答案8.【解析】判断应急救援包中物品合理与否,要看该物品是否实用,是否有利于救助生命,同时要求应急救援包的重量要轻,体积要小,并应随地域、季节、个人身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答案】(1)不合理 应急救援包中不需要大量感冒药,需要的是应急用的红药水和碘酒(2)合理 在被困的情况下,水对生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3)合理 金属哨子声音尖厉,用来呼叫,易引起注意(4)不合理 这些食物不宜久存(5)不合理 增加应急救援包的重量且属于消遣性物品(6)合理 使用手机发送求救信息,可使救援人员获得相对准确的位置信息,从而及时获救(7)不合理 增加应急救援包的重量且对救助生命无关紧要(8)不合理 对救助生命无关紧要(9)合理 便于及时了解个人的身份,便于救助\n学科关键能力构建\n答案1.B 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救生类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洪灾时要用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灾。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读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回答1—2题。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B.洪灾C.旱灾D.泥石流\n答案2.C 从图中可看出,应急时间的长短不仅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远近有关,还与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强弱有关。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读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回答1—2题。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②救灾物资的数量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④救灾人员的数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n答案3.B 挖方边坡、护栏、碎落台可以防御滑坡、崩塌;排水边沟可减轻山洪灾害带来的危害。在山区公路和铁路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设施。读图回答3—4题。3.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针对的自然灾害是(  )①地震②滑坡③崩塌④山洪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n答案4.B 挖方边坡上网格状装置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流速,拦截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山区公路和铁路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设施。读图回答3—4题。4.图中边坡上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  )A.加快径流流速B.保持水土C.促进蒸发D.美化环境\n答案5.A 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台风过境一般会带来狂风、暴雨等天气,A项正确;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造成的波浪运动,台风一般不会引发海啸,B项错误;潮起潮落是日月引力导致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C项错误;台风过境一般会带来狂风暴雨,出现降温现象,D项错误。2021年8月5日,台风“卢碧”在福建省东山县沿海登陆。受此次台风影响,福建厦门等地普降暴雨或大暴雨,部分城市低洼地带出现内涝积水。据此回答5—6题。5.台风“卢碧”会直接带来(  )A.狂风暴雨B.海啸风浪C.潮起潮落D.极端高温\n答案6.B 台风来袭常伴随大风,树木可能会被刮倒,因此不宜躲到树下,A项错误;台风来袭会带来狂风暴雨,不宜外出,应关闭门窗,减少外出,B项正确;居民进行监测、预警预报不现实,C项错误;台风造成的大风天气会使海上掀起巨浪,驾船出海更危险,D项错误。2021年8月5日,台风“卢碧”在福建省东山县沿海登陆。受此次台风影响,福建厦门等地普降暴雨或大暴雨,部分城市低洼地带出现内涝积水。据此回答5—6题。6.此次台风来袭,厦门居民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A.躲到树下,遮风挡雨B.关闭门窗,减少外出C.加强监测,预警预报D.驾船出海,躲避风浪\n答案7.A 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多曲流,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穷窝子,水袋子,栽架子屋,绑架子床,水一来就去逃荒。”荆江(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流域的老人们,多半记得这一则民谚。结合下图,回答7—8题。7.荆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易积水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畅④多曲流,排水不畅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n答案8.B 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该地区地势低平,植树造林防治洪灾,效果不明显;加强洪水监测和预报属于非工程措施。“穷窝子,水袋子,栽架子屋,绑架子床,水一来就去逃荒。”荆江(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流域的老人们,多半记得这一则民谚。结合下图,回答7—8题。8.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最合理的是(  )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D.加强洪水监测和预报\n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我国西藏日喀则等市也出现了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情况。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图。\n(1)下列关于材料一地震中对西藏灾区救援与救助的说法,你认为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2)列举救援队员需要的医用物品。救援与救助是否可信理由①民政部首先从西安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紧急调运救灾帐篷支援灾区②民政部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运救灾棉被,妥善安置受灾群众③驻藏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投入抢险救灾行动④全力抢修生命线工程。电力、电信、水利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对受损情况进行恢复⑤地震过后,地震监测部门不需要继续监测灾情\n答案9.【解析】第(1)问,①说法不可信,由材料二图中信息可知成都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离灾区更近且交通更为便利。②说法可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灾区位于我国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③④说法联系教材知识很容易回答。⑤说法不可信,监测灾情、收集各地异常情况、分析发生余震的可能性是地震监测部门预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不可信 成都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离灾区更近,且交通更便利,应从成都调运救灾物资 可信 日喀则位于我国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需要棉被 可信 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承担着重要救灾任务 可信 发生灾害时,保护生命线工程,确保救灾通道和通信等的畅通,是灾中应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可信 监测灾情,收集各地异常情况,分析发生余震的可能性是地震监测部门预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医疗器械、外伤用药、消炎药、消毒液、防疫药品。\n第四节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n教材必备知识精练\n2022年1月,汤加(南太平洋岛国)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发生火山喷发。火山喷发致使大量火山灰、水蒸气及其他气体进入高空形成巨大云团。下图为某气象卫星拍摄的此次火山喷发时的图片。据此回答1—2题。1.该卫星拍摄该图片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互联网技术答案1.A 该图片属于卫星遥感图像,所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A项正确。\n2022年1月,汤加(南太平洋岛国)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发生火山喷发。火山喷发致使大量火山灰、水蒸气及其他气体进入高空形成巨大云团。下图为某气象卫星拍摄的此次火山喷发时的图片。据此回答1—2题。2.利用该卫星观测火山喷发状况的优势有(  )①探测范围大    ②获取信息速度快③受地面条件限制大 ④获取信息量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2.B 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B项正确。\n2022年3月15日,云南省大理市杨梅坪林区发生森林火情。因火场风力不稳、风向多变、植被易燃且腐殖质层较厚,火场多次发生爆燃。据此回答3—4题。3.林业部门要实时监测森林火灾险情,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互联网技术C.遥感技术D.地理信息系统4.在救援中,消防员要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互联网技术C.遥感技术D.地理信息系统答案3.C 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因此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险情,故C项正确。4.A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时定位、导航。故选A项。\n滑坡是多种灾种中频度较高、损失较大的地质灾害之一,对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对滑坡灾害进行预防和治理,减轻生命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5—6题。5.影响滑坡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地貌②地质构造③人类活动④人口分布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最有利于研究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互联网技术答案5.A 地表崎岖更易引发滑坡灾害,即地形地貌会影响滑坡灾害强度,①正确。岩石破碎、断层等会加剧滑坡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即地质构造会影响滑坡灾害强度,②正确。破坏植被、不合理地修筑梯田等会导致滑坡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增大,即人类活动会影响滑坡灾害强度,③正确。人口分布不会影响滑坡灾害强度,但会影响滑坡灾害产生的危害程度,④错误。故A项正确。6.B 研究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其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故B项正确。\n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下图示意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回答7—8题。7.该专题可能是研究(  )A.城市建设B.旱涝灾害C.寒潮灾害D.地震灾害答案7.B 由材料可知,该专题研究是将雨量和行政区进行叠加分析,可以根据不同区域降雨量大小研究旱涝灾害,B项正确。\n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下图示意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回答7—8题。8.如果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为研究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及灾情状况,应增加下列图层中的(  )①大气污染程度分布图层②地形、地质状况图层③人口密度图层④民族构成图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8.C 我国西南地区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研究这类自然灾害及受灾情况,还需要叠加地形地质状况图层和人口密度图层,②③正确。大气污染主要与工业生产等有关,与自然灾害关系不大,灾情状况主要与人口、经济状况有关,与民族构成无关,①④错误。故选C项。\n学科关键能力构建\n答案1.C “风神”卫星可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监测大气状况,为天气预报、灾害预报提供信息,故其有助于预防暴雨洪涝,减轻洪涝灾害,C项正确;“风神”卫星对大气风速和风向的监测不能减缓全球变暖,A项错误;“风神”卫星能监测大气状况,但不能监测地震活动,B项错误;“风神”卫星可以监测台风,但不能阻止台风侵袭,D项错误。2018年8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风神”卫星。下图为该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风神”卫星有助于(  )A.减缓全球变暖B.监测地震活动C.预防暴雨洪涝D.阻止台风侵袭\n答案2.D 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获取灾害信息,为抗灾救灾提供依据,D项正确。灾害的成因分析要具体考察、综合分析,遥感技术不具备分析功能;获取重灾区的位置要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救灾方案是人们对灾情进行分析后制定的。2018年8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风神”卫星。下图为该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2.利用“风神”卫星可以为抗灾救灾提供依据,主要是因为“风神”卫星可(  )A.分析灾害的成因B.判断重灾区的位置C.制定救灾方案D.及时获取灾害信息\n答案3.D 泥石流的发生频率与降水有一定关系,但两者并非成正比,故A项错误。据图可知,泥石流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故B项错误。泥石流的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和降水的多少、植被的多少、人类活动等也都存在一定关系,故C项错误。泥石流发生之前,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减少损失,故D项正确。目前,北京市已建成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全市地质灾害点实现全覆盖监测。下图示意北京市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据此回答3—4题。3.北京市的泥石流灾害(  )A.发生频率与降水量成正比B.多分布于东南部C.强度只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D.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减少损失\n答案4.C 对灾情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灾害的成因、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都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畴,故A、B、D项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故C项正确。目前,北京市已建成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全市地质灾害点实现全覆盖监测。下图示意北京市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据此回答3—4题。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是因为其能(  )A.对灾情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B.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C.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n答案5.A 利用卫星对台风“圆规”进行远距离感知,从而获取卫星图像,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A项正确;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查询、分析等,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不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B项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与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关系不大,C项错误;虚拟现实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D项错误。[2022江苏连云港高一(上)期末考试]2021年10月13日,台风“圆规”在海南省琼海市沿海登陆。下图为台风“圆规”卫星图像。据此回答5—6题。5.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虚拟现实技术\n答案6.B 洪涝灾情主要与水文水系、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相关,与土壤和矿产资源关系不大,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B项。[2022江苏连云港高一(上)期末考试]2021年10月13日,台风“圆规”在海南省琼海市沿海登陆。下图为台风“圆规”卫星图像。据此回答5—6题。6.海南省应急管理厅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的图层主要有(  )①土壤图层②水系图层③地形图层④矿产资源图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n章末培优专练培优\n综合素养创新应用\n自然灾害时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其成因有着特定条件(综合思维),其发生有着各自的地理区域(区域认知),运用新技术手段,积极参与防灾抗灾和减灾活动(地理实践力),可最大程度地减小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人地协调观)。\n素养1防灾工程桩林坝——“地理实践力”素养桩林坝是建设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B.台风C.寒潮D.泥石流答案1.D 根据“建设在沟谷中”可知,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沟谷地区,而台风、寒潮不一定发生在沟谷中,B、C项错误;根据图中桩林坝的形态可知,其无法防御洪涝灾害,A项错误;该工程位于沟谷中,图示沟谷植被覆盖率低,含有大量松散物质,易发生泥石流,建设桩林坝后,这些松散物质会被桩林坝拦截下来,所以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泥石流,D项正确。\n素养1防灾工程桩林坝——“地理实践力”素养桩林坝是建设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2.遇到该桩林坝防御的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A.抓住漂浮物漂浮B.就地寻找掩体躲藏C.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D.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答案2.D 泥石流发生时,洪流内包含泥沙、石块等,且泥石流突发性强,速度快,危害大,所以野外遇到该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沿沟谷垂直方向向高处跑,而不是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也不能就地寻找掩体躲藏(该措施多为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D项正确,B、C项错误;“抓住漂浮物漂浮”是洪灾发生时可采取的逃生措施,A项错误。素养探究本题组以我国某地区的防灾工程桩林坝为情景,引导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一些防灾工程设施的特点,了解这些防灾工程的具体作用,因此本题组很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的地理实践力素养。\n素养2逃生线路的选择——“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素养某地遭遇暴雨导致部分道路被淹,无法通行,小李一家被困。通过查找资料,小李发现5千米范围内有四个应急避难场所,下图为小李所在区域应急避难场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标志中,代表应急避难场所的是(  )A     BCD答案3.B 本题主要考查应急避难场所标志。A项是厕所标志,B项是应急避难场所标志,C项是应急逃生通道标志,D项是停车场标志。\n素养2逃生线路的选择——“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素养某地遭遇暴雨导致部分道路被淹,无法通行,小李一家被困。通过查找资料,小李发现5千米范围内有四个应急避难场所,下图为小李所在区域应急避难场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4.以路程最短为原则,小李一家避开被淹道路前往的应急避难场所应该是(  )A.市民广场B.第一中学C.奥体中心D.森林公园答案4.C 根据示意图可知,小李一家以路程最短为原则,避开被淹道路前往的最近应急避难场所应该是奥体中心,C项正确。小李一家如果去市民广场应急避难场所,路程远且经过积水地区,A项错误。如果去第一中学应急避难场所,路程最近但路上有积水地区,B项错误。如果去森林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路程远,D项错误。\n素养2逃生线路的选择——“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素养答案素养探究各种应急符号和标志有着特定含义,大多形象直观,同学们可以在认识这些标志牌的同时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在地理学习中,正确运用地图知识是一项重要技能,同学们要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路线、距离等。本题组很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的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素养。\n高考真题同步挑战\n[2021浙江1月选考地理·1-2,4分]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完成1—2题。1.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滑坡属于(  )A.气象灾害B.生物灾害C.海洋灾害D.地质灾害答案1.D 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过程划分,滑坡属于地质灾害,D项正确。\n[2021浙江1月选考地理·1-2,4分]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完成1—2题。2.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运用GPS采集雨量信息②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③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2.B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并不能采集雨量信息,①错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可以精确定位并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②正确;遥感(RS)可以对灾害进行监测,但不能模拟滑坡动态过程,③错误;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滑坡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和动态模拟,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共享,④正确。故选B项。\n3.[2021山东学考地理·18,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如下图),面积53.4km2。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km。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100mm。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n答案3.【解析】第(1)问,由材料可知,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较高,有冰川发育,故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可能有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由材料“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可知,高海拔寒冻区岩石经反复冻融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可能形成风化碎屑物,沟谷区两侧坡体失稳可能形成崩滑体堆积物;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脉中段,由图中断层和等高线较密集可知,该地区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易形成断层破碎物。第(2)问,读图可知,AB段等高线密集,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等高线较稀疏,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了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速度。第(3)问,自然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等方面进行分析。该流域位于横断山区,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该流域山体海拔高,有冰川发育,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水量大;该流域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滑坡、地震,固体碎屑物多,泥石流物源丰富;山地垂直高差大,坡度大,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山体上部降水量大,并叠加冰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及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n答案【答案】(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风化碎屑物;崩滑体堆积物;断层破碎物。(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了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较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速度。(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冰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7-06 16:02:54 页数:82
价格:¥3 大小:1.32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