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备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4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备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4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选题1.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完成下面小题。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认为位于(  )A.圈层①内部B.圈层②上部C.圈层②底部D.圈层③顶部下图为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地震信息图和地球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的(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3.地震产生的横波(S波)和纵波(P波)经过莫霍面时,速度变化为(  )A.S波速度下降,P波速度上升B.S波、P波速度均明显上升C.S波、P波速度均明显下降D.S波速度上升,P波速度下降4.地球内部构造图和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读图,关于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岩石圈和软流层B.③和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C.图中所示A、B分别为生物圈、水圈D.图示B、C分别为岩石圈、水圈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大陆部分地区地壳厚度等值线(单位:km)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km处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6.图示区域地壳厚度差异巨大,其主要影响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裂隙式火山往往有很长的裂隙且熔岩流动性强,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某海拔500m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如下图),有平顶山、尖顶山。构成这些地貌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喷发时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玄武岩的矿物直接来自(  )A.岩石圈B.地壳上部C.上地幔D.地壳下部8.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早晚次序(  )A.台地、平顶山、尖顶山B.台地、尖顶山、平顶山C.尖顶山、平顶山、台地D.尖顶山、台地、平顶山当地时间2018年5月3日,位于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天空升起粉红色的烟尘,随后橙红色的熔岩流向附近的居民区。下图示意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基拉韦厄火山喷出的熔岩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  )A.地壳B.下地幔C.上地幔D.地核10.火山爆发时,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火山灰。火山灰会导致夏威夷(  )A.气温日较差变小B.气温日较差增大C.气温持续升高D.降水显著减少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公里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完成下面小题。11.火山喷发的岩浆物质主要分布在(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外核12.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13.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D.地球的外部圈层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南设得兰群岛是南极洲的火山群岛,它处于一个岛弧的地质环境,早期基本上和南极半岛连在一起,后来群岛逐渐与半岛分离,形成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下图为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附近区域莫霍界面深度的等值线分布图(单位: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判断图示区域莫霍界面深度的主要依据是(  )A.海底地貌类型B.深海钻探探测C.地震波速度变化D.潜水实地观测15.图中四地(  )A.①处为海底盆地B.②处海平面较高C.③处大洋地壳较②处薄D.④处海水深度最大16.受地球内能影响,地球内部部分区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发生改变,导致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高导层。科学家结合高导层与地质构造状况,进一步研究了银川盆地的地热资源分布状况,发现银川盆地地热资源丰富、埋藏浅。下图是银川地区内部垂直构造模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n(1)从地质构造看,银川盆地属于(  )A.背斜盆地B.向斜盆地C.地垒盆地D.地堑盆地(2)下列四地中,地热资源储存最丰富的是(  )A.贺兰山B.银川C.平罗D.陶乐17.地球形成于45亿年前,45亿年的地质演化,风风雨雨,才有我们人类的今天。在印象中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太空望远镜传回的照片可以发现,地球并非真正的圆球体,而是椭圆形球体。地球上的圈层造就了生命,保护了人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地球软流层(  )A.与岩石圈有明确的分界面B.该处没有地震波通过迹象C.由坚硬的岩石组成D.一般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下列地球圈层中,对地表保温和削弱太阳辐射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  )A.大气圈B.岩石圈C.生物圈D.水圈18.下左图为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花岗岩景观,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太姥山花岗岩外观形态与下列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风力侵蚀B.冰川侵蚀C.岩浆凝固D.风化作用(2)能够反映太姥山花岗岩形成过程的是(  )A.①B.②C.③D.④(3)太姥山的天然花岗岩,其组成矿物直接来自(  )A.地核B.地壳C.下地幔D.上地幔19.下图为沿85°E的地形剖面及莫霍面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图示区域(  )A.地势北高南低,起伏较大B.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呈负相关C.莫霍面的深度大于全球平均值D.莫霍面是地壳和软流层的分界20.北京时间2018年5月5日,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一夜之间爆发,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发出来。研究发现,基拉韦厄火山岩浆管道系统,从地下超过约60km的深度一直延伸到地表。下面左图示意基拉韦厄火山景观,右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基拉韦厄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最有可能来源于右图中的(  )A.圈层①B.圈层②C.圈层③D.圈层④(2)受基拉韦厄火山岩浆喷发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地球圈层是(  )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岩石圈二、综合题21.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代表  圈、B代表  圈,图中C、D、E代表地球的内部结构,其中C为  、E为  (2)当前人类主要利用  探索地球内部构造,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说明D层内部物质的特征  。(3)地球各圈层对地球生命的存在和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分别说明A圈层和B圈层对地球生命形成的作用。22.下图是地球外部圈层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圈层。①  圈,②  圈,③  圈,④  圈。(2)举例①④两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23.2020年5月6日印尼班达海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10千米。下图示意班达海震中所在位置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m、n分别代表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则:m为  ;n为  。这两个界面是通过研究  而被发现的。(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圈层),地震引发的  (次生灾害)威胁周边国家和地区。(3)此次地震,甲、乙两地最先测得  (横波、纵波),两地分别测得的震级  。A.小于7.2级B.甲震级小于乙C.均为7.2级D.无法确定(4)震前准备是个人和家庭开展地震自救最为重要的一环。震前准备包括:  、  、  等。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  和  ;从图1中可以看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与太阳距离适中,所以  适宜。(2)图2中太阳大气层③是  ,该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  。(3)甲和乙属于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结构中的  。(4)岩石圈范围是指  全部以及  的顶部。(填图3中文字)n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解析】【分析】读图圈层①是地壳,圈层②为地幔,圈层③是地核,根据所学知识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认为位于上地幔上部,即圈层②上部,B正确,ACD错误。【点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速度比纵波慢。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答案】2.A3.B【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解析】【点评】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纵波是指从震源向地表传播,交替地挤压和拉张波穿过的岩石,在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所以在地表上,人们会感到所有的东西连同自己“跳”了一下。横波是指岩石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在随后横波传播到地表时,人们会感觉左右晃动。2.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地壳,②③④均为地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震源深度为20公里左右,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所以此次震源应位于地壳中,对应图中的①,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产生的S波、P波自上而下通过莫霍面时,速度均明显上升,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4.【答案】C【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解析】【分析】读图分析,①表示莫霍界面,上下两侧分别为地壳和地幔,A错误;③表示横波,④表示纵波,③和④传播到②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B错误;左图中A渗透到其他圈层,为生物圈,C在最底层,为岩石圈,B在岩石圈之上,为水圈,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速度比纵波慢。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答案】5.C6.D【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解析】【点评】地幔与上下层不同物质的分界处称为不连续面。外面的被命名为莫霍不连续面,深处的则是古登堡不连续面。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幔物质密度、硬度大于地壳。此面以上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密度约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橄榄岩相近,密度约3.1-3.3×10^3kg/m^3。莫霍面温度为400-1000/℃5.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所以地壳是从地表到莫霍面之间的部分,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km处为莫霍面,C正确;海平面是绘制等高线时的0m处,A错误;岩石圈底部到莫霍面之间的部分不属于地壳,B错误;软流层位于地幔,不属于地壳,D错误。故选C。6.从图中可看出,图示区域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其中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因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隆起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和高原,所以地壳厚度大,其他部分地区厚度较小,使得区域地壳厚度差异巨大,所以其主要影响板块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正确,ABC错误。故选D。【答案】7.C8.C【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点评】地幔是指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减慢的层,一般又称为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量集中,蜕变放热,使岩石高温软化,并局部熔融造成的,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7.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属于上地幔,因此玄武岩的矿物直接来自上地幔,C正确。岩石圈包含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不包含软流层,A错误。地壳上部、地壳下部都不存在软流层,BD错误。故选C。8.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早晚次序为尖顶山、平顶山、台地,排除ABD,选C。【答案】9.Cn10.A【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解析】【点评】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古登堡面的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存在的地方,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与地壳组成岩石圈。坚硬的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边界附近地壳活动活跃,往往多火山、地震。9.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C符合题意;地壳位于内部圈层最外层,温度条件很难产生岩浆,排除A;下地幔和地核位于地球深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喷发,排除BD。故答案为:C。10.火山爆发时,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火山灰,火山灰进入大气,使得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会明显增强,从而导致气温日较差变小,A正确、B错误;火山释放大量火山灰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地面获得的能量减少,地面辐射整体上下降,因此气温不可能持续升高,C错误;火山释放大量火山灰,使得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凝结核增多,加上火山喷发出大量水汽,释放大量热量使用空气上升,因此容易成云致雨,有可能使得降水明显增多,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11.C12.C13.B【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解析】【点评】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古登堡面的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存在的地方,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与地壳组成岩石圈。坚硬的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边界附近地壳活动活跃,往往多火山、地震。地球外圈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个圈层既围绕地表可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11.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C正确,A、D错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为岩石圈,B错误。故答案为:C。12.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它和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3.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A错误;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C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密切的关系,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14.C15.C【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解析】【点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S、P两类地震波的区别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S波横波较慢固体P波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2)两个不连续界面①C界面——莫霍界面,两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S地震波完全消失,P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14.莫霍界面距离陆地地表平均深度约33km,以人类目前的技术尚不能通过钻探获取其位置,也不能通过海底地貌确定其深度,海底潜水更是不能到达莫霍界面处,人类目前确定莫霍界面的深度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判断的,C正确,ABD错误。15.根据图中等值线可知,①处等深线数值范围是(30,32),①处莫霍界面深度较大,但根据莫霍界面深度难以判断海底地形,A错误;图示区域海平面是相同的,B错误;②处等深线数值范围是(36,38),③处等深线数值范围是(28,30),③处较②处莫霍界面深度浅,说明③处大洋地壳较薄,C正确,由莫霍界面的深度不能判断海水的深度,D错误。故答案为:C。16.【答案】(1)D(2)B【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断层【解析】【分析】(1)据银川地区内部垂直构造模型图进行判断,银川盆地处于贺兰山前断裂和黄河断裂之间,与两侧的岩层相比,属于相对下沉部分,属于地堑盆地,D符合题意。(2)n地热资源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从图中可以看出,银川地区莫霍面、上地慢上隆,使深层热流接近地表,相应部位升温,形成热源;另外,黄河断裂、贺兰山前断裂等断裂带,为深层热流向上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与其他几个相比,银川地区地热资源最丰富,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D;(2)B【点评】常见的地质构造 褶皱断层背斜向斜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17.【答案】(1)D(2)A【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解析】【分析】(1)软流层与岩石圈没有明确的分界面,A错误。地震波可以通过软流层,B错误。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C错误。地球软流层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正确。故答案为:D。(2)大气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大气将吸收到的地面辐射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岩石圈以下,地震波速度明显下降,在那里出现一个地震波低速层,表明这里岩石处于熔融状态,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同上部岩石比较,它易流动,称为软流圈。18.【答案】(1)D(2)A(3)D【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解析】【分析】(1)花岗岩是侵入岩,是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太姥山花岗岩外观形态有一定的酷似造型,这是外力风化作用而成,C错D对。福建福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太姥山的海拔不高,山上没有终年积雪,不会有冰川侵蚀,B错;该地降水较多,风力作用较弱,A错。据此分析本题选D。(2)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原理可知,右图中,c、d、a、b分别对应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太姥山花岗岩是侵入岩,是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岩浆岩,故能够反映太姥山花岗岩形成过程的是图中的①,故本题选A。(3)太姥山的天然花岗岩,其组成矿物直接来自岩浆,岩浆存在于软流层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据此分析本题选D。【点评】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总质量的9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成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19.【答案】C【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区域内喜马拉雅山海拔较高,天山海拔较低,故地势南高北低,A错误;喜马拉雅山海拔高,对应的莫霍面也较深,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说明喜马拉雅山处地壳厚度大,故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大致呈正相关,B错误;莫霍界面全球平均值约为17千米,图示区域莫霍面深度大于17千米,C正确;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地形剖面图的判读:看形状,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看关键点的海拔,与剖面线经过的地形区是否一致;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值、最低值是否相符。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速度比纵波慢。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20.【答案】(1)B(2)D【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解析】【分析】(1)基拉韦厄火山岩浆管道系统从地下超过约60km的深度一直延伸到地表,说明火山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右图中的圈层②为上地幔。(2)由左图可以看出,岩浆喷发过程中穿过岩石圈,岩浆喷发到地表冷却凝固后直接改变岩石圈表面形态,形成新的岩石圈表面,因此受基拉韦厄火山岩浆喷发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地球圈层是岩石圈。【点评】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21.【答案】(1)大气;水;地壳;地核n(2)地震波;特征:横波能在D层中传播,说明D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横波、纵波在D层中越往下,传播速度越快,说明D层物质密度较大,且越深物质密度越大。(3)A圈层为大气圈,该圈层为地球生命提供了适合呼吸的大气成分;形成了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削弱宇宙射线,减轻流星体对地表的撞击,对生命起到保护作用。B圈层为水圈,该圈层为地球生命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液态水;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解析】【分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A代表大气圈,位于地表上层;B是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D、E为地球内部结构;其中C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E位于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2)由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当前人类主要利用地震波探索地球内部构造。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而纵波能通过固、液、汽三态;横波能在D层中传播,说明D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横波、纵波在D层中随深度增加传播速度越快,说明D层物质密度越来越大。(3)由所学知识可知,A层为大气圈,该圈层的氧气为地球生命提供了适合呼吸的大气成分;此层具有合适的大气厚度,可削弱太阳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地面形成了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大气层削弱宇宙射线,减轻了流星体对地表的撞击,对生命起到保护作用。B圈层为水圈,该圈层有大量液态水,为地球生命提供了生存条件;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点评】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速度比纵波慢。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22.【答案】(1)大气;生物;岩石;水(2)水圈通过蒸发向大气圈输送水汽和热量,大气圈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补给水圈【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①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和降水,应为大气圈;②产生氧气和有机物等,应为生物圈;③提供矿物质和无机盐,应为岩石圈;④产生水和水蒸气,应为水圈。(2)由上题可知,①为大气圈、④为水圈,大气圈通过降水向水圈输送水等物质;而水圈通过蒸发为大气圈提供水汽和热量等,产生云、雨、雪等天气现象。【点评】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地壳的特点: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岩浆的发源地在软流层。地震的震源:地壳或岩石圈;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地带)。23.【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震波(2)地幔;海啸(3)纵波;C(4)准备应急救援包;经常参加地震撤离演习;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树立防震意识:牢记地震撤离路线;熟悉附近应急避难场所【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解析】【分析】(1)该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地核。m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n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2)该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10km,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km,地幔的深度为2900km,因此该震源位于地幔。印尼属于群岛国家,四面临海,海底地震易诱发海啸等灾害威胁周边国家和地区。(3)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速度快于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能在固体、液态和气体中传播。因此地震发生后先测得的是纵波,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甲、乙两地均测得震级为7.2级。(4)地震的防灾减灾中措施中,震前应该准备的包括: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应急预案,准备好防震应急包,包内配齐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开展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等。【点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速度比纵波慢。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24.【答案】(1)地球;火星;温度(2)日冕层;极光(3)地壳(4)甲和乙;丙【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内部圈层【解析】【分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图中显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第三颗和第四颗行星,即地球和火星;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行星与太阳距离适中,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所以表面温度适宜。(2)太阳大气由里及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显示,太阳大气层③是最外的一层,应为日冕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太阳风,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向极地地区运动,在高纬地区与高层大气碰撞,产生绚丽多彩的极光。(3)读图可知,甲和乙均在莫霍界面之上,属于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结构中的地壳。n(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的部分。即图中甲和乙的全部以及丙的顶部。【点评】1.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3日冕层:太阳风。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2.地球内部共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以上的部分。地壳以康拉德不连续面分两部,上部为花岗岩层,富含硅铝,下部为玄武岩层,富含硅镁。地壳表层受水、大气、生物及温度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形成土壤层、风化壳和沉积岩石层。地幔:从2900km到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为地幔。莫霍面深度不一,大陆处平均深度为30-40km,大洋则只有5-10km。以1000km为界分为上、下地幔,上部以橄榄岩为主要成分,下部以金属氧化物、硫化物为主。地核:从地心至地表2900km的地方为地核。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深度为2900-5100km,地震波横波不能通过,推测为液体。内核从5100km到地心,地震横波又重新出现,推测为固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0-03 07:06:02 页数:7
价格:¥10 大小:51.74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