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课件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6

2/56

3/56

4/56

剩余5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单元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历史,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时空坐标],,课标定位素养解读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线索1.通过相关史料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影响,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明确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通过相关史料等明确秦至明清时期中央和地方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培养时空观念3.客观准确地评价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家国情怀,课前篇自主预习,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夏。(2)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商朝(1)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2)管理机构: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启思导学1】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你认为两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历史解释)提示(1)相同: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地方对王族都要尽一定的义务。(2)不同:统辖力度不同。商王对联盟方国的控制力有限,臣服关系维持与否是由中央力量的强弱决定的;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各封国必须对周王室承担各种义务。,3.西周的政治制度内容天子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4.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背景(1)春秋时期,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2.内容(1)皇帝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启思导学2】阅读教材第3页“历史纵横”,思考:材料体现了古代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秦始皇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历史解释)提示特点:皇帝独尊。主要目的:宣扬自身的丰功伟业。(2)三公九卿制①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②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③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图示巧记秦朝中央官制的内在联系,(3)郡县制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两级。②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监御史掌监察。③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图说历史图中漫画体现了从先秦到秦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从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行政制度(1)汉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②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③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④东汉时期,尚书台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启思导学3】阅读教材第4页“学思之窗”,思考:东汉政论家仲长统总结的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因是什么?(历史解释)提示光武帝吸取历史上帝权受威胁的教训,扩大了尚书台的权力,因而三公权力被削弱。,(2)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内容: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②特点: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③意义: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宋: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4)元: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5)明①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绵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②废宰相后设立内阁,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6)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图示巧记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图,2.地方行政制度(1)汉①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汉初还包括王国和侯国。②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2)魏晋南北朝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3)隋唐①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沿用。②唐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以后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后形成藩镇割据势力。,(4)宋:初期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来又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5)元: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6)明清①明初废行中书省,其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②清朝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③明清时期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知识延伸中国古代统治者防止地方割据、加强地方管理的方式(历史解释)(1)分化事权,相互牵制。(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3)实行监察制度。(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权力或设置专门机构直接管理。(5)实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等。,课堂篇探究学习,主题一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情境体验]材料一(汉)武帝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唐朝中央最高机关,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析而为三。——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废宰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经过以上创制,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下格局:“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执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情境解读由材料一中汉、魏晋、唐三个时期的宰相变化,可以看出中央权力的变化。由材料二中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可以看出皇权专制达到新的高度。,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并概括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政治制度的创新,并阐述这一创新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内在关联。提示(1)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唐朝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基本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2)创新:废宰相,设内阁,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关联: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国家管理思想逐渐僵化,使中国古代社会在向近代化转型时陷入困境。,[素养史论]1.家国情怀——秦朝中央机构中的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2.历史解释——认识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与调整朝代官制影响秦朝以皇权为中心,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之下设有诸卿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强化了皇权汉朝汉武帝重用亲信做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大事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宋朝①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②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了相权,皇帝总揽大权,朝代官制影响元朝①设中书省,取代三省②中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③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导致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左右皇位继承明朝①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使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唯物史观——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1)积极意义①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创造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②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③民族关系上: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2)消极影响①经济上:封建社会末期,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政治上: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三省六部制的发展(2021·辽宁丹东测试)隋文帝建立的朝政机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当时“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由此可知,隋文帝时期()A.三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B.出现了三省制的雏形C.三省尚未有效制约皇权D.三省的职权并不平衡,明立意本题以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过程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抓关键从材料“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可知,隋文帝时期尚书省总揽大权,权力最大,反映出当时三省的职权并不平衡,故选D项排干扰从材料“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可知,尚书省权力突出,体现不出三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排除A项;三省制的雏形在隋以前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尚书省在三省机构中的地位,没有涉及三省对皇权的制约,排除C项获答案D,2.时空观念——三省六部制的特征(2021·河南八市联考)隋唐以三省六部为政务中枢,并集汉魏以来中枢政制变化之大成,较之秦汉三公九卿制度,无论就其组织机构,还是运行机制和行政效率,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与秦汉体制相比,隋唐三省体制的最显著特征是()A.实现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有效制约B.三权分立有利于决策并限制了皇权C.政务程序规范,决策与执行机构分职D.权力相对分散,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明立意本题以秦汉三公九卿制与隋唐三省制的对比为切入点,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征抓关键由材料“无论就其组织机构,还是运行机制和行政效率,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并结合所学可知,三省体制下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体现了政务程序的规范,在具体执行中又分为六部,体现了决策与执行机构分职,故选C项排干扰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三省六部制,而非西方民主政治的三权分立,排除B项;权力相对分散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D项获答案C,主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情境体验]材料一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摘编自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情境解读根据材料一中描述的特点可知,这一制度是郡县制。根据材料二对行省制的叙述可知,行省制的原则和意图。,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统一的制度保障。(2)根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其意图。提示(1)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官僚制度。(2)原则:犬牙交错。意图:加强军事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素养史论]1.历史解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1)联系:都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2)区别项目分封制郡县制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选官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才能、政绩、地域官员任命世袭由皇帝直接任免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性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影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2.唯物史观——认识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规律(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2)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3)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4)财政改革是影响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重要因素。,[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分封制的作用(2021·河南新乡检测)《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据此可知,分封制()A.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B.有助于笼络异姓权贵C.确保西周统治长治久安D.与宗法制度相辅相成,明立意本题以《史记》对分封对象的记载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分封制的作用抓关键根据材料“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封功臣谋士”可知周武王分封古代帝王后裔和功臣,有利于笼络异姓权贵,故选B项排干扰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分封制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但随着诸侯国实力增长,西周后期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局面,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宗法制,无法说明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排除D项获答案B,2.历史解释——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发展为州、郡、县制;唐朝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府)、县三级;元代为省、路、府、州、县多级制;明清沿袭了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反映出()A.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州B.地方行政区划变化最频繁的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C.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动都是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D.地方行政区划级别从二级到三级甚至四级,体现了地方自主性不断加强,明立意本题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抓关键根据材料可知,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在秦汉、唐、宋、元时期不断变化,出现过郡、州、道、路、省,这是地方行政区划变化最频繁的一级,故B项正确排干扰从秦汉到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区划都存在县级,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A项错误;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动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且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内容,故排除;地方行政区划级别从二级到三级甚至四级,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项错误获答案B,随堂演练1.(2021·山东济南期中)有学者指出,周武王在灭商后,“封功臣谋士”。除了将一些重要的人员封为诸侯外,还对军中的其他人员“各以次受封”,有些出身于中下阶层的士兵因而获得了赏赐和晋爵,其社会身份也随之获得提升。周武王的这一做法()A.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B.否定了传统选官制度C.奠定了宗法分封的基础D.维护了贵族特权地位,答案A解析西周分封制下,除了将重要人员封侯之外,也对军中其他人员进行分封,这充分体现了周王进行层层分封,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西周统治,故选A项;西周时期选官制度为世卿世禄制,材料强调的是权力分配即分封制,排除B项;血缘关系奠定了宗法分封制的基础,而材料仅是围绕分封制展开,排除C项;周武王赏赐出身于中下阶层的士兵,目的在于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统治基础,没有体现维护贵族特权地位,排除D项。,2.秦汉列卿是各种具体政务的承担者,如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廷尉“掌刑辟”,同时也有君主私属性质,如太仆给皇帝驾车、少府负责皇家财政。这表明秦汉列卿()A.都是皇帝的心腹近臣B.职能设置体现家国一体C.分工严密且各司其职D.由皇帝任命并对其负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秦汉列卿是各种具体政务的承担者……同时也有君主私属性质”可知,当时政治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故B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排除;材料只能反映出列卿分工,并不能看出相关人员是否各司其职,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出列卿由皇帝任命并对其负责,排除D项。,3.汉武帝时期颁布酎金律,皇帝祭祀宗庙时,诸侯须贡献酎金,且对酎金的数量、大小、成色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汉武帝以列侯所献酎金斤两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削去106个列侯爵位。据此可知,酎金律的推行()A.解决了诸侯国割据的问题B.加强了对列侯的直接控制C.规范了王国交纳贡赋标准D.源于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答案D解析汉初,地方在很长一段时期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封国的势力日益壮大,威胁到中央集权,在这种背景下,汉武帝颁布酎金律,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选D项;“推恩令”的实施使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列侯归郡统辖,排除B项;贡赋是中国古代的税收方式,酎金律与贡赋无关,排除C项。,4.《元史》记载,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材料中所述的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A.元朝通过册封和朝贡对边疆实施控制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元朝对边疆的成功统治D.元朝疆域辽阔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元朝时期行省制度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故C项正确。,5.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A.秦朝的三公B.唐朝的三省长官C.明朝的内阁大学士D.清朝的军机大臣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无相名”“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可知该朝代已经废除了宰相。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拥有票拟权,故C项正确。,6.古代官僚机制是帝国运行的重要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欧阳修等《新唐书》材料二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摘编自孙国栋《唐宋史论丛》,(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并概述其组织形式。(2)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1)官制:三省六部制。组织形式: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互相牵制和监督;三省长官集体议政,常以其他官吏之名行使宰相职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理政事。(2)君相矛盾;原有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政事增多。,本课结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8 15:53:51 页数:56
价格:¥0 大小:2.77 M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