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6.19 辛亥革命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3/14

4/14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课程标准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学法指导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解读,认识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影响。2.通过史料对辛亥革命进行理性分析、客观评价,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第19课辛亥革命,目的通过①“新政”进行“自救”措施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1.清末“新政”1|戊戌维新运动,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兴中会1894年11月在②檀香山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创建,是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思想准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③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④“三民主义”军事准备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背景革命运动的推动进程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⑤《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3.预备立宪,1.武昌起义(1)导火线:四川⑥保路运动。(2)过程:1911年10月10日晚开始,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3)结果: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⑦南京成立。3.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1)原因a.玩弄个人权术: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2|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b.帝国主义支持: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c.孙中山退让: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d.袁世凯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向清政府施压。(2)过程a.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⑧《清帝逊位诏书》,清朝覆灭。b.孙中山辞职: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c.当选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2)时间:1912年3月11日。(3)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⑨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4)性质: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⑩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1.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进步性(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2)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3)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局限性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孙中山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这主要是因为四川保路运动推动了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提示: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时机,没有推动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2.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开展政治革命,建立民国。(√)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情境 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纸猛增至500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总发行量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的议论,几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认识材料反映的现象。提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全面认识辛亥革命,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成功”①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使中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迫,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2)“失败”①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既是军阀,又是帝国主义列强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他建立专制统治并出卖民族利益。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林语堂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粉碎了一个皇统,而剩留下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深感惋惜C.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D.强调辛亥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B,解析    根据材料“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粉碎了一个皇统”可知,该评论肯定了辛亥革命在民族、民权方面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而剩留下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林语堂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而惋惜,故B项正确;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思路点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7 15:33:23 页数:14
价格:¥0 大小:864.85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