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至少已经有300多万年历史。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他们都处于旧石器时代,没有贫富之分和阶级差别,都会使用天然火。元谋人生活在170万前,地点在云南元谋,在长江流域,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的生活是怎样的?答:北京人生活在70万年前至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位处黄河流域。能够直立行走,双臂运用自如。过群居生活,穴洞居,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使用天然火,主要工具是:石器和木棒。处于旧石器时代。头部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如额骨低平,眉骨粗壮,嘴巴前伸,很像猿猴。★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劳动,在人猿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北京人会用天然火,还没学会人工取火(钻木取火)。使用天然火的意义: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当中的一大进步。用火取暖、照明、抵御猛兽、烧熟食物。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最终和动物分离。怎样得到天然火:来源很多,例如火山爆发、闪电雷击引起森林火灾、易燃物质达到一定温度出现自燃等。TIPS: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使用穿孔骨针,会人工取火,处于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公社时期,以采集狩猎为主,会捕鱼,有审美、爱美观念。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异同点相同点:①都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②都已进入原始农耕时期,会种植庄稼和饲养家畜;③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④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⑤都会制造陶器,半坡是彩陶,河姆渡是黑陶。不同点:见表格半坡人河姆渡人距今时间距今6000年前后距今约七八千年所属流域北方黄河流域南方长江流域7 生活地区陕西西安半坡村浙江余姚河姆渡粮食品种粟、黍水稻住房样式半地穴式(半穴居式)干栏式生产工具木耒骨耜和石斧“半坡彩陶”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很有名,课本插图有“半坡鱼纹彩陶盆”。原始聚落:农耕发明以后,早期人类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随着谋生方式的变化,他们告别原先居住的洞穴,搭建房屋,形成原始聚落。南北先民的房屋样式不同,主要是因为什么?答:主要因为南北方不同自然气候的原因:北方寒冷干燥、南方潮湿炎热。第3课远古的传说部落联盟和华夏族的形成: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表明那里可能存在着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不同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交流,互相影响,最终融合为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我国原始文化遗址,犹如满天星斗,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其中,北方黄河流域最多。TIPS:若干个氏族联合起来,形成部落;若干个部落联合起来,形成部落联盟。★约5000年前,炎黄联盟在涿鹿之野打败蚩尤,是为涿鹿之战,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陵:现位于陕西省黄陵县。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怎样看待神话传说?答:神话传说不等于历史事实,却能传达一些真实的历史信息,保留一些真实的历史记忆,多少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历史场景,并非没有价值。TIPS: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考古发掘证据和文字资料证据。★禅让:原始社会时,一种以原始民主方式推选首领的制度。堵:堵塞,造堤筑坝、水来土挡。疏:疏导,修浚河道、开渠排水。★大禹治水为什么成功,两种治水方法的比较:答:鲧治水失败,主要因为在方法上消极堵塞、被动防御;大禹吸取其教训和经验,改用疏导之法,修浚河道、开渠排水、在方法上积极主动、因势利导,所以获得成功。我们应该学习大禹什么精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公而忘私、以身作则、团结民众等。7 ★公天下和家天下的比较:公天下原始社会禅让制社会财富公有社会地位平等家天下奴隶社会王位世袭制社会财富私有社会地位不平等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前21世纪,禹建夏朝,是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三个取代)TIPS:王位世袭制为什么会取代禅让制?这其实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权势加强、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社会总是要前进的,原始社会必然要向奴隶社会演变,这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上古三代比较表:朝代起止时间开国、亡国之君主要首都夏前2070年—前16世纪启、桀阳城(河南登封)商前1600年—前1046年汤、纣殷(河南安阳)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周幽王镐(陕西西安)前21世纪,禹建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也是我国奴隶制文明的开始。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历法,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夏朝的都城遗址为二里头遗址。★本课有两个迁都:盘庚迁殷(河南安阳)、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盘庚迁殷(约前1300),被认为是商朝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国力日益强盛”。周平王迁都洛邑(前770),是东周开始的标志。什么叫殷墟?答: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商代都城的废墟,后人称为“殷墟”,大量商代遗物(包括甲骨文)出土于此,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大量实证资料。我国历史第一个确切纪年: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商君倒戈,商朝灭亡,武王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西周的分封制P21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内容(分封方法):周王把土地臣民封赐给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授民授疆土”。诸侯权利:在封国内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可把封国土地继续向下分封。7 诸侯义务: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供赋、定期朝见等。作用(意义):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利起了重要作用。特点:必须逐级分封,不能越级分封;等级界限森严。★西周的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以此形成西周奴隶社会等级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嫡长子继承制,是为了防止诸子争夺王位,确保王位的平稳更替。作用: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西周灭亡原因:幽王昏庸、诸侯离心、犬戎崛起、连年天灾。TIPS:上演“烽火戏诸侯”的国王是周幽王,那个不喜欢笑的美女叫褒姒。犬戎灭西周,是汉族中央政权第一次被少数民族势力所灭。第5课青铜铸鼎★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中国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峰:商周时期★礼器的数量和类型,反应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看图识记几个重要的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朝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方鼎。★青铜器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青铜器的用途:酒器、食器、兵器、乐器、礼器、生产工具。★青铜器的功能: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高度的艺术价值。★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有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指事、会意、形声(最进步的造字方法)、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春秋战国总体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农业上深耕细作、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活动逐渐活跃。★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已无力控制诸侯,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春秋早期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国、越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7 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称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战国时期,各国注重变法革新。最先变法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TIPS: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前475-191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大家族瓜分,形成韩、赵、魏三个国家。田氏代齐: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家族取代姜氏家族统治齐国,版图不变。★商鞅变法(前356)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不断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秦国僻处西北,国势不振,被东方各国轻视。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特点:“以法治制”(以法治国)国君:秦孝公内容:经济上: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垦荒、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政治上:①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④严明法度;军事上:奖励军功;意义(作用):秦国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打下基础。胜利原因:顺应了历史潮流,得到了孝公支持,取信于民,执法如山。★经验启示:善于改革勇于创新、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支持改革与时俱进、重视人才善于用人、改革没有一帆风顺,充满了斗争和阻挠、改革必然会触犯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反对、等等。★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水利工程。修建原因(背景):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李冰,岷江。功能:防洪、灌溉、水运。意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春秋战国时期常见成语: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围魏救赵、卧薪尝胆、三家分晋、朝秦暮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老马识途、纸上谈兵、优孟衣冠、图穷匕现、唇亡齿寒、邯郸学步、螳螂捕蝉、惊弓之鸟、螳臂当车、数典忘祖、尊王攘夷等等。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前475—前221)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7 第8课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概念::春秋战国是由分立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社会急剧发展变化——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看法,形成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间热烈争论,著书立说,阐明各自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老子:原名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的思想: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思想的精华),认为事物包含对立面,对立双方,彼此相互联系,又能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祸福相依)②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TIPS: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曾经积极运用道家学派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主张(黄老思想),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这一思想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合适,一旦经济有所发展,国力强大起来,就不再适合采取这一主张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和作为:①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有爱心和同情心。还提出“礼”、“义”等。主张“以德治国”②大教育家,首开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③最早提出教育公平思想,“有教无类”;④整理文化典籍,弘扬传统文化。P38孔子提出哪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中国文化典籍“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庄子:道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庄子,原名庄周,宋国人,著有《庄子》一书,他的思想比老子更加消极,和老子一起合称为“老庄”。★孟子:原名孟轲,鲁国邹(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和孔子合称“孔孟”。★孟子的思想:①把孔子的“仁”的理论发展为“仁政”思想。②主张“民贵君轻”。③重视人的作用,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④提倡做人要有骨气,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样理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人要有骨气,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原则不能变,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7 参考答案:重视基础教育,加强社会宣传,提高自身素养,注重道德情操。★韩非子:原名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韩非子的思想:①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今世必然胜过前世,国家的法令制度应该随着实际情况而变化。②强调“法治”,认为法令应该明文公布,大家都要遵守。③主张君主无上,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墨子:兼爱和非攻,提倡节俭。(墨家学派)★荀子: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儒家学派)★孙子:原名孙武,春秋后期齐国人,兵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战术思想,被称为“百战天书”,在世界军事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TIPS:“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诸子百家相关成语:买椟还珠、井底之蛙、杞人忧天、刻舟求剑、东施效颦、滥竽充数、白驹过隙、百战不殆、杯水车薪、半途而废、变化无常、兵贵神速、兵不厌诈、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听途说、沉鱼落雁等等。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2-26 11:09:15 页数:7
价格:¥5 大小:30.42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