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22年高考历史必刷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各诸侯国的统治区域有国与野之别,其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遇有“国危”“国迁”和“立君”等重大事项,国君会征询国人的意见;野人是被征服地区传统居民,其原有的社会组织得到保留但身份不同于奴隶。材料反映出西周各诸侯国A.带有集体统治和部族色彩B.未真正实施宗法制分封制C.使西周政权趋于松散状态D.民本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国君会征询国人的意见;”可得出体现了集体色彩,根据“野人是被征服地区传统居民,其原有的社会组织得到保留但身份不同于奴隶”可得出体现了部族色彩,A项正确;当时实行分封制,排除B项;西周初期国家并不松散,排除C项;民本并不是主流,排除D项。故选A项。2.如表为汉代史书中有关朝廷处理侯王借贷问题的部分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汉代记述出处汉文帝前元四年,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史记·高祖功臣者年表》汉武帝元鼎元年,旁光侯刘殷“坐货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汉书·王子候表》汉咸帝建始四年,陵乡侯刘诉“坐……—货谷息过律免”《汉书·王子侯表》A.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B.经济手段是解决侯国问题的主要方式C.政府重视规范社会上借贷行为D.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缓解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史书中记载了朝廷严肃处理侯王借贷不偿还问题,甚至剥夺候王爵位,体现了政府重视规范社会上借贷行为,C项正确;不能通过朝廷严肃处理侯王借贷不偿还问题,就推断出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排除A项;汉武帝用盐铁官营等经济手段是解决侯国问题的主要方式,B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如图反映的是盛唐时期常见的女性发髻样式。据此可知,当时A.妆发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B.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C.女妆摆脱了男性审美束缚D.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盛唐时期,具有少数民族特征的发髻传人中原之后,深受妇女喜爱,如“回鹘髻”“乌蛮髻”,可见盛唐时期,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等级制度”,且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判断当时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得知女妆摆脱了男性审美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4.宋代饮食行业中的劳务雇佣现象日益普遍,除酒楼店肆之外,中产之家的宴饮活动雇佣厨师、杂役也十分常见,市镇居民饮食生活所涉及的劳务雇佣同样十分盛行,市镇饮食行业中出现了较为专业的服务分类。材料说明宋代A.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社会人口流动性强C.社会分工格局被打破D.市民注重生活享受【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宋代饮食行业中劳务雇佣现象的发展和繁荣。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宋代饮食业的发展,饮食行业中的劳务雇佣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劳动力和货币的交换关系,是社会人口流动性强的体现,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了饮食行业,不能体现“社会分工”,排除C项;“市民注重生活享受”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5.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认为,“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可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由此可知,他主张A.合理引导来华外商的行为B.支持和发展私人海外贸易C.设官方机构管理对外贸易D.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可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可得出材料强调开海有利于沿海居民的生活,而海禁则会让民众违法走私,因此他主张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商,排除A项;他并不是主张支持,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天津条约》取得的公使驻京权利,陆续派遣公使驻华,并在华开设公使馆和领事馆。而清政府直到70年代才开始派遣赴外使臣。1875年出使英国的钦差大臣郭嵩焘后转为长驻英国,成为晚清第一位驻外公使。这说明晚清这一时期A.外交仍受传统观念影响B.近代外交迈出艰难第一步C.民族国家意识逐步增强D.外交条约制约了中外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天津条约》取得的公使驻京权利,陆续派遣公使驻华,并在华开设公使馆和领事馆。而清政府直到70年代才开始派遣赴外使臣。”可知晚清的外交观念比较落后、保守,仍然受到传统观念影响,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艰难,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族国家意识逐步增强,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外交条约制约了中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所示为某位学者的观点。他试图集中说明维新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维新派第一,康有为的本意是借助孔子的力量推行维新变法,然而,儒学在当时为士大夫们安身立命的学问,康有为这种废古倡今(借今文经学反对古文经学)的说法,大大引起了士大夫阶层的恐慌,这又使维新派丧失了很多力量第二,《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本书未经严密考证,内容牵强附会,难以获得当时民众的广泛认同第三,当时占据主流的儒学,实际.上是僵化了的理学思想,其中含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是统治者用来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A.改革操之过急B.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C.宣传动员不力D.缺乏完整的组织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康有为这种废古倡今(借今文经学反对古文经学)的说法大大引起了士大夫阶层的恐慌,这又使维新派丧失了很多力量”“内容牵强附会,难以获得当时民众的广泛认同”“当时占据主流的儒学,实际上是僵化了的理学思想,其中含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是统治者用来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可分析出这一时期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操之过急,排除A项;宣传动员不力体现不出表格中的第三点,排除C项;材料提到的是思想理论,无法体现组织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8.1938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春耕动员,要求“大量开荒,保证不荒芜一垧”。为保证这一政策顺利实施,建设厅派人到各地进行督导春耕工作,帮助制定春耕竞赛条规。这一举措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为抗战提供一定物资保障C.改变了党员的工作作风D.推广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介绍了1938年中共在边区开展的春耕动员,这一运动通过垦荒和劳动竞赛,增加了边区粮食和其他物质的自给能力,配合了中共持久战策略,为抗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保障,B项正确;1938年国共两党以合作为主,国民党并未对边区实施经济封锁,排除A项;走群众路线一直是党的基本作风,春耕运动的开展并未改变党员的工作作风,排除C项;排除这里的春耕动员主要是鼓励垦荒以扩大耕种面积,并不等同于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9.《论联合政府》宣教活动使工人、农民、士绅、地主、商人等各阶级人民都能够在《论联合政府》中找到与自身利益相符合的政策,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把“建立联合政府”等政治话语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言说方式,是对中共一整套新的政策体系、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的接受与认可。此现象A.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统一了各阶级人民思想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解放区宣传1945年出版《论联合政府》对整合各阶级力量实现共舆论引导风评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重要的作用,A项正确;“各阶级”绝对化了,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就已经正式建立,排除C项;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D项。故选A项。10.1949~1952年间,新中国的电影放映队虽有较快发展,但尚未实现在全国的普及。到1957年,全国大部分县都设立了放映队,放映队体系基本建成。放映队员们携带影片进入工矿、农村地区,让电影真正深入到了基层。电影放映队体系的建成A.着眼于电影拍摄技术的提升B.得益于工业化战略的实施C.满足了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D.践行了“二为”方向的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57年,新中国大部分县都设立了放映队,放映队体系基本建成,而且还进入工矿、农村地区,让电影真正深入到了基层。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起步推动电影放映队体系的建成,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电影拍摄技术的提升,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电影放映队体系的建成对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影响,排除C项;“二为”方向提出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图为1799年发现于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公元前196年制作),由上至下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诏书的三种文字——圣书体象形文字(古埃及祭司使用)、世俗体象形文字(古埃及平民使用)和古希腊文体的对照碑文。罗塞塔石碑的发现罗塞塔石碑①反映了古埃及祭司阶层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激化②提供了借助希腊文破译埃及象形文字的可能性③实证了古希腊文由埃及象形文字直接演变而来④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之间交流与多样化的特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圣书体象形文字(古埃及祭司使用)、世俗体象形文字(古埃及平民使用)和古希腊文体的对照碑文。”可得出罗塞塔石碑中有古希腊的文字,因此提供了借助希腊文破译埃及象形文字的可能性。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之间交流与多样化的特征。②④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古埃及祭司阶层与平民之间矛盾。有希腊文字并不能实证古希腊文由埃及象形文字直接演变而来。①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2.据统计,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颁布了多达300余部的禁奢法令,这股禁奢立法的势头延续到了18世纪,对意大利近代消费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国家政府决策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思想引发统治者恐慌B.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C.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重塑已被破坏的消费习俗【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到18世纪,欧洲处于扩张时代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材料中大规模禁奢立法是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金,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而非“人文思想引发统治者恐慌”、“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以及“重塑已被破坏的消费习俗”,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3.学者朱龙华先生曾评价某一时期的艺术成就,“新艺术与科学的密切关系,则表现在新艺术依靠科学技术而取得飞速发展和新艺术家往往也是科学专家,对科学发展也有重大贡献”。当时解剖学、透视学和明暗推移法等绘画技术日益成熟,画家们逐渐形成并掌握了一整套观察自然的方法和作画准则,为后世艺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列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作品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现在新艺术依靠科学技术而取得飞速发展和新艺术家往往也是科学专家,对科学发展也有重大贡献”、“时解剖学、透视学和明暗推移法等绘画技术日益成熟”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应该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有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A项正确;《采石工人》是现实主义绘画,《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物种起源》是生物学著作,都出现于文艺复兴之后,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4.上表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均年收入(单位:镑)变化。在英国该现象——陈志武《工业革命前后的贫富差距》A.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B.加速了社会经济结构变迁C.源于重商主义的发展D.影响了新的社会思潮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柱状图可以看到:资产阶级收入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工人的收入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且资产阶级与工人的收入总体差距拉大,工人阶级的经济并没有大的改变,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频发,社会主义思潮出现,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年-1688年,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和工人的收入,体现不出经济结构变迁,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西方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15.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盈利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肩负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任。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会费由各会员国依照大会分配限额担负。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一直是最大的会费承担者。但自1986年以来美国单方面降低会费以操纵联合国改革,这反映了美国A.国家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削弱B.霸权地位受到其他国家挑战C.在联合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D.积极推动联合国的各项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单方面降低会费以操纵联合国改革是为了防止改革对美国霸权的威胁,说明此事美国的霸权受到了威胁和挑战,B项正确;美国的行为并不能说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削弱,排除A项;“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C项;美国是在阻挠联合国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16.德国著名国际经济法学家马迪亚斯·赫蒂根写道:目前的世界经济秩序由国际上的市场经济主导思想所决定。其中最根本的是各国为每个经济主体留下自由空间,让他们共同创建一个自治的、脱离国家管辖的独立秩序。这种秩序能把由于各国法律制度的并存而产生的市场进入代价减到最低。这说明经济全球化A.使各国行使经济主权受到约束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促进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D.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由空间”“让他们共同创建一个自治的、脱离国家管辖的独立秩序”“市场进入代价减到最低”可得出,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在行使经济主权时受到了约束,A项正确;民族解放是指第三世界国家脱离殖民统治,材料并不涉及,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排除C项;材料没有分析利益失衡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0分。17.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今四川、贵州、云南一带,除“百越”外,还居住着几十个少数民族。在秦代,他们统称为“西南夷”。这些民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秦国就将西南地区的巴、蜀两个小国消灭,并在这里设郡。……总的说,(这些民族)均处于较中原为迟的社会阶段。秦统一中国后,加强对“西南夷”的统治,因而也加强了西南地区同中原的联系。——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材料二   从我国民族战争来看,它一方面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灾难,有的甚至是相当严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又是民族之间的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材料三   我国的民族制度有别于苏联等国而独具中国特色。……我国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2%。我国形成为一个统一的、领土不可分离的、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是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各民族在开拓祖国的领土,发展经济,创造文化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苏联的历史与国情和我国则截然不同。俄罗斯公国始建于公元9世纪,16至18世纪俄国沙皇发动了一系列旨在扩张领土的战争,……被其扩张地区的各民族相继被并入其统治之下。迄至革命前夜,俄罗斯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3%,10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金国总人口的50%强。……俄国布尔什维克为了团结被压迫民族的劳动人民,在民族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各民,族在自愿的基础上达到斯的联合,就必须承认民族有分离的权利,在民族共和国的基础上实行联邦制。——摘编自郑家骝《我国民族制度的特色和成因》(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秦为加强对“西南夷”的统治和联系所采取的措施,并简述其历史意义。(7分)(2)根据材料二,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述长城在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中的作用。(7分)(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有别于苏联而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的名称,并概括造成中苏两国民族制度差异的原因。②概括我国民族制度的特色,并简述该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答案】(1)措施:设郡管辖西南地区;开“五尺道”历史意义: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促进巴蜀乃至中原和西南夷地区的民族间的往来,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2)核心观点:灾难、交流和发展并存作用:长城能保卫中原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文化,在军事上具有战略战术作用;长城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促进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长城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意义。(3)①名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中国自古以来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不断交流和融合;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主张民族平等。苏联:俄罗斯帝国到苏联的历史,实质就是不断扩张、控制消化新占土地、被征服民族俄罗斯化的过程。苏联通过调整被征服各民族的领土,在各民族间人为制造矛盾,分而治之;苏联主张大国沙文主义。②特色: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解析】(1)关于措施:根据材料一“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秦国就将西南地区的巴、蜀两个小国消灭,并在这里设郡。”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郡管辖西南地区;开“五尺道”。关于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秦统一中国后,加强对‘西南夷’的统治,因而也加强了西南地区同中原的联系。”和所学知识可从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促进巴蜀乃至中原和西南夷地区的民族间的往来,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方面回答。(2)关于核心观点:根据材料二“它一方面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灾难,有的甚至是相当严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又是民族之间的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得出灾难、交流和发展并存。关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能保卫中原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文化,在军事上具有战略战术作用;长城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促进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长城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意义。(3)解决本问,首先是选择其中一个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选择①,关于名称:根据材料三“我国的民族制度有别于苏联等国而独具中国特色。”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概括造成中苏两国民族制度差异的原因:根据材料三“我国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2%。”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古以来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不断交流和融合;根据材料三“各民族在开拓祖国的领土,发展经济,创造文化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得出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民族平等。关于苏联:根据材料三“被其扩张地区的各民族相继被并入其统治之下。”得出俄罗斯帝国到苏联的历史,实质就是不断扩张、控制消化新占土地、被征服民族俄罗斯化的过程。根据材料三“俄国布尔什维克为了团结被压迫民族的劳动人民,在民族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各民族在自愿的基础上达到斯的联合,就必须承认民族有分离的权利,在民族共和国的基础上实行联邦制。”得出苏联通过调整被征服各民族的领土,在各民族间人为制造矛盾,分而治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主张大国沙文主义。②关于特色: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民族制度的特色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关于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18.【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与调整】材料一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法体系不断经历着艰难嬗变和逐步发展。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新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数十个新分支(部门法)。《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通价值,日益成为维护人类普遍价值和利益的法律秩序。——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答案】(1)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使用范围上排斥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等(2)新变化:国际法主体增加(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国际法的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国际法理念和原则更加多元原因:殖民地体的瓦解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旧的国际法体系和理念存在问题。【解析】【详解】(1)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这一时期的国际法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根据材料“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可分析出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观念;根据材料“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可分析出使用范围上排斥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等(2)新变化:根据材料“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可分析出国际法主体增加(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根据材料“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可分析出国际法的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根据材料“《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可分析出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国际法理念和原则更加多元。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出现新变化的原因有殖民地体的瓦解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旧的国际法体系和理念存在问题。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提出,影响国际合作的基本要素有“世界观、能力、制度”,据此制成《国际合作理论分析的系统框架》(图)围绕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基本要素,自拟论题,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经济区域合作组织是国家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平台。阐述:二战结束后,随着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和束缚,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过先后组建了一系列国家合作组织,包括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等,在这些国际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欧洲形成了欧共体,并最终发展成为欧盟。欧盟的形成促进了成员国的合作和发展,使欧洲成为多极化世界下的重要一极。【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任选部分内容总结论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如从制度——国际组织、关系平台的角度出发可知,经济区域合作组织是国家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平台。结合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历程、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中国倡导的新兴区域合作等内容展开阐释。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内容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地方体委为主导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国家体委成立了训练竞赛六司,开始优先发展竞技体育,通过加大竞技体育财政投入等方式,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1986年是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元年,国家体委颁布了《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草案的总方针是“推动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由于此次改革存在不完整与不健全性,国家体委于1993年制定《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体育体制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首次提出要将政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推进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在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体育改革,重点围绕政府、协会、竞赛等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其效益正逐渐对全民健康产生影响。——摘编自穆文浩《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回溯与构想》(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6分)【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循序渐进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逐步走向社会化。(2)意义: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地方体委为主导的体育管理体制”得出政府主导;循序渐进;根据“改革开放后,国家体委成立了训练竞赛六司,开始优先发展竞技体育,通过加大竞技体育财政投入等方式,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明确要求体育体制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得出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根据“并首次提出要将政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推进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得出逐步走向社会化。(2)意义:根据“推动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得出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所学可得出有利于群众的身心健康;根据“该《意见》明确要求体育体制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首次提出要将政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推进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得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世界历史是无岸的河流,人类的发展史是一幅整体的“大图景”。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饭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的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有许多种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五大洲的各个角落都被帝国主义势力编织进了资本主义的网络;它们争夺原料市场的斗争已不限于一国、一地区、一洲,全世界范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这时欧洲国家在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市场的斗争,必然会与自己利益有关的国家两两结盟或三三结盟,这些结盟的国家涉及的利益遍及世界各个角落。随着全球交通运输的发展,世界地理范围相对缩小,战时各大洲之间的兵源运输已不成问题。……一战也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卷入世界政治的漩涡。——摘编自龚敏《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世界性》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界丰富的遗产,如经济领域多边国际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战争经历引起的战争观的变迁等。二战后的这些遗产在战后使得和平发展成为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发展模式,对战后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促进了时代主题的改变,确保了战后世界整体和平的发展,也带来了人类社会财富的极大繁荣,还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把世界日益连为紧密的整体。——摘编自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发展模式转换》(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原因,并指出这一时期世界文化领域“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的依据。(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初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结合所学,从民族独立的角度概述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产生的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写出二战结束前后“经济领域多边国际制度”建立和健全的突出表现。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笼罩着冷战的阴影,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但冷战也有积极的一面。结合所学,说明冷战局面对“世界整体的和平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推动工业革命密切国际交流(或各行业间与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增强)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理由: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不断增强。(2)原因:世界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整体(或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或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空前激烈欧洲利益攸关国之间的结盟全球交通运输的发展,世界地理范围的缩小。影响: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推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或“五四运动”等民族解放运动的出现)。(3)表现: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积极影响: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借鉴经验,吸取教训,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解析】(1)原因:根据“(工业革命后),资产阶饭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得出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推动;工业革命密切国际交流;根据所学,还可从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等角度进行总结。理由:根据“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分析得出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的界限逐渐被淡化;根据“有许多种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分析得出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不断增强。(2)原因:根据“五大洲的各个角落都被帝国主义势力编织进了资本主义的网络”得出世界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整体;根据“它们争夺原料市场的斗争已不限于一国、一地区、一洲,全世界范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得出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空前激烈;根据“与自己利益有关的国家两两结盟或三三结盟”得出欧洲利益攸关国之间的结盟;根据“全球交通运输的发展,世界地理范围相对缩小”得出全球交通运输的发展,世界地理范围的缩小。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一战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推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3)表现:根据所学,可列举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积极影响:根据“使得和平发展成为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发展模式”得出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根据“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分析得出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根据所学,还可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等角度进行总结。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秋瑾,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省山阴县(今绍兴市)人。1904年她与陈撷芬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妇女革命团体“共爱会”。1907年1月,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她在上面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妇女所处之悲惨境遇,而且还探讨了摆脱这种境遇的途径。首先,秋瑾自己以身作则,毅然结束不幸福的婚烟,与王廷钧离婚,而且敢于仗义执言,劝导别人摆脱不平等的婚烟。其次,她在一篇演说词中号召:“如今好学堂也多了,女子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自己养活自己呢!”秋瑾还提倡在中国创办女学,因为“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她还先后创办了明道女学,寻溪女学等。值得一提的是,秋瑾认为妇女只注重自身的解放还不够,还要积极参加到政治斗争中去。秋瑾不仅是一个女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她写了大量诗歌,表现了她坚决的革命意志和沸腾的爱国主义热忱。“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充分表现了诗人为革命而准备献身的精神。——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和杨晓梅《思潮涌动与近代中国》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秋瑾认为解放妇女的主要途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秋瑾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答案】(1)途径:妇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婚姻,争取婚姻自由与平等;使妇女参加社会职业,谋求经济生活的自立;创办女学,使妇女受到必要的文化教育;妇女应该积极参加政治斗争,投身民主革命。(2)时代精神:追求自由、平等;思想观念开放;谋求经济独立;积极投身社会;勇于为革命献身;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解析】(1)途径:根据“首先,秋瑾自己以身作则,毅然结束不幸福的婚烟,与王廷钧离婚,而且敢于仗义执言,劝导别人摆脱不平等的婚烟。”得出妇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婚姻,争取婚姻自由与平等;根据“如今好学堂也多了,女子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自己养活自己呢!”得出使妇女参加社会职业,谋求经济生活的自立;根据“她还先后创办了明道女学,寻溪女学等。”得出创办女学,使妇女受到必要的文化教育;根据“秋瑾认为妇女只注重自身的解放还不够,还要积极参加到政治斗争中去。”得出妇女应该积极参加政治斗争,投身民主革命。(2)时代精神:根据第一问的内容及材料,可得出主要有追求自由、平等;思想观念开放;谋求经济独立;积极投身社会;勇于为革命献身;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9-11 21:35:02 页数:17
价格:¥10 大小:1.03 MB

推荐特供

MORE