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习 7.22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宁汉合流得以实现的基础是(  )A.都属于国民党右派建立的政权B.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C.两派之间矛盾和分歧的消除D.蒋介石的下野2.1928年4月,国民政府宣告“为发扬精神起见”,职员“一律着中山装”。东北易帜后,张学良发文指出“统一已成,政治及应划一”,东北各级机关人员一律着中山装。这反映了(  )A.国家对社会风尚的控制 B.服饰是民族身份的标识C.生活呈现全盘西化的倾向 D.服饰具有政治认同的意义3.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煤矿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子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B.政府政策的支持与鼓励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题组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4.某校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开展游学活动,参观了下图所示景点。该景点位于(  )A.北京B.上海C.南昌D.延安5.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制定了新的策略路线。这里的“新”是指(  )A.清算了右倾错误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D.以城市革命为中心6.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作诗,“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党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在此形成,7.据《近代中国史纲》记载:“截至1930年初,红军约为六万余人,有枪者三分之二,活动区域达一百二十余县,苏维埃区已初步建立。”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开展了土地革命B.实施了游击战术C.建立了民主政权D.获得了苏联支持题组三 红军长征8.在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的大量电文中,仅1934年10月1日至10月10日前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的各类命令和指示就有100多个,大多标注“十万火急”“万万火急”的字样,足见当时(  )A.第五次“围剿”前局势之紧迫B.华北事变之际国家局势之危难C.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紧迫与仓促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之必要9.“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狮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这部分诗歌反映的史实是(  )A.四渡赤水河B.召开遵义会议C.飞夺泸定桥D.甘肃会宁会师10.美国军事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A.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胜利B.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C.促进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D.保存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火种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时空观念                  1.()1935年5月,胡适在一篇纪念五四运动的文章中凄然感叹,“这年头是‘五四运动’最不时髦的年头”,因为“‘五四运动’的意义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使得个人解放,个人解放产出的政治哲学是所谓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这反映出(  )A.国民党文化专制引发知识界不满B.胡适主张五四精神要与时俱进C.团结抗日已成为当时民众的共识D.个人主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而推翻反革命的政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坚持“城市中心论”C.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决定发动南昌起义题组二 史料实证,3.()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占进口净值的比例由32.4%锐减到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到25.2%。这种变化说明了(  )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政府重视轻工业的发展C.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D.近代工业布局明显改善4.()下图为江西永新县四区北田村农民贺页朵的入党誓词。他一直为红军运送物资,并于1931年1月25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长征后,他将誓词藏在屋檐下,解放后交给了人民政府。这份誓词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A.农民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B.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建设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解放区农民积极支援前线题组三 历史解释5.()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区域”等。这说明中共中央(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C.积极开展农村土地革命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6.()1931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政策的出台(  )A.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B.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D.表明中国共产党放弃革命的领导权7.()有人指出,经过长征,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使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两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此的正确理解是长征(  )A.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B.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C.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D.使中共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题组四 综合分析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对比指出材料一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并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实现转折的。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基础过关练1.B2.D3.B4.C5.B6.B7.A8.C9.B10.D1.B 宁汉合流实现的基础应从双方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主张、共同的目标和追求等方面考虑,结合所学可知,双方共同的阶级利益是宁汉合流的基础,故B项正确。2.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中国,“统一已成,政治及应划一”“一律着中山装”说明服饰具有政治认同的意义,故D项正确。,3.B 1936年底正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当时国民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以鼓励民族企业的发展,故选B项。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A项错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早在1931年以前就已兴起,C项错误;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不是主要因素,D项错误。4.C 根据图片中文字“军旗升起的地方”可知该地应该是南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C项正确。5.B 清算了右倾错误属于八七会议的内容,但并非“新”的策略路线,故A项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属于八七会议的内容,且属于“新的策略路线”,B项正确;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秋收起义之后,C项错误;八七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始终是以城市为中心的,D项错误。6.B 毛泽东在井冈山首次创建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大小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故B项正确。7.A 土地革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基础,A项正确;游击战术是其存在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B项错误;建立了民主政权和苏联的支持均不是主要原因,C、D两项错误。8.C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材料反映了战略转移前的紧迫,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D三项。9.B 从“万众欢呼毛主席”“英明领袖来掌舵”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是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选B项。,10.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最终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继续革命保留了革命火种,故D项正确。能力提升练1.A2.B3.C4.B5.A6.C7.C1.A 根据“1935年5月”“胡适……这年头是‘五四运动’最不时髦的年头”“‘五四运动’的意义是思想解放”可知,五四运动强调思想解放,而当时“五四运动”最不时髦,体现了当时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思想不自由,故选A项;材料“凄然感叹”体现了胡适对五四精神衰落的不满,排除B项;材料与抗日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胡适对国民党文化专制的不满而不是个人主义,排除D项。2.B 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以此来响应农村暴动可知,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应放在大城市,B项正确;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C项错误;南昌起义爆发于八七会议之前,D项错误。3.C “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占进口净值的比例由32.4%锐减到1.7%”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轻工业的发展;“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到25.2%”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重工业的发展。这说明当时中国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故C项正确。4.B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1931年”和关键词“长征”可知,这一时期恰好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是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时期,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国民革命早在1927年就已经宣告失败了,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始于1946年,排除D项。,5.A 材料中中共中央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说明中共中央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A项正确;此时中共中央部分人仍坚持城市革命中心论,排除B项;八七会议已经提出开展土地革命,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时期已经提出“扶助农工”的政策,排除D项。6.C “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的表述过于绝对,A项错误;当时抗日战争尚未开始,B项错误;该路线有利于调动贫农、雇农、中农的革命积极性,适应了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此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放弃革命的领导权,故D项错误。7.C 材料并未涉及长征对于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所起到的作用,故A项错误。长征胜利并未消除国共两党间的矛盾,且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因此国共两党间的分歧和矛盾是不会彻底消除的,故B项错误。长征前中国共产党力量集中在江西,与南京国民政府距离近,而长征的结束,中国共产党力量转移到陕北,而“华北事变”的爆发,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国共两党矛盾的缓和,有利于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力量比国民党弱,故D项错误。8.答案 (1)主张: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地位: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受“左”倾错误影响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其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来该道路被放弃。(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全民族抗战转变。解析 (1)从材料一分析可知毛泽东提出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以农村为中心,而李立三则提出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的主张符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而李立三的城市中心道路最终失败。(2)首先分清两次大的反复中的错误,第一次是国民大革命中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王明“左”倾错误,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7 15:19:48 页数:11
价格:¥0 大小:84.66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