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张岱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2

2/82

剩余8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张岱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快园道古小序明·张岱①张子僦居快园,暑月日晡,乘凉石桥,与儿辈放言,多及先世旧事,命儿辈退即书之,岁久成帙。因为分门,凡二十类,总名之曰《快园道古》。□老人喃喃喜谈往事,如陶石粱先生所记《喃喃录》者,无非盛德之事与盛德之言,绝不及嘻笑怒骂,殊觉厌人。后生小子见者如_______,则惟恐卧去。若予所道者,非坚人之志节则不道,非长人之学问则不道,非发人之聪明则不道,非益人之神智则不道,非动人之鉴戒则不道,非广人之识见则不道。入理既精,仍通嘻笑;谈言微中,不禁诙谐。余与石粱先生出口虽异,其存心则未始不同也。②世间极正经极庄严之事无过忠孝二者,而东方曼倩偏以滑稽进谏,老莱子偏以戏彩承欢。在君亲之侧尚不虚谐谑,而况不在君亲之侧乎?则是世之听庄严法语而过耳即厌者,孰若其听诙谐谑笑而刺心不忘?③余盖欲于诙谐谑笑之中窃取其庄言法语之意,而使后生小子听之者之忘倦也。故饴一也,伯夷见之谓可以养老,盗跖见之谓可以沃户枢。二三子听余言而能善用之,则黄叶止啼,未必非小儿之良药矣。④岁乙未九月哉生明日,陶庵老人书于龙出之渴旦庐。1.最适合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盖B.以C.而D.然2.填入第①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晨起诵读B.秉烛夜读C.倦极而闻丝竹D.端冕而听古乐3.第①段“余与石粱先生出口虽异”中“出口虽异”是指________________。4.请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划线句。5.从本序文可以推知《快园道古》一书的内容、体例、写作意图和风格,请分条阐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第82页共82页\n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梨园,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诸文行世。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①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选自张岱《自为墓志铭》,有删节)【注】①眉公: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明代的文学家、书画家。②伯鸾:东汉的梁鸿,字伯鸾,博学有气节,隐居不仕。他很崇敬春秋时的刺客要离,所以要在死后埋葬在要离的坟墓附近。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B.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C.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D.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第82页共82页\n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梨园,相传唐明皇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故其成为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B.折鼎,文中喻没有能力。鼎是古代三足两耳用于烹煮的器物,后比喻王位、帝业。C.甲申,为明崇祯十七年的干支纪年。此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进北京,明王朝覆灭。D.靖节,即靖节先生,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谥号。陶渊明死后,人们私谥“靖节”。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岱少年享受荣华富贵,晚年却因国破家亡而生活困窘,所以感慨人生恍如隔世。B.张岱自认为自己无用,而诸多书籍流行于世,其写“无用”只是表达愤激之情。C.张岱六岁跟随伯父来到武林,遇到眉公先生,因对对工整得到眉公先生的赞赏。D.本文运用自嘲、反讽的艺术手法,流露出作者张狂的个性和内心的苦闷、愤懑。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2)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10.根据最后一段文意,请简要概括作者写“自为墓志铭”的原因。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初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第82页共82页\n。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②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③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④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注]①僦:租。②桯:床前的小桌。③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④班荆:布草而坐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B.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C.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D.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皇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首创者是汉武帝刘彻。B.避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专指对逝去的尊长不直呼或书其名,如文中的“讳煌”。第82页共82页\nC.廷试,即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第一名为状元。D.哺,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是十二时辰制的一种。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跌、哺时、日入、黄昏、人定。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若水刚踏入仕途,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B.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C.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见了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D.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2)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15.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陶庵梦忆序张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第82页共82页\n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1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B.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C.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D.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17.下列对文中加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谢,东晋时的王导、谢安两大望族,他们的生活都很豪华。后世因以代指高门世族。B.果报,遭到因果报应。佛教说法,认为人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后果。C.志林,指的是《东坡志林》。有人认为是后人整理苏轼的笔记分类编辑而成的一本书,这里借指一般分类编排的笔记书。D.鹿鸣宴,唐代、明清会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因宴会时歌唱《诗经·小雅·鹿鸣》之章,称鹿鸣宴。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简述国破家亡后,自己的思想矛盾和贫困生活。B.第二段以铺陈细腻的描写,将早年的豪华生活与今日的蔽败潦倒作种种对比,认为这都是现世的因果报应。第82页共82页\nC.第三段用黄粱梦、槐安国的典故,点明“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的主旨,自比“痴人”,犹喜说梦。D.末段承认,自己虽大梦将醒,仍旧难舍名根,故有种种记叙。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2)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20.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湖心亭看雪》张岱第82页共82页\n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B.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D.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2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B.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识:认识C.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D.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放:不拘束,任意行动23.下列加点字与“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24.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后赤壁赋》写月夜之游,集中描绘了断岸、高山、明月、巉岩、草木,景色由清幽转为峭拔。《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和游湖巧遇,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B.《后赤壁赋》最后描述诗人梦中看见道士化鹤的场景,显现文章奇想联翩、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运用,很能表现出作家另一种简练、写实的艺术风格。第82页共82页\nC.《湖心亭看雪》通过对湖心亭赏雪巧遇一事的描写,表现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怀。《后赤壁赋》则借助于惊险迷离的景物描写,很大程度反映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积极为国为民的高尚品德。D.《湖心亭看雪》记述作者以小舟独往湖心亭的所见所闻,是在大雪三日后的某个清晨,而《后赤壁赋》所写清幽峭拔的赤壁之景,则肯定在秋末冬初的某个明月之夜。2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②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夜航船》序张岱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人,两人?”士子曰:“两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人,两人?”士子曰:“自然一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注】《夜航船》是明末清初张岱所著的百科类图书。第82页共82页\n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          办:辨识B.未尝少错                           少:稍微C.无益于文理考校                 考:应试D.信如此言                           信:确实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因想吾八越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学问之富                    不知东方之既白C.拳足而寝                    择师而教之D.且待小僧伸伸脚          若属皆且为所虏2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航船中有村夫俗子,也有学人士子,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这类人,看到有人把他们的姓名说错,就掩口耻笑。B.作者家乡有些人,也读过些书,对人名、官爵、年号等烂熟于胸,但作者认为他们不过是两脚书厨,与目不识丁者没有不同。C.张岱认为“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间接道破自己编写《夜航船》一书的目的D.第三段叙写僧人与士子的故事,不仅巧妙地支撑了关于学问的观点,而且令文风生趣,结构上也与“夜航船”相呼应。29.用“∕”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书必符乎名教,君子有所取,而读者要非无益之言也。夫天下之事,万有不齐,而可以凭借者理之正。事不一而理有定在犹百川万折必归于海否则涉于荒唐缪悠绝类离索以盲聩人之耳目者在所不取。《<容斋随笔>序》第82页共82页\n3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2)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丙]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3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B.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C.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第82页共82页\nD.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丙]两文都是首先交代时间、地点,然后描绘看到的景物。B.[甲]文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C.[乙]文语言简练,寥寥数语写出了三峡两岸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D.[丙]文主要是按空间顺序描绘早起登泰山所见所感的。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B.“相公”一词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地使用,主要是普通民众对生员阶层尚未担任官职的士人的尊称,也可以用于妻子对丈夫的敬称。C.“曦月”在文言文中一般就是指日月。曦,就是太阳的意思:月,是指月亮。D.农历经常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戊申”就是指“戊申年”,也就是作者登山的乾隆三十九年。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第82页共82页\n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5.《后赤壁赋》也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创作的一篇游记,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赤壁赋》写“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此时的高兴心情,一方面也为写自己的梦境做好了铺垫。B.《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和游湖巧遇,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C.《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的运用,表现出作者简练、写实的艺术风格。D.《后赤壁赋》最后描述作者梦中看见道士化鹤的场景,显现文章奇想联翩、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36.《赤壁赋》《后赤壁赋》中都有对赤壁夜游时景致的描写,试找出来并仔细阅读,比较两次对夜游景物描写的异同和感受的不同。37.仔细阅读《赤壁赋》第四段和《后赤壁赋》第三段及《湖心亭看雪》,试比较思考:其中的情怀有何不同?第82页共82页\n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洋潮张岱故事,三江①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注】①三江:在浙江绍兴北,曹娥江之西。3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_________________(2)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_________________(3)著面皆湿_________________(4)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_________________39.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1)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者辟易,走避塘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龟山一挡,轰怒非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82页共82页\n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1】,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然云谷亦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性极好洁,负米颠【2】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3】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㾂植立,惝恍久之。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4】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5】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取材于张岱《鲁云谷传》)注释:【1】岐黄:指医学。【2】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3】竹肉:指伴奏和歌唱。【4】苍头:仆人。【5】室人:妻子。4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救则望之却走        却走:退避离开B.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     相得:和谐C.今年三月之晦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D.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胸次:停留4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云谷深于茶理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B.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第82页共82页\nC.经旬不与交语                                     吾与点也D.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          家祭无忘告乃翁4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古书B.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C.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和唱曲的人比赛谱曲D.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4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云谷医术高明,擅治痈疽和痘疹,凭聪慧明审行事,每次都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常能起死回生。B.云谷有米颠一样的洁癖,痛恨他人吸烟喝酒、采摘花朵、随地吐痰等恶习,所以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交往。C.云谷自小多才多艺,精通多种乐器,特别喜欢吹洞箫,能与他和谐配合的只有李玉成、王公端两人。D.云谷心胸豁达开朗,对于世态炎凉、势利之事,全不在意。他虽不晓文墨、不解诗画、身处俗世,却有着高雅的情趣。4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鲁云谷在交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谑庵先生传张岱第82页共82页\n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通籍五十年,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人有咎先生谑者。其客陆德先叹曰:“公毋咎先生谑。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中书程守训春天请开矿,与大珰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一邑骚动。先生曰‘无患’。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珰怒诃,谓县官不素服。先生日:“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复诃曰:‘今天刺称眷何也?”先生曰:‘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珰大笑,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珰曰:‘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先生耳语曰:‘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恩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珰大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先生曰:‘徽人恨灶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珰曰:‘公言是,我即回京,以公言复命矣。’当涂徽州,得以安诸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先生于癸丑、已未,两计两黜。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两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已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注】①通籍:做官。②珰:太监,4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摘伏发奸                    摘:揭发B.而赚珰先至                 赚:盈利C.亦起更绯                    更:换上D.一受创于李三才          创:中伤4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作。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D.王思任一生虽累造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第82页共82页\n4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2)公无轻言入徽也,微人大无状,思干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48.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的言谈举止表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陶庵梦忆》自序(节选)张   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①如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图书》②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③,不食周粟,还是后人装点语也。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④,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柔、车旋蚁穴⑤,当作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及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⑥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选自《陶庵梦忆》)【简注】①骇骇:使人惊异。2《石匮书》:记洪武至天启年间事,张岱著。③首阳二老,直头饿死:商亡.商遗民伯夷、叔齐隐居于首阳山,坚决不食周粟,靠采薇度日,最后竟是饿死。直头,苏州方言,竟是、简直是。④王、谢,晋代两大豪门贵族。后世以此指代豪贵门第。⑤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见唐人小说《枕中记》、《南柯太守传》。⑥《志林》:即《东城志林》。南宋人编集的苏东城故事。【阅读指要】作者出身士大夫家庭,经过四十余年繁华生活,到七十岁时,国亡家破,满目凄凉,弄到披发入山,甚至于想自杀。因感悟到已往的享受是一种罪恶,忏悔其生平种种。这不单是自己的忏悔,实也是替乱离后的大众忏悔。文章叙事酣畅淋漓,从中又透出浓浓的沉痛悔恨,读来凄丽壮美。第82页共82页\n【阅读训练】49.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愕窒不敢与接(             )(2)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3)今日罹此果报(             )(4)遥思往事,忆即书之(             )50.下列句中“尚”与“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句中“尚”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C.视其缶,而吾蛇尚存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5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绝句《乌衣巷》一首:“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联系文中第二、三两段内容,两者在主旨上有何相似之处?52.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2)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53.运用典故委婉曲折地表达作者自己丰富的思想,是本文的特色。试就下面两个典故结合本文加以分析。(1)首阳二老,直头饿死。(2)黍熟黄梁,车旅蚁穴。西湖七月半张   岱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第82页共82页\n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器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器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争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怀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选自《陶庵梦忆》)【阅读指要】本文以富有个性化的笔触,记述了七月十五日游览西湖的情景,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各种游人的神情意态。文章语言简练,描写生动,讽刺辛辣;文末写作者及其韵友,更是绘声绘色,文情并茂。【阅读训练】5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峨冠盛筵()       (2)茶铛旋煮()(3)轿夫擎燎()        (4)列俟岸上()5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五类看之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B.①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②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C.①一一簇拥而去                  ②佣者笑而应曰D.①笑啼杂之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82页共82页\nA.“名娃闺秀”、“童娈”、“名妓闲僧”、“好友佳人”、“韵友”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B.五种人,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更是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的写照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俗人眼中似无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D.本文是一篇绝妙的游记散文。文字简洁,描写生动,构思新奇。最后一段从前面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开头奇警峭拔,结尾韵味悠长,艺术技巧委实高明。57.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汝湖   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58.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2)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陶庵①梦忆序张岱①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②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②饥饿之余,好弄笔墨。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③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试,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第82页共82页\n【注释】①胸庵:张岱,号陶庵,侨寓杭州。著有《陶庵梦忆》等。②駴駴(hài):惊骇。③首阳二老:指伯夷、叔齐。殷亡后二人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④王谢:王姓与谢姓自东晋王导与谢安后,便成为江南两大望族。⑤二王:指王羲之与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59.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以B.然C.则D.且60.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粉饰的话。B.我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实在是饿死的,因为不吃周粟,还是成为后人夸赞的话。C.我当初知道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只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成为粉饰后人的话。D.我当初知道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只是饿死的,因为不吃周粟,还是成为后人夸赞的话。61.第②段画线句反映了作者心情最恰当的是(  )A.反省忏悔B.故国之思C.欣然自喜D.喜而实悲62.分析第③段中写两个“痴人”旧事与作者的联系。63.根据文意,概指“梦”的丰富含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西湖七月半①张岱②①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第82页共82页\n②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③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随之败落,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64.第①段中作者写了五类看月之人,根据文意,请将下列空白处填写完整。(1)             (2)名门闺秀               (3)(4)市井之徒                    (5)65.杭州人游湖一般是“巳出酉归,避月如仇”,而在七月半却“逐队争出”,这表明他们“”的心态。(用原文词语回答)66.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67.请概括第③段的内容。68.周作人在给《陶庵梦忆》时说:“他(张岱)的洒脱的文章大抵出于性情的流露……”,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西湖七月半明·张岱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第82页共82页\n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注释:七月半是阴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要在这一天举行孟兰盆会以追荐亡灵,道教徒也要在这一天诵经施食。杭州旧俗,各色人等都要在这一天出游西湖。69.选出下列评析正确的一项A.文章中五类看月之人,张岱认为只有最后一种是纯粹看月的。B.文章对五类看月之人的描写细致客观冷静,让人不觉褒贬,尤其体现在仅用“看之”二字。C.“名妓闲僧”看月之态优雅有风致,毫无矫揉造作。D.张岱自己是属于最后一类看月之人。70.文章使用“避月如仇”四个字,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71.文章的划线句写出了杭州人看月时是怎样的情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72.张岱性格“孤傲放诞”,却又的确“风雅不俗”,试从文章最后一段中选择你觉得能够体现这两个性格特点的语句,并且加以阐释。第82页共82页\n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陶庵梦忆序张岱①陶庵①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②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②;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③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③,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⑤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④,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⑤,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⑥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注释】①陶庵:张岱,号陶庵,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等。②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③黍熟黄粱,车旋蚁穴:从黄粱梦、南柯梦中醒来。④雕虫:小技巧,这里指写作。⑤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邯郸记》中卢生临死时说要留下自己的书法。卢生书法学的是王羲之、王献之。⑥名根: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73.从第①段可看出张岱“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是。(用自己的话回答)74.分析第②段写作特色及其作用。第82页共82页\n75.第④段写“脚夫”、“寒士”的用意是76.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是(            )A.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是另外一种年谱的写法;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B.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C.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是另外一种年谱的写法;也不按门类编排,相当于另外的《志林》。D.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相当于另外的《志林》。77.联系全文,说说张岱的“痴”表现在哪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陶庵梦忆序张岱陶庵①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②;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③,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第82页共82页\n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④,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⑤,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⑥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注释】①陶庵:张岱,号陶庵,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等。②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③黍熟黄粱,车旋蚁穴:从黄粱梦、南柯梦中醒来。④雕虫:小技巧,这里指写作。⑤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邯郸记》中卢生临死时说要留下自己的书法。卢生书法学的是王羲之、王献之。⑥名根: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78.请选出下列各项与本文文体不同的一项A.指南录后序B.送孟东野序C.梅圣俞诗集序D.跋黄鲁直书79.从第①段可看出张岱“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80.分析第②段写作特色及其作用。81.第④段写“脚夫”、“寒士”的用意是__________。82.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项是(       )A.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是另外—种年谱的写法;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B.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C.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是另外一种年谱的写法;也不按门类编排,相当于另外的《志林》。D.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相当于另外的《志3林》。83.联系全文,说说张岱的“痴”表现在哪里?第82页共82页\n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鲁云谷传张岱(明)(1)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肆后精舍半间,虚窗晶沁,绿树浓阴,时花稠杂。窗下短墙,列盆池小景,木石点缀,笔笔皆云林、大痴墙外草木奇葩,绣错如锦。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2)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涧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3)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夜则与范成之剪烛谈心,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4)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⑤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⑥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⑥:室人:妻子。84.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1)举不足以入其胸次()(2)而大为室人所谪()85.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第82页共82页\n负米颠之癖A.依仗,依靠B.违背C.具有D.辜负8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剧谈谑笑A.畅快B.猛烈C.迅速D.戏耍87.第(3)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B.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C.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D.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88.把第(1)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89.分析第(1)段画曲线句的景物描写的作用。90.第(4)段画曲线的情节对于塑造鲁云谷的形象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初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第82页共82页\n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②,主人墙隅烋烋然③,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注:①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②班荆:布草而坐。③烋烋然:灰尘蒙积的样子。9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知县行属礼强:强迫B.日欲晡晡:落下C.诸君即共前遮之遮:阻拦D.诸长吏皆重违其意重:敬重9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若水刚踏入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B.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C.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D.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第82页共82页\n9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2)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3)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94.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西湖七月半①张岱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贵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选自《陶庵梦忆》,有删改)【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②张岱(1597—1689),明末清初文学家。第82页共82页\n9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灯火优傒                    优:优良B.竹肉相发                    肉:歌喉C.茶铛旋煮                    旋:不久D.轿夫擎燎                    燎:火炬96.下列对本文中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峨冠:本意是高高的帽子,一般和“博带”连用,指古代士大夫的装束。B.巳、酉: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巳时,指上午9点至11点。酉时,指下午2点至4点。C.二鼓:即二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9点至11点。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二鼓。D.皂隶: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因为经常身穿黑色衣服,故称之为皂隶。皂,玄色,黑色。9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B.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C.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D.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9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2)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参考答案:第82页共82页\n1.A2.D3.两人写作的方式不同。4.两句的形式相似,形成了对称结构。让句式整齐,具有形式美。5.内容:关于过去旧事。体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二十类。写作意图:坚定人的意志;增长人的学问;有益人的精神智力;让人有借鉴的意义;增长人的见识。写作风格:诙谐幽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在文中,“老人喃喃喜谈往事”是作者推测的内容,此处应该是表示“大概”的意思,四个虚词中,“以”一般作介词和连词,作介词用时,表凭借或表目的等,可译为“用”“拿”“来”等。作连词用时相当于“而”的用法。“而”作连词,起转折、承接或者修饰等作用,“然”作连词时表转折,也可为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只有“盖”用于句首表推测,翻译为“大概”。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所填入的内容,根据文中“无非盛德之事与盛德之言,绝不及嘻笑怒骂,殊觉厌人”可知,《喃喃录》中的内容都是关于道德的故事和言语,非常严肃,让人讨厌。A.“晨起诵读”是说早晨起床就朗诵阅读,表示喜爱之情,不符合文意。B.“秉烛夜读”是说晚上点起蜡烛阅读,表示非常喜爱阅读的内容,舍不得停止。不符合文意。C.“倦极而闻丝竹”是说在非常疲倦的时候听到音乐声,比喻在无聊中接触到新鲜的东西,不符合文意。D.“端冕而听古乐”,穿着华贵的礼服而端坐听古乐。比喻非常正式严肃。符合文意。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第82页共82页\n文中作者讲了陶石粱的《喃喃录》以严肃的态度给人讲道德,而作者则是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来讲道德,两人虽然方式不同,但目的一致。所以“出口虽异”就是指两人写作方式的不同。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句子分析理解的能力。画线句“而东方曼倩偏以滑稽进谏,老莱子偏以戏彩承欢”中,“东方曼倩偏以滑稽进谏”与“老莱子偏以戏彩承欢”在句子形式上非常相似,结构都是“姓名+偏以+名词+动词”,形成了对称结构,这样两句相互映衬,让句子显得比较整齐,富有形式美。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写作风格以及写作意图的能力。关于《快园道古》这本书的内容,从文中“多及先世旧事”可以知道,这本书主要记录过去发生的旧事。从文中“因为分门,凡二十类”可知,这本书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二十类。从文中“若予所道者,非坚人之志节则不道,非长人之学问则不道,非发人之聪明则不道,非益人之神智则不道,非动人之鉴戒则不道,非广人之识见则不道”可知,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坚定人的意志;增长人的学问;有益人的精神智力;让人有借鉴的意义;增长人的见识。而写作风格,从文中“入理既精,仍通嘻笑;谈言徽中,不禁诙谐”“余盖欲于诙谐谑笑之中窃取其庄言法语之意,而使后生小子听之者之忘倦也”可知,本书的写作风格为诙谐幽默。参考译文:我租住在快园,夏天午饭后,在石桥上乘凉,与晚辈说闲话,常常涉及原来的旧事,让晚辈们回去后就记下来,时间长了,就积攒下厚厚的一叠。于是将这些故事分门别类,共分为二十类,将它们总体命名为《快园道古》。大概老人们都喜欢唠唠叨叨的谈论往事,就像陶石粱先生所写的《喃喃录》那样,无非就是些盛赞道德的话和盛赞道德的事,根本不涉及嬉笑怒骂,让人觉得很讨厌。晚辈的青年人见到这种书就像看到一个穿着华贵的礼服而端坐听古乐的人,生怕他随时会倒下去。像我所讲的,不是使人坚强保持气节的内容就不说,不是让人增长学问的内容就不说,不是让人耳目聪明的内容就不说,不是有益人精神智力的就不说,不是让人有借鉴意义的就不说,不是让人增长见识的就不说。虽然在道理方面非常精深,但也夹杂着搞笑的内容;谈话中蕴含着哲理,但也并诙谐幽默。我与石粱先生讲述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其中的用心却是一样的。人世间最正经最庄严的事无过于忠孝这两种事了,但是东方朔以滑稽的方式来进谏,老莱子偏偏用穿戴彩色的衣服来让父母高兴以尽孝道。在国君和父母身边尚且不回避诙谐,何况我这种不在国君和父母身边的人呢?如果当世之人听到端庄严肃的道德说教就感到讨厌,哪如听我这些诙谐搞笑却深入内心不能忘记的故事呢?第82页共82页\n我就是想要在诙谐搞笑之中蕴含严肃而富有哲理的内容,让晚辈青年们听了之后就忘记疲倦。所以同样是一块儿糖,伯夷见到后认为这可以充饥,而盗跖见到后认为这可以润滑门轴。如果有几个人听到我的话后能够好好地运用,就像用枯黄的叶子来让孩子停止哭泣,未必不是小孩子止哭的良药。岁乙未九月哉生明日,陶庵老人写于龙出之渴旦庐。6.C7.B8.C9.(1)眉公先生大笑,起身跳下来,说道:“哪里能找到像这样聪明并且才智出众的(孩子),(你)是我的小友了。”他想用建立伟大的功业规劝我,哪里料到我一事无成呢?(2)刚想构思,觉得自己为人与文笔都不好,再次放下笔。即使这样,只谈我的癖好缺点,那也是可以记载的啊。10.①国破家亡,自己只是苟活于世;②人生已老,担心突然离世;③思慕古人,效仿而作。【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幼时多次患有痰疾,被外祖母马太夫人养育了十年。外曾祖父云谷公在两广做官,收藏生牛黄丸数竹筐,从我学会在地上爬,直到16岁,吃光了这药,病才痊愈。“外太祖”是一个词,指外曾祖父,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表时间段,中间不宜断开,在前后断开,排除BD。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折鼎,文中喻没有能力”说法错误,折鼎,文中指断足的铜鼎。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伯父……”错,“大父”应为祖父,根据“闻文孙善属对”可推知。故选C。第82页共82页\n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隽”,才智出众;“进”,规劝;“欲进余以千秋之业”,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以千秋之业进余”,他想用建立伟大的功业规劝我。(2)“甫”,刚刚;“第”,只;“传”,记载。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可知国破家亡,自己只是苟活于世;由“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可知人生已老,担心突然离世;由“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可知思慕古人,效仿而作。参考译文:蜀人张岱,号陶庵。年少时候是纨绔子弟,十分爱繁华的场所,喜欢住漂亮的房子,爱穿鲜艳华丽的衣裳,经常吃美食,骑骏马,喜欢唱戏,莳花养鸟,并且沉溺于喝茶下棋,对作诗读书着魔,忙忙碌碌大半生,全部都成了泡影成了梦幻。五十岁的时候,国破家亡,隐居在山里躲避战乱,所剩下的只有烂床、破茶几、断足的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缺角的砚一块而已。穿麻布衣吃素食,经常断粮。想想二十年前,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一样。所以称为富贵之人也可以,称为贫贱之人也行;称为聪明人可以,称为愚蠢人也行;称为刚正的人可以,称为柔弱的人也行;称为勤奋的人可以,称为懒散的人也行。学文,学武,学礼节,学写文章,求仙向佛,学农活学种花全都没有成功,任世人说我是个败家子,是废物,是顽民,是蠢秀才,是瞌睡汉,是老鬼物等罢了。我起初字宗子,人称为石公,就字石公。我喜欢撰写著作,所写成的书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擐文集》等,流行于世。幼时多次患有痰疾,被外祖母马太夫人养育了十年。外曾祖父云谷公在两广做官,收藏生牛黄丸数竹筐,从我学会在地上爬,直到16岁,吃光了这药,病才痊愈。六岁时,祖父雨若公带着我到了杭州,遇到眉公先生骑着一只驯鹿,在钱塘游玩。他对祖父说:“我听说你的孙子擅长对对,我当面考考他。”他指着屏上的《李白骑鲸图》说道:“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我回答道:“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先生大笑,起身跳下来,说道:“哪里能找到像这样聪明并且才智出众的(孩子),(你)是我的小友了。”他想用建立伟大的功业规劝我,哪里料到我一事无成呢?第82页共82页\n甲申年(1644年)之后,我神志恍惚,既不能寻死,又不能维持生活,白发盘绕,像只有一点气息存留人世间。只怕突然去逝,与草木一起腐烂,于是想到古人如王绩、陶潜、徐渭都自己写作墓志铭,我也仿效他们写下墓志铭。刚想构思,觉得自己为人与文笔都不好,再次停笔。即使这样,只说我的癖好缺点,那也是可以记载的啊。明年,我七十岁了,去世与下葬的日期还不知道,因此暂不记载。11.D12.B13.A14.(1)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或:他也很少出见),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2)沈静澜已经预先考虑到这点,就邀请同年中进士的四五个人和他一起去。看见余若水从床上起身要逃走,他们就一齐上前拦住他。15.捍卫自己的节操;哀悼国家的灭亡;痛心兄长的去世;表明对旧主的忠心。【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朋友们都席地而坐,他尘灰满面地坐在墙角,朋友们环视屋内,屋内有一个破甑放在土台上,饭还没有蒸熟;衣架上凌乱地放着破旧的衣裙,其他的便什么也没有了。“然”是形容词的词尾,“烋烋然”不能断开,排除AC;“主人”是“墙隅烋烋然”的主语,所以应在“主人”前断句,排除B。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专指对逝去的尊长不直呼或书其名”错误,旧时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可见,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是在清兵渡江、兄长投水而死后,不是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之时。故选A。第82页共82页\n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多,敬重;因,于是、就;问,慰问;罕见,极少有人能见到;或,有的人。(2)豫,预先;要,邀请;走匿床,走匿(于)床、从床上起身要逃走;遮,阻拦。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可概括为:哀悼国家的灭亡;痛心兄长的去世。此外,余若水是“明崇祯癸未进士”,清兵渡江后绝迹城市,“悼邦国之灭亡”,注意原因是余若水想以此表明对旧主的忠心,捍卫自己的节操。参考译文:余若水先生,名增远,是明朝崇祯癸未年的进士。他的兄长余武贞先生,名煌,天启乙丑年廷试的第一名,担任翰林院修撰。余若水初出做官,便得到淮安宝应知县一职。当时,东平伯刘泽清率兵驻守淮安,强令知县向他行属下之礼。若水不服从,到任刚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走到东桥跳江自杀。余若水悲伤国家灭亡,痛惜兄长过早地死去,望着江水放声哭泣,立下重誓不再北渡,从此就不在城市中现身。第82页共82页\n余若水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家中非常贫困,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避雨,鸟鼠不时出入。他在房子旁边租了二亩田地,亲自带领家人耕种养家,经常到断粮的地步,妻子儿女安然自乐,没有怨恨的神色。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或:他也很少出见),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绍兴守道沈静澜,是与他同年中进士的朋友,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生病加以推辞。沈静澜就假托探病径直入内,进了门就看到余若水躺在一张胡床上,胡床破烂不堪,床边有一条无腿的小桌,桌子四角用破瓦撑着。听到朋友进来,想起身跳墙逃走。沈静澜已经预先考虑到这点,就邀请同年中进士的四五个人和他一起去。看见余若水从床上起身要逃走,他们就一齐上前拦住他,对他说:“若水!人生在世应该有朋友和亲戚,你为什么如此(决绝地)逃避呢?”若水说:“我并非隐居避世而自命清高的人,只是觉得自己福分浅薄,不能与世人融洽相处,姑且一个人按照自身的方式安然生活,长久地做一个农夫到死,就很满足了。现在你们如此显耀地来拜访我,还要盛礼款待我,这会让别人认为我避名是为了求取名望,不是我的愿望。”朋友们都席地而坐,他尘灰满面地坐在墙角,朋友们环视屋内,屋内有一个破甑放在土台上,饭还没有蒸熟;衣架上凌乱地放着破旧的衣裙,其他的便什么也没有了。朋友们带着酒和器具,拿出来倒上酒,他勉强喝了两杯,硬劝他喝,他也不再举杯。朋友们谈及当世之事,他低着头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一样。即使偶尔有问答,也只是谈论天气罢了。傍晚,辞别朋友退下。第二天,朋友们准备了钱和米送给他,他再三谢绝。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他不进城市有三十六年。庚戌这年,没有生病而死去。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下葬,按他的意愿埋葬在他生前隐居的丁斗垄。张岱说:为人之臣称托身于旧主,却改变自己的志向,丧失操守,这不是忠。激愤而死,来表明自己的气节。用道义来捍卫自己的志节,用智慧来保全自己,托身于人迹罕至的乡间,死后可以坦然地见旧主,不辱没先人,像余若水的做法已经够了。然而他的节操为人难以比得上的地方,在于兄长余煌死在了止水,弟弟余若水不再渡河。余若水一心隐居于乡间,空有抱负,终了一生,唉,他真是做了一件难事啊!16.B17.D18.B19.(1)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2)偶尔拿出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20.排比,连用七个排比句,节奏短促,一气呵成;对比,今昔生活的对比,使作者对盛衰荣辱巨大反差顿生因果轮回的惋叹。【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译文: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鸡鸣枕上”是“鸡鸣于枕上”的省略句,且“夜气方回”为主谓结构,所以应在“夜气方回”前断句,排除AC;“余生平”是“想”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唐代、明清会试后”错误,鹿鸣宴是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明清沿此,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歌《诗经》中《鹿鸣》篇,司称“鹿鸣宴”。宋代殿试文武两榜状元设宴,同年团拜,亦称“鹿鸣宴”。第82页共82页\n故选D。18.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细腻的描写”错误,第二段没有描写,应是议论。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以……报……,用……作为……的报应;仇,报答、报应;爽垲,指明亮干燥的房子。(2)旧径,以前到过的地方;故人,以前的朋友;翻用,反而。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修辞手法上,本段采用了排比与对比的修辞。作者连用七个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短促,一气呵成,增强了语势。而排比中的每一个句子都是今昔生活的对比,从吃、穿、用、住等多角度体现过去与现在盛衰荣辱的巨大反差。对比、排比连用,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因果轮回的惋叹。参考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第82页共82页\n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       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一点名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21.B22.C23.B24.C25.(1)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2)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悄然而悲”和“肃然而恐”句式结构一致,分别独立成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C;“而”连接“所止”和“休”前后两个承接的动作,中间不能不开,排除选项D。故选B。句子翻译: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第82页共82页\nC.“危:危险”错误。“攀栖鹘之危巢”的意思是: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所以“危”的意思是“高”。故选C。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名词活用作动词,向西飞去。A.名词做状语,用箕畚。B.名词用作动词,游泳。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辱。D.名词作状语,从东面。故选B。2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很大程度反映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积极为国为民的高尚品德”错误,《后赤壁赋》反映了诗人较为浓重的对人世不可琢磨的虚无色彩。故选C。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薄暮:傍晚。举:撒。顾:不过。安:哪里。(2)及:等到。莫:不要。者:……的人。翻译:《后赤壁赋》苏轼       第82页共82页\n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第82页共82页\n26.C27.B28.A29.事不一而理有定在,犹百川万折,必归于海。否则涉于荒唐缪悠,绝类离索,以盲聩人之耳目者,在所不取。30.(1)其实对于学问、文理并没什么害处,但他们反过来却说记错或落下了一个人,就是没有比这更值得耻辱的事了。(2)我所记载的,都是眼前极其肤浅的一些事,我们暂且把它们记录在此,只要不让僧人伸脚(取笑)也就罢了。【解析】2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C.句意为:对于文理考据来说却没什么用处。考:考据,考辨。故选C。27.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A.因: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B.之:皆为取独。C.而:表修饰/表承接,D.且:姑且暂且/将要。故选B。2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A.“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这类人,看到有人把他们的姓名说错,就掩口耻笑”错误,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不是耻笑的主语,耻笑的主语是村夫俗子。故选A。2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第82页共82页\n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事情不一样,但是道理是有定数的,就好像百川弯弯曲曲,一定流向大海。否则就荒唐、虚妄不实,非常像离群索居,来让人愚昧无知,就算再多再好也不予以理睬”。“犹百川万折”,是打的比方,之前断开;“必归于海”,是比方的后半句,是结果,之前断开;“否则涉于荒唐缪悠”,“否则”表假设关系,放在句首,之前断开,之后断开;“以盲聩人之耳目者”,“以”表目的,之前之后断开;即“事不一而理有定在,犹百川万折,必归于海。否则涉于荒唐缪悠,绝类离索,以盲聩人之耳目者,在所不取。”30.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中“于”,对于;“错落”,记错或落下;“孰甚”,“比……更”。(2)中“聊且”,暂且;“但”,只要;“已”,算了,罢了。【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天下的学问,惟有夜航船中的最难对付。那些村夫俗人,他们的“学问”都是预先准备好了的,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的,谁若把他们的姓名说得稍有差误,就会被人掩口耻笑。他们大概不知道那十八学士、二十八将,即使忘记了他们的姓名,其实对于学问、文理并没什么害处,但他们反过来却说记错或落下了一个人,就是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事了。所以道听途说,只是辨得口头上的几十个名字,便以为是博学的才子了。于是我想我们八越之地,只有余姚的风俗,后生小子没有不读书的,等到了二十岁学业无成,然后便去学习一门手艺。所以大凡各行各业的人,像《性理大全》《纲鉴》等书,全都烂熟于胸。偶尔问到一事,与之有关的人名、官爵、年号、地方,对他们来说真是如数家珍,并且从未说错过。他们的“学问”之丰富,真可以称得上是个“两脚书橱”了,但这些“学问”对于文理考据来说却没什么用处,与那些目不识丁的人是没什么不同的。有的人说:“果真像你所说的,那么古人的姓名全不必记忆了。”我说:“并非如此。姓名有与文理无关的,不妨不记,如八元、八恺、八厨、八俊、八顾、八及之类的便是;有与文理有关的,则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等这些姓名便是。”第82页共82页\n从前有一个僧人,与一个应考的读书人同宿夜航船中。读书人一路高谈阔论,僧人有些畏惧他,小心地蜷缩起双脚睡在一角。后来,僧人听出读书人的话中有破绽,便问道:“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回答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如此,那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那自然是一个人了。”僧人于是笑笑说:“如此说起来,且让小僧伸伸脚吧。”我所记载的,都是人们眼前极其肤浅的一些事,我们暂且把它们记录在此,只要不让僧人伸脚也就罢了。所以就给它取名叫《夜航船》。剑州陶庵老人张岱书。31.D32.D33.D34.(1)重重叠叠的岩石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摴蒱(骰子)一样立着的,是山峦(山峰)。【解析】3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可以翻译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金陵人”意思是“南京人”为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意思是“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而”表示承接,“饮而别”意思是“喝了酒后告别”,属于连动谓语,主语为“余”,意思联系紧密,中间不用断开。“问其姓氏”承前省略主语是“余”,“问”为谓语,“其姓氏”为宾语,意思是“我问他们的姓氏”,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A项。故选D。3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按空间顺序”分析错误,应该是按照时间顺序。故选D。3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戊申’就是指‘戊申年’”说法错误,“戊申”应该是指“戊申日”。第82页共82页\n故选D。3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嶂: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自:如果;亭午:正午;曦:太阳。(2)东:东面,稍:依稀(逐渐);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定语后置,几十个白色的像摴蒱(骰子)一样立着的;山也:判断句,是山峦。【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丙第82页共82页\n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35.A36.异(季节):《赤壁赋》字字秋色,宁静清幽;《后赤壁赋》句句冬景,险峻、冷清、深幽。同(描写手法):都用白描,不假辞藻,自然工致。37.《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认为将个体融入自然便可得到永恒,表现旷达乐观情怀。《后赤壁赋》:“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认识到个体的渺小,自然的强大,对自然感到敬畏,表现悲、恐之情。《湖心亭看雪》通过对湖心亭赏雪巧遇一事的描写,表现作者遗世独立、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怀。【解析】3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表达了自己此时的高兴心情”错误,应为“被贬之际的孤寂之情”。故选A。36.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文章的内容和感觉的能力。这道题重点考的是分析作者夜游景物描写的异同和感受的不同。阅读《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文章,找到文中对赤壁夜游时景致的描写,然后仔细阅读,比较两次对夜游景物描写的异同和感受的不同。第82页共82页\n《赤壁赋》分前后两篇,珠联璧合,浑然一体。文章通过同—地点(赤壁),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饮酒),同—题材(大江高山清风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时令季节,描绘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发了不同的情趣,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字字如画,句句似诗,诗画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异曲,各有千秋。《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赤壁秋景宁静、清幽。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赤壁冬景险峻、冷清、深幽。两篇文章均是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诗情画意,境界却不相同。《赤壁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赤壁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赤壁赋》字字秋色,宁静清幽;《后赤壁赋》句句冬景,险峻、冷、清深幽。两篇散文都用白描手法,不假辞藻,自然工致,但是在苏轼笔下都写得生动、逼真,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综上分析,《赤壁赋》《后赤壁赋》中都有对赤壁夜游时景致的描写时手法相同,都用白描,都不假辞藻,自然工致。景物描写的季节和特点不同,《赤壁赋》字字秋色,宁静清幽;《后赤壁赋》句句冬景,险峻、冷、清深幽。37.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赤壁赋》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后赤壁赋》第三段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认识到个体的渺小,自然的强大,对自然感到敬畏,表现悲、恐之情。《湖心亭看雪》,写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文章通过对湖心亭赏雪巧遇一事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点睛】古代散文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主旨、结构、手法、形象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错误选项主要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等方面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错误。第82页共82页\n参考译文:后赤壁赋这一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向四周看看,心里十分快乐;于是边走边吟诗唱和。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高达千尺。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崖,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登上形如虬龙的古树,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的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紧张,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能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晚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湖心亭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第82页共82页\n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公子您痴,还有比公子您更痴的人。”38.    同在一张桌子    急忙,迅速    打在脸上    脸色39.    (1)古义:旧例。    (2)古义:跑。    (3)古义:不同平常,非比寻常。【解析】38.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语意来推导。(1)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同席:同在一张桌子,句意:到了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和我)同在一张桌子。(2)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遄:急忙、迅速,句意:海塘上有人喊看潮,我迅速前往。(3)著面皆湿,著面:打在脸上,句意:打在脸上都湿了。(4)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颜:脸色,句意:(我)看着这一切,惊吓得头晕目眩,坐了半天,脸色才恢复过来。39.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汉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1)“故事”,古义:旧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2)“走”,古义:跑。今义:行走。(3)“非常”,古义:不同寻常。古义:十分。参考译文:从以前的旧例看,三江看潮,其实没有什么潮可看。在午后,人们嚷着传说:“今年是暗涨潮。”第82页共82页\n年年都像这样的情形。戊寅年八月,我凭吊朱恒岳少师,到了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和我同席。听得海塘上有人喊看潮,我迅速前往,陈章侯、祁世培也紧跟着到了塘上。我站在塘上,远远地看见潮水如一条线,从海宁过来,一直奔到塘上。潮水稍稍靠近,就隐隐露出白色,如同有人驱赶着千百只小鹅在展翅惊飞。潮水又渐渐逼近,喷出的飞沫如突然溅起的冰花,像百万雪白的雄狮遮蔽了江面,浩浩荡荡地沿江而下,如同有怒雷驱赶着似的,那百万雪白的雄狮密密地挤在一起,一个也不敢落后。潮水第二次逼近,就如同飓风逼迫着它,水势要拍岸而上似的。这时,看潮的人纷纷避开,跑到塘下躲避。潮水到了塘上,尽力磅礴而起,水花激射,溅起数丈高,打得人脸都湿了。潮水很快又旋卷着向右面扑去,被龟山挡了一下,轰怒声不同寻常,如同大炮击碎了龙湫,在半空中如雪花般飞舞。(我)看着这一切,惊吓得头晕目眩,坐了半天,脸色才恢复过来。先辈们说:浙江潮水的源头,从龛、赭两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两山之外,潮头却更大,为什么呢?40.D41.A42.C43.B44.①结交缘自真性情;②结交的都是“良友”;③待友热情而真诚。【解析】40.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D项,句意为: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胸次,指心里。故选D。4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项,都是介词,可译为“对,在……方面”。B项,连词,前者表示转折,后者表示修饰。C项,前者是介词,“和”的意思;后者是动词,赞同。D项,前者是副词,竟然;后者是人称代词,你的。故选A。4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C项,“度曲”意思是为唱曲的人伴奏,而不是比赛谱曲。故选C。第82页共82页\n43.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项,“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交往”错,原文是“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意思是“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故选B。44.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相关段落,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分析,分点作答。由“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可以概括出云谷结交缘自真性情;结交的都是“良友”;待友热情而真诚。【点睛】文言文阅读方法多种多样,现在介绍常见的比较有效的几种。(1)注释研读法。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简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读普及性的文言读物,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2)猜读法。有些词或句不易理解,而且注释也没有,一时又找不到详释细译的书,这时需要猜测它的意思。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有的书只注释“而或”为“或者”,“长烟一空”未注,读者先要“猜”“长烟”是什么,认定系指“大片烟雾”或“大片云烟”;至于“一空”,不是“布满整个天空”,而是“完全消散”。这种方法即称“猜读”。(3)片段或全篇抄读法。在通读后,为帮助理解和记忆,可边读、边抄、边思、边记,摘段录句或照录全文,这也是许多人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4)注译简析抄读法。这是一种费时较多的读法,看上去比较笨,但实际上极有好处。抄原文;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有时还可对词性和用法,以及句式做一些说明;然后翻译一遍。一小节或一段结束,对主要内容作一小结。如此坚持不懈,搞它二三十篇,必有助于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参考译文:第82页共82页\n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云谷对茶的道理和学问有深刻的领悟,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来,以至应付接待不过来,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他的医术擅长治疗痈疽,更专长于治疗痘疹,但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古书,每次都是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并不沿袭旧方,常能起死回生。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的条条框框。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他生性极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痛恨吸烟喝酒,痛恨别人采摘花朵,特别痛恨别人吐痰擤鼻涕弄脏地面。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技艺,羌笛、胡琴、凤笙、斑管这些乐器,没有不能精妙演奏的,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以前他和李玉成两人一奏一唱配合得很和谐,后来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亲密的朋友只有陆癯庵、金尔和与我三人,除非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的事,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二更天才睡。第二天叫他,没有起来,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我和金尔和听到这消息后十分惊诧,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失神了好久。张岱说:“云谷心胸豁达开朗,所有人情反复无常、势利的事,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所以他一生不懂得写作却有诗意,不懂得绘画却有画意,未走出街市却有山林意。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几个月前有朋友到家座谈,他让仆人拿出贮藏的雪水煮茶,却被妻子大加指责。云谷很生气,整整十天不和她说话。他告诉我弟弟说:‘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我的朋友。’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45.B46.C47.⑴“不是这样的,按常理吊唁应穿素服,您这趟来(安徽)是一件喜庆的事,所以(我)不穿素服而穿红色的官服。”大太监(或:邢隆)(愤怒的)神情稍稍缓和。⑵您不要轻易谈论进入安徽,徽人很不安分,在您近旁一心想要冒犯您的人很多。我替您多预备些精壮的士兵,来保护您的出行。48.解困敢作敢当(或:当仁不让),遇事从容不迫(或:胸有成竹/举重若轻/智勇兼备),应对辩才无碍。【解析】4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第82页共82页\nA项,摘:揭发;摘伏发奸:揭发坏人坏事。解释正确;       B项,赚:骗;而赚珰先至:却骗大太监邢隆先到(当涂)。解释错误;                 C项,更:换上;亦起更绯:也起身换上了红色的官服,解释正确;                         D项,创:中伤;一受创于李三才:先后李三才中伤。解释正确。        故选B。4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中“以赞扬他为官清正”错误,原文为“当涂徽州,得以安堵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意为“当涂、徽州得以平安无事,都是先生戏谑的功劳”,应该是表现他的戏谑有功劳。故选C。47.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句式:(1)俗礼:名词作状语,按照常理;吊:吊唁;服:名词作动词,穿;素:形容词作名词,素服;公此来庆也:判断句,您这趟来(安徽)是一件喜庆的事;绯:形容词作名词,红色的官服;意少解:神情稍稍缓和。(2)轻:轻易;大:很;无状:不安分;干:冒犯;以:表目的,来;行:出行。4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和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了解文言文的大意,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进行筛选,再整合归纳内容要点。本题要求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的言谈举止表现出的特点。第82页共82页\n原文“一邑骚动,先生曰‘无患’”,意为“整个郡县惶恐不安,先生说‘不要担忧’”可见先生遇事从容不迫;“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意为“不是这样的,按常理吊唁应穿素服,您这趟来(安徽)是一件喜庆的事,所以(我)不穿素服而穿红色的官服”可见先生应对自如,不卑不亢;“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意为“一定要奏请中央各部作出决定才能行事”可见先生在解郡县之困方面敢作敢当、当仁不让;“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思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意为“您不要轻易谈论进入安徽,徽人很不安分,在您近旁一心想要冒犯您的人很多。我替您多预备些精壮的士兵,来保护您的出行”和“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意为“他因此在瓜洲观望,骗先生先入这虎穴啊”,都表现先生劝止邢隆的策略、才能方面口齿伶俐、辩才无碍。作答时可以结合以上分析内容进行概括。【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译文: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做县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轻视上级官吏,仕途困顿,三次做官,三次都被罢免。做官五十年间,大半时光在山林居住,纵情于山水,并且在闲暇的时日闭门读书。自庚戌年游览天台、雁荡山后,眼界非凡,于是写下《游唤》。读过此文的人评价他笔锋犀利,气势很盛,眼光独到,文辞尖锐,任意描摹,尽情刻画,文名(因此)勃兴。第82页共82页\n王谑庵先生,聪明冠绝当世,说话灵活巧妙,和别人诙谐逗趣,开口便说,没有丝毫的顾忌畏惧。有人责备先生戏谑,他的门客陆德先慨叹说:“您就不要责备先生戏谑了。先生为官管理政务,揭发坏人坏事,以及评论文章、写诗,无不是用戏谑的方式行事。先前在当涂,凭借着一番话就解决了两郡(当涂、徽州)的危难,这不可说不是先生戏谑的功劳。中书程守训上奏请求开矿,与大太监邢隆一同离开京师,想要先从当涂开采,为难了先生。程守训在瓜洲逗留,却骗大太监邢隆先到(当涂),并且强制地方官员行下官礼。整个郡县惶恐不安,先生说‘不要担忧’。疾行到池黄,身着红色的官服,递上名片,称是邢隆的亲戚。大太监邢隆愤怒地呵斥(先生)身为县官为何不穿素服。先生说:‘不是这样的,按常理吊唁应穿素服,您这趟来(安徽)是一件喜庆的事,所以(我)不穿素服而穿红色的官服。’大太监(或:邢隆)(愤怒的)神情稍稍缓和。又呵斥说:‘你的名帖上为什么说是我的亲戚?’先生说:‘我原本是安阳状元的女婿,与您有亲戚关系。’大太监大笑,也起身换上了红色的官服,拱手行礼,请先生坐上座,设宴畅饮。趁着谈论到横山的机会,先生说:‘横山是高皇帝的陵墓所在地,打柴割草尚且不敢,(冒昧地)问一下能够采矿吗?一定要奏请中央各部作出决定才能行事。’大太监说:‘这般厉害,我竟然进入安徽。’先生轻声说:‘您不要轻易谈论进入安徽,徽人很不安分,在您近旁一心想要冒犯您的人很多。我替您多预备些精壮的士兵,来保护您的出行。’大太监慌张地说:‘我原本不愿意来,都是程守训欺骗了我。’先生说:‘徽人彻骨地痛恨程守训,想撕裂他的肉,把他的骨头喂狗。他因此在瓜洲观望,骗先生先入这虎穴啊。’大太监说:‘您说得对,我立即回京,按照您所说的回报情况。’当涂、徽州得以平安无事,都是先生戏谑的功劳。”先生在癸丑、己未年,两次考核两次降职。先后被李三才、彭瑞吾中伤。人们正虎视眈眈,将对先生落井下石,然而先生对待此事,戏谑取笑,如往常一样,不愿意稍微贬低、折损自己。晚年就改号为谑庵,刻下《悔庵》来记录自己的过错,但逢人仍然无所忌惮地谈笑,戏谑得更加厉害了。49.    (1)惊愕屏息    (2)自杀    (3)遭受    (4)写50.C51.都表现了繁华过后的凄凉,对物是人非豪门权贵没落的深切感慨。52.(1)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2)偶尔想起,写好一篇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又好像遇见了从前的朋友。53.(1)商亡后,遗民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靠采薇充饥,最后竟然饿死。作者以此烘托自己当前贫困生活的异常艰辛。(2)黍熟黄粱出自唐沈既济的《枕中记》,写小米饭未熟,卢生黄粱梦已醒。车旅蚁穴出自唐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梦入大槐安国,享尽荣华富贵结果车从蚂蚁穴回来,南柯一梦也醒了。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过去的繁华生活,如同梦幻般一去不复返了。【解析】49.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句子的翻译是:(1)愕然屏息,不敢与我接触。(2)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3)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4)遥想往事,想到就写下它。据此解释即可。5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本题中,例句中的“尚”,还。第82页共82页\nA项,尚,崇尚;B项,尚,高出;C项,尚,还;D项,尚,尚且。故选C。51.本题考查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本题考查两篇文章主旨的相似点。解答时,首先分析两篇文章的主旨,然后再分析相同之处。分析本文第2段“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和第三段“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可知,表现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深切感慨。再分析《乌衣巷》一诗,表达了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5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得分点有:(1)因,因而;过眼皆空,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2)拈一则,写好一篇来看;游,游览;旧径,以前到过的地方。5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具体考查运用典故的分析能力。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用典的作用主要有:(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解答本题,首先结合注释指出所用典故的内容,然后结合原文分析运用典故的作用。“首阳二老,直头饿死”意思是,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竟自是饿死的。此典故为了表现自己“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的窘状。“黍熟黄梁,车旅蚁穴”意思是,黍米饭熟黄粱梦断,车过蚁穴南柯梦醒。两个典故为了表现自己“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据此表述即可。【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第82页共82页\n“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参考译文:陶庵国破家亡,没有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令人惊异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毒药猛兽,惊惶得几乎窒息,不敢与我接近。我写了悼念自己的诗,屡次想自杀,因《石匮书》未完成,还苟活在人间。然而瓮中的米屡次用尽,不能生火做饭,才知道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竟自是饿死的,(说他们)不吃周朝的粮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饥饿以后,喜欢写点文章。就想到以前生长在王、谢一样的高贵人家,很是享受了一番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清明纯静的心境刚刚恢复,于是回想我的一生,繁华奢靡,转眼之间都成乌有,五十年来,全都成为一场梦。现在正当黍米饭熟黄粱梦断,车过蚁穴南柯梦醒,这种日子该作怎样的忍受。遥想往事,想到就写下它,拿到佛前,一桩桩地忏悔。不以年月为序,与年谱相异;不分门别类,与《志林》有别。偶尔拿出一则,好像重游先前的小路,如同遇见过去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自己反而因此高兴,真可说是痴人面前不能说梦了。54.    高    不久    举    等待等候55.C56.B57.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58.(1)西湖的七月十五日晚上,一点也没有值得看的景物,只能看看七月十五日来游湖的人。(2)轿夫呼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来吓唬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批一批地簇拥着离开了。第82页共82页\n【解析】5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有语境意识,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解释词的语境意(1)“峨”,高,此句翻译,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2)“旋”,不久,此句大意,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3)“擎”,举,此句大意,轿夫高举火把;(4)“俟”,等待、等候,此句大意,在岸上列队等候。55.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此题要选出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①以,按照;②以,连词,来;B项,①其,他们,②其,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C项,①而,表修饰关系,②而,表修饰;D项,①之,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②,之,句中助词,的。故选C。56.此题是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和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此题B项“更是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的写照”表述有误,一则作者生活在晚明清初,入清以后,写这样一篇追忆明末杭州风习的小品,勾勒一幅人情世态,是怀有世态炎凉,是怀有国破家亡的感伤;二则亦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于市俗的散淡之情。故选B。57.此题是对文言断句的考查,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可先参照陈述对象“月”“山”“湖”“匿影树下者”“吾辈”等名词,它们往往是主语的标志;此外,考生可关注动词,如“出”“亦出”“往”“拉”等动词,它们往往可以作谓语。然后从整体把握,合理断句。第82页共82页\n58.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1)得分点:“七月半”,七月十五,“一”,一点儿,“可”,值得,止,通“只”;(2)得分点:“怖以关门”,状语后置和省略句的句式特点要体现出来,还原“以关门怖(之)”,“怖”,使动用法,使之怖;“如”,像;此外,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译时要体现出来;“去”,离开。【点睛】参考译文:西湖的七月半,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跟著名歌妓、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萧管伴和着歌声齐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第82页共82页\n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59.B60.A61.D62.一个希望是梦,一个担心是梦,虽然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作者希望像西陵脚夫,眼前的困境不过(国破家亡)是大梦一场,又希望如寒士,以前的盛况不是梦。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表现了作者国破家亡后复杂的心态。63.“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作者将自己盛衰荣辱的前尘往事,视作人生大梦一场;“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又指魂牵梦绕的矿国旧事;“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还指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解析】5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找到句子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句意,把握语气,然后选择本空所需要的虚词。结合“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分析,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此处需要表示转折关系的虚词,用“然”。故选B。60.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始”,才;“首阳二老”,指伯夷、叔齐,传说他们因反对周武王伐纣,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因而饿死;“直头”,竟自,一直;“妆点”,粉饰。B项,“因为不吃周粟,还是成为后人夸赞的话”错误。C项,“当初”“只是”“粉饰后人”错误。第82页共82页\nD项,“当初”“只是”“因为不吃周粟,还是成为后人夸赞的话”错误。句意:我这才懂得伯夷、叔齐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故选A。6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仔细审清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提示,联系文本分析人物心情。结合“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分析,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然后结合前面内容“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一一忏悔”“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等分析,以“鸡鸣枕上,夜气方回”为转折,推出了对“往事”的“遥思”,心旌飘摇,不能自持,颓伤中夹清新之气,决绝中带眷恋之情,忽喃喃自语,忽捶胸诘问,终于恍惚痴迷地将“说梦”的主题点破。应该是“喜而实悲”。故选D。62.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分析第③段中写两个‘痴人’旧事与作者的联系”,需要分析概括两个“痴人”的事件特点,然后联系作者的个人经历等分析关系。结合“昔有西陵脚夫”“一寒士乡试中试”“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分析,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是一样的。结合“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分析,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如今“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甚至连故旧见了,也视为“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这不能不令他回首往事,顿生“隔世”之感,愤激得几乎要自杀。用“梦忆”“梦寻”来追念乡土和故国。又希望如寒士,以前的盛况不是梦。以议论和剖白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寻梦而又惧梦的矛盾心态和复杂意绪。63.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根据文意,概指‘梦’的丰富含义”,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正由于张岱用日常生活琐事作经纬,编织他的故国之梦,所以,这种梦细丝密缕,光彩迷离,很难经受动荡时事的凄风苦雨。此种写作困厄与辛酸直接体现在本序之中,他叹息:“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他长啸:“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很明显,张岱是用泪眼来观梦、察梦、寻梦的。透过他追忆的昔日繁华和诸多意趣,可以体察到的是一种无可如何、挥之不去的沉郁的哀愁。第三节以“鸡鸣枕上,夜气方回”为转折,推出了对“往事”的“遥思”,心旌飘摇,不能自持,颓伤中夹清新之气,决绝中带眷恋之情,忽喃喃自语,忽捶胸诘问,终于恍惚痴迷地将“说梦”的主题点破。第82页共82页\n“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大梦将寤”,这里指人的一生将尽。佛家常称人生一世为大梦一场。“雕虫”,雕琢虫书,比喻小技巧。这里指写作。【点睛】参考译文: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64.达官贵人     名妓闲僧   文人雅士65.好名66.这句话多用整句,从不同角度突出二鼓以前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情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美。67.写文人雅士在众人散尽后享受西湖月夜的清雅情趣。68.(1)七月半,本为看月之时,作者却看人,作者对附庸风雅之人不著一字评价,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中褒贬之意自然流露。(2)“吾辈”之文雅之士观月不哗众取宠,不做附庸风雅之态,在众人散尽时,于月光之下饮酒赋诗,浅唱高歌,月自在心中,尽享清雅情趣,这是真性情的流露。(3)在庸俗和高雅,喧哗与清寂的对比中自然表现了作者的清高之姿,也寄予了他的家国之痛。(张岱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表现他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第82页共82页\n【解析】64.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本题要求“第①段中作者写了五类看月之人,根据文意,请将下列空白处填写完整”,由“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可以看出,第一类人是达官贵人;由“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可以看出,第三类人是名妓闲僧;由“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可以看出,第五类人是文人雅士。65.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本题要求用原文词语回答,“杭州人游湖一般是‘巳出酉归,避月如仇’,而在七月半却‘逐队争出’,这表明他们“”的心态”,结合问题,从文章的第二段可以看出,“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即他们的心态是“好名”。66.本题考查鉴赏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本题要求“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由“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可以看出,画线句子多用整句,富有节奏美。描绘“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突出了二鼓以前人声鼎沸的情状。67.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本题要求“请概括第③段的内容”,由“吾辈始舣舟近岸……呼客纵饮。……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可以概括出,第③段写文人雅士享受西湖月夜的雅趣和惬意。68.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的能力。本题要求“周作人在给《陶庵梦忆》时说:‘他(张岱)的洒脱的文章大抵出于性情的流露……’,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考生要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想,结合对原文分析,得出本文的艺术风格。由“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可以看出,在七月半作者却不看月只看人,表现了作者洒脱的个性,同时幽默风趣的讽刺了附庸风雅之人;由“吾辈始舣舟近岸……呼客纵饮。……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可以看出,“吾辈”在众人散尽时,尽享雅趣和惬意是真性情的流露;而在众人“是夕好名,逐队争出……”的喧哗和作者清高之姿的对比中,表现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是他真性情的流露。第82页共82页\n【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①西湖的七月半,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跟著名歌妓、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萧管伴和着歌声齐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②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③第82页共82页\n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69.A70.讽刺杭州人完全不会赏月。71.急不可待;人声鼎沸;摩肩接踵72.放诞孤傲:吾辈始般舟近岸,呼客纵饮   风雅不俗:吾辈纵舟雕,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性。【解析】69.本题考查对文本的鉴赏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B项,“让人不觉褒贬”错误。是带有一定的褒贬性的。张岱认为只有最后一种是纯粹看月的。C项,“‘名妓闲僧’看月之态优雅有风致,毫无矫揉造作”错误。原文“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句意为“自己赏月同时希望别人观赏他赏月情状的一类人”,由此可知矫揉造作,希望被被人看到他赏月的情状。D项,“属于最后一类”错误。文中没有说明自己是哪一类,仅仅是对游客赏月进行了分类。故选A。70.本题考查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了解关键字词含义,然后放入文章进行赏读。“避月如仇”原文:杭州人游西湖,巳时出城,酉时返回,躲避月亮好像(躲避)仇人似的。这句话是来嘲讽他们不会赏月。7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了解句子的含义。原文含义:(游人)一进到船里,(便)催促船夫赶快驶向断桥,(为了)赶上盛大的集会。可看出他们出急不可待。因为(这个)缘故,在二更之前,众人的吵嚷声,器乐的合奏声,(是那样的喧闹嘈杂,)好像水在沸腾,如有巨物震撼,又好像有人在梦中惊叫和说梦话一般,还好像聋子大声说话和哑巴张口乱叫似的。可看出“人声鼎沸”无论大船、小船,一齐凑到岸边,(人们)根本看不到美丽的景致,只是看见竹篙击着竹篙,船触着船,肩头擦着肩头,脸看着脸罢了。可看出摩肩接踵。72.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审题,体现性格的语句,结合句意分析。放诞孤傲,“吾辈始般舟近岸,呼客纵饮”句意为“我们这些人这才将船向岸边靠拢   招呼(同游)客人纵情畅饮”;第82页共82页\n风雅不俗:“吾辈纵舟雕,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性”,意思是我们这些人任船在湖面飘流,在十里的荷花丛里酣睡,花的香气扑人,连做梦都感到清香,真是畅快舒服极了。荷花在古诗文中象征高雅高洁,谁在荷花中体现出风雅。【点睛】[参考译文]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用(分成)五种类型(的办法来)观看他们。第一类,(乘坐)有楼台装饰的游船,船上有乐器吹弹,戴着高冠,摆着盛大的酒席,灯光中歌妓表演,仆役侍候,歌声与灯光交错,迷人耳目,(这是)名义上是为了赏月而来但实际上并没有看见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二类,也有坐在船上的,也有坐在楼上的,(有)名门的美女,大家的小姐,带领着美貌的男孩,笑声叫声相杂,环坐在楼船的平台上,看看左边又望望右边,(这是)人虽在月亮下面却实际上不看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三类,也有船,也有音乐歌声,名妓助欢,闲僧佐谈,慢慢地喝酒,轻轻地歌唱,萧管低吹,琴瑟轻弹,乐器伴和着歌声,也在月亮下面,(这是)自己赏月同时希望别人观赏他赏月情状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四类,不乘船也不坐车,不穿长衫也不戴头巾,酒足饭饱(之后),叫上三五个人,挤进人群里,(去)昭庆寺、(过)断桥,大叫大嚷(声音)杂乱,假装酒醉,唱歌没有腔调,月亮也看,赏月的人也看,不赏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这是)什么也没看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五类,乘着带有细薄帷幔的小船,(船上)有干净的茶几和温暖的茶炉,一小锅茶不久就煮好了,(用)雅洁精致的瓷茶杯静静地传递,好友美人,对着明月坐在一起,有的藏身于树下,有的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入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82页共82页\n杭州人游西湖,巳时出城,酉时返回,躲避月亮好像(躲避)仇人似的。(他们)这天晚上(只是)热衷于名声,(才)跟随(出游的)队伍争着出游,慰劳守门的军士不少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岸上等候。(游人)一进到船里,(便)催促船夫赶快驶向断桥,(为了)赶上盛大的集会。因为(这个)缘故,在二更之前,众人的吵嚷声,器乐的合奏声,(是那样的喧闹嘈杂,)好像水在沸腾,如有巨物震撼,又好像有人在梦中惊叫和说梦话一般,还好像聋子大声说话和哑巴张口乱叫似的。无论大船、小船,一齐凑到岸边,(人们)根本看不到美丽的景致,只是看见竹篙击着竹篙,船触着船,肩头擦着肩头,脸看着脸罢了。没多久(人们的)游兴(就)没有了,官府的(官员们)酒罢席散,由差役们在前面吆喝开道,(接连)离去。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在岸上的游人也跟随着队伍,(为的是)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到城中,(西湖这里)游人逐渐减少,不多时全都走光了。我们这些人这才将船向岸边靠拢,断桥的石阶开始变凉,(我们)在它的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同游)客人纵情畅饮。这时,天上的明月,好像刚磨出的镜面;远处的青山好像重新梳妆打扮过一般;眼前的湖面,好像刚洗过脸似的又恢复了平静光洁,刚才慢慢地喝酒、轻声歌唱的游人(从船中)出来了,藏身于树下的游人也出来了,我们这些人过去跟他们互相招呼问答,拉过来跟(他们)一同闲坐。高雅的朋友来了,著名的歌妓到了,酒杯和棋子安置好了,乐器伴和着歌声开始了。天上的月色(变得更加)幽凉,东方将要(露出)白光(天快亮了),客人才分散离去。我们这些人任船在湖面飘流,在十里的荷花丛里酣睡,花的香气扑人,连做梦都感到清香,真是畅快舒服极了。73.避居山中,经常断炊74.连用七个排比句,节奏短促,一气呵成;今昔生活的对比,使作者对盛衰荣辱巨大反差顿生因果轮回的惋叹75.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76.B77.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通过写作来追忆往昔,慰藉自己;还想着要把文章流传后世【解析】7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从第①段可看出张岱‘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然后到第一段中找出能体现国破家亡后张岱生活状况的句子,理解其意思并进行概括。如“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意思是“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一个特点“避居山中”如“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意思是“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二个特点“经常断炊”。第82页共82页\n7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写作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第②段写作特色及其作用”,然后浏览第二段内容,分析句式特点、修辞特点、用语特点等,分析其效果和作用。从修辞角度来看,“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这几句语气一致,结构一致,语义相关,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内容手法角度来看,“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意思是“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今昔生活形成对比,由此产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的感叹。7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第④段写‘脚夫’、‘寒士’的用意”,然后到第四段中找到写“脚夫”“寒士”的内容,再分析这些内容与文本主要内容之间的关联。“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意思是“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意思是“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这二人虽然一个是“惟恐其非梦”,另一个则是“惟恐其是梦”,二人的愿望不同,但“为痴人则一也”,即作为痴人的本质是一样的;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再看第五段“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意思是“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写作,这又是在说梦话了”,由此可知,作者在痴人这一点上与上面两人是一样的,故借这两人其实是来写自己。7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次”,以……为次序;“异”,与……不同(相异);“别”,与……相差别。AC两项,将“次”翻译错误;CD两项,将“别”翻译错误。第82页共82页\n故选B。7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以及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联系全文,说说张岱的‘痴’表现在哪里”,然后到文中圈出张岱“痴”的表现,并分点进行概括。如第三段“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意思是“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作者把五十年来的盛衰看成一场大梦,这是“痴”的表现;如第五段“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意思是“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这是借助典故表明自己想要借助写作追忆往昔,并想要将文章流传后世,这些也是“痴”的表现。【点睛】参考译文: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饥饿之余,想要借助作品表达。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第82页共82页\n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写作,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一点名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78.B79.避居山中,经常断炊。80.连用七个排比句,节奏短促,一气呵成;今昔生活的对比,使作者对盛衰荣辱巨大反差顿生因果轮回的惋叹。81.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82.B83.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通过写作来追忆往昔,慰藉自己;还想着要把文章流传后世。【解析】78.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古代文体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积累,答题时应即时调动头脑中知识。本题中,考查关于“序”的知识。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B.项,《送孟东野序》是赠序。故选B。79.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题目要求“从第①段可看出张岱‘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是”,考生要在理解原文相关语句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要求用自己的话总结,由原文“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可知:避居山中,经常断炊。第82页共82页\n80.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重点段落的写作特色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第②段写作特色及其作用”,然后在理解原文相关语句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文章第二段“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②;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从修辞上看,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的修辞,从作用上看,突出了盛衰荣辱巨大反差后,作者顿生因果轮回的惋叹。8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重点内容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审清题目要求“第④段写“脚夫”、“寒士”的用意是”,然后在理解原文相关语句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原文有“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意思为: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可见,二人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8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画线句子“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的意思应为: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其中,“次”,按照;“异”,与……相异;“别”,与……相别。故选B。83.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题目要求“联系全文,说说张岱的‘痴’表现在哪里”,考生要在理解原文相关语句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可见: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由“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可归纳出:通过写作来追忆往昔,慰藉自己;由“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可概括出:还想着要把文章流传后世。【点睛】参考译文: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第82页共82页\n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一点名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84.    全、都    指责85.C86.A87.B88.别人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的条条框框,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被当时其他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云谷看病。89.这一段景物描写写的是药店的园景陈设,风雅精美,如诗如画,描写了医者鲁云谷居所之雅致。衬托出他高雅超逸,不同流俗的形象。为文章渲染了清高脱俗的氛围,引出后文云谷种超凡脱俗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云谷的欣赏之情。第82页共82页\n90.我认为并不多余,反而有别开生面之奇效。这一段记叙在全文结尾补充了云谷用珍藏的雪水烹茶款待朋友,不惜疏远妻子的事迹。通过这个典型事例,鲜活的表现出云谷重友情轻私利,以朋友为性命的侠义情怀。以此情节结尾,意味深长,使云谷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也寄托了作者作为云谷挚友的感念与哀思。【解析】8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意思是“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举”是副词,意思是“全、都”;“而大为室人所谪”意思是“却被妻子大加指责”,“谪”是动词,意思是“指责”。8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负米颠之癖”意思是“具有米芾一样的癖好”,“负”是动词,意思是“具有”。故选C。8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剧谈谑笑”意思是“畅谈说笑”,“剧”修饰“谈”,形容交谈的状态,意思是“畅快”。故选A。87.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以”相当于“于”,意思是“在”,是介词,宾语是“今年庾戌三月之晦”,即“在今年庾戌年的三月的最后一天”,介宾短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与癯庵饮谢纬止家”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省略介词“于”,应为“与癯庵(于)谢纬止家饮”,“谢纬止家”是后置状语,故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第82页共82页\n8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终”,始终;“不尊不信”,不尊医术,不信医术;“逆”,反常;“谢绝”,拒绝;“医之所谢绝者”是被动句,即被拒绝。8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第(1)段画曲线句的景物描写的作用”,然后理解画曲线句的意思,再回顾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是什么,最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环境特点、背景,衬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突出中心主旨,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作为人物传记,景物描写必然是为突出人物形象服务的。“肆后精舍半间,虚窗晶沁,绿树浓阴,时花稠杂。窗下短墙,列盆池小景,木石点缀,笔笔皆云林、大痴墙外草木奇葩,绣错如锦”是说店铺后有半间精美的馆舍,并对馆舍的环境进行了描写,如晶沁的虚窗、浓荫的绿树、稠杂的时花等,环境优美,如诗如画,非常雅致,这是医者鲁云谷的住所,而居住环境则对人物形象起到衬托的作用,突出鲁云谷形象的高雅超俗,这是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从结构来看,引出下文所叙述的超凡脱俗的事迹;从景物描写本身的作用来看,可以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9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以及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第(4)段画曲线的情节对于塑造鲁云谷的形象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然后概括第(4)段画曲线的内容,再分析这一内容与鲁云谷形象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明确是否多余。情节对于人物的作用一般是补充说明,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文中来看,“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这段文字是说云谷用珍藏的雪水烹茶款待朋友,不惜疏远妻子,“某以朋友为性命”充分表现出人物重友情轻私利,以朋友为性命的侠义情怀,从另一个方面展现了人物的特点,让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所以并非多余。【点睛】参考译文:第82页共82页\n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药铺的后面是半间精致的馆舍,窗户明亮,树木浓荫蔽地,时令鲜花稠密杂错。窗下有矮墙,排列着盆景,木石点缀其间,处处都是各类草木奇花,如锦绣交错。云谷对茶的道理和学问有深刻的领悟,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来,以至应付接待不过来。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他的医术擅长治疗痈疽,更专长于治疗痘疹。但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古书,每次都是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并不沿袭旧方,医术高明。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的条条框框,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他生性极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痛恨吸烟喝酒,痛恨别人采摘花朵;特别痛恨别人吐痰擤鼻涕弄脏地面。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技艺,羌笛、胡琴、凤笙、斑管这些乐器,没有不能精妙演奏的。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以前他和李玉成两人一奏一唱配合得很和谐,后来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亲密的朋友只有陆癯庵、金尔和与我三人,除非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的事,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二更天才睡。第二天叫他,没有起来,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我和尔和听到这消息后十分惊诧,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失神了好久。所谓生死大事,这般迅速,真像梦幻一般,令人悲痛悼惜不能停止。回来坐在书房里,回忆云谷的生平,于是为他写了这篇传记。张岱说:云谷心胸豁达开朗,所有人情反复无常、势利的事,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所以他一生不懂得写作,却有诗意;不懂得绘画,却有画意;未走出街市,却有山林意。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几个月前有朋友到家座谈,他让仆人拿出贮藏的雪水煮茶,却被妻子大加指责,云谷很生气,整整十天不和她说话。他告诉我弟弟说:“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我的朋友。”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91.D92.A93.(1)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或:他也很少出见)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2)他以前同年中进士的朋友,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生病推辞。(3)死后可以坦然地见旧主,不辱没先人,像余若水的做法已经足够了。94.原因:捍卫自己的节操;哀吊国家的灭亡;痛心兄长的去世;表明对旧主的忠心【解析】9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常见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做此类题目,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D项“诸长吏皆重违其意”大意理解是“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可见“重”的正确理解是“慎重,不轻易”。选项理解为“敬重”,按照代入法进行检测,与“违其意”不搭配。故选D。第82页共82页\n9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认真审读选项内容,找到与原文的关联的表述区域,结合上下文语境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A选项后半部分表述不当。“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对“从此”的理解是辨析正误的关键点。选项认为“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是“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之时的事情,在时间上有错位。联系原文“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看,“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是在清兵渡江邦国灭亡、兄长余煌投水死后。故选A。9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关键字理解:(1)“多”,敬重。“因”,于是,就。“问”,慰问。“罕见”,古今异义,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或”,有的,有的人。“去”,离开。(2)“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在此可解为同年中进士的。“恃”依仗。交谊,“殷勤”,情意深厚,热情周到。可保留不译。“造”,前往,到,引申为造访、拜访。(3)“下”,到下面,联系语境可知,此处指“死后”。“若”,像。94.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看清要求,根据问题指向,找到相关段落,认真分析。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先找到他离开城市归隐前的内容。从第一段来看,答案和“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有关。“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是捍卫自己的节操;“悼邦国之灭亡”,这是哀吊国家的灭亡;“痛哲兄之先萎”,这是痛心兄长的去世。从最后一段来看,他的这一举动也表明对旧主的忠心,因忠心而“誓不再渡”,也是“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原因。参考译文:余若水先生,名增远,是明朝崇祯癸未年的进士。他的兄长余武贞先生,名煌,是天启乙丑年廷试的第一名,担任翰林院修撰。余若水初出做官,便得到淮安宝应知县一职。当时,东平伯刘泽清率兵驻守淮安,强令知县向他行属下之礼。若水不服从,到任刚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走到东桥跳江自杀。余若水悲伤国家灭亡,痛惜兄长过早地死去,望着江水放声哭泣,立下重誓不再北渡,从此就不在城市中现身。第82页共82页\n余若水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家中非常贫困,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蔽雨,鸟鼠不时出入。他在房子旁边租了二亩田地,亲自带领家人耕种来养家,经常到断粮的地步,妻子儿女安然自乐,没有怨恨的神色。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或:他也很少出见)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绍兴守道沈静澜,他以前同年中进士的朋友,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生病推辞。沈静澜就假托探病径直入内,进了门就看到余若水躺在一张胡床上,胡床破烂不堪,床边有一张无腿的小桌,桌子四角用破瓦支撑着。听到朋友进来,想起身跳墙逃走。沈静澜已经预先考虑到这点,就邀请同年中进士的四五个人和他一起去的。看见余若水从床上起身要逃走,他们就一齐上前拦住他,对他说:“若水!人生在世应该有朋友和亲戚,你为什么如此(决绝地)逃避呢?”若水说:“我并非隐居避世而自命清高的人,只是自己觉得福分浅薄,不能与世人融洽相处,姑且一个人按照自身的方式安然生活,长久地做一个农夫到死,就很满足了。现在你们如此显耀地来拜访我,还要盛礼款待我,这会让别人认为我避名是为了求取名望,不是我的愿望。”朋友们都席地而坐,他尘灰满面地坐在墙角,朋友们环视屋内,屋内有一个甑放在土台上,饭还没有蒸熟;衣架上散乱地放着破旧的衣裙,其它的便什么也没有了。朋友们带着酒和器具,拿出来倒上酒,他勉强喝了两杯,硬劝他喝,他也不再举杯。朋友们谈及当世之事,他低着头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一样。即使偶尔有问答,也只是谈论天气罢了。傍晚,辞别朋友退下。第二天,朋友们准备了钱和米送给他,他再三谢绝。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他不进城市有三十六年。庚戌这年,没有生病而死去。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下葬。按照他的遗愿埋葬在他生前隐居的丁斗垄。张岱说:为人之臣称托身于旧主,却丧失操守改变自己的志向,这不是忠。激愤而死,来表明自己的气节。用道义来捍卫自己的志节,用智慧来保全自己,托身于人迹罕至的乡间,死后可以坦然地见旧主,不辱没先人,像余若水的做法已经足够了。然而他的节操被人难以比得上的地方,在于兄长余煌死在了止水,弟弟余若水不再渡河。余若水一心隐居于乡间,空怀抱负终了一生,唉,他真是做了一件难事啊!【点睛】做文言文翻译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95.A96.B97.D98.(1)有的为逃避喧闹而(躲到)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82页共82页\n(2)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来吓唬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解析】95.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辨析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运用字音字形推断法、语境代入法、语法分析法、对称推断法、联想推断法等方法来推断。A项中,“优:优良”错误,“优”应该是“优伶,戏曲演员”的意思。故选A项。9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B项“酉时,指下午2点至4点”错误,酉时,指下午5点至7点。故选B项。97.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作答本题,需根据句中的名词,如(“韵友”“名妓”“杯箸”“竹肉”等)、动词(如“来”“至”“安”“发”等)形成并列结构的主谓短语“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排除AC两项,根据并列句式“客方散去/吾辈纵舟”两句主语分别为“客方”“吾辈”来排除B项,故选D项。98.试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得分点有:(1)“或”:有的(人);“逃嚣里湖”:为逃避喧闹而(躲到)里湖;“而”连词,表示转折,“但是”;“作意”:故意,作出某种姿态;“之”:代词,指这一类人;(2)关键词:“怖”:吓唬;“列星”:排列的星星;“一一”:一伙一伙地;“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怖以关门”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要译出来,即“用城门即将关闭来吓唬他们”。第82页共82页\n【点睛】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按照五种类型来观看他们。第一类,(乘坐)有楼台装饰的游船,船上有乐器吹弹,游人戴着高冠,船上摆着盛大的酒席,灯光中歌伎(表演),婢仆(侍候),歌声与灯光交错,迷人耳目,(这是)名义上为了赏月而来,但实际上并没有看见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二类,也有坐在船上的,也有坐在楼上的,(有)有名的美女,大家的小姐,带领着美貌的家僮,笑声叫声相杂,环坐在楼船的平台上,看看左边又望望右边,(这是)人虽在月亮下面却实际上不看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三类,也有船,也有音乐歌声,著名歌伎助欢,清闲僧人佐谈,慢慢地喝酒,轻轻地歌唱,箫管低吹,琴瑟轻弹,乐器伴和着歌声,也在月亮下面,(这是自己)也赏月,同时希望别人观赏他赏月情状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四类,不乘船也不坐车,不穿长衫也不戴头巾,酒足饭饱(之后),叫上三五个人,挤进人群里,在昭庆寺、断桥一带,大叫大嚷,声音杂乱,假装酒醉,唱歌没有腔调,月亮也看,赏月的人也看,不赏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这是)什么也没看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五类,乘着带有细薄帷幔的小船,(船上)有干净的茶几和温暖的茶炉,一小锅茶不久就煮好了,雅洁精致的瓷茶杯静静地传递,好友美人,对着明月坐在一起,有的藏身于树下,有的为逃避喧闹而(躲到)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82页共82页\n杭州人游西湖,巳时出城,酉时返回,躲避月亮好像(躲避)仇人似的。(他们)这天晚上(只是)热衷于名声,(才)跟随(出游的)队伍争着出游,赏给守门的军士不少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岸上等候。(游人)一进到船里,(便)催促船夫赶快驶向断桥,(为了)赶上盛大的集会。因为(这个)缘故,在二更之前,众人的吵嚷声,器乐的合奏声,好像水在沸腾,如有巨物在震荡,又好像有人在梦中惊叫和说梦话一般,还好像聋子大声说话和哑巴张口乱叫似的,无论大船、小船,一齐凑到岸边,(人们)根本看不到美丽的景致,只是看见竹篙击着竹篙,船触着船,肩膀擦着肩膀,脸对着脸罢了。没多久(人们的)游兴(就)没有了,官府的(官员们)酒罢席散,由差役们在前面吆喝开道,(接连)离去。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来吓唬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在岸上的游人也跟随着队伍,(为的是)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到城中,(西湖这里)游人逐渐减少,不多时全都走光了。我们这些人这才将船向岸边靠拢。断桥的石阶开始变凉,(我们)在它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同游)客人纵情畅饮。这时,天上的明月好像刚磨出的镜面,远处的青山好像重新梳妆打扮过一般,眼前的湖面,好像刚洗过脸似的又恢复了平静光洁。刚才慢慢地喝酒、轻声歌唱的游人(从船中)出来了,藏身于树下的游人也出来了。我们这些人过去跟他们互相打招呼,拉(他们)过来一同闲坐。高雅的朋友来了,著名的歌伎到了,酒杯和筷子安置好了,歌乐齐发。月色(变得更加)苍茫凄凉,东方将要露出白光,客人才分散离去。我们这些人任船在湖面漂流,在十里的荷花丛里酣睡,花的香气扑人,连做梦都感到清香,真是畅快舒服极了。第82页共8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9-21 00:41:02 页数:82
价格:¥11.88 大小:134.70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