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习 3.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棉花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棉布直到现在依然是人们的主要衣料之一。我国人民在内地种植棉花始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2.“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 (  )A.白瓷B.青花瓷C.粉彩瓷D.珐琅彩3.北宋诗人苏轼在一首诗中写道:“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诗中的山中遗宝指的是(  )A.木柴B.煤C.石油D.铁矿题组二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4.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设置的“榷场”,既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榷场”是(  )A.贸易场所B.军事要塞,C.竞技场D.牧场5.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流通规模扩大B.对外贸易的发展C.商品种类日益丰富D.边境市场的繁荣6.宋高宗曾对大臣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反映了(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7.据考古发现,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专制皇权受到削弱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D.政府鼓励发展商业题组三 经济重心南移8.南宋时期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当时(  )A.粮食贸易发达,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农业技术提高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9.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北方南方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万户北宋约贡献财政收入20%约贡献财政收入80%南宋“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苏湖熟,天下足”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B.宋朝社会生活C.经济重心南移D.苏杭生活富足10.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取士人数大体均衡。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文轻武B.北方长期战乱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D.外族入侵威胁题组四 社会的变化11.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大族中选择儿媳。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反映出宋代(  )A.四民平等关系的确立B.门阀贵族势力的没落C.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D.理学的社会影响减弱12.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唯物史观                  1.()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年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余万。北宋户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的发展D.外贸的发展2.()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A.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B.体现了宋代商品贸易有所退化C.使得宋代商品市场得到拓展D.体现了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3.()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强化C.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D.自耕农阶层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题组二 史料实证4.()日本古代典籍《朝野群载》中保存了宋代两浙路市舶司签发给泉州客商李充的“公凭”(官方文书),公凭中记载李充“今将自己船一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买回货”。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题组三 历史解释5.()陆游在《稽山行》中写道:“村村作蟹椴(亦可作簖),处处起鱼梁。陂放万头鸭,园履千畦姜。”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B.农村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6.()有学者统计,《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一半以上。又有记载“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又数年复见之,有缧,绁(囚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这在宋代不胜枚举。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宋代(  )A.社会阶层流动频繁B.社会等级森严C.家族制度快速嬗变D.贫富差距悬殊7.()宋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才子、才女,他们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这表明(  )A.宋代才女与才子艺术成就相当B.宋代女子与男子社会地位相同C.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重文抑武”促使社会文风兴盛题组四 综合分析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摘编自《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材料二 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聚于仓库,而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指出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基础过关练1.B2.B3.B4.A5.A6.C7.C8.B9.C10.C11.B12.D1.B 据所学可知,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故选B。2.B 根据材料“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可知,这首歌描述的是青花瓷,故B项正确。3.B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苏轼这首诗中的“山中遗宝”指的就是煤,B项正确。,4.A 北宋与辽、西夏虽然处于对峙状态,但一直有商业往来。当时在北宋与辽、西夏的交界处开设的贸易场所,被称为“榷场”,故A项正确。5.A 钱币总量的增加和纸币的出现反映出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故A项正确;对外贸易的发展虽然需要一些货币,但不会导致货币总量的大量增加,况且对外贸易中,可能使用交易双方各自的货币,故B项错误;商品类别增加与铸币量增加之间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边境市场是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但与铸币量的变化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6.C 海外贸易给南宋政府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南宋政府重视主管海外贸易的提举官的选任问题,反映了南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故C项正确。7.C 材料“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南宋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8.B 材料中“苏”指的是苏州,“湖”指的是湖州,苏州和湖州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天下足”说明“苏”“湖”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反映出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故选B项。9.C 据图表中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南方贡献的财政收入超过北方,南方太湖流域苏州、湖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说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选C项。10.C 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文化迅速发展,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为扭转这一局面,北宋政府实行南北分卷的制度。故选C项。11.B 材料中唐宋时期人们选择儿媳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其原因是宋代门阀贵族势力没落,故B项正确。12.D 据材料可知,“耕者”(农民)租种“富民”(地主)的土地,最终地主得到收成的一半,农民得到收成的一半,这属于租佃式经营。故选D项。,能力提升练1.A2.C3.A4.D5.D6.A7.C1.A 北宋农业的发展为大量人口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故A项正确;B、C、D三项虽然也能促进人口的增长,但不是导致材料中人口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故均排除。2.C 材料反映了宋代边境贸易的交易方式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用布帛、茶叶等换马可以促进布帛、茶叶等商品化,有利于宋代商品市场的拓展,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故D项错误。3.A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井田制下奴隶集体劳作,封建小农经济下农民个体劳动以及田庄经济下租佃式劳作,产生这一变化是由于中国古代土地经营制度发生改变而导致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A项正确;夏商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小农经济,B项错误;C项与农民的称呼没有关系,排除;材料未体现自耕农阶层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D项错误。4.D 据材料“泉州客商”“欲往日本国,转买回货”可知,材料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的情况,故D正确。5.D 《稽山行》描写了当地发展渔业、饲养家禽以及种姜等情况。这些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说明当时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6.A 根据材料“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又数年复见之,有缧绁(囚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可知,宋代社会阶层流动频繁,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阶层的变化而不是家族制度的变化,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错误。,7.C 从“东南最盛……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可知,在地域分布上,才女和才子主要出自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这体现了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材料未比较才子与才女的艺术成就,故A项错误;材料未比较男女社会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重文抑武”,故D项错误。8.答案 (1)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早市、夜市均有,面食店通宵买卖,反映了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城市商业的繁荣为农产品开辟了销售市场,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容易形成奢侈之风,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商业繁荣,早市、夜市通宵营业,等。(2)首先根据材料二归纳出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然后概括对社会风气、社会结构的影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7 15:15:33 页数:10
价格:¥0 大小:48.58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