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习 3.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儒学的复兴                  1.唐宋时代,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陆续进入中原地区,中原文化受到了外来刺激,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他们的工作(  )A.强调“天人感应”B.加速国内民族交融C.推动理学的形成D.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程门立雪”的典故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为政以德”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C.“以法治国”D.“民贵君轻”3.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4.朱熹认为“小学”阶段应从8岁开始,他花费了很大精力编著《小学》作为这一阶段的教材,该书以立教、明伦、修身、稽古为纲。这反映出朱熹(  )A.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B.是理学的集大成者C.推动儒家伦理普及化D.关注儿童全面发展题组二 文学艺术5.说到宋词,有人称其为“唱彻宋代的歌声”。两宋时期,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关汉卿6.元杂剧不仅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而且作为一种舞台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列对元杂剧的认识,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体现B.代表作家有关汉卿、李清照C.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科举制的废除D.是士大夫文学的代表形式7.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B.市民C.皇族D.农民,8.唐人山水画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  )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题组三 科技9.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其写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B.指南针C.雕版印刷术D.活字印刷术10.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其目的是(  )A.尊敬农民B.指导农业生产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D.关注农作物生长规律题组四 少数民族文字11.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意本民族文化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制文字。下列有关少数民族政权文字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B.金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C.元朝统一后,用畏兀体蒙古文修史D.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12.金朝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设立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交融B.保持女真的民族特色C.巩固其在中原的统治D.淡化中原的文化影响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唯物史观                  1.()“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这一新儒学构成了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直至19世纪后期。其结果是用理性的补充和对原理的阐述加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材料强调(  )A.程朱理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C.科举制导致社会日益僵化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2.()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推动宋元词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D.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政治重心南移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经济重心南移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题组二 史料实证4.()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他们以此倡导(  )A.人性本善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C.格物致知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5.()有学者说:“承接两宋的元杂剧……演出的场所在市井坊间,演出的人员是娼妓戏子,不仅在内容方面更多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在一些元杂剧作品中,下层人物甚至成为主角。”据此可知,该学者强调元杂剧(  )A.注重演绎、重现历史故事B.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的趋势D.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6.()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记述出处“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北宋〕朱彧《萍洲可谈》“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南宋〕吴自牧《梦粱录》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B.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C.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达D.指南针在宋代应用于航海题组三 历史解释7.()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题组四 综合分析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材料二 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城市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同时,市民文化的崛起,标志着市民阶层独立性的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1)举例说明宋代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基础过关练1.C2.B3.C4.C5.C6.A7.B8.C9.D10.B11.C12.C1.C 韩愈等人提倡回归儒家经典,这有利于推动儒学的复兴,此举又推动了理学的形成,故C项正确。2.B “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以法治国”是韩非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程颐的主要思想是“天理”,故选B项。3.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家提倡的修养论在于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最终达到维护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的目的,故C项正确。,4.C 根据所学可知,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的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以立教、明伦、修身、稽古为纲”可知,朱熹编著《小学》的目的是推动儒家伦理的普及化,而不是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故C项正确,排除D项。5.C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是元杂剧作家,排除。6.A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A项正确;李清照是宋朝词人,B项错误;元曲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需要,科举制的废除是在1905年,C项错误;元曲是世俗文化的代表,D项错误。7.B 宋元时期,话本、杂剧作为一种通俗的大众文化,主要流行于城市中的市民阶层。故选B项。8.C 材料反映了中国画中书法和绘画相结合,未体现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也并未涉及书法和绘画的源头,故A、B两项错误;从唐代山水画题款藏于石隙树根处到元代有意识地使其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绘画注重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书画客观写实性,故D项错误。9.D 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均排除;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出现,故排除C项;北宋的时候,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材料“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指的就是活字印刷术,故D项正确。10.B 根据题干“《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并结合所学可知,历法起到了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故B项正确。11.C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形成畏兀体蒙古文,并用该文字修史,C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符合史实,正确,不合题意。,12.C 材料反映了女真人将本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进行调和,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其在中原的统治,故C项正确。能力提升练1.A2.A3.B4.B5.C6.D7.C1.A 据材料“这一新儒学构成了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直至19世纪后期。其结果是用理性的补充和对原理的阐述加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可知,理学成为官方正统观念,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故A项正确。2.A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根源,故选A。3.B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说明了印刷技术的进步,材料“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印刷术的发明和书籍的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也会促进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故B项正确。4.B 材料未涉及人性论,故A错误;材料中“二程”把儒家伦理道德“礼”等同于“天理”,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方法论,故C错误;材料强调“自觉遵守儒家伦理”而不是“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故D错误。5.C “内容方面更多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在一些元杂剧作品中,下层人物甚至成为主角”表明该学者强调元杂剧呈现世俗化、娱乐化的趋势,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6.D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只能说明指南针已经使用,未体现“普及”,故A项错误;材料对指南针的记录没有体现其最早于宋代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宋代航海业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两则材料均反映了人们在航行中使用指南针,说明指南针在宋代应用于航海,故D项正确。,7.C 据材料“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可知,朱熹认为教育的功能是完善道德,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两项没有揭示材料的本质,排除。8.答案 (1)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为宋词,代表人物有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和柳永,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为绘画,代表类型为山水画和风俗画。(2)首先是主流思想儒学发展为理学,(其束缚人性,为封建统治服务的特点)体现了中央集权加强;宋词、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文人山水画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壮大,其深受理学影响。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为宋词,代表人物有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和柳永;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宋代在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为绘画,代表类型为山水画和风俗画。(2)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形成是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宋词、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兴起;文人山水画兴起深受理学影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7 15:16:01 页数:10
价格:¥0 大小:47.14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